前端技术
HTML
CSS
Javascript
前端框架和UI库
VUE
ReactJS
AngularJS
JQuery
NodeJS
JSON
Element-UI
Bootstrap
Material UI
服务端和客户端
Java
Python
PHP
Golang
Scala
Kotlin
Groovy
Ruby
Lua
.net
c#
c++
后端WEB和工程框架
SpringBoot
SpringCloud
Struts2
MyBatis
Hibernate
Tornado
Beego
Go-Spring
Go Gin
Go Iris
Dubbo
HessianRPC
Maven
Gradle
数据库
MySQL
Oracle
Mongo
中间件与web容器
Redis
MemCache
Etcd
Cassandra
Kafka
RabbitMQ
RocketMQ
ActiveMQ
Nacos
Consul
Tomcat
Nginx
Netty
大数据技术
Hive
Impala
ClickHouse
DorisDB
Greenplum
PostgreSQL
HBase
Kylin
Hadoop
Apache Pig
ZooKeeper
SeaTunnel
Sqoop
Datax
Flink
Spark
Mahout
数据搜索与日志
ElasticSearch
Apache Lucene
Apache Solr
Kibana
Logstash
数据可视化与OLAP
Apache Atlas
Superset
Saiku
Tesseract
系统与容器
Linux
Shell
Docker
Kubernetes
[Docker部署Nodejs最佳实践]的搜索结果
这里是文章列表。热门标签的颜色随机变换,标签颜色没有特殊含义。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ZooKeeper
...。希望这些前沿技术和最佳实践能为读者带来启发,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抢占先机。
2025-03-16 15:37:44
11
林中小径
转载文章
...Part2 带你入门nodejs第一天——node基础语法及使用 python3数据结构_Python3-数据结构 debezium-connect-oracle使用 相关数值分析多种算法代码 android iphone treeview,Android之IphoneTreeView带组指示器的ExpandableListView效果 nginx rewrite功能使用 3-3 OneHot编码 JavaWeb:shiro入门小案例 MySQL的定义、操作、控制、查询语言的用法 MongoDB入门学习(三):MongoDB的增删查改 赋值、浅复制和深复制解析 以及get/set应用 他是吴恩达导师,被马云聘为「达摩院」首座 Jordan 标准型定理 列主元的Gauss-Jordan消元法-python实现 Jordan 块的几何 若尔当型(The Jordan form) 第七章 其他神经网络类型 解决迁移系统后无法配置启用WindowsRE环境的问题 宝塔面板迁移系统盘/www到数据盘/home 使用vmware vconverter从物理机迁移系统到虚拟机P2V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62695120/article/details/124510157。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3-08 20:01:49
69
转载
转载文章
...多的企业选择将数据库部署在云端,阿里云等服务商也推出了针对MariaDB的高可用集群解决方案,用户不仅可以享受到一键部署、自动备份恢复、弹性伸缩等便捷服务,还能通过精细权限管理和日志审计等功能确保数据安全合规。因此,了解和研究云环境下的数据库运维策略,对于提升企业IT基础设施水平至关重要。 同时,在数据库主从复制领域,MySQL 8.0及MariaDB的新版本中增强了GTID(全局事务标识符)功能,简化了主从配置流程,并提高了数据同步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结合最新的数据库监控工具如Prometheus和Grafana,可以实时监测主从复制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这对于构建高性能、高可用的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紧跟数据库技术发展潮流,关注MariaDB等开源数据库软件的更新动态,探索云端数据库运维实践与高可用性设计,无疑将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好地利用数据库这一关键基础设施,以支撑更加复杂多变的业务场景需求。
2023-07-12 10:11:01
311
转载
转载文章
...示了通过机器学习预测最佳消除路径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在继续深入实践HTML、CSS、JavaScript基础开发的同时,紧跟Web技术前沿进展,结合先进的编程语言、图形处理技术和AI算法,将有助于开发者打造出更为丰富、流畅且富有挑战性的消除类游戏产品,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体验需求。
2023-06-08 15:26:34
517
转载
转载文章
...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实践》深度剖析了MySQL 8.0的各项新功能,包括窗口函数、通用表表达式等,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这些新特性提高查询效率,降低存储成本。 同时,针对日益增长的数据安全需求,《企业如何借助MySQL强化数据库安全性》一文强调了实施严格访问控制、审计跟踪、加密传输和透明数据加密等功能的重要性,并引用了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作为依据。 对于开发者而言,学习并掌握MySQL的高级特性以及最佳实践至关重要。近日,Oracle发布了MySQL HeatWave,这是一种融合分析型数据库引擎,能在同一个MySQL数据库中实现事务处理与实时分析,极大简化了大数据处理流程,提升了业务决策速度。 综上所述,了解MySQL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演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日常的数据库管理工作,还能洞悉未来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我们的系统设计与优化提供有力支撑。在实战中,结合具体业务场景灵活运用SQL语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有效提升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2024-02-16 12:44:07
545
转载
转载文章
...在现代企业级应用中的实践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近期,Oracle发布了最新版本的数据库产品,其中对AQ组件进行了多项优化升级,不仅提升了消息处理效率,还增强了与云环境和其他消息服务的集成能力。 2022年,Oracle官方博客分享了一篇题为《Oracle AQ的新特性及其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的文章,详细解读了Oracle 19C及更高版本中AQ的改进之处,如支持JSON格式的消息负载、更灵活的多租户管理和跨数据库的分布式队列功能等。这些新特性使得AQ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流行的微服务架构,实现不同服务间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与同步。 此外,在开源社区层面,Apache ActiveMQ Artemis作为一款广泛采用的消息中间件,也在持续演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其与Oracle AQ的兼容性有所提升,用户现在可以在多种场景下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适合的消息队列解决方案。 同时,对于Java开发者而言,《Java Message Service (JMS)实战》一书提供了大量关于利用JMS进行消息传递的实战案例和最佳实践,有助于读者在实际项目中更加熟练地运用JMS与Oracle AQ结合,构建高性能、高可用的消息驱动系统。 综上所述,无论是紧跟Oracle AQ的最新发展动态,还是探究开源替代方案与相关技术书籍的学习,都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掌握消息队列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与稳定性。
2023-12-17 14:22:22
140
转载
Spark
...卡壳啦! 三、实践案例 如何正确使用分布式缓存? 接下来,我想分享几个具体的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布式缓存。 案例1:简单的词频统计 假设我们有一个文本文件,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单词。我们的目标是统计每个单词出现的次数。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可以先将文件内容缓存起来,然后再进行处理。 scala val textFile = sc.textFile("hdfs://path/to/input.txt") textFile.cache() val wordCounts = textFile.flatMap(_.split(" ")) .map(word => (word, 1)) .reduceByKey(_ + _) wordCounts.collect().foreach(println) 在这个例子中,.cache()方法确保了textFile RDD的内容只被加载一次,并且可以被后续的操作共享。其实嘛,要是没用缓存的话,每次你调用flatMap或者map的时候,都得重新去原始数据里翻一遍,这就跟每次出门都得把家里所有东西再检查一遍似的,纯属给自己找麻烦啊! 案例2:多步骤处理流程 有时候,一个任务可能会涉及到多个阶段的处理,比如过滤、映射、聚合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安排缓存的位置尤为重要。 python from pyspark.sql import SparkSession spark = SparkSession.builder.appName("WordCount").getOrCreate() df = spark.read.text("hdfs://path/to/input.txt") 第一步:将文本拆分为单词 words = df.selectExpr("split(value, ' ') as words").select("words.") 第二步:缓存中间结果 words.cache() 第三步:统计每个单词的出现次数 word_counts = words.groupBy("value").count() word_counts.show() 这里,我们在第一步处理完之后立即调用了.cache()方法,目的是为了保留中间结果,方便后续步骤复用。要是不这么干啊,那每走一步都得把上一步的算一遍,想想就费劲,效率肯定低得让人抓狂。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今天的讨论,相信大家对Spark的分布式缓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它能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但也并非万能药。其实啊,要想把它用得溜、用得爽,就得先搞懂它是怎么工作的,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去灵活调整。不然的话,它的那些本事可就都浪费啦! 未来,随着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算法优化的持续推进,相信Spark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更加卓越的表现。嘿,咱们做开发的嘛,就得有颗永远好奇的心!就跟追剧似的,新技术一出就得赶紧瞅两眼,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呢。别怕麻烦,多学点东西总没错,说不定哪天就能整出个大招儿来! 最后,感谢大家耐心阅读这篇文章。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想法,欢迎随时交流!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吧!
2025-05-02 15:46:14
82
素颜如水
转载文章
...针对大文件处理的最新最佳实践和技术动态。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结合SpringBoot后端框架与Vue前端技术实现文件切片下载功能,并关注该领域的最新发展与应用案例,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2023-01-19 08:12:45
547
转载
转载文章
...译器优化模型,并将其部署至不同硬件平台。近期,TVM社区动态频繁,例如,发布了最新的稳定版1.0,对API进行了大量优化,增强了与更多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以及MXNet的兼容性,并且支持更多的硬件后端,包括GPU、CPU、ASIC和FPGA等。 此外,随着AI技术在边缘计算领域的快速发展,TVM在边缘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通过TVM进行模型压缩和量化,能够在保持模型精度的同时,显著减少推理时延,有效提升了诸如自动驾驶、无人机监控等场景中边缘设备的实时处理能力。 对于希望深入了解TVM内部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的读者,推荐查阅其官方文档和论文《TVM: An Automated End-to-End Optimizing Compiler for Deep Learning》。该论文详细阐述了TVM的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为开发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同时,积极参与TVM社区的讨论和贡献,也是提升自己在深度学习编译器领域技能的重要途径。不少开发人员分享了他们在使用TVM过程中优化模型性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心得,这些内容均可在GitHub项目页面及相关的技术论坛中找到,值得深入研读和参考。
2023-12-12 20:04:26
88
转载
转载文章
...的影响。 2. 行业实践案例:今年年初,某大型商业银行在其年度报告中分享了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信用卡业务的实践经验,其中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正则化方法处理信贷风险评估和客户消费潜力预测问题,这一实例为业界提供了宝贵借鉴。 3. 监管政策影响:随着数据隐私保护法规(例如欧盟GDPR、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和完善,金融机构在利用用户数据进行信用消费预测时面临更多挑战。《经济学人》杂志的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度解读,探讨了在严格遵守法规的前提下,如何合法合规地挖掘数据价值以提高预测准确性。 4. 数据科学工具更新:Python生态中的Pandas、Statsmodels等库不断迭代升级,为数据分析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功能支持。最近,Scikit-learn发布了新版更新,强化了其在回归模型诊断、正则化模型训练等方面的性能,值得广大数据科学家关注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综上所述,了解前沿学术研究成果、掌握行业最佳实践、关注法律法规变化以及跟踪数据科学工具更新,都将有助于深化您在信用卡消费预测领域的专业素养,并为解决实际业务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2023-11-23 15:52:56
107
转载
Kafka
...我会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给大家分享一些干货。 --- 2. 命名规范 让Kafka的世界井然有序 2.1 主题(Topic):Kafka世界的基石 首先,我们来聊聊主题(Topic)。在Kafka里面呢,主题就好比是一个文件夹,所有的消息啊,就像文件一样,一股脑儿地塞进这个文件夹里头。每一个主题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这个名字就是它的标识符。比如说嘛,你可以建个叫user_events的话题分区,专门用来存用户干的事儿,点啥、买啥、逛哪儿,都往里丢,方便又清晰! java // 创建一个Kafka主题 kafka-topics.sh --create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replication-factor 1 --partitions 3 --topic user_events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主题的名字要尽量简单明了,避免使用特殊字符或者空格。哎呀,这就好比你给文件夹起个特别绕口的名字,结果自己都记不住路径了,Kafka也是一样!它会根据主题的名字创建对应的文件夹结构,但要是主题名太复杂,搞不好就会在找东西的时候迷路,路径解析起来就容易出岔子啦。而且啊,主题的名字最好起得通俗易懂一点,让大伙儿一眼扫过去就明白这是干啥用的。 2.2 分区(Partition):主题的分身术 接着说分区(Partition)。每个主题都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就是一个日志文件。分区的作用是什么呢?它可以提高并发性和扩展性。比如说,你有个主题叫orders(订单),你可以把它分成5个区(分区)。这样一来,不同的小伙伴就能一起开工,各自处理这些区里的数据啦! java // 查看主题的分区信息 kafka-topics.sh --describe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topic orders 分区的数量决定了并发的上限。所以,在设计主题时,你需要仔细权衡分区数量。太多的话,管理起来麻烦;太少的话,可能无法充分利用资源。我一般会根据预计的消息量来决定分区的数量。比如说,如果一秒能收到几千条消息,那分区设成10到20个就挺合适的。毕竟分区太多太少了都不好,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调,不然可能会卡壳或者资源浪费啊! 2.3 消费者组(Consumer Group):团队协作的秘密武器 最后,我们来说消费者组(Consumer Group)。消费者组是一组消费者的集合,它们共同消费同一个主题的消息。每个消费者组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这个名字同样非常重要。 java // 创建一个消费者组 kafka-console-consumer.sh --bootstrap-server localhost:9092 --topic user_events --group my_consumer_group 消费者组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恢复。比如说,如果有两个小伙伴在一个小组里,系统就会帮他们自动分配任务(也就是主题的分区),这样大家就不会抢来抢去,重复干同样的活儿啦!而且呢,要是有个消费者挂掉了或者出问题了,其他的消费者就会顶上来,接手它负责的那些分区,接着干活儿,完全不受影响。 --- 3. 组织结构 Kafka的大脑与四肢 3.1 集群(Cluster):Kafka的心脏 Kafka集群是由多个Broker组成的,Broker是Kafka的核心组件,负责存储和转发消息。一个Broker就是一个节点,多个Broker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分布式的系统。 java // 启动Kafka Broker nohup kafka-server-start.sh config/server.properties & Broker的数量决定了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性能。其实啊,通常咱们都会建议弄三个Broker,为啥呢?就怕万一有个家伙“罢工”了,比如突然挂掉或者出问题,别的还能顶上,整个系统就不耽误干活啦!不过,Broker的数量也不能太多,否则会增加管理和维护的成本。 3.2 Zookeeper:Kafka的大脑 Zookeeper是Kafka的协调器,它负责管理集群的状态和配置。没有Zookeeper,Kafka就无法正常运作。比如说啊,新添了个Broker(也就是那个消息中转站),Zookeeper就会赶紧告诉其他Broker:“嘿,快看看这位新伙伴,更新一下你们的状态吧!”还有呢,要是某个分区的老大换了(Leader切换了),Zookeeper也会在一旁默默记好这笔账,生怕漏掉啥重要信息似的。 java // 启动Zookeeper nohup zookeeper-server-start.sh config/zookeeper.properties & 虽然Zookeeper很重要,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可能会成为单点故障,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近年来Kafka也在尝试去掉对Zookeeper的依赖,开发了自己的内部协调机制。 3.3 日志(Log):Kafka的四肢 日志是Kafka存储消息的地方,每个分区对应一个日志文件。嘿,这个日志设计可太聪明了!它用的是顺序写入的方法,就像一条直线往前跑,根本不用左顾右盼,写起来那叫一个快,效率直接拉满! java // 查看日志路径 cat config/server.properties | grep log.dirs 日志的大小可以通过参数log.segment.bytes来控制。默认值是1GB,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要是日志文件太大了,查个东西就像在大海捞针一样慢吞吞的;但要是弄得太小吧,又老得换新的日志文件,麻烦得很,还费劲。 --- 4. 实战演练 从零搭建一个Kafka环境 说了这么多理论,咱们来实际操作一下吧!假设我们要搭建一个简单的Kafka环境,用来收集用户的登录日志。 4.1 安装Kafka和Zookeeper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Kafka和Zookeeper。可以从官网下载最新的二进制包,解压后按照文档配置即可。 bash 下载Kafka wget https://downloads.apache.org/kafka/3.4.0/kafka_2.13-3.4.0.tgz 解压 tar -xzf kafka_2.13-3.4.0.tgz 4.2 创建主题和消费者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名为login_logs的主题,并启动一个消费者来监听消息。 bash 创建主题 bin/kafka-topics.sh --create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replication-factor 1 --partitions 3 --topic login_logs 启动消费者 bin/kafka-console-consumer.sh --bootstrap-server localhost:9092 --topic login_logs --from-beginning 4.3 生产消息 最后,我们可以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来生产消息。 java import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KafkaProducer; import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Record; import java.util.Properties; public class KafkaProducer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operties props = new Properties(); props.put("bootstrap.servers", "localhost:9092"); props.put("key.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props.put("value.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KafkaProducer producer = new KafkaProducer<>(props); for (int i = 0; i < 10; i++) { producer.send(new ProducerRecord<>("login_logs", "key" + i, "value" + i)); } producer.close(); } } 这段代码会向login_logs主题发送10条消息,每条消息都有一个唯一的键和值。 --- 5. 总结 Kafka的魅力在于细节 好了,到这里咱们的Kafka之旅就告一段落了。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大家能更好地理解Kafka的命名规范和组织结构。Kafka为啥这么牛?因为它在设计的时候真是把每个小细节都琢磨得特别透。就像给主题起名字吧,分个区啦,还有消费者组怎么配合干活儿,这些地方都能看出人家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真不是随便凑合出来的! 当然,Kafka的学习之路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探索,比如监控、调优、安全等等。其实我觉得啊,只要你把命名的规矩弄明白了,东西该怎么放也心里有数了,那你就算是走上正轨啦,成功嘛,它就已经在向你招手啦!加油吧,朋友们! ---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交流哦!
2025-04-05 15:38:52
96
彩虹之上
转载文章
...ring Boot、Docker和Kubernetes等技术重构电商平台,以提升系统性能、增强可扩展性和保障高可用性。 例如,阿里巴巴集团在其最新的“双11”大促中,通过全链路压测技术和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确保了包括腕表在内的各类商品交易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针对用户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强的趋势,大数据分析与AI推荐算法也被广泛应用在电商平台中,精准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商品,优化购物体验。 另外,在法律层面,《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对电商交易系统收集、存储和使用用户信息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开发者在设计腕表交易系统时,不仅要注重功能完备和技术先进,更要充分考虑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合规地处理用户数据,以满足法规要求并赢得用户的信任。 此外,对于交易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区块链技术也逐渐成为解决支付环节信任难题的新方案。一些创新型企业正尝试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到腕表等奢侈品交易中,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追溯,确保商品的真实性,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透明、安全的交易环境。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腕表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吸收新技术、新理念,以适应市场变化及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也需时刻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确保系统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2023-03-21 18:24:50
67
转载
转载文章
...训练后,将轻量化模型部署至OpenMV等终端设备上,既保证了模型性能,又降低了设备存储和计算压力,对于推动智能硬件在数字识别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总之,在当今AI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OpenMV作为微型计算机视觉平台的角色愈发重要,其在手写数字识别项目中的实践不仅体现了技术的先进性,也昭示着未来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2024-01-10 08:44:41
283
转载
转载文章
...化效果: 根据微信的实践,调整配置项后,损坏率可以降低一半,但并不能完全避免损坏,所以我们还是需要补救措施。 补救措施: 通过查阅 SQLite 的相关资料,发现修复损坏数据库的两种思路和四种方案。 思路一:数据导出 .dump修复 从 master 表中读出一个个表的信息,根据根节点地址和创表语句来 select 出表里的数据,能 select 多少是多少,然后插入到一个新 DB 中。 每个SQLite DB都有一个sqlite_master表,里面保存着全部table和index的信息(table本身的信息,不包括里面的数据哦),遍历它就可以得到所有表的名称和 CREATE TABLE ...的SQL语句,输出CREATE TABLE语句,接着使用SELECT FROM ... 通过表名遍历整个表,每读出一行就输出一个INSERT语句,遍历完后就把整个DB dump出来了。 这样的操作,和普通查表是一样的,遇到损坏一样会返回SQLITE_CORRUPT,我们忽略掉损坏错误, 继续遍历下个表,最终可以把所有没损坏的表以及损坏了的表的前半部分读取出来。将 dump 出来的SQL语句逐行执行,最终可以得到一个等效的新DB。 思路二:数据备份 拷贝: 不能再直白的方式。由于SQLite DB本身是文件(主DB + journal 或 WAL), 直接把文件复制就能达到备份的目的。 .dump备份: 上一个恢复方案用到的命令的本来目的。在DB完好的时候执行.dump, 把 DB所有内容输出为 SQL语句,达到备份目的,恢复的时候执行SQL即可。 Backup API: SQLite自身提供的一套备份机制,按 Page 为单位复制到新 DB, 支持热备份。 综合思路:备份master表+数据导出 WCDB框架: 数据库完整时备份master表,数据库损坏时通过使用已备份的master表读取损坏数据库来恢复数据。成功率大概是70%。缺点在于我们目前项目使用的是CoreData框架,迁移成本非常的高。没有办法使用。 补救措施选型原则: 这么多的方案孰优孰劣?作为一个移动APP,我们追求的就是用户体验,根据资料推断只有万分之一不到的用户会发生DB损坏,不能为了极个别牺牲全体用户的体验。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方法就是好方案。主要考量指标如下: 一:恢复成功率 由于牵涉到用户核心数据,“姑且一试”的方案是不够的,虽说 100% 成功率不太现实,但 90% 甚至 99% 以上的成功率才是我们想要的。 二:备份大小: 原本用户就可能有2GB 大的 DB,如果备份数据本身也有2GB 大小,用户想必不会接受。 三:备份性能: 性能则主要影响体验和备份成功率,作为用户不感知的功能,占用太多系统资源造成卡顿 是不行的,备份耗时越久,被系统杀死等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也越高。 数据导出方案考量: 恢复成功率大概是30%。不需要事先备份,故备份大小和备份性能都是最优的。 备份方案考量: 备份方案的理论恢复成功率都为100%,需要考量的即为备份大小和性能。 拷贝:备份大小等于原文件大小。备份性能最好,直接拷贝文件,不需要运算。 Backup API: 备份大小等于原文件大小。备份性能最差,原因是热备份,需要用到锁机制。 .dump:因为重新进行了排序,备份大小小于原文件。备份性能居中,需要遍历数据库生成语句。 可以看出,比较折中的选择是 Dump ,备份大小具有明显优势,备份性能尚可,恢复性能较差但由于需要恢复的场景较少,算是可以接受的短板。 深入钻研 即使优化后的方案,对于大DB备份也是耗时耗电,对于移动APP来说,可能未必有这样的机会做这样重度的操作,或者频繁备份会导致卡顿和浪费使用空间。 备份思路的高成本迫使我们从另外的方案考虑,于是我们再次把注意力放在之前的Dump方案。 Dump 方案本质上是尝试从坏DB里读出信息,这个尝试一般来说会出现两种结果: DB的基本格式仍然健在,但个别数据损坏,读到损坏的地方SQLite返回SQLITE_CORRUPT错误, 但已读到的数据得以恢复。 基本格式丢失(文件头或sqlite_master损坏),获取有哪些表的时候就返回SQLITE_CORRUPT, 根本没法恢复。 第一种可以算是预期行为,毕竟没有损坏的数据能部分恢复。从成功率来看,不少用户遇到的是第二种情况,这种有没挽救的余地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搞清楚sqlite_master是什么。它是一个每个SQLite DB都有的特殊的表, 无论是查看官方文档Database File Format,还是执行SQL语句 SELECT FROM sqlite_master;,都可得知这个系统表保存以下信息: 表名、类型(table/index)、 创建此表/索引的SQL语句,以及表的RootPage。sqlite_master的表名、表结构都是固定的, 由文件格式定义,RootPage 固定为 page 1。 正常情况下,SQLite 引擎打开DB后首次使用,需要先遍历sqlite_master,并将里面保存的SQL语句再解析一遍, 保存在内存中供后续编译SQL语句时使用。假如sqlite_master损坏了无法解析,“Dump恢复”这种走正常SQLite 流程的方法,自然会卡在第一步了。为了让sqlite_master受损的DB也能打开,需要想办法绕过SQLite引擎的逻辑。 由于SQLite引擎初始化逻辑比较复杂,为了避免副作用,没有采用hack的方式复用其逻辑,而是决定仿造一个只可以 读取数据的最小化系统。 虽然仿造最小化系统可以跳过很多正确性校验,但sqlite_master里保存的信息对恢复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特别是RootPage,因为它是表对应的B-tree结构的根节点所在地,没有了它我们甚至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解析对应的表。 sqlite_master信息量比较小,而且只有改变了表结构的时候(例如执行了CREATE TABLE、ALTER TABLE 等语句)才会改变,因此对它进行备份成本是非常低的,一般手机典型只需要几毫秒到数十毫秒即可完成,一致性也容易保证, 只需要执行了上述语句的时候重新备份一次即可。有了备份,我们的逻辑可以在读取DB自带的sqlite_master失败的时候 使用备份的信息来代替。 到此,初始化必须的数据就保证了,可以仿造读取逻辑了。我们常规使用的读取DB的方法(包括dump方式恢复), 都是通过执行SQL语句实现的,这牵涉到SQLite系统最复杂的子系统——SQL执行引擎。我们的恢复任务只需要遍历B-tree所有节点, 读出数据即可完成,不需要复杂的查询逻辑,因此最复杂的SQL引擎可以省略。同时,因为我们的系统是只读的, 写入恢复数据到新 DB 只要直接调用 SQLite 接口即可,因而可以省略同样比较复杂的B-tree平衡、Journal和同步等逻辑。 最后恢复用的最小系统只需要: VFS读取部分的接口(Open/Read/Close),或者直接用stdio的fopen/fread、Posix的open/read也可以 B-tree解析逻辑 Database File Format 详细描述了SQLite文件格式, 参照之实现B-tree解析可读取 SQLite DB。 实现了上面的逻辑,就能读出DB的数据进行恢复了,但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们知道,使用SQLite查询一个表, 每一行的列数都是一致的,这是Schema层面保证的。但是在Schema的下面一层——B-tree层,没有这个保证。 B-tree的每一行(或者说每个entry、每个record)可以有不同的列数,一般来说,SQLite插入一行时, B-tree里面的列数和实际表的列数是一致的。但是当对一个表进行了ALTER TABLE ADD COLUMN操作, 整个表都增加了一列,但已经存在的B-tree行实际上没有做改动,还是维持原来的列数。 当SQLite查询到ALTER TABLE前的行,缺少的列会自动用默认值补全。恢复的时候,也需要做同样的判断和支持, 否则会出现缺列而无法插入到新的DB。 解析B-tree方案上线后,成功率约为78%。这个成功率计算方法为恢复成功的 Page 数除以总 Page 数。 由于是我们自己的系统,可以得知总 Page 数,使用恢复 Page 数比例的计算方法比人数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B-tree解析好处是准备成本较低,不需要经常更新备份,对大部分表比较少的应用备份开销也小到几乎可以忽略, 成功恢复后能还原损坏时最新的数据,不受备份时限影响。 坏处是,和Dump一样,如果损坏到表的中间部分,比如非叶子节点,将导致后续数据无法读出。 落地实践: 剥离封装RepairKit: 从WCDB框架中,剥离修复组件,并且封装其C++的原始API为OC管理类。 备份 master 表的时机: 我们发现 SQLite 里面 B+树 算法的实现是 向下分裂 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叶子页满了需要分裂时,原来的叶子页会成为内部节点,然后新申请两个页作为他的叶子页。这就保证了根节点一旦下来,是再也不会变动的。master 表只会在新创建表或者删除一个表时才会发生变化,而CoreData的机制表明每一次数据库的变动都要改动版本标识,那么我通过缓存和查询版本标识的变动来确定何时进行备份,避免频繁备份。 备份文件有效性: 既然 DB 可以损坏,那么这个备份文件也会损坏,怎么办呢?我用了双备份,每一个版本备份两个文件,如果一个备份恢复失败,就会启动另一个备份文件恢复。 介入恢复时机: 当CoreData初始化SQLite前,校验SQLite的Head完整性,如果不完整,进行介入修复。 经过我深入研究证明了这已经是最佳做法。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a66666225/article/details/81637368。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11-23 18:22:40
128
转载
Netty
...界受到重视,也在工业实践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以国内某大型电商平台为例,该平台每年处理的订单量高达数十亿笔,对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引入Netty之前,其系统在高峰期经常出现响应缓慢甚至宕机的情况。经过优化后,借助Netty的异步非阻塞I/O模型和零拷贝技术,该平台成功将订单处理延迟缩短至微秒级别,同时大幅降低了服务器资源的消耗。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企业的运营效率带来了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Netty在国际舞台上也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近日,开源社区宣布Netty项目正式加入Linux基金会旗下的Open Usage Commons计划,这意味着Netty将获得更广泛的行业支持和标准化管理。此举将进一步推动Netty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贡献,同时也为企业用户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Netty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部署过程中仍需谨慎规划。例如,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流时,如何平衡内存使用与性能优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演进,未来Netty或许还需要针对AI模型训练和推理任务进行专门适配,以满足新兴应用场景的需求。总之,Netty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值得每一位开发者持续关注和探索。
2025-04-26 15:51:26
46
青山绿水
转载文章
...关注以下最新的技术和实践: 1. JavaFX替代Swing的探讨:随着Oracle将重心转向JavaFX,许多开发者开始考虑从Swing迁移到JavaFX以获得更现代化、高性能且易于维护的UI体验。JavaFX提供了丰富的图形效果、CSS样式支持以及与Web技术更好的集成能力。 2. 现代Java GUI框架介绍:除了官方推荐的JavaFX外,还有诸如TornadoFX(基于JavaFX的声明式MVVM框架)、 Griffon(Groovy为基础的桌面应用框架)等新兴框架,它们为开发者提供了更简洁直观的API和强大的功能集。 3. 跨平台UI工具包Qt Jambi:尽管Java Swing是纯Java环境下的GUI解决方案,但也有其他跨平台工具包值得关注,例如Qt Jambi,它允许开发者使用Java编写原生速度和外观的应用程序,并兼容多种操作系统。 4. 无障碍性设计原则在Swing中的应用:针对日益增长的无障碍需求,开发者应了解并遵循WCAG标准,在Swing应用程序中实施无障碍设计,如提供键盘导航支持、可调整的文字大小及高对比度模式等。 5. Swing组件最佳实践分享:查阅最新的开发者博客和论坛讨论,可以发现众多关于如何优化Swing组件性能、处理并发问题以及改善用户体验的实际案例和建议,这些都能帮助你更好地运用Swing进行复杂GUI的设计与实现。 综上所述,不断跟进最新的GUI开发趋势和技术发展,结合实际项目需求,灵活运用和扩展Swing或其他相关框架,将有助于打造更为出色和易用的桌面应用程序。
2023-01-18 08:36:23
526
转载
转载文章
...敏捷开发环境下的测试实践和人工智能在自动化测试中的应用,为测试工程师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指导框架(来源:[相关链接])。此外,知名测试工具提供商如Tricentis和Micro Focus持续优化其产品功能,以应对云原生应用、大数据系统以及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测试挑战(参见:[相关新闻链接])。 同时,在学术研究领域,《计算机科学》杂志最近刊发了一篇关于“基于机器学习的软件缺陷预测模型”的论文,通过大数据分析有效提升了软件测试的效率和精准度(来源:[期刊链接])。另外,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正在推动一项名为“软件工程实践成熟度评估”的新项目,旨在构建一套更为全面和灵活的质量保障体系(详情:[NIST官网链接])。 综上所述,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是一个快速演进的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及最佳实践案例。关注这些前沿动态,对于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确保软件产品的高质量交付。
2023-08-29 09:17:46
135
转载
转载文章
...腾讯内部技术生态。 Docker , Docker是一种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它将应用及其依赖打包成独立可移植的容器,实现了应用程序及其环境的一次构建、到处运行的效果,极大地简化了开发、测试和部署流程。在文中,作者提到了随着Docker的广泛应用,底层网络工作方式发生变化,并开始研究网络虚拟化相关技术。 协同算法 , 协同算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兴趣偏好等信息,实现个性化推荐或优化某种目标的技术。文中提及作者在搜狗手机助手项目中,采用用户协同、标签相似、点击反馈等方法,提升了搜索转化率,这里的“协同算法”就是一种利用用户间关联性进行优化的算法。
2023-02-06 11:38:24
233
转载
转载文章
...来临,企业级客户应用部署的范围也从传统数据中心扩展至公有云、私有云乃至混合云模式,其应用服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随之快速上升,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挑战。所以,如何让上云更简单、更高效、更安全,更贴近业务,成为业界共同思考和关注的话题。 在此背景下,今年8月8日,华云数据正式发布了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安超OS,这是一款具有应用创新特性的轻量级云创新平台,拥有全栈、安全、创新、无厂商锁定的特性,能够真正让政府和企业客户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实现云部署和数字化转型。 更为关键的是,安超OS还是构建于生态开放基础之上的云操作系统,这让更多的合作伙伴也能借助这一创新的平台,和华云数据一起赋能数字中国,共同走向成功。因此,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安超OS的发布,对于中国政府和企业更好的实现上云、应用云、管理云、优化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安超OS的“一小步”,也正是中国云的“一大步”。 安超OS应运而生背后 众所周知,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对IT系统安全性、可控性要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无法通过单一的公有云或者私有云服务,满足其所有的工作负载和业务创新需求,特别是在中国这种情况更加的明显。 华云数据集团董事长、总裁许广彬 一方面,目前中国企业现有的IT基础设施架构,让他们很难“一步上公有云”,这也决定了私有云仍然会成为众多政府和企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采用云服务的主流模式。 来自IDC的数据从一个侧面也证实了这一现状,数据显示仅2018年中国的私有云IT基础设施架构市场的相关支出就增长了49.2%,同时过去6年中国在这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更是远高于全球市场,预测202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私有云IT基础架构市场。 另一方面,无论是传统的私有云还是公有云厂商的专有云,同样也很难满足中国企业的具体需求。比如,传统私有云的定制化尽管满足了行业企业客户复杂的IT环境和利旧的需求,但存在碎片化、不可进化的问题,也无法达到公有云启用便捷、功能不断进化、统一运维、按需付费的消费级体验,成为传统私有云规模化增长的掣肘。 当然,过去几年国内外公有云巨头也纷纷推出面向私有云市场的专有云产品,但其设计思路是以公有云为核心,其价值更多在于公有云服务在防火墙内的延伸,其初衷是“将数据迁移到中心云上”,这同样不适合,更难以匹配中国企业希望“将云移动到数据上”的最终目标。 正是源于这些客户“痛点”和市场现状,让华云数据产生了打造一款通用型云操作系统的想法。今年3月1日,华云数据宣布对超融合软件厂商Maxta全部资产完成了合法合规收购。至此,华云数据将独家拥有Maxta的包括产品技术、专利软著、品牌、市场在内的全球范围的资产所有权。 在此基础上,华云数据又把Maxta与华云自身的优势产品相融合,正式推出了安超OS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并在国产化与通用型方向做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演进: 首先,兼容国产服务器、CPU、操作系统。安超OS对代码进行了全新的架构扩展,创建并维护新的一套代码分支,从源码级完成众多底层的对国产服务器、CPU、操作系统的支持。 其次,扩展通用型云操作系统的易用性。安超OS以VM为核心做为管理理念,以业务应用的视觉管理基础设施,为云操作系统开发了生命周期管理系统(LCM),提供像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光盘ISO安装方式,可以30分钟完成云操作系统的搭建,并具备一键集群启停、一键日志收集、一键运维巡检业务等通用型云操作系统所必备的易用性功能。 最后,增强国内行业、企业所需的安全性。安超OS的所有源代码都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安全检查,确保没有“后门”等漏洞,杜绝安全隐患,并且通过了由中国数据中心联盟、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测试评估的可信云认证。 不难看出,安超OS不仅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同时又充分满足中国市场和中国客户的需求。正如华云数据集团董事长、总裁许广彬所言:“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华云数据愿意用全球视野推动中国云计算发展,用云创新驱动数字经济挺进新纵深,植根中国,奉献中国,引领中国,腾飞中国。” 五大维度解读安超OS 那么,什么是云操作系统?安超OS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华云数据集团联席总裁、首席技术官谭瑞忠 在华云数据集团联席总裁、首席技术官谭瑞忠看来,云操作系统是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高度的融合了基础设施的资源,实现了资源弹性伸缩扩展,以及具备运维自动化智能化等云计算的特点。同时,云操作系统具有和计算机操作系统一样的高稳定性,高性能,高易用性等特征。 但是,相比计算机操作系统,云计算的操作系统会更为复杂,属于云计算后台数据中心的整体管理运营系统,是构架于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硬件资源和PC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之上的、管理海量的基础硬件、软件资源的云平台综合管理系统。 更为关键的是,和国内外很多基础设备厂商基于自已的产品与理解推出了云操作系统不同,安超OS走的是通用型云操作系统的技术路线,它不是采用软硬件一体的封闭或半封闭的云操作系统平台,所以这也让安超OS拥有安全稳定、广泛兼容、业务优化、简洁运维、高性价比方面的特性,具体而言: 一是,在安全稳定方面,安超OS采用全容错架构设计,从数据一致性校验到磁盘损坏,从节点故障到区域性灾难,提供端到端的容错和灾备方案,为企业构筑高可用的通用型云环境,为企业的业务运营提供坚实与安全可靠的基础平台。 二是,在广泛兼容方面,安超OS所有产品技术、专利软著、品牌都拥有国内自主权,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自主可信的规范要求,无服务器硬件锁定,支持国内外主流品牌服务器,同时适配大多数芯片、操作系统和中间件,支持利旧与升级,更新硬件时无需重新购买软件,为企业客户提供显著的投资保护,降低企业IT成本。 三是,在业务优化方面,安超OS具备在同一集群内提供混合业务负载的独特能力,可在一套安超OS环境内实现不同业务的优化:为每类应用定制不同的存储数据块大小,优化应用读写效率,提供更高的业务性能;数据可按组织架构逻辑隔离,部门拥有独立的副本而无需新建一套云环境,降低企业IT的成本与复杂度;数据重构优先级保证关键业务在故障时第一时间恢复,也能避免业务链启动错误的场景出现。 四是,在简捷运维方面,安超OS是一款轻量级云创新平台,其所有管理策略以虚拟机和业务为核心,不需要配置或管理卷、LUN、文件系统、RAID等需求,从根本上简化了云操作系统的管理。通过标准ISO安装,可实现30分钟平台极速搭建,1分钟业务快速部署,一键集群启停与一键运维巡检。降低企业IT技术门槛,使IT部门从技术转移并聚焦于业务推进和变革,助力企业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五是,在高性价比方面,安超OS在设计之初,华云数据就考虑到它是一个小而美、大而全的产品,所以给客户提供组件化授权,方便用户按需购买,按需使用,避免一次性采购过度,产生配置浪费。并且安超OS提供在线压缩等容量优化方案,支持无限个数无损快照,无硬件绑定,支持License迁移。 由此可见,安超OS通用型云操作系统的本质,其实就是一款以安全可信为基础,以业务优化为核心的轻量级云创新平台,能够让中国政府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更好的发挥云平台的价值,同时也能有效的支持他们的业务创新。 生态之上的云操作系统 纵观IT发展的过程,每个时代都离不开通用型操作系统:在PC时代,通用型操作系统是Windows、Linux;在移动互联时代,通用型操作系统是安卓(Android),而这些通用型操作系统之所以能够成功,背后其实也离不开生态的开放和壮大。 如果以此类比的话,生态合作和生态开放同样也是华云安超OS产品的核心战略,这也让安超OS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云创新平台,是一款架构于生态开放之上的云操作系统。 华云数据集团副董事长、执行副总裁马杜 据华云数据集团副董事长、执行副总裁马杜介绍,目前华云数据正与业内众多合作伙伴建立了生态合作关系,覆盖硬件、软件、芯片、应用、方案等多个领域,通过生态合作,华云数据希望进一步完善云数据中心的产业链生态,与合作伙伴共建云计算生态圈。 其中,在基础架构方面,华云数据与飞腾、海光、申威等芯片厂商以及中标麒麟、银河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实现了互认证,与VMware、Dell EMC、广达、浪潮、曙光、长城、Citrix、Veeam、SevOne、XSKY、锐捷网络、上海仪电、NEXIFY等多家国内外知名IT厂商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为中国政企用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通用行业解决方案与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助推用户上云实现创新加速模式。 同时,在解决方案方面,华云数据也一直在完善自身的产业链,建立最广泛的生态体系。例如,PaaS平台领域的合作伙伴包括灵雀云、Daocloud、时速云、优创联动、长城超云、蓝云、星环科技、华夏博格、时汇信息、云赛、热璞科技、思捷、和信创天、酷站科技、至臻科技达成合作关系;数据备份领域有金蝶、爱数、Veeam、英方云、壹进制;安全领域有亚信安全、江南安全、绿盟、赛亚安全、默安科技;行业厂商包括善智互联、蓝美视讯、滴滴、天港集团、航天科工等合作伙伴,由此形成了非常有竞争力的整体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华云数据与众多生态厂家共同完成了兼容性互认证测试,构建了一个最全面的基础架构生态体系,为推出的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让该系统提高了其包括架构优化能力、技术研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海量运营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上云服务,赋能产业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华云数据还发布了让利于合作伙伴的渠道合作策略,通过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共赢,华云数据希望将安超OS推广到国内的全行业,让中国企业都能用上安全、放心的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并让安超OS真正成为未来中国企业上云的重要推手。 显而易见,数字化的转型与升级,以及数字经济的落地和发展,任重而道远,艰难而伟大,而华云数据正以安超OS云操作系统为核心构建的新生态模式和所释放的新能力,不仅会驱动华云数据未来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激发出更多新的升维竞争力,更将会加速整个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 全文总结,在云计算落地中国的过程中,华云数据既是早期的探索者,也是落地的实践者,更是未来的推动者。特别是安超OS云操作系统的推出,背后正是华云凭借较强的技术驾驭能力,以及对中国企业用户痛点的捕捉,使得华云能够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创新成长之路,也真正重新定义了“中国云”未来的发展壮大之路。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媒体人申斯基(微信号:shenyao)创办,16年媒体工作经验,拥有中美两地16万公里自驾经验,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5AeN4Hhx17EDo1/article/details/9989901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3-16 21:41:38
303
转载
转载文章
...供了最新的防范措施和最佳实践。 在实战层面,OWASP Top 10项目持续更新其针对Web应用程序最常见的安全风险列表,SQL注入始终位列其中。研究人员建议开发者采用参数化查询、ORM工具以及输入验证等手段来防止此类攻击。此外,对于文件上传漏洞,应当限制上传文件类型、使用白名单机制并对上传内容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避免恶意代码执行。 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随着《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法规的实施,企业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潜在安全风险如SQL注入的防护已不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法律合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和开发者需要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确保系统无类似安全隐患。 在教育领域,诸如Vulnhub这样的平台为学习者提供虚拟靶场环境,帮助他们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发现并修补这些漏洞的能力。此外,许多在线课程和研讨会也开始深度剖析实际案例,讲解如何从防御和攻击两个角度理解和应对SQL注入、文件上传等关键Web应用安全挑战,以培养更多具备实战能力的网络安全人才。
2023-01-02 12:50:54
498
转载
转载文章
...步关注以下最新技术和实践动态: 1. Kotlin 1.6 新特性:Kotlin 官方团队持续优化和增强语言功能,例如在 Kotlin 1.6 版本中引入了对协程构建器的新改进,以及对类型别名(typealiases)更灵活的支持。此外,对空安全性的强化也是新版中的亮点之一,这将有助于开发者编写出更为健壮的应用代码。 2. Kotlin Multiplatform:随着跨平台开发需求的增长,Kotlin Multiplatform 成为越来越多开发者关注的焦点。它允许开发者使用 Kotlin 编写一次代码并运行在多个平台上,包括 Android、iOS、Web、后端服务器等多个环境,这对于充分利用 Kotlin 的优势,尤其是其简洁高效的语法和强大的类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JetBrains KotlinConf 2023:作为 Kotlin 官方举办的年度技术大会,KotlinConf 汇集了全球顶尖的 Kotlin 技术专家与社区成员。今年的主题围绕着 Kotlin 在现代软件架构中的应用,尤其强调了如何利用 Kotlin 的高级特性,如委托、内联函数等进行高效且易于维护的系统设计。通过收看 KotlinConf 的直播或回放,读者能够掌握最新的最佳实践,并从实际案例中深化对 Kotlin 各项特性的理解。 4. Android 开发者文档更新:鉴于 Google 对 Kotlin 的大力支持,Android 官方开发者文档也不断更新关于 Kotlin 最佳实践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如何在 Android 应用中更好地利用 Kotlin 的伴生对象实现单例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扩展函数优化 UI 组件操作等方面的具体指导。紧跟官方文档的步伐,可确保开发者能够及时了解和应用最新的 Kotlin 技术趋势。 综上所述,对于热衷于 Kotlin 技术探索的开发者而言,跟踪 Kotlin 的最新版本特性、多平台开发趋势以及行业会议动态,结合阅读官方文档以加深对 Kotlin 各种特性的实战运用,是持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2023-06-23 23:56:14
472
转载
转载文章
...重要意义。 例如,在Docker和Kubernetes等容器平台中,mmap系统调用被用于实现容器内部进程与宿主机文件系统的高效交互,以及容器间共享内存通信。通过内存映射,容器可以将宿主机上的持久化存储直接加载到内存中,实现数据的快速读取与更新,极大地提升了I/O性能。 此外,针对云原生环境下的大规模并行计算和实时数据处理场景,研究者们正在探索如何优化mmap以适应更高的并发需求和更低延迟的要求。2021年,有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内存映射策略,旨在减少在高负载环境下由于频繁的内存映射操作导致的系统开销,并已在分布式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同时,内存映射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今年早些时候,一项安全研究报告揭示了利用mmap进行提权攻击的新方法,再次提醒开发者在享受内存映射带来的便利时,也需要关注其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总之,内存映射作为底层系统调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优化将持续影响着整个软件生态系统的性能表现与安全性,值得广大开发者和技术研究者深入探究和实践。
2023-09-20 22:49:12
465
转载
站内搜索
用于搜索本网站内部文章,支持栏目切换。
知识学习
实践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谨慎操作。
随机学习一条linux命令:
head -n 10 file.txt
- 显示文件开头的10行内容。
推荐内容
推荐本栏目内的其它文章,看看还有哪些文章让你感兴趣。
2023-04-28
2023-08-09
2023-06-18
2023-04-14
2023-02-18
2023-04-17
2024-01-11
2023-10-03
2023-09-09
2023-06-13
2023-08-07
2023-03-11
历史内容
快速导航到对应月份的历史文章列表。
随便看看
拉到页底了吧,随便看看还有哪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时光飞逝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