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
HTML
CSS
Javascript
前端框架和UI库
VUE
ReactJS
AngularJS
JQuery
NodeJS
JSON
Element-UI
Bootstrap
Material UI
服务端和客户端
Java
Python
PHP
Golang
Scala
Kotlin
Groovy
Ruby
Lua
.net
c#
c++
后端WEB和工程框架
SpringBoot
SpringCloud
Struts2
MyBatis
Hibernate
Tornado
Beego
Go-Spring
Go Gin
Go Iris
Dubbo
HessianRPC
Maven
Gradle
数据库
MySQL
Oracle
Mongo
中间件与web容器
Redis
MemCache
Etcd
Cassandra
Kafka
RabbitMQ
RocketMQ
ActiveMQ
Nacos
Consul
Tomcat
Nginx
Netty
大数据技术
Hive
Impala
ClickHouse
DorisDB
Greenplum
PostgreSQL
HBase
Kylin
Hadoop
Apache Pig
ZooKeeper
SeaTunnel
Sqoop
Datax
Flink
Spark
Mahout
数据搜索与日志
ElasticSearch
Apache Lucene
Apache Solr
Kibana
Logstash
数据可视化与OLAP
Apache Atlas
Superset
Saiku
Tesseract
系统与容器
Linux
Shell
Docker
Kubernetes
[Scala编程实现Spark SQL订单...]的搜索结果
这里是文章列表。热门标签的颜色随机变换,标签颜色没有特殊含义。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Apache Pig
...规模数据处理需求,并实现与最新Hadoop生态系统的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随着云计算服务的普及,诸如AWS EMR、Azure HDInsight等云平台已全面支持Apache Pig,使得用户无需自建集群就能便捷地在云端运行Pig脚本,极大地降低了大数据分析的入门门槛和运维成本。 此外,在实际应用层面,Apache Pig在实时流数据处理、机器学习模型训练、以及大规模日志分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例如,结合Apache Flink或Spark Streaming,可利用Pig对实时数据进行预处理;而在数据挖掘场景中,科研人员成功借助Pig构建复杂的数据转换管道,用于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取得了显著成果。 因此,持续关注Apache Pig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技术实践,对于提升个人在大数据处理与分析领域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同时,了解并掌握如何结合其他大数据工具和框架来扩展Pig的功能边界,无疑将使您在解决现实世界复杂问题时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
2023-03-06 21:51:07
363
岁月静好-t
转载文章
..., 解释型语言是一种编程范式,与编译型语言相对。在解释型语言中,程序代码不需要预先编译成可执行文件,而是在运行时由解释器逐行读取、解析并立即执行。R语言就是一种解释型语言,这意味着用户可以直接编写脚本并实时查看结果,但其执行效率通常低于编译型语言如C或Java。 ggplot2 , ggplot2是R语言中一个非常流行的用于数据可视化的包。它基于“图形语法”理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层次分明的数据可视化框架,使得用户能够以更加灵活和规范的方式创建各种复杂美观的统计图表。在R语言中,通过调用ggplot2的各种函数,可以轻松实现数据的分层映射、坐标变换以及主题定制等操作,包括标题换行等高级功能。 数据挖掘 , 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过程,涉及机器学习、统计学以及数据库系统等多个领域。在R语言中,用户可以通过一系列内置函数和扩展包(如tidyverse、caret等)进行数据预处理、探索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和评估等工作,从而揭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模式、规律和关联,为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S语言 , S语言是由贝尔实验室开发的一种专门用于统计分析和图形展示的编程语言,对R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语言继承了S语言许多强大的统计计算和图形生成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改进,使其成为了一个开源且活跃的统计编程环境,吸引了全球众多统计学家和数据科学家使用。
2023-12-27 23:03:39
107
转载
Mongo
NoSQL数据库 , NoSQL(Not Only SQL)是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它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在数据存储模型和查询方式上有所不同。NoSQL数据库设计灵活,可以支持大规模水平扩展,尤其适合处理海量的、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MongoDB就是其中的一种代表产品。在文章语境中,MongoDB作为NoSQL数据库的实例,以其独特的文档型数据模型和强大的查询操作符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广泛关注。 文档型数据库 , 文档型数据库是NoSQL数据库的一种类型,其基本的数据单元是文档,通常采用JSON、BSON等格式表示。在MongoDB中,每个文档可以包含多个键值对,并且每个文档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即字段的数量、内容和数据类型可以各异。这种灵活性使得文档型数据库非常适合于处理复杂、动态变化的数据结构场景,在本文中,MongoDB的查询操作符就是在文档层级进行操作以实现高效检索。 MongoDB的aggregate框架 , MongoDB的aggregate框架是一个用于处理聚合管道的API,允许用户执行复杂的聚合操作,如分组、筛选、投影和计算统计指标等。通过一系列的聚合阶段(stage),用户可以将原始数据转换并汇总为有意义的信息。例如,在文中提到的案例中,使用$group和$avg操作符配合aggregate方法来计算所有用户的平均年龄,展示了MongoDB在处理数据统计分析任务时的强大功能。
2023-10-04 12:30:27
127
冬日暖阳
Hadoop
...DBC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并与关系型数据库进行交互的Java API规范。Sqoop利用JDBC接口与MySQL、Oracle等数据库建立连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读取和操作。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 一种为大规模数据存储而设计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是Apache Hadoop项目的核心组件之一。在Sqoop的工作机制中,它将从关系型数据库抽取的数据转换并加载到HDFS上,以供Hadoop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组件如MapReduce或Spark进行大数据处理和分析。 MapReduce , 一种编程模型和相关实现,用于处理海量数据集的并行运算。在Sqoop的应用场景中,虽然并未直接提到MapReduce,但Sqoop导出的数据通常会进一步通过MapReduce作业进行分布式计算和分析。MapReduce通过“Map(映射)”阶段将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并行执行;然后通过“Reduce(规约)”阶段汇总各个小任务的结果,最终完成大规模数据处理任务。 Hive , 一个基于Hadoop的数据仓库工具,可以将结构化的数据文件映射为一张数据库表,并提供SQL查询功能。在Sqoop应用场景中,用户可以使用Sqoop将业务数据同步到Hive中,从而借助Hive的SQL接口实现更方便的数据查询和分析,构建用户画像或其他大数据应用。
2023-12-23 16:02:57
264
秋水共长天一色-t
Apache Solr
...的工具,允许开发者以编程方式将各种格式(如CSV、XML、JSON等)的数据源导入到Solr服务器,并进行索引构建,同时也可以执行复杂的查询操作,极大地简化了开发人员与Solr全文搜索引擎集成的工作流程。 分布式部署 , 分布式部署是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在Solr的应用场景中,指的是将Solr服务部署在多台机器上,形成一个集群系统。通过分布式部署,Solr可以实现数据和查询请求的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能力,适应大数据时代下海量数据存储和检索的需求。每个Solr实例可以在集群中独立处理部分数据和请求,并且能够通过复制和分片机制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 聚合函数 , 在全文搜索和数据分析领域,聚合函数是指对一组或多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得出汇总信息的功能。在Solr中,聚合函数支持对查询结果进行分组统计、计数、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多种统计分析操作。在本文所描述的场景中,用户可以通过Solr的查询语言提交包含聚合函数的查询请求,从大量的索引数据中快速提取出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助力于大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
2023-10-17 18:03:11
536
雪落无痕-t
Hadoop
...Hadoop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1. 使用Hadoop进行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是指去除数据中的错误、重复或者不必要的信息,使数据变得更加规范化。Hadoop这哥们儿,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它手头上有一些贼好用的工具,像是Hive、Pig这些家伙,专门用来对付那些乱七八糟的数据清洗工作,让我们省了不少力气。 以下是一段使用Hive进行数据清洗的示例代码: sql CREATE TABLE cleaned_data AS SELECT FROM raw_data WHERE column_name = 'value'; 2. 使用Hadoop进行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是指将原始数据转换成适合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数据。你知道吗?Hadoop这个家伙可贴心了,它给我们准备了一整套实用工具,专门用来帮咱们把数据“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比如Spark MLlib和Mahout这些小助手,它们可是预处理数据的一把好手! 以下是一段使用Spark MLlib进行数据预处理的示例代码: python from pyspark.ml.feature import VectorAssembler 创建向量器 vectorizer = VectorAssembler(inputCols=["col1", "col2"], outputCol="features") 对数据进行向量化 dataset = vectorizer.transform(data) 3. 使用Hadoop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有用的信息。Hadoop这个家伙可厉害了,它配备了一套数据分析的好帮手,比如说Hive和Pig这两个小工具。有了它们,咱们就能更轻松地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啦! 以下是一段使用Hive进行数据分析的示例代码: sql SELECT COUNT() FROM data WHERE column_name = 'value'; 4. 使用Hadoop进行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未知的模式和关系。Hadoop这个家伙,可帮了我们大忙啦,它带来了一些超实用的工具,比如Mahout和Weka这些小能手,专门帮助咱们进行数据挖掘的工作。就像是在海量数据里淘金的神器,让复杂的数据挖掘任务变得轻松又简单! 以下是一段使用Mahout进行数据挖掘的示例代码: java from org.apache.mahout.cf.taste.impl.model.file.FileDataModel import FileDataModel from org.apache.mahout.cf.taste.impl.neighborhood.NearestNUserNeighborhood import NearestNUserNeighborhood from org.apache.mahout.cf.taste.impl.recommender.GenericUserBasedRecommender import GenericUserBasedRecommender from org.apache.mahout.cf.taste.impl.similarity.PearsonCorrelationSimilarity import PearsonCorrelationSimilarity from org.apache.mahout.cf.taste.impl.util.FastIDSet import FastIDSet 加载数据 model = FileDataModel.load(new File("data.dat")) 设置邻居数量 neighborhoodSize = 10 创建相似度测量 similarity = new PearsonCorrelationSimilarity(model) 创建邻居模型 neighborhood = new NearestNUserNeighborhood(neighborhoodSize, similarity, model.getUserIDs()) 创建推荐器 recommender = new GenericUserBasedRecommender(model, neighborhood, similarity) 获取推荐列表 long 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String userID : model.getUserIDs()) { List recommendations = recommender.recommend(userID, 10); for (RecommendedItem recommendation : recommendations) { System.out.println(recommendation); } } System.out.println(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time); 四、结论 综上所述,Hadoop是一个强大的大
2023-03-31 21:13:12
469
海阔天空-t
Apache Solr
...地理位置查询结果,并实现更加精准的地理信息服务(参考:Google AI博客)。 另外,随着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发展,海量设备产生的实时地理位置数据为搜索引擎提出了新的挑战。有研究团队正在积极探索如何结合Apache Solr和其他开源工具,如Kafka和Spark,实现实时地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来源:ACM SIGSPATIAL GIS会议论文集)。这对于智慧城市、物流跟踪、紧急救援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深入挖掘Apache Solr地理搜索的应用潜力,并关注同类产品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将有助于我们在地理信息检索和分析方面保持领先优势。同时,随着AI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地理搜索功能有望迎来更多创新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2024-03-06 11:31:08
405
红尘漫步-t
Apache Pig
...设计得超级简单易懂,编程人员一看就能轻松上手。而且,更厉害的是,你用Pig Latin编写的脚本,可以被转化为一系列MapReduce任务,然后在Hadoop这个大家伙的集群上欢快地执行起来。就像是给计算机下达一连串的秘密指令,让数据处理变得既高效又便捷。 3. 大规模文本数据处理实例 3.1 数据加载与预处理 首先,让我们通过一段Pig Latin脚本来看看如何用Apache Pig加载并初步处理文本数据: pig -- 加载原始文本文件 raw_data = LOAD 'input.txt' AS (line:chararray); -- 将文本行分割为单词 tokenized_data = FOREACH raw_data GENERATE FLATTEN(TOKENIZE(line)) AS word; -- 对单词进行去重 unique_words = DISTINCT tokenized_data;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从input.txt文件加载所有文本行,然后使用TOKENIZE函数将每一行文本切割成单词,并进一步通过DISTINCT运算符找出所有唯一的单词。 3.2 文本数据统计分析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Pig进行更复杂的统计分析: pig -- 计算每个单词出现的次数 word_counts = GROUP unique_words BY word; word_count_stats = FOREACH word_counts GENERATE group, COUNT(unique_words) AS count; -- 按照单词出现次数降序排序 sorted_word_counts = ORDER word_count_stats BY count DESC; -- 存储结果到HDFS STORE sorted_word_counts INTO 'output'; 以上代码展示了如何对单词进行计数并按频次降序排列,最后将结果存储回HDFS。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大数据海洋里淘金,关键几步活生生就是分组、聚合和排序。这就好比先按照矿石种类归类(分组),再集中提炼出纯金(聚合),最后按照纯度高低排个序。这一连串操作下来,Apache Pig的实力那是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是个大数据处理的超级神器! 4. 人类思考与探讨 当你深入研究并实践Apache Pig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它不仅简化了大规模文本数据处理的编写难度,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前处理那些要写一堆堆嵌套循环、各种复杂条件判断的活儿,现在用Pig Latin轻轻松松几行代码就搞定了,简直太神奇了! 更重要的是,Apache Pig还允许我们以近乎自然语言的方式表达数据处理逻辑,使得非程序员也能更容易参与到大数据项目中来。这正是Apache Pig的魅力所在——它让数据处理变得更人性化,更贴近我们的思考模式。 总之,Apache Pig在处理大规模文本数据方面展现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数据清洗、转化还是深度分析,都能轻松应对。只要你愿意深入探索和实践,Apache Pig将会成为你在大数据海洋中畅游的有力舟楫。
2023-05-19 13:10:28
723
人生如戏
Hadoop
...中的不同节点上,从而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管理。 MapReduce , MapReduce是一种编程模型和相关实现,用于大规模数据集(通常大于单个机器内存容量)的并行处理。在Hadoop框架中,MapReduce通过“映射”阶段将输入数据分解成独立的键值对,然后在“归约”阶段对这些中间结果进行合并和进一步处理,最终生成用户所需的输出结果。这种方式极大地简化了并行计算过程的设计与实现,使得开发者无需关心底层的分布式细节。 Apache Spark , Apache Spark是一个开源的大数据处理框架,提供了对大规模数据集的快速、通用且可扩展的计算引擎。相较于Hadoop MapReduce,Spark基于内存计算,可以显著提高迭代工作负载的速度,并支持SQL查询、流处理、图形计算以及机器学习等多种计算范式。在需要实时或近实时处理以及复杂分析任务的场景下,Spark常被作为更高效的选择来替代或补充Hadoop。
2023-04-18 09:23:00
469
秋水共长天一色
Apache Solr
...式环境下的facet统计挑战后,我们可以关注近期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技术动态。据2023年SolrCon全球大会上的分享,Apache Solr 9.0版本针对大规模数据集的facet统计性能进行了深度优化,引入了新的并行化处理机制和内存管理策略,在保证跨分片统计准确性的同时,有效缓解了由于facet.method=enum带来的性能瓶颈问题。 同时,业界也开始探索结合实时计算引擎(如Apache Flink、Spark)与Solr进行联合查询的可能性,通过将部分复杂的facet统计任务卸载到这些引擎中处理,实现更高效的大规模数据聚合。例如,某知名电商平台就成功实践了这一方案,他们利用Flink流式处理能力对Solr检索出的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既确保了facet统计的精确性,又显著提升了响应速度。 此外,随着云原生技术的发展,容器化和Kubernetes等技术也被应用于Solr集群的部署与管理,以实现资源的弹性伸缩,这为解决分布式环境下facet统计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精细调控各分片资源,可以更灵活地应对高并发查询及大数据量facet统计的需求,从而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紧跟Apache Solr项目发展动态以及行业内的最佳实践案例,对于持续优化分布式搜索系统的facet统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04 13:51:42
376
断桥残雪
Cassandra
...一个大型电商系统处理订单,需要同时在不同的表中插入或更新多条记录,这时候Batch就派上用场了。使用Batch操作,你就能像一次性打包处理那样,让这些操作要么全盘搞定,要么一个也不动,就像“要干就干到底,不干就拉倒”的那种感觉,确保了操作的完整性。 cql BEGIN BATCH INSERT INTO orders (order_id, customer_id, product) VALUES (1, 'user1', 'productA'); INSERT INTO order_details (order_id, detail_id, quantity) VALUES (1, 1001, 2); APPLY BATCH; (2)Batch操作的注意事项 虽然Batch操作在提高性能方面有显著效果,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适合使用。Cassandra对Batch大小有限制(默认约16MB),过大的Batch可能导致性能下降甚至错误。另外,你知道吗,Cassandra这个数据库啊,它属于AP型的,所以在批量操作这块儿,就不能给你提供像传统数据库那样的严格的事务保证啦。它更倾向于保证“原子性”,也就是说,一个操作要么全完成,要么全不完成,而不是追求那种所有的数据都得在同一时刻保持完全一致的“一致性”。 3. Cassandra的数据批量加载 (1)SSTableLoader工具 当我们面对海量历史数据迁移或初始化大量预生成数据时,直接通过CQL进行批量插入可能并不高效。此时,Cassandra提供的sstableloader工具可以实现大批量数据的快速导入。这个工具允许我们将预先生成好的SSTable文件直接加载到集群中,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加载速度。 bash bin/sstableloader -u -p -d /path/to/sstables/ (2)Bulk Insert与COPY命令 对于临时性的大量数据插入,也可以利用CQL的COPY命令从CSV文件中导入数据,或者编写程序进行Bulk Insert。这种方式虽然不如sstableloader高效,但在灵活性上有一定优势。 cql COPY orders FROM '/path/to/orders.csv'; 或者编程实现Bulk Insert: java Session session = cluster.connect("my_keyspace"); PreparedStatement ps = session.prepare("INSERT INTO orders (order_id, customer_id, product) VALUES (?, ?, ?)"); for (Order order : ordersList) { BoundStatement bs = ps.bind(order.getId(), order.getCustomerId(), order.getProduct()); session.execute(bs); } 4. 深入探讨与实践总结 尽管Cassandra的Batch操作和批量加载功能强大,但运用时需要根据实际业务场景灵活调整策略。比如,在网络比较繁忙、负载较高的时候,咱就得避免一股脑地进行大批量的操作。这时候,咱们可以灵活调整批次的大小,就像在平衡木上保持稳定一样,既要保证性能不打折,又要让网络负载不至于过大,两头都得兼顾好。此外,说到批量加载数据这事儿,咱们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比如说,你琢磨一下是否对实时性有要求啊,数据的格式又是个啥样的,这些都是决定咱采用哪种方法的重要因素。 总之,无论是日常开发还是运维过程中,理解和掌握Cassandra的Batch操作及批量加载技术,不仅能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还能有效应对复杂的大规模数据管理挑战。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尝试、捣鼓,让Cassandra这个家伙更好地为我们业务需求鞍前马后地服务,这才是技术真正价值的体现啊!
2024-02-14 11:00:42
505
冬日暖阳
PostgreSQL
...理解了PostgreSQL索引创建的艺术之后,进一步探究数据库性能优化的世界将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实时业务挑战。近日,PostgreSQL 14版本发布,其中对索引功能进行了多项重要升级,包括引入了全新的BRIN(Block Range Indexes)区间索引增强特性,使得处理大规模数据表时的索引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对于JSONB类型的数据,新版本支持了更精细化的索引策略,允许用户基于JSONB字段内的特定路径创建索引,从而实现复杂文档结构查询的加速。 另一方面,数据库性能调优并非仅仅依靠索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结合实际业务场景和工作负载进行深度分析。例如,适时运用分区表、并行查询等功能,并结合SQL查询优化器的使用策略,可以更全面地提升系统性能。同时,监控与统计分析工具如pg_stat_statements等在实际运维中的应用也不容忽视,它们能有效帮助DBA了解索引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潜在的优化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诸如SSD存储、内存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也为数据库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利用现代硬件优势,合理设计索引结构和存储参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I/O瓶颈,进一步提高查询速度。 总之,在PostgreSQL乃至整个数据库领域,索引是优化查询性能的关键一环,而与时俱进的技术发展和对业务场景的深刻理解则是让这一“艺术”持续发挥效能的基石。不断学习与实践,方能在瞬息万变的数据洪流中,确保您的数据库始终保持高效运转。
2023-06-04 17:45:07
409
桃李春风一杯酒_
Kylin
...be设计中,维度是指分析数据时用于描述事实表中各个记录的属性或特征,例如时间、地区、产品类别等。维度决定了数据集中的观察角度,并影响着Cube的数据聚合级别和大小。通过选择合适的维度组合,用户可以在查询时快速定位到所需的数据子集。 度量(Measure) , 在Kylin Cube中,度量是指需要进行聚合运算的字段,通常对应业务指标,如销售额、访问量、用户数等。对于每个度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相应的聚合函数,如SUM(求和)、AVG(平均值)、COUNT(计数)等,以实现对原始数据的高效统计分析。 切片设计(Slice Design) , 在Apache Kylin中,切片设计是指将Cube划分为多个较小的部分,即“切片”,以便于分布式并行处理和存储。切片的设计直接影响了Cube构建和查询的性能,合理的切片划分能够有效分散计算压力,提高处理效率。 分区策略(Partition Strategy) , 在大数据环境下,分区策略是一种物理数据组织方式,主要用于优化数据管理和查询性能。在Kylin Cube中,分区策略主要指按照某个维度(如时间维度)将Cube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单元,这些单元可以在构建和查询时独立执行,从而加速Cube构建过程及提升查询响应速度。例如,根据日期字段,可按月或按日对Cube进行分区。
2023-05-22 18:58:46
44
青山绿水
Kibana
...如何在Kibana中实现数据的切片? 1. 为什么我们需要数据切片? 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我们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过滤和分析,以便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特定条件下的数据特征。这就是所谓的“数据切片”。在Kibana中,数据切片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探索和理解我们的数据集。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座数据的山脉,而数据切片就像是你的登山工具,帮助你在其中找到那些隐藏的宝藏。 2. Kibana中的数据切片工具 Kibana提供了多种工具来帮助我们实现数据切片,包括但不限于搜索栏、时间过滤器、索引模式以及可视化工具。这些工具凑在一起,就成了个超棒的数据分析神器,让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来好好研究数据,简直不要太爽! 2.1 使用搜索栏进行基本数据切片 搜索栏是Kibana中最直接的数据切片工具之一。通过输入关键词,你可以快速筛选出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例如,如果你想查看所有状态为“已完成”的订单,只需在搜索栏中输入status:completed即可。 代码示例: json GET /orders/_search { "query": { "match": { "status": "completed" } } } 2.2 利用时间过滤器进行时间切片 时间过滤器允许我们根据时间范围来筛选数据。这对于分析特定时间段内的趋势非常有用。比如,如果你想要查看过去一周内所有的用户登录记录,你可以设置时间过滤器来限定这个范围。 代码示例: json GET /logs/_search { "query": { "range": { "@timestamp": { "gte": "now-7d/d", "lt": "now/d" } } } } 2.3 使用索引模式进行多角度数据切片 索引模式允许你根据不同的字段来创建视图,从而从不同角度观察数据。比如说,你有个用户信息的大台账,里面记录了各种用户的小秘密,比如他们的位置和年龄啥的。那你可以根据这些小秘密,弄出好几个不同的小窗口来看,这样就能更清楚地知道你的用户都分布在哪儿啦! 代码示例: json PUT /users/_mapping { "properties": { "location": { "type": "geo_point" }, "age": { "type": "integer" } } } 2.4 利用可视化工具进行高级数据切片 Kibana的可视化工具(如图表、仪表板)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可视化能力,使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数据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你可以画个饼图来看看各种产品卖得咋样,比例多大;还可以画个时间序列图,看看每天的销售额是涨了还是跌了。 代码示例: 虽然直接通过API创建可视化对象不是最常见的方式,但你可以通过Kibana的界面来设计你的可视化,并将其导出为JSON格式。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API创建一个简单的柱状图: json POST /api/saved_objects/visualization { "attributes": { "title": "Sales by Category", "visState": "{\"title\":\"Sales by Category\",\"type\":\"histogram\",\"params\":{\"addTimeMarker\":false,\"addTooltip\":true,\"addLegend\":true,\"addTimeAxis\":true,\"addDistributionBands\":false,\"scale\":\"linear\",\"mode\":\"stacked\",\"times\":[],\"yAxis\":{},\"xAxis\":{},\"grid\":{},\"waterfall\":{} },\"aggs\":[{\"id\":\"1\",\"enabled\":true,\"type\":\"count\",\"schema\":\"metric\",\"params\":{} },{\"id\":\"2\",\"enabled\":true,\"type\":\"terms\",\"schema\":\"segment\",\"params\":{\"field\":\"category\",\"size\":5,\"order\":\"desc\",\"orderBy\":\"1\"} }],\"listeners\":{} }", "uiStateJSON": "{}", "description": "", "version": 1, "kibanaSavedObjectMeta": { "searchSourceJSON": "{\"index\":\"sales\",\"filter\":[],\"highlight\":{},\"query\":{\"query_string\":{\"query\":\"\",\"analyze_wildcard\":true} }}" } }, "references": [], "migrationVersion": {}, "updated_at": "2023-09-28T00:00:00.000Z" } 3. 思考与实践 在实际操作中,数据切片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过滤和查询,它还涉及到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呈现数据。这就得咱们不停地试各种招儿,比如说用聚合函数搞更复杂的统计分析,或者搬出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未来的走向。每一次尝试都可能带来新的发现,让数据背后的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4. 结语 数据切片是数据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在海量数据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Kibana这家伙可真不赖,简直就是个数据分析神器,有了它,我们实现目标简直易如反掌!希望本文能为你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让你在数据分析的路上越走越远! ---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如何在Kibana中实现数据切片的技术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想了解更多内容,请随时留言讨论!
2024-10-28 15:42:51
42
飞鸟与鱼
转载文章
...另外推荐一些关于多元统计的好教材,这是线性代数和数值统计方法的集合。 Richard Johnson 和 Dean Wichern,2012·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Wolfgang Karl Hardle 和 Leopold Simar,2015·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也有一些在线的书籍,这些书籍可以在维基百科线性代数词条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中可以看到。 线性代数大学课程 大学的线性代数课程是有用的,这使得本科生学习到他们应该掌握的线性代数内容。而作为一名机器学习实践者,大学的线性代数课程内容可能超过你所需掌握的内容,但这也能为你学习机器学习相关线性代数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许多大学课程提供幻灯片的讲义、笔记等PDF电子版内容。有些大学甚至提供了预先录制的讲座视频,这无疑是珍贵的。 我鼓励你通过使用大学课程教材,深入学习相关课程来加深对机器学习中特定主题的理解。而不需要完全从头学到尾,这对于机器学习从业者来说太费时间了。 美国顶尖学校推荐的课程如下: Gilbert Strang·麻省理工学院·线性代数 Philip Klein·布朗大学·计算科学中的矩阵 Rachel Thomas·旧金山大学·针对编程者的线性代数计算 线性代数在线课程 与线性代数大学课程不同,在线课程作为远程教育而言显得不是那么完整,但这对于机器学习从业者而言学起来相当的快。推荐的一些在线课程如下: 可汗学院·线性代数 edX·线性代数:前沿基础 问答平台 目前网络上存在大量的问答平台,读者们可以在上面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以下是我推荐的一些问答平台,在这里要注意,一定要记得定期访问之前发布的问题及坛友的解答。 数学栈交换中的线性代数标记 交叉验证的线性代数标记 堆栈溢出的线性代数标记 Quora上的线性代数主题 Reddit上的数学主题 Numpy资源 如果你是用Python实现相关的机器学习项目,那么Numpy对你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 Numpy API文档写得很好,以下是一些参考资料,读者可以阅读它们来了解更多关于Numpy的工作原理及某些特定的功能。 Numpy参考 Numpy数组创建例程 Numpy数组操作例程 Numpy线性代数 Scipy线性代数 如果你同时也在寻找关于Numpy和Scipy更多的资源,下面有几个好的参考教材: 2017·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 2017·Elegant Scipy 2015·Numpy指南 作者信息 Jason Brownlee,机器学习专家,专注于机器学习教育 文章原标题《Top Resources for Learning Linear Algebra for Machine Learning》,作者:Jason Brownlee, 译者:海棠,审阅:袁虎。 原文链接 干货好文,请关注扫描以下二维码: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yunqiinsight/article/details/79722954。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11-14 09:21:43
326
转载
转载文章
...Python这样的新编程语言,这对您来说并不重要。这并不意味着您是一名向导编码员,而是可以毫不费力地遵循基本的类似于C的语言。 懂一点机器学习的开发人员。这意味着您了解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例如交叉验证,一些算法和偏差方差折衷。这并不意味着您是机器学习博士,而是您知道地标或知道在哪里查找。 这门迷你课程既不是Python的教科书,也不是机器学习的教科书。 从一个懂一点机器学习的开发人员到一个可以使用Python生态系统获得结果的开发人员,Python生态系统是专业机器学习的新兴平台。 在Python机器学习方面需要帮助吗? 参加我为期2周的免费电子邮件课程,发现数据准备,算法等(包括代码)。 单击立即注册,并获得该课程的免费PDF电子书版本。 立即开始免费的迷你课程! 迷你课程概述 该微型课程分为14节课。 您可以每天完成一堂课(推荐),也可以在一天内完成所有课程(核心!)。这实际上取决于您有空的时间和您的热情水平。 以下是14个课程,可帮助您入门并提高使用Python进行机器学习的效率: 第1课:下载并安装Python和SciPy生态系统。 第2课:深入了解Python,NumPy,Matplotlib和Pandas。 第3课:从CSV加载数据。 第4课:了解具有描述性统计信息的数据。 第5课:通过可视化了解数据。 第6课:通过预处理数据准备建模。 第7课:使用重采样方法进行算法评估。 第8课:算法评估指标。 第9课:现场检查算法。 第10课:模型比较和选择。 第11课:通过算法调整提高准确性。 第12课:利用集合预测提高准确性。 第13课:完成并保存模型。 第14课:Hello World端到端项目。 每节课可能需要您60秒钟或最多30分钟。花点时间按照自己的进度完成课程。提出问题,甚至在以下评论中发布结果。 这些课程希望您能开始学习并做事。我会给您提示,但每节课的重点是迫使您学习从哪里寻求有关Python平台的帮助(提示,我直接在此博客上获得了所有答案,请使用搜索特征)。 在早期课程中,我确实提供了更多帮助,因为我希望您树立一些信心和惯性。 挂在那里,不要放弃! 第1课:下载并安装Python和SciPy 您必须先访问平台才能开始使用Python进行机器学习。 今天的课程很简单,您必须在计算机上下载并安装Python 3.6平台。 访问Python主页并下载适用于您的操作系统(Linux,OS X或Windows)的Python。在计算机上安装Python。您可能需要使用特定于平台的软件包管理器,例如OS X上的macports或RedHat Linux上的yum。 您还需要安装SciPy平台和scikit-learn库。我建议使用与安装Python相同的方法。 您可以使用Anaconda一次安装所有内容(更加容易)。推荐给初学者。 通过在命令行中键入“ python”来首次启动Python。 使用以下代码检查所有您需要的版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Python version import sys print('Python: {}'.format(sys.version)) scipy import scipy print('scipy: {}'.format(scipy.__version__)) numpy import numpy print('numpy: {}'.format(numpy.__version__)) matplotlib import matplotlib print('matplotlib: {}'.format(matplotlib.__version__)) pandas import pandas print('pandas: {}'.format(pandas.__version__)) scikit-learn import sklearn print('sklearn: {}'.format(sklearn.__version__)) 如果有任何错误,请停止。现在该修复它们了。 需要帮忙?请参阅本教程: 如何使用Anaconda设置用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Python环境 第2课:深入了解Python,NumPy,Matplotlib和Pandas。 您需要能够读写基本的Python脚本。 作为开发人员,您可以很快选择新的编程语言。Python区分大小写,使用哈希(#)进行注释,并使用空格指示代码块(空格很重要)。 今天的任务是在Python交互环境中练习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重要的SciPy数据结构。 练习作业,在Python中使用列表和流程控制。 练习使用NumPy数组。 练习在Matplotlib中创建简单图。 练习使用Pandas Series和DataFrames。 例如,以下是创建Pandas DataFrame的简单示例。 1 2 3 4 5 6 7 8 dataframe import numpy import pandas myarray = numpy.array([[1, 2, 3], [4, 5, 6]]) rownames = ['a', 'b'] colnames = ['one', 'two', 'three'] mydataframe = pandas.DataFrame(myarray, index=rownames, columns=colnames) print(mydataframe) 第3课:从CSV加载数据 机器学习算法需要数据。您可以从CSV文件加载自己的数据,但是当您开始使用Python进行机器学习时,应该在标准机器学习数据集上进行练习。 今天课程的任务是让您轻松地将数据加载到Python中并查找和加载标准的机器学习数据集。 您可以在UCI机器学习存储库上下载和练习许多CSV格式的出色标准机器学习数据集。 练习使用标准库中的CSV.reader()将CSV文件加载到Python 中。 练习使用NumPy和numpy.loadtxt()函数加载CSV文件。 练习使用Pandas和pandas.read_csv()函数加载CSV文件。 为了让您入门,下面是一个片段,该片段将直接从UCI机器学习存储库中使用Pandas来加载Pima Indians糖尿病数据集。 1 2 3 4 5 6 Load CSV using Pandas from URL import pandas url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brownlee/Datasets/master/pima-indians-diabetes.data.csv" names = ['preg', 'plas', 'pres', 'skin', 'test', 'mass', 'pedi', 'age', 'class'] data = pandas.read_csv(url, names=names) print(data.shape) 到现在为止做得很好!等一下 到目前为止有什么问题吗?在评论中提问。 第4课:使用描述性统计数据理解数据 将数据加载到Python之后,您需要能够理解它。 您越了解数据,可以构建的模型就越精确。了解数据的第一步是使用描述性统计数据。 今天,您的课程是学习如何使用描述性统计信息来理解您的数据。我建议使用Pandas DataFrame上提供的帮助程序功能。 使用head()函数了解您的数据以查看前几行。 使用shape属性查看数据的维度。 使用dtypes属性查看每个属性的数据类型。 使用describe()函数查看数据的分布。 使用corr()函数计算变量之间的成对相关性。 以下示例加载了皮马印第安人糖尿病发病数据集,并总结了每个属性的分布。 1 2 3 4 5 6 7 Statistical Summary import pandas url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brownlee/Datasets/master/pima-indians-diabetes.data.csv" names = ['preg', 'plas', 'pres', 'skin', 'test', 'mass', 'pedi', 'age', 'class'] data = pandas.read_csv(url, names=names) description = data.describe() print(description) 试试看! 第5课:通过可视化了解数据 从昨天的课程继续,您必须花一些时间更好地了解您的数据。 增进对数据理解的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数据可视化技术(例如,绘图)。 今天,您的课程是学习如何在Python中使用绘图来单独理解属性及其相互作用。再次,我建议使用Pandas DataFrame上提供的帮助程序功能。 使用hist()函数创建每个属性的直方图。 使用plot(kind ='box')函数创建每个属性的箱须图。 使用pandas.scatter_matrix()函数创建所有属性的成对散点图。 例如,下面的代码片段将加载糖尿病数据集并创建数据集的散点图矩阵。 1 2 3 4 5 6 7 8 9 Scatter Plot Matrix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pandas from pandas.plotting import scatter_matrix url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brownlee/Datasets/master/pima-indians-diabetes.data.csv" names = ['preg', 'plas', 'pres', 'skin', 'test', 'mass', 'pedi', 'age', 'class'] data = pandas.read_csv(url, names=names) scatter_matrix(data) plt.show() 样本散点图矩阵 第6课:通过预处理数据准备建模 您的原始数据可能未设置为最佳建模形式。 有时您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便最好地将问题的固有结构呈现给建模算法。在今天的课程中,您将使用scikit-learn提供的预处理功能。 scikit-learn库提供了两个用于转换数据的标准习语。每种变换在不同的情况下都非常有用:拟合和多重变换以及组合的拟合与变换。 您可以使用多种技术来准备数据以进行建模。例如,尝试以下一些方法 使用比例和中心选项将数值数据标准化(例如,平均值为0,标准偏差为1)。 使用范围选项将数值数据标准化(例如,范围为0-1)。 探索更高级的功能工程,例如Binarizing。 例如,下面的代码段加载了Pima Indians糖尿病发病数据集,计算了标准化数据所需的参数,然后创建了输入数据的标准化副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Standardize data (0 mean, 1 stdev)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import pandas import numpy url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brownlee/Datasets/master/pima-indians-diabetes.data.csv" names = ['preg', 'plas', 'pres', 'skin', 'test', 'mass', 'pedi', 'age', 'class'] dataframe = pandas.read_csv(url, names=names) array = dataframe.values separate array into input and output components X = array[:,0:8] Y = array[:,8] scaler = StandardScaler().fit(X) rescaledX = scaler.transform(X) summarize transformed data numpy.set_printoptions(precision=3) print(rescaledX[0:5,:]) 第7课:使用重采样方法进行算法评估 用于训练机器学习算法的数据集称为训练数据集。用于训练算法的数据集不能用于为您提供有关新数据的模型准确性的可靠估计。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创建模型的整个思路是对新数据进行预测。 您可以使用称为重采样方法的统计方法将训练数据集划分为子集,一些方法用于训练模型,而另一些则被保留,并用于估计看不见的数据的模型准确性。 今天课程的目标是练习使用scikit-learn中可用的不同重采样方法,例如: 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使用k倍交叉验证来估计算法的准确性。 使用留一法交叉验证来估计算法的准确性。 下面的代码段使用scikit-learn通过10倍交叉验证来评估Pima Indians糖尿病发作的Logistic回归算法的准确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Evaluate using Cross Validation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url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brownlee/Datasets/master/pima-indians-diabetes.data.csv" names = ['preg', 'plas', 'pres', 'skin', 'test', 'mass', 'pedi', 'age', 'class'] dataframe = read_csv(url, names=names) array = dataframe.values X = array[:,0:8] Y = array[:,8] kfold = KFold(n_splits=10, random_state=7) model = LogisticRegression(solver='liblinear') results = cross_val_score(model, X, Y, cv=kfold) print("Accuracy: %.3f%% (%.3f%%)") % (results.mean()100.0, results.std()100.0) 您获得了什么精度?在评论中让我知道。 您是否意识到这是中间点?做得好! 第8课:算法评估指标 您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指标来评估数据集上机器学习算法的技能。 您可以通过cross_validation.cross_val_score()函数在scikit-learn中指定用于测试工具的度量,默认值可用于回归和分类问题。今天课程的目标是练习使用scikit-learn软件包中可用的不同算法性能指标。 在分类问题上练习使用“准确性”和“ LogLoss”度量。 练习生成混淆矩阵和分类报告。 在回归问题上练习使用RMSE和RSquared指标。 下面的代码段演示了根据Pima Indians糖尿病发病数据计算LogLoss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ross Validation Classification LogLoss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url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brownlee/Datasets/master/pima-indians-diabetes.data.csv" names = ['preg', 'plas', 'pres', 'skin', 'test', 'mass', 'pedi', 'age', 'class'] dataframe = read_csv(url, names=names) array = dataframe.values X = array[:,0:8] Y = array[:,8] kfold = KFold(n_splits=10, random_state=7) model = LogisticRegression(solver='liblinear') scoring = 'neg_log_loss' results = cross_val_score(model, X, Y, cv=kfold, scoring=scoring) print("Logloss: %.3f (%.3f)") % (results.mean(), results.std()) 您得到了什么日志损失?在评论中让我知道。 第9课:抽查算法 您可能无法事先知道哪种算法对您的数据效果最好。 您必须使用反复试验的过程来发现它。我称之为现场检查算法。scikit-learn库提供了许多机器学习算法和工具的接口,以比较这些算法的估计准确性。 在本课程中,您必须练习抽查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 对数据集进行抽查线性算法(例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和线性判别分析)。 抽查数据集上的一些非线性算法(例如KNN,SVM和CART)。 抽查数据集上一些复杂的集成算法(例如随机森林和随机梯度增强)。 例如,下面的代码片段对Boston House Price数据集上的K最近邻居算法进行了抽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KNN Regression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Regressor url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brownlee/Datasets/master/housing.data" names = ['CRIM', 'ZN', 'INDUS', 'CHAS', 'NOX', 'RM', 'AGE', 'DIS', 'RAD', 'TAX', 'PTRATIO', 'B', 'LSTAT', 'MEDV'] dataframe = read_csv(url, delim_whitespace=True, names=names) array = dataframe.values X = array[:,0:13] Y = array[:,13] kfold = KFold(n_splits=10, random_state=7) model = KNeighborsRegressor() scoring = 'neg_mean_squared_error' results = cross_val_score(model, X, Y, cv=kfold, scoring=scoring) print(results.mean()) 您得到的平方误差是什么意思?在评论中让我知道。 第10课:模型比较和选择 既然您知道了如何在数据集中检查机器学习算法,那么您需要知道如何比较不同算法的估计性能并选择最佳模型。 在今天的课程中,您将练习比较Python和scikit-learn中的机器学习算法的准确性。 在数据集上相互比较线性算法。 在数据集上相互比较非线性算法。 相互比较同一算法的不同配置。 创建比较算法的结果图。 下面的示例在皮马印第安人发病的糖尿病数据集中将Logistic回归和线性判别分析进行了比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Compare Algorithms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discriminant_analysis import 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 load dataset url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brownlee/Datasets/master/pima-indians-diabetes.data.csv" names = ['preg', 'plas', 'pres', 'skin', 'test', 'mass', 'pedi', 'age', 'class'] dataframe = read_csv(url, names=names) array = dataframe.values X = array[:,0:8] Y = array[:,8] prepare models models = [] models.append(('LR', LogisticRegression(solver='liblinear'))) models.append(('LDA', 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 evaluate each model in turn results = [] names = [] scoring = 'accuracy' for name, model in models: kfold = KFold(n_splits=10, random_state=7) cv_results = cross_val_score(model, X, Y, cv=kfold, scoring=scoring) results.append(cv_results) names.append(name) msg = "%s: %f (%f)" % (name, cv_results.mean(), cv_results.std()) print(msg) 哪种算法效果更好?你能做得更好吗?在评论中让我知道。 第11课:通过算法调整提高准确性 一旦找到一种或两种在数据集上表现良好的算法,您可能希望提高这些模型的性能。 提高算法性能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参数调整为特定的数据集。 scikit-learn库提供了两种方法来搜索机器学习算法的参数组合。在今天的课程中,您的目标是练习每个。 使用您指定的网格搜索来调整算法的参数。 使用随机搜索调整算法的参数。 下面使用的代码段是一个示例,该示例使用网格搜索在Pima Indians糖尿病发病数据集上的Ridge回归算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Grid Search for Algorithm Tuning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import numpy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Ridge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url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brownlee/Datasets/master/pima-indians-diabetes.data.csv" names = ['preg', 'plas', 'pres', 'skin', 'test', 'mass', 'pedi', 'age', 'class'] dataframe = read_csv(url, names=names) array = dataframe.values X = array[:,0:8] Y = array[:,8] alphas = numpy.array([1,0.1,0.01,0.001,0.0001,0]) param_grid = dict(alpha=alphas) model = Ridge() grid = GridSearchCV(estimator=model, param_grid=param_grid, cv=3) grid.fit(X, Y) print(grid.best_score_) print(grid.best_estimator_.alpha) 哪些参数取得最佳效果?你能做得更好吗?在评论中让我知道。 第12课:利用集合预测提高准确性 您可以提高模型性能的另一种方法是组合来自多个模型的预测。 一些模型提供了内置的此功能,例如用于装袋的随机森林和用于增强的随机梯度增强。可以使用另一种称为投票的合奏将来自多个不同模型的预测组合在一起。 在今天的课程中,您将练习使用合奏方法。 使用随机森林和多余树木算法练习装袋。 使用梯度增强机和AdaBoost算法练习增强合奏。 通过将来自多个模型的预测组合在一起来练习投票合奏。 下面的代码段演示了如何在Pima Indians糖尿病发病数据集上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袋装决策树集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Random Forest Classification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url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brownlee/Datasets/master/pima-indians-diabetes.data.csv" names = ['preg', 'plas', 'pres', 'skin', 'test', 'mass', 'pedi', 'age', 'class'] dataframe = read_csv(url, names=names) array = dataframe.values X = array[:,0:8] Y = array[:,8] num_trees = 100 max_features = 3 kfold = KFold(n_splits=10, random_state=7) model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num_trees, max_features=max_features) results = cross_val_score(model, X, Y, cv=kfold) print(results.mean()) 你能设计出更好的合奏吗?在评论中让我知道。 第13课:完成并保存模型 找到有关机器学习问题的良好模型后,您需要完成该模型。 在今天的课程中,您将练习与完成模型有关的任务。 练习使用模型对新数据(在训练和测试过程中看不到的数据)进行预测。 练习将经过训练的模型保存到文件中,然后再次加载。 例如,下面的代码片段显示了如何创建Logistic回归模型,将其保存到文件中,之后再加载它以及对看不见的数据进行预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Save Model Using Pickle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import pickle url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brownlee/Datasets/master/pima-indians-diabetes.data.csv" names = ['preg', 'plas', 'pres', 'skin', 'test', 'mass', 'pedi', 'age', 'class'] dataframe = read_csv(url, names=names) array = dataframe.values X = array[:,0:8] Y = array[:,8] test_size = 0.33 seed = 7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test_size, random_state=seed) Fit the model on 33% model = LogisticRegression(solver='liblinear')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save the model to disk filename = 'finalized_model.sav' pickle.dump(model, open(filename, 'wb')) some time later... load the model from disk loaded_model = pickle.load(open(filename, 'rb')) result = loaded_model.score(X_test, Y_test) print(result) 第14课:Hello World端到端项目 您现在知道如何完成预测建模机器学习问题的每个任务。 在今天的课程中,您需要练习将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并通过端到端的标准机器学习数据集进行操作。 端到端遍历虹膜数据集(机器学习的世界) 这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描述性统计数据和可视化了解您的数据。 预处理数据以最好地揭示问题的结构。 使用您自己的测试工具抽查多种算法。 使用算法参数调整来改善结果。 使用集成方法改善结果。 最终确定模型以备将来使用。 慢慢进行,并记录结果。 您使用什么型号?您得到了什么结果?在评论中让我知道。 结束! (看你走了多远) 你做到了。做得好! 花一点时间,回头看看你已经走了多远。 您最初对机器学习感兴趣,并强烈希望能够使用Python练习和应用机器学习。 您可能是第一次下载,安装并启动Python,并开始熟悉该语言的语法。 在许多课程中,您逐渐地,稳定地学习了预测建模机器学习项目的标准任务如何映射到Python平台上。 基于常见机器学习任务的配方,您使用Python端到端解决了第一个机器学习问题。 使用标准模板,您所收集的食谱和经验现在可以自行解决新的和不同的预测建模机器学习问题。 不要轻描淡写,您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只是您使用Python进行机器学习的起点。继续练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 喜欢点下关注,你的关注是我写作的最大支持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37337849/article/details/10401653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7-11 10:04:06
92
转载
Spark
Spark Executor内存溢出(OOM)详解 1. 引言 在大数据处理的世界里,Apache Spark无疑是炙手可热的工具之一。嘿,你知道吗,在我们用Spark这家伙处理大量数据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让人脑壳疼的状况。那就是Executor内存不够用,专业点说就是“内存溢出”,简称OOM,这可是个让人挺头疼的问题啊!这篇文章会带你一起手把手地把这个难题掰开了、揉碎了,通过实实在在的代码实例,抽丝剥茧找出问题背后的真相,再一起头脑风暴,研究怎么对症下药,把它优化解决掉。 2. Spark Executor内存模型概述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Spark的内存模型。Spark Executor在运行任务时,其内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Storage Memory:用于存储RDD、广播变量和shuffle中间结果等数据。 - Execution Memory:包括Task执行过程中的堆内存,以及栈内存、元数据空间等非堆内存。 - User Memory:留给用户自定义的算子或者其他Java对象使用的内存。 当这三个区域的内存总和超出Executor配置的最大内存时,就会出现OOM问题。 3. Executor内存溢出实例分析 例1 - Shuffle数据过大导致OOM scala val rdd = sc.textFile("huge_dataset.txt") val shuffledRdd = rdd.mapPartitions(_.map(line => (line.hashCode % 10, line))) .repartition(10) .groupByKey()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在对大文件进行shuffle操作后,由于分区过多或者数据倾斜,可能会导致某个Executor的Storage Memory不足,从而引发OOM。 例2 - 用户自定义函数内创建大量临时对象 scala val rdd = sc.parallelize(1 to 1000000) val result = rdd.map { i => // 创建大量临时对象 val temp = List.fill(100000)(i.toString 100) // ... 进行其他计算 i 2 } 这段代码中,我们在map算子内部创建了大量的临时对象,如果这样的操作频繁且数据量巨大,Execution Memory很快就会耗尽,从而触发OOM。 4. 解决与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避免或缓解Executor内存溢出的问题: - 合理配置内存分配:根据任务特性调整spark.executor.memory、spark.shuffle.memoryFraction等相关参数,确保各内存区域大小适中。 bash spark-submit --executor-memory 8g --conf "spark.shuffle.memoryFraction=0.3" - 减少shuffle数据量:尽量避免不必要的shuffle,或者通过repartition或coalesce合理调整分区数量,减轻单个Executor的压力。 - 优化数据结构和算法:尽量减少在用户代码中创建的大对象数量,如例2所示,可以考虑更高效的数据结构或算法来替代。 - 监控与调优:借助Spark UI等工具实时监控Executor内存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资源配置。 5. 结语 理解并掌握Spark Executor内存管理机制,以及面对OOM问题时的应对策略,是每个Spark开发者必备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把这台强大的大数据处理引擎玩得溜起来,让它在我们的业务实战中火力全开,释放出最大的价值。记住了啊,每次跟OOM这个家伙过招,其实都是我们在Spark世界里探索和进步的一次大冒险,更是我们锻炼自己、提升数据处理本领的一次实战演练。
2023-07-26 16:22:30
115
灵动之光
Sqoop
...duce是一种分布式编程模型和计算框架,由Google提出并被Apache Hadoop项目广泛应用。在Sqoop中,MapReduce用于实现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并行化,将复杂的导入导出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可独立执行的map任务和reduce任务,从而高效利用集群资源,提高数据迁移的速度和效率。 数据湖 , 数据湖是一种企业级的数据存储架构概念,它以原始格式(如CSV、JSON、Parquet等)集中存储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并允许用户按需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大数据环境中,Sqoop可以将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抽取到HDFS或云存储服务中,构建企业的数据湖,便于后续使用Spark、Hive等多种工具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探索和应用开发。 Hive表 , Apache Hive是一个基于Hadoop的数据仓库工具,提供了一种SQL-like查询语言(HiveQL)以支持对存储在Hadoop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读取、写入和管理。在Sqoop使用场景中,通过--hive-import选项可以直接将导入的数据转换为Hive表结构,并存储在Hive Metastore中,使得传统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数据能够无缝融入大数据分析生态,供数据分析人员使用熟悉的SQL语句进行查询和分析操作。
2023-02-17 18:50:30
130
雪域高原
Mahout
... Mahout与Spark Streaming:实时流数据分析 1. 引言 在数据爆炸的时代,实时流数据分析成为了解决海量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哎呀,你听说过Mahout这个玩意儿没?这家伙可是个开源的机器学习宝库,专治大数据这事儿。它那分发式计算的能力啊,就像魔法一样,能让你的数据处理起来轻松又高效。用Mahout做分析,就像是给一堆乱糟糟的数据整了套华丽丽的整理术,让它们变得井井有条,还能从中找出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和模式。这玩意儿一出手,数据处理界的难题就被它玩转得飞起,简直是个大数据时代的超级英雄呢!而Apache Spark Streaming,则是为实时数据流提供高性能处理的框架。哎呀,兄弟!把这两样技术给整到一块儿用,那效果简直不要太棒!不仅能快速消化那些源源不断的数据洪流,还能帮咱们做出超明智的决定,简直就是开挂的存在嘛!本文旨在探索Mahout与Spark Streaming如何协同工作,为实时流数据分析提供强大的解决方案。 2. Mahout概述 Mahout是一个基于Hadoop的机器学习库,旨在利用分布式计算资源来加速大规模数据集上的算法执行。哎呀,这个家伙可真厉害!它能用上各种各样的机器学习魔法,比如说分门别类的技巧(就是咱们说的分类)、把相似的东西归到一块儿的本事(聚类)还有能给咱们推荐超棒东西的神奇技能(推荐系统)。而且,它最擅长的就是对付那些海量的数据,就像大鱼吃小鱼一样,毫不费力就能搞定!通过Mahout,我们可以构建复杂的模型来挖掘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从而驱动业务决策。 3. Spark Streaming简介 Apache Spark Streaming是Spark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专为实时数据流处理设计。哎呀,这个玩意儿简直就是程序员们的超级神器!它能让咱这些码农兄弟们轻松搞定那些超快速、高效率的实时应用,你懂的,就是那种分秒必争、数据飞速流转的那种。想象一下,一秒钟能处理几千条数据,那感觉简直不要太爽啊!就像是在玩转数据的魔法世界,每一次点击都是对速度与精准的极致追求。这不就是我们程序员的梦想吗?在数据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每一刻都在创造奇迹!Spark Streaming的精髓就像个魔术师,能把连续不断的水流(数据流)变换成小段的小溪(微批次)。这小溪再通过Spark这个强大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就像是在魔法森林里跑的水车,一边转一边把水(数据)处理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来,咱们就能在实时中捕捉到信息的脉动,做出快速反应,既高效又灵活! 4. Mahout与Spark Streaming的集成 为了将Mahout的机器学习能力与Spark Streaming的实时处理能力结合起来,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流水线,使得Mahout可以在实时数据流上执行分析任务。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 数据接入:首先,我们需要将实时数据流接入Spark Streaming。这可以通过定义一个DStream(Data Stream)对象来完成,该对象代表了数据流的抽象表示。 scala import org.apache.spark.streaming._ import org.apache.spark.streaming.dstream._ val spark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RealtimeMahoutAnalysis").setMaster("local[2]")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sparkConf) valssc = new StreamingContext(sc, Seconds(1)) // 创建StreamingContext,时间间隔为1秒 val inputStream = TextFileStream("/path/to/your/data") // 假设数据来自文件系统 val dstream = inputStream foreachRDD { rdd => rdd.map { line => val fields = line.split(",") (fields(0), fields.slice(1, fields.length)) } } - Mahout模型训练:然后,我们可以使用Mahout中的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建模。例如,假设我们想要进行用户行为的聚类分析,可以使用Mahout的KMeans算法。 scala import org.apache.mahout.cf.taste.hadoop.recommender.KNNRecommender import org.apache.mahout.cf.taste.impl.model.file.FileDataModel import org.apache.mahout.cf.taste.impl.neighborhood.ThresholdUserNeighborhood import org.apache.mahout.cf.taste.impl.recommender.GenericUserBasedRecommender import org.apache.mahout.cf.taste.impl.similarity.PearsonCorrelationSimilarity import org.apache.mahout.math.RandomAccessSparseVector import org.apache.hadoop.conf.Configuration val dataModel = new FileDataModel(new File("/path/to/your/data.csv")) val neighborhood = new ThresholdUserNeighborhood(0.5, dataModel, new Configuration()) val similarity = new PearsonCorrelationSimilarity(dataModel) val recommender = new GenericUserBasedRecommender(dataModel, neighborhood, similarity) val recommendations = dstream.map { (user, ratings) => val userVector = new RandomAccessSparseVector(ratings.size()) for ((itemId, rating) <- ratings) { userVector.setField(itemId.toInt, rating.toDouble) } val recommendation = recommender.recommend(user, userVector) (user, recommendation.map { (itemId, score) => (itemId, score) }) } - 结果输出:最后,我们可以将生成的推荐结果输出到合适的目标位置,如日志文件或数据库,以便后续分析和应用。 scala recommendations.foreachRDD { rdd => rdd.saveAsTextFile("/path/to/output") } 5. 总结与展望 通过将Mahout与Spark Streaming集成,我们能够构建一个强大的实时流数据分析平台,不仅能够实时处理大量数据,还能利用Mahout的高级机器学习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哎呀,这个融合啊,就像是给数据分析插上了翅膀,能即刻飞到你眼前,又准确得不得了!这样一来,咱们做决定的时候,心里那根弦就更紧了,因为有它在身后撑腰,决策那可是又稳又准,妥妥的!哎呀,随着科技车轮滚滚向前,咱们的Mahout和Spark Streaming这对好搭档,未来肯定会越来越默契,联手为我们做决策时,用上实时数据这个大宝贝,提供更牛逼哄哄的武器和方法!想象一下,就像你用一把锋利的剑,能更快更准地砍下胜利的果实,这俩家伙在数据战场上,就是那把超级厉害的宝剑,让你的决策快人一步,精准无比! --- 以上内容是基于实际的编程实践和理论知识的融合,旨在提供一个从概念到实现的全面指南。哎呀,当真要将这个系统或者项目实际铺展开来的时候,咱们得根据手头的实际情况,比如数据的个性、业务的流程和咱们的技术底子,来灵活地调整策略,让一切都能无缝对接,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就像是做菜,得看食材的新鲜度,再搭配合适的调料,才能做出让人满意的美味佳肴一样。所以,别死板地照搬方案,得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工作既高效又有效。
2024-09-06 16:26:39
59
月影清风
MySQL
...thon和Java等编程语言读取MySQL数据库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关注MySQL在现代技术环境下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应用实践。近日,随着MySQL 8.0版本的不断更新迭代,其性能、安全性及兼容性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在云原生环境下支持更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AWS近期宣布对其Amazon RDS for MySQL服务进行升级,全面支持MySQL 8.0版本,用户可以利用其增强的窗口函数、JSON功能以及安全审计特性来构建更为复杂且安全的企业级应用。此外,Google Cloud也发布了关于优化MySQL在GCP(Google Cloud Platform)上的最佳实践指南,强调了如何结合Cloud SQL与缓存技术如Memcached或Redis,以实现数据的快速读取与响应。 与此同时,对于大数据场景下的MySQL应用,业界正积极探索将其与Apache Spark、Hadoop等大数据框架深度整合的可能性,通过建立高效的数据管道,实现SQL查询与大数据分析任务的无缝对接。这种趋势使得MySQL不仅局限于在线交易处理(OLTP),也开始在在线分析处理(OLAP)领域展现潜力。 综上所述,MySQL作为关系型数据库的重要代表,在面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挑战时,持续演进并展现出强大的适应力。深入研究MySQL的新特性及其在不同技术栈中的集成应用,将有助于开发者更好地应对实际业务需求,提升系统性能与稳定性。
2024-02-28 15:31:14
130
逻辑鬼才
转载文章
SqlCommand , SqlCommand是.NET框架中System.Data.SqlClient命名空间下的一种类,用于在SQL Server数据库上执行Transact-SQL语句或存储过程。在文章中,SqlCommand对象被用来执行SQL查询命令以获取投票结果和总票数,它是连接应用程序与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的关键组件。 SqlDataReader , SqlDataReader是.NET Framework中的一个数据读取器类,位于System.Data.SqlClient命名空间下。它提供了一种只进、只读、高效的方式从SQL Server数据库检索大量记录。在文中,DataReader对象dr用于存储从数据库查询得到的各项投票结果数据,并通过Read方法逐条读取这些记录,以便进一步计算和展示投票进度。 ADO.NET , ADO(ActiveX Data Objects)的.NET版本,是一种数据访问技术,允许.NET应用程序连接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如SQL Server、Oracle等),并进行数据的检索、更新、插入和删除操作。在该文上下文中,作者使用了ADO.NET的组件如SqlCommand和SqlDataReader来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从而获取投票信息并动态生成投票进度条。 TF-IDF , 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信息检索和文本挖掘领域的统计方法,用于评估一个词对于一个文档或者一个文档集合中的重要程度。在本文中,虽然并未直接应用TF-IDF算法,但提及它的原理,即计算单项票数占总票数的比例类似于TF-IDF计算某个词汇在文档中相对重要性的思想,将投票比例映射为进度条长度。 进度条(Progress Bar) , 在用户界面设计中,进度条是一种常见的可视化组件,用于显示任务完成的程度或过程。在文中,作者通过编程方式动态调整图片宽度模拟实现了四个项目的投票进度条,直观地展示了各选项得票情况相对于总票数的百分比。
2023-09-23 15:54:07
347
转载
Scala
在深入理解Scala的隐式转换机制后,我们进一步探索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实际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函数式编程范式的流行以及Scala在大数据处理框架如Apache Spark中的广泛应用,隐式转换的作用与影响更为显著。 例如,在Spark中,隐式转换被广泛用于简化DataFrame和RDD的操作,使得开发者可以使用SQL-like语法进行复杂的数据操作。近期一篇关于“Scala Implicit Conversions in Apache Spark: A Deep Dive”(《Apache Spark中Scala隐式转换的深度探究》)的技术文章就详细解析了这一特性如何提升API易用性和降低学习曲线。 同时,社区内对于隐式转换的讨论也从未停止,一方面肯定其为提高代码简洁性和一致性带来的益处,另一方面也关注其可能引发的潜在问题,如编译时难以追踪的错误源、过度使用导致的可读性下降等。因此,许多开发团队正在积极制定编码规范,以指导更合理的使用隐式转换。 此外,Scala 3(Dotty项目)在设计上对隐式查找规则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旨在解决旧版本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使隐式转换更加可控且易于理解和调试。这意味着 Scala 开发者在未来将能更好地利用隐式转换这一特性,兼顾代码优雅与工程实践。 总之,作为Scala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隐式转换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需要开发者不断跟进最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动态,以便在日常开发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一功能强大的工具。
2023-12-20 23:23:54
69
凌波微步-t
站内搜索
用于搜索本网站内部文章,支持栏目切换。
知识学习
实践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谨慎操作。
随机学习一条linux命令:
alias ls='ls --color=auto'
- 自定义别名以彩色显示文件列表。
推荐内容
推荐本栏目内的其它文章,看看还有哪些文章让你感兴趣。
2023-04-28
2023-08-09
2023-06-18
2023-04-14
2023-02-18
2023-04-17
2024-01-11
2023-10-03
2023-09-09
2023-06-13
2023-08-07
2023-03-11
历史内容
快速导航到对应月份的历史文章列表。
随便看看
拉到页底了吧,随便看看还有哪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时光飞逝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