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
HTML
CSS
Javascript
前端框架和UI库
VUE
ReactJS
AngularJS
JQuery
NodeJS
JSON
Element-UI
Bootstrap
Material UI
服务端和客户端
Java
Python
PHP
Golang
Scala
Kotlin
Groovy
Ruby
Lua
.net
c#
c++
后端WEB和工程框架
SpringBoot
SpringCloud
Struts2
MyBatis
Hibernate
Tornado
Beego
Go-Spring
Go Gin
Go Iris
Dubbo
HessianRPC
Maven
Gradle
数据库
MySQL
Oracle
Mongo
中间件与web容器
Redis
MemCache
Etcd
Cassandra
Kafka
RabbitMQ
RocketMQ
ActiveMQ
Nacos
Consul
Tomcat
Nginx
Netty
大数据技术
Hive
Impala
ClickHouse
DorisDB
Greenplum
PostgreSQL
HBase
Kylin
Hadoop
Apache Pig
ZooKeeper
SeaTunnel
Sqoop
Datax
Flink
Spark
Mahout
数据搜索与日志
ElasticSearch
Apache Lucene
Apache Solr
Kibana
Logstash
数据可视化与OLAP
Apache Atlas
Superset
Saiku
Tesseract
系统与容器
Linux
Shell
Docker
Kubernetes
[在线检查MySQL数据库是否存在 ]的搜索结果
这里是文章列表。热门标签的颜色随机变换,标签颜色没有特殊含义。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转载文章
...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权限信息 · com.android.launcher.permission.INSTALL_SHORTCUT · 完全的网络访问权限 · 控制振动 · 查看网络连接 · 更改系统显示设置 · 开机启动 · 防止手机休眠 · 在其他应用之上显示内容 · 录音 · com.tencent.msf.permission.account.sync · 更改您的音频设置 · 拍摄照片和视频 · 连接WLAN网络和断开连接 · 查看WLAN连接 · 读取手机状态和身份 · 关闭其他应用 · 直接拨打电话号码 · com.android.launcher.permission.READ_SETTINGS · com.android.launcher.permission.UNINSTALL_SHORTCUT · 让应用始终运行 · 修改系统设置 · 发送短信 · 检索正在运行的应用 · com.tencent.permission.VIRUS_SCAN · 查阅敏感日志数据 · 控制闪光灯 · 与蓝牙设备配对 · 访问蓝牙设置 · 发送持久广播 · android.permission.WRITE_OWNER_DATA · android.permission.SYSTEM_OVERLAY_WINDOW · 更改网络连接性 · com.android.launcher.permission.WRITE_SETTINGS · com.android.launcher3.permission.READ_SETTINGS · com.android.launcher3.permission.WRITE_SETTINGS · com.htc.launcher.permission.READ_SETTINGS · com.htc.launcher.permission.WRITE_SETTINGS · com.huawei.launcher3.permission.READ_SETTINGS · com.google.android.launcher.permission.READ_SETTINGS · com.google.android.launcher.permission.WRITE_SETTINGS · 读取日历活动和机密信息 · 添加或修改日历活动,并在所有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向邀请对象发送电子邮件 · com.sonyericsson.home.permission.BROADCAST_BADGE · com.sec.android.provider.badge.permission.READ · com.sec.android.provider.badge.permission.WRITE · 查找设备上的帐户 · 添加或移除帐户 · 创建帐户并设置密码 · 读取同步设置 · 启用和停用同步 · 停用屏幕锁定 · 允许接收WLAN多播 · com.qq.qcloud.permission.ACCESS_ALBUM_BACKUP_LIST · com.android.vending.BILLING · 关闭其他应用 · 控制近距离通信 · com.tencent.photos.permission.DATA · com.tencent.msf.permission.account.sync · com.tencent.music.data.permission · com.tencent.msf.permission.ACCOUNT_NOTICE · 连接WLAN网络和断开连接 · 完全的网络访问权限 · 查看WLAN连接 · 查看网络连接 · 精确位置(基于GPS和网络) · 大致位置(基于网络) · 拍摄照片和视频 · 读取手机状态和身份 · 防止手机休眠 · com.android.launcher.permission.INSTALL_SHORTCUT · 修改或删除您的USB存储设备中的内容 · 开机启动 · com.tencent.msg.permission.pushnotify · com.tencent.msf.permission.account.sync · 读取您的USB存储设备中的内容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590615/article/details/117615194。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10-10 14:42:10
104
转载
转载文章
...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最近在学习java的爬虫技术,学的是黑马的视频资源,由于是几年前的视频啦,京东页面有些许变化,在此记录我遇到的问题,使用的爬虫技术是httpClient和jsoup,项目搭建使用的springboot+ jpa。 首先给出主页的代码: @Componentpublic classItemTask { @AutowiredprivateHttpUtils httpUtils; @AutowiredprivateItemService itemService;public static final ObjectMapper MAPPER = newObjectMapper();//设置定时任务执行完成后,再间隔100秒执行一次 @Scheduled(fixedDelay = 1000 100)public void process() throwsException {//分析页面发现访问的地址,页码page从1开始,下一页page加2 String url = "https://search.jd.com/Search?keyword=%E6%89%8B%E6%9C%BA&suggest=1.his.0.0&wq=%E6%89%8B%E6%9C%BA&s=121&click=0&page=";//遍历执行,获取所有的数据 for (int i = 1; i < 10; i = i + 2) {//发起请求进行访问,获取页面数据,先访问第一页 String html = this.httpUtils.getHtml(url +i);//解析页面数据,保存数据到数据库中 this.parseHtml(html); } System.out.println("执行完成"); }//解析页面,并把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 private void parseHtml(String html) throwsException {//使用jsoup解析页面 Document document =Jsoup.parse(html);//获取商品数据 Elements spus = document.select("divJ_goodsList > ul > li");//遍历商品spu数据 for(Element spuEle : spus) {//获取商品spu String attr = spuEle.attr("data-spu");long spu = Long.parseLong(attr.equals("")?"0":attr);//Long spu = Long.parseLong(spuEle.attr("data-spu"));//获取商品sku数据 Elements skus = spuEle.select("li.ps-item img");for(Element skuEle : skus) {//获取商品sku Long sku = Long.parseLong(skuEle.attr("data-sku"));//判断商品是否被抓取过,可以根据sku判断 Item param = newItem(); param.setSku(sku); List list = this.itemService.findAll(param);//判断是否查询到结果 if (list.size() > 0) {//如果有结果,表示商品已下载,进行下一次遍历 continue; }//保存商品数据,声明商品对象 Item item = newItem();//商品spu item.setSpu(spu);//商品sku item.setSku(sku);//商品url地址 item.setUrl("https://item.jd.com/" + sku + ".html");//创建时间 item.setCreated(newDate());//修改时间 item.setUpdated(item.getCreated());//获取商品标题 String itemHtml = this.httpUtils.getHtml(item.getUrl()); String title= Jsoup.parse(itemHtml).select("div.sku-name").text(); item.setTitle(title);//获取商品价格 String priceUrl = "https://p.3.cn/prices/mgets?skuIds=J_"+sku; String priceJson= this.httpUtils.getHtml(priceUrl);//解析json数据获取商品价格 double price = MAPPER.readTree(priceJson).get(0).get("p").asDouble(); item.setPrice(price);//获取图片地址 String pic = "https:" + skuEle.attr("data-lazy-img").replace("/n9/","/n1/"); System.out.println(pic);//下载图片 String picName = this.httpUtils.getImage(pic); item.setPic(picName);//保存商品数据 this.itemService.save(item); } } } } 分享一下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爬取数据为null,需要登录京东 看到这段代码应该就明白了吧,就是京东发现并非人为操作,需要登陆账号了。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只需要自己模拟浏览器登陆即可 在HttpUttils加上这段,两个方法中的HTTPGet对象都需要设置一下。 //设置请求头模拟浏览器 httpGet.setHeader("User-Agent","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rv:72.0) Gecko/20100101 Firefox/72.0"); 2.java.lang.NumberFormatException: For input string: "",获取的spu为空串,加上一个前置空串判断即可 解决如下: //获取商品spu String attr = spuEle.attr("data-spu");//判断是否为空串 long spu = Long.parseLong(attr.equals("")?"0":attr); 以上两个bug是我学习遇到的,现已解决,爬取数据如下: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2161697/article/details/114506244。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3-13 10:48:12
104
转载
Apache Solr
...行排查: - 首先,检查solr的配置文件,确认数据源驱动类是否正确配置; - 其次,检查数据库连接参数是否正确设置; - 最后,查看日志文件,查看是否有其他异常信息。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如下代码实现: java // 创建DataImporter对象 DataImporter importer = new DataImporter(); // 设置数据库连接参数 importer.setDataSource(new JdbcDataSource()); importer.setSql("SELECT FROM table_name"); // 执行数据导入 importer.fullImport("/path/to/solr/home"); 如果以上步骤无法解决问题,建议查阅相关文档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1.2 集群配置错误 另一位开发者在2020年7月25日反馈了一个关于Solr集群配置的错误问题。其问题描述为:“淘淘商城第60讲——搭建Solr集群时,报错:org.apache.solr.common.SolrException: Could not find collection : core1”。读了这位开发者的文章,我们发现他在搭建Solr集群的时候,实实在在地碰到了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排查: - 首先,检查solr的配置文件,确认核心集合是否正确配置; - 其次,检查集群状态,确认所有节点是否都已经正常启动; - 最后,查看日志文件,查看是否有其他异常信息。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如下代码实现: java // 启动集群 CoreContainer cc = CoreContainer.create(CoreContainer.DEFAULT_CONFIG); cc.load(new File("/path/to/solr/home/solr.xml")); cc.start(); // 查询集群状态 Collections cores = cc.getCores(); for (SolrCore core : cores) { System.out.println(core.getName() + " status : " + core.getStatus()); } 如果以上步骤无法解决问题,建议查阅相关文档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三、Solr代码执行漏洞排查及解决方法 近年来,随着Apache Solr的广泛应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嘿,你知道吗?在2019年11月19日曝出的一条消息,Apache Solr这个家伙在默认设置下有个不小的安全隐患。如果它以cloud模式启动,并且对外开放的话,那么远程的黑客就有机会利用这个漏洞,在目标系统上随心所欲地执行任何代码呢!就像是拿到了系统的遥控器一样,想想都有点让人捏把汗呐!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排查: - 首先,检查solr的安全配置,确保只允许受信任的IP地址访问; - 其次,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功能,如远程管理、JMX等; - 最后,定期更新solr到最新版本,以获取最新的安全补丁。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如下代码实现: java // 关闭JMX服务 String configPath = "/path/to/solr/home/solr.xml"; File configFile = new File(configPath); DocumentBuilder db = DocumentBuilderFactory.newInstance().newDocumentBuilder(); Document doc = db.parse(configFile); Element root = doc.getDocumentElement(); if (!root.getElementsByTagName("jmx").isEmpty()) { Node jmxNode = root.getElementsByTagName("jmx").item(0); jmxNode.getParentNode().removeChild(jmxNode); } TransformerFactory tf = TransformerFactory.newInstance(); Transformer transformer = tf.newTransformer(); transformer.setOutputProperty(OutputKeys.INDENT, "yes"); transformer.setOutputProperty("{http://xml.apache.org/xslt}indent-amount", "2"); DOMSource source = new DOMSource(doc); StreamResult result = new StreamResult(new File(configPath)); transformer.transform(source, result); 如果以上步骤无法解决问题,建议查阅相关文档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四、总结 总的来说,Apache Solr虽然强大,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了解并搞定这些常见问题后,咱们就能把Solr的潜能发挥得更淋漓尽致,这样一来,工作效率蹭蹭上涨,用户体验也噌噌提升,妥妥的双赢局面!希望本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2023-05-31 15:50:32
496
山涧溪流-t
ClickHouse
近期,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如何高效处理海量数据。ClickHouse作为一款高性能的列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实时数据分析领域表现出色。然而,正如文章所述,ClickHouse在处理跨数据库或表的复杂查询时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一问题引发了业界对数据库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最近,阿里云推出了AnalyticDB for MySQL 3.0版本,这款产品在实时数据分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AnalyticDB for MySQL 3.0不仅支持高并发查询,还具备强大的分布式计算能力,能够轻松应对大规模数据集的复杂查询需求。例如,在电商行业中,商家需要快速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以优化营销策略,AnalyticDB for MySQL 3.0可以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复杂的JOIN操作,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谷歌也在推进其BigQuery服务的升级。BigQuery是一款完全托管的云原生数据仓库,它采用了先进的列式存储技术和智能分区功能,使得跨表查询变得更加高效。谷歌还引入了自动化的机器学习模型,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分析数据。这些创新举措表明,未来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方向将是智能化、自动化以及更高层次的用户体验。 此外,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李国杰院士曾指出:“未来的数据库系统不仅要满足基本的数据存储和查询需求,还要具备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更高的安全性。”这为我们指明了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无论是ClickHouse、AnalyticDB for MySQL还是BigQuery,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企业和开发者应当密切关注这些前沿技术,以便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025-04-24 16:01:03
23
秋水共长天一色
Maven
...或者配置文件中的语法存在错误。Maven是一个强大的依赖管理工具,其灵活性使得配置变得复杂,同时也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 三、常见原因与排查步骤 1. 配置文件错误 检查pom.xml文件是否正确。错误可能出现在元素属性值、标签闭合、版本号、依赖关系等方面。 示例:错误的pom.xml配置可能导致无法识别的元素或属性。 xml com.example example-module unknown-version 这里,属性值未指定,导致Maven无法识别该版本信息。 2. 命令行参数错误 在执行Maven命令时输入的参数不正确或拼写错误。 示例:错误的命令行参数可能导致构建失败。 bash mvn compile -Dsome.property=wrong-value 这里的参数-Dsome.property=wrong-value中property的值可能与实际配置不匹配,导致Maven无法识别或处理。 3. 依赖冲突 多个版本的依赖包共存,且版本不兼容。 示例:两个依赖包同时声明了相同的类名或方法名,但版本不同,可能会引发编译错误。 xml org.example example-library 1.0.0 org.example example-library 1.0.1 四、解决方案与优化建议 1. 检查pom.xml文件 - 确保所有元素闭合、属性值正确。 - 使用IDE的自动完成功能或在线工具验证pom.xml的语法正确性。 2. 修正命令行参数 - 确认参数的拼写和格式正确。 - 使用Maven的help:effective-pom命令查看实际生效的pom.xml配置,确保与预期一致。 3. 解决依赖冲突 - 使用标签排除不必要的依赖。 - 更新或降级依赖版本以避免冲突。 - 使用Maven的dependency:tree命令查看依赖树,识别并解决潜在的冲突。 五、总结与反思 面对“Error:The project has a build goal with an invalid syntax”的挑战,关键在于细致地检查配置文件和构建命令,以及理解依赖关系。每一次遇到这样的错误,都是对Maven配置知识的深化学习机会。哎呀,你知道吗?就像你练习弹吉他一样,多用多练,咱们用Maven这个工具也能越来越顺手!它能帮咱们开发时节省不少时间,就像是有了个超级助手,能自动搞定那些繁琐的构建工作,让咱们的项目推进得飞快,没有那么多绊脚石挡道。是不是感觉挺酷的?咱们得好好加油,让这玩意儿成为咱们的拿手好戏! 六、结语 Maven作为项目构建管理工具,虽然强大且灵活,但也伴随着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嘿!兄弟,这篇文章就是想给你支点招儿,让你在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更顺手地找到解决方法,让编程这个事儿变得不那么头疼,提升你的码农体验感。别再为那些小bug烦恼了,跟着我的节奏,咱们一起搞定代码里的小麻烦,让编程之路畅通无阻!嘿,兄弟!听好了,每当你碰上棘手的问题,那可是你升级技能、长本事的绝佳机会!别急,拿出点好奇心,再添点耐心,咱们一起动手,一步步地去解谜,去学习,去挑战。就像在探险一样,慢慢你会发现自己的开发者之路越走越宽广,越来越精彩!所以啊,别怕困难,它们都是你的成长伙伴,加油,咱们一起成为更棒的开发者吧!
2024-08-09 16:06:13
93
初心未变
Beego
...和GetBy()方法是否能正确工作。 三、Ginkgo与Go Test结合的单元测试 1.3 Ginkgo介绍及配置 Ginkgo是一个行为驱动开发(BDD)测试框架,配合go test命令使用能提供更加灵活且强大的单元测试功能。首先安装Ginkgo和依赖包github.com/onsi/gomega: bash go get github.com/onsi/ginkgo go get github.com/onsi/gomega 然后,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一个goroot/bin/Godeps/_workspace/pkg/mod/github.com/onsi/ginkgo/v1.16.5/examples/hello_world目录,并运行以下命令生成测试套件: bash cd goroot/bin/Godeps/_workspace/pkg/mod/github.com/onsi/ginkgo/v1.16.5/examples/hello_world ginkgo init 接着在hello_world_test.go中编写如下内容: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github.com/onsi/ginkgo" "github.com/onsi/gomega" ) var _ = ginkgo.Describe("Hello World App", func() { ginkgo.BeforeEach(func() { fmt.Println("Before Each") }) ginkgo.Context("Given the app is running", func() { itShouldSayHello := func(expected string) { ginkgo.By("Starting the app") result := runApp() ginkgo.By("Verifying the result") gomega.Expect(result).To(gomega.Equal(expected)) } ginkgo.It("should say 'Hello, World!'", itShouldSayHello("Hello, World!")) }) }) 执行测试命令: bash goroot/bin/go test -tags=ginkgo . -covermode=count -coverprofile=coverage.txt 四、集成测试的概念与应用 2.1 集成测试是什么? 集成测试是在软件各个模块之间交互的基础上,验证各模块组合后能否按预期协同工作的过程。在Web开发中,常常会涉及数据库操作、路由处理、中间件等多个部分之间的集成。 2.2 Beego集成测试示例 Beego通过中间件机制使得集成测试变得相对容易。我们完全可以在控制器这一层面上,动手编写集成测试。就拿检查路由、处理请求、保存数据这些操作来说,都是我们可以验证的对象。比如,想象一下你正在玩一个游戏,你要确保从起点到终点的每一个步骤(就好比路由和请求处理)都能顺畅进行,而且玩家的所有进度都能被稳妥地记录下来(这就类似数据持久化的过程)。这样,咱们就能在实际运行中对整个系统做全面健康检查啦!创建一个controller_test.go文件并添加如下内容: go package controllers import ( "net/http" "testing" "github.com/astaxie/beego" "github.com/stretchr/testify/assert" ) type MockUserService struct{} func (m MockUserService) GetUser(id int64) (User, error) { return &User{ID: id, Name: fmt.Sprintf("User %d", id)}, nil } func TestUserController_GetByID(t testing.T) { userService := &MockUserService{} ctrl := NewUserController(userService) beego.SetController(&ctrl) request, _ := http.NewRequest("GET", "/users/1", nil) response := new(http.Response) defer response.Body.Close() _ctrl := beego.NewControllerWithRequest(request) _ctrl.ServeHTTP(response, nil) if response.StatusCode != http.StatusOK { t.Fatalf("Expected status code 200 but got %d", response.StatusCode) } userData, err := getUserFromResponse(response) assert.NoError(t, err) assert.NotNil(t, userData) assert.Equal(t, "User 1", userData.Name) } func getUserFromResponse(r http.Response) (User, error) { var user User err := json.Unmarshal(r.Body, &user) return &user, err } 五、结论 通过以上讲解,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如何在Beego项目中编写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它们各自对代码质量保障和功能协作的有效性不容忽视。在实际做项目的时候,咱们得瞅准不同的应用场景,灵活选用最对口的测试方案。并且,持续打磨、改进测试覆盖面,这样一来,你的代码质量就能妥妥地更上一个台阶,杠杠的!祝你在Beego开发之旅中,既能写出高质量的代码,又能保证万无一失的功能交付!
2024-02-09 10:43:01
459
落叶归根-t
转载文章
...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 点击上方【计算机视觉联盟】关注我们 最经典的决策树算法有ID3、C4.5、CART,其中ID3算法是最早被提出的,它可以处理离散属性样本的分类,C4.5和CART算法则可以处理更加复杂的分类问题,本文重点介绍ID3算法。 1、决策树基本流程 决策树 (decision tree) 是一类常见的机器学习方法。它是对给定的数据集学到一个模型对新示例进行分类的过程。下图所示为一个流程图的决策树,长方形代表判断模块(decision block),椭圆形代表终止模块(terminating block),表示已经得出结论,可以终止运行。从判断模块引出的左右箭头称作分支(branch),可以达到另一个判断模块或终止模块。 决策过程是基于树结构来进行决策的。如下图,首先检查邮件域名地址,如果地址为myEmployer.com,则将其分类为“无聊时需要阅读的邮件”。否则,则检查邮件内容里是否包含单词“曲棍球”,如果包含则归类为“需要及时处理的朋友邮件”,如果不包含则归类到“无需阅读的垃圾邮件” 流程图形式的决策树 显然,决策过程的最终结论对应了我们所希望的判定结果,例如"需要阅读"或"不需要阅读”。 决策过程中提出的每个判定问题都是对某个属性的"测试",如邮件地址域名为?是否包含“曲棍球”? 每个测试的结果或是导出最终结论,或是导出进一步的判定问题,其考虑范围是在上次决策结果的限定范围之内,例如若邮件地址域名不是myEmployer.com之后再判断是否包含“曲棍球”。 一般的,决策树包含一个根节点、若干个内部节点和若干个叶节点。根节点包含样本全集;叶节点对应于决策结果,例如“无聊时需要阅读的邮件”。其他每个结点则对应于一个属性测试;每个节点包含的样本集合根据属性测试的结果被划分到子结点中。 决策树学习基本算法 显然,决策树的生成是一个递归过程.在决策树基本算法中,有三种情形会导致递归返回: (1)当前结点包含的样本全属于同一类别,无需划分; (2)当前属性集为空,或是所有样本在所有属性上取值相同,无法划分; (3)当前结点包含的样本集合为空,不能划分。 2、划分选择 决策树算法的关键是如何选择最优划分属性。一般而言,随着划分过程不断进行,我们希望决策树的分支结点所包含的样本尽可能属于同一类别,即结点的"纯度" (purity)越来越高。 (1)信息增益 信息熵 "信息熵" (information entropy)是度量样本集合纯度最常用的一种指标,定义为信息的期望。假定当前样本集合 D 中第 k 类样本所占的比例为 ,则 D 的信息熵定义为: H(D)的值越小,则D的纯度越高。信息增益 一般而言,信息增益越大,则意味着使周属性 来进行划分所获得的"纯度提升"越大。因此,我们可用信息增益来进行决策树的划分属性选择,信息增益越大,属性划分越好。 以西瓜书中表 4.1 中的西瓜数据集 2.0 为例,该数据集包含17个训练样例,用以学习一棵能预测设剖开的是不是好瓜的决策树.显然,。 在决策树学习开始时,根结点包含 D 中的所有样例,其中正例占 ,反例占 信息熵计算为: 我们要计算出当前属性集合{色泽,根蒂,敲声,纹理,脐部,触感}中每个属性的信息增益。以属性"色泽"为例,它有 3 个可能的取值: {青绿,乌黑,浅自}。若使用该属性对 D 进行划分,则可得到 3 个子集,分别记为:D1 (色泽=青绿), D2 (色泽2=乌黑), D3 (色泽=浅白)。 子集 D1 包含编号为 {1,4,6,10,13,17} 的 6 个样例,其中正例占 p1=3/6 ,反例占p2=3/6; D2 包含编号为 {2,3,7,8, 9,15} 的 6 个样例,其中正例占 p1=4/6 ,反例占p2=2/6; D3 包含编号为 {5,11,12,14,16} 的 5 个样例,其中正例占 p1=1/5 ,反例占p2=4/5; 根据信息熵公式可以计算出用“色泽”划分之后所获得的3个分支点的信息熵为: 根据信息增益公式计算出属性“色泽”的信息增益为(Ent表示信息熵): 类似的,可以计算出其他属性的信息增益: 显然,属性"纹理"的信息增益最大,于是它被选为划分属性。图 4.3 给出了基于"纹理"对根结点进行划分的结果,各分支结点所包含的样例子集显示在结点中。 然后,决策树学习算法将对每个分支结点做进一步划分。以图 4.3 中第一个分支结点( "纹理=清晰" )为例,该结点包含的样例集合 D 1 中有编号为 {1, 2, 3, 4, 5, 6, 8, 10, 15} 的 9 个样例,可用属性集合为{色泽,根蒂,敲声,脐部 ,触感}。基于 D1计算出各属性的信息增益: "根蒂"、 "脐部"、 "触感" 3 个属性均取得了最大的信息增益,可任选其中之一作为划分属性.类似的,对每个分支结点进行上述操作,最终得到的决策树如圈 4.4 所示。 3、剪枝处理 剪枝 (pruning)是决策树学习算法对付"过拟合"的主要手段。决策树剪枝的基本策略有"预剪枝" (prepruning)和"后剪枝 "(post" pruning) [Quinlan, 1993]。 预剪枝是指在决策树生成过程中,对每个结点在划分前先进行估计,若当前结点的划分不能带来决策树泛化性能提升,则停止划 分并将当前结点标记为叶结点; 后剪枝则是先从训练集生成一棵完整的决策树,然后自底向上地对非叶结点进行考察,若将该结点对应的子树替换为叶结点能带来决策树泛化性能提升,则将该子树替换为叶结点。 往期回顾 ● 带你详细了解机器视觉竞赛—ILSVRC竞赛 ● 到底什么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有哪些基本概念?(简单易懂) ● 带你自学Python系列(一):变量和简单数据类型(附思维导图) ● 带你自学Python系列(二):Python列表总结-思维导图 ● 2018年度最强的30个机器学习项目! ● 斯坦福李飞飞高徒Johnson博士论文: 组成式计算机视觉智能(附195页PDF) ● 一文详解计算机视觉的广泛应用:网络压缩、视觉问答、可视化、风格迁移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Sophia_11/article/details/113355312。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8-27 21:53:08
284
转载
ElasticSearch
...搜索、日志分析、实时数据分析等场景。它允许用户快速存储、检索和分析大规模数据集,并提供了强大的查询语言(DSL)来构建复杂的查询条件。文章中提到的批量索引操作是ElasticSearch的一项基本功能,用于将多条数据一次性写入索引,但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格式、字段类型以及网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MapperParsingException , 当ElasticSearch在解析文档时发现数据格式不符合预期,例如字段类型不匹配或缺失必需的属性,就会抛出此异常。在文章中,该异常提示作者检查数据结构是否存在错误,比如将数字类型的年龄字段误写为字符串。这类问题通常可以通过明确指定字段类型或调整输入数据的方式加以解决。 bulk API , ElasticSearch提供的一个高效接口,用于执行批量操作,如创建、更新、删除多个文档。文章中提到的批量索引就是通过bulk API实现的,它能够显著减少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次数,从而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然而,使用bulk API时需要严格遵守其语法规范,包括正确设置_index、_id等元信息,否则可能导致请求失败。
2025-04-20 16:05:02
63
春暖花开
ZooKeeper
...可能会让各个节点间的数据同步乱成一团糟,甚至可能把整个集群都搞得摇摇欲坠,稳定性大打折扣!这篇东西,我们打算从实实在在的案例开始聊起,再配上些代码实例,把这个问题掰开揉碎了讲明白,同时也会分享一些咱们想到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保证接地气儿! 2. ZooKeeper与磁盘I/O的关系 ZooKeeper作为一个高度依赖持久化存储的服务,它需要频繁地将内存中的数据变更同步到磁盘上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当ZooKeeper节点的磁盘I/O性能不足或者磁盘空间紧张时,就容易触发此类错误。例如,当我们调用ZooKeeper的create()方法创建一个新的节点时: java ZooKeeper zookeeper = new ZooKeeper("localhost:2181", 3000, null); String path = "/my_znode"; String data = "Hello, ZooKeeper!"; zookeeper.create(path, data.getBytes(), 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上述代码会在ZooKeeper服务器上创建一个持久化的节点并写入数据,这个过程就涉及到磁盘I/O操作。如果此时磁盘I/O出现问题,那么节点创建可能会失败,抛出异常。 3. 磁盘I/O错误的表现及影响 当ZooKeeper日志中频繁出现“Disk is full”、“No space left on device”或“I/O error”的警告时,表明存在磁盘I/O问题。这种状况会导致ZooKeeper没法顺利完成事务日志和快照文件的写入工作,这样一来,那些关键的数据持久化,还有服务器之间的选举、同步等核心功能都会受到连带影响。到了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让整个服务直接罢工,无法提供服务。 4. 探究原因与解决方案 (1)磁盘空间不足 这是最直观的原因,可以通过清理不必要的数据文件或增加磁盘空间来解决。例如,定期清理ZooKeeper的事务日志和快照文件,可以使用自带的zkCleanup.sh脚本进行自动维护: bash ./zkCleanup.sh -n myServer1:2181/myZooKeeperCluster -p /data/zookeeper/version-2 (2)磁盘I/O性能瓶颈 如果磁盘读写速度过慢,也会影响ZooKeeper的正常运行。此时应考虑更换为高性能的SSD硬盘,或者优化磁盘阵列配置,提高I/O吞吐量。另外,一个蛮实用的办法就是灵活调整ZooKeeper的刷盘策略。比如说,我们可以适当地给syncLimit和tickTime这两个参数值加加油,让它们变大一些,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降低刷盘操作的频率,让它不用那么频繁地进行写入操作,更贴近咱们日常的工作节奏啦。 (3)并发写入压力大 高并发场景下,大量写入请求可能会导致磁盘I/O瞬间飙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运用负载均衡技术,让ZooKeeper集群的压力得到分散缓解,就像大家一起扛米袋,别让一个节点给累垮了。另外,针对实际情况,咱们也可以灵活调整,对ZooKeeper客户端API的调用来个“交通管制”,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限流控制,避免拥堵,保持运行流畅。 5. 结论 面对ZooKeeper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磁盘I/O错误,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监控数据、日志信息以及系统资源状况综合判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此外,良好的运维习惯和预防性管理同样重要,如定期检查磁盘空间、合理分配资源、优化系统配置等,都是避免这类问题的关键所在。说真的,ZooKeeper就相当于我们分布式系统的那个“底座大石头”,没它不行。只有把这块基石稳稳当当地砌好,咱们的系统才能健壮得像头牛,让人放心可靠地用起来。 以上内容,不仅是我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不断思考与探索的过程,希望对你理解和处理类似问题有所启发和帮助。记住,技术的魅力在于持续学习与实践,让我们一起在ZooKeeper的世界里乘风破浪!
2023-02-19 10:34:57
127
夜色朦胧
转载文章
...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采集下拉词数据 闲来无事,采集一下百度下拉数据 1 进行对应的网页分析 下拉数据属于动态的数据,鼠标点击输入框出现,划出输入框消失 所以先找到对应的数据包 就要进行抓包操作 1.1 抓包操作 发现其中的关键词,并复制 打开浏览器的开发者模式(快捷键F12)并点击这个搜索按钮 打开这个搜索按钮以后,进行粘贴操作 并且按下回车! 由图可知,只搜索到一个包,在查看这个包内容之前,应该就有90%的把握就是这个包了 点开查看(没错 就是这个包了) 小细节:Preview是渲染之后的结果 Response是写代码请求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就上代码 -- coding: UTF-8 --import jsonimport requestsfrom faker import Fakerdef get_aim(file_name):"""从文件里获取想要的关键词"""with open(file_name, mode='r', encoding='utf-8') as file:keys = file.read()return keysdef aim_letter(aim):"""获取到网页的json数据并保存到txt文件"""url = f'https://m.baidu.com/sugrec?pre=1&p=3&ie=utf-8&json=1&prod=wise&from=wise_web&sugsid=128699,138809,114177,135846,141002,138945,140853,141677,138878,137978,141200,140173,131246,132552,137743,138165,107315,138883,140259,141754,140201,138585,141650,138253,140114,136196,140325,140579,133847,140793,140066,134046,131423,137703,110085,127969,140957,141581,140593,140865,139886,138426,138941,141190,140596&net=&os=&sp=null&rm_brand=0&callback=jsonp1&wd{aim}&sugmode=2&lid=12389568409845924354&sugid=1990018821100998871&preqy=java&_=1580993331416'headers = {'User-Agent': Faker().user_agent(),'Host': 'm.baidu.com','Referer': 'https://m.baidu.com/ssid=4348023d/s?word={aim}&ts=3254538&t_kt=0&ie=utf-8&rsv_iqid=2845402975&rsv_t=daabpEKSG2wGueEO%252FnXSVz2dj3oGTk5cF1suYK9xduVIBAnyA5yo&sa=ib&rsv_pq=2845402975&rsv_sug4=5130&tj=1&inputT=2405&sugid=1990018821100998871&ss=100'}res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由于获取到的数据不是标准的json数据要进行字符串的删减result = json.loads(res.text.replace('jsonp1', '').strip('()')) 保存到txt文件with open(f'百度下拉词.txt', mode='a', encoding='utf-8') as file:for key in result['g']:file.write(key + '\n')def main():"""进行整合,并捕捉错误"""name = input('请输入文件的名字:')start_time = time.time()try:letter = get_aim(name).split('\n') 利用线程池加快爬取速度with concurrent.futures.ThreadPoolExecutor(max_workers=100) as executor:for l in letter:executor.submit(get_data, l)except:print('请检查文件名是否存在或者文件名是否错误!!')else: 提示用户完成并打印运行时间时间print('' 30 + f'<{name}> 百度相关词 已完成' + '' 30)finally:print(time.time() - start_time)if __name__ == '__main__':main() 在此 要感谢我的晨哥!!!哈哈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Result_Sea/article/details/104201970。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6-21 12:59:26
490
转载
转载文章
...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目录 1.调整桌面的图标大小 2.怎么把我的电脑放到桌面上win10 3.分屏 4.磁盘清理大法 5.hiberfil.sys&swapfile.sys 6.windows中的休眠与睡眠 7.WPS中如何不做拼写检查 8.EV视频相关方法 9.WINDOW自带剪辑方法 10.快捷键大全 11.B站上传合集 12.查看WIN电脑配置 1.调整桌面的图标大小 搜索注册表,在运行里键入regedit就可以进入了,修改计算机\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WindowMetrics中的IconSpacing,IconVerticalSpacing等值可以进行调整,之后重启电脑使得修改生效即可. 2.怎么把我的电脑放到桌面上win10 引用别人的链接:win10中如何把我的电脑放到桌面上 3.分屏 分屏的方法 4.磁盘清理大法 C:\Users\HP\AppData--占的空间很大 C:\Users\HP\AppData\Roaming\Code --大 C:\Users\HP\AppData\Roaming\Code\User\workspaceStorage ---大! C:\Users\HP\AppData\Roaming\Code\User\workspaceStorage\281c5e08bf4f59f783a3aa64953fdc77\ms-vscode.cpptools ---大!! C:\Users\HP\AppData\Roaming--文件夹能删除吗 C:\Users\HP\Documents\Tencent Files D:\014-电子书\017-杂乱下载C盘\腾讯\5723\Image--腾讯聊天的图 C:\Users\HP\AppData\Local\Microsoft---6G 5.hiberfil.sys&swapfile.sys 可参考的相关hiberfi.sys和swapfile.sys的链接 今天HP1号的C盘满了,昨天还有5G的,今天只有2G了,发现了这两个文件.hiberfil.sys有3.12G,swapfile.sys256M. 经查,“hiberfil.sys”是系统休眠文件,其大小和物理内存一样大,这里我要解释下两个名字,计算机的休眠(hibernate)与睡眠(sleep),我们常用的是sleep功能, 即电脑放置一段时间, 进入低耗状态, 工作态度保存在内存里, 恢复时1-2秒就可以恢复原状态.这个功能是实用的, 也是最常用的. hibernate是把工作状态即所有内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硬盘(这就是hiberfil.sys文件),然后关闭系统,在下次启动开机时,将保持的数据写回内存,虽然需要花费些时间,但好处就是你正在进行中的工作,都会被保存起来,就算断电以后也不回消失,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有人说几个月不用关机的原因,当然休眠并不是必须的,完全看你这个需求了,如果确实有需要也不用care这点硬盘啦。有网友说--这个文件大小的描述错误,hiberfil.sys的大小并≠内存大小,因为该文件貌似是压缩过。我的内存是8G,这个.hiberfil.sys有3.12G,这样看这个网友说的对的. hiberfi.sys的链接 首先分清SLEEP睡眠和HIBERNATE休眠两个概念. 我们常用的是SLEEP睡眠功能, 也就是电脑经过一定时间后, 进入低功耗状态, 工作态度保存在内存里, 恢复时1-2秒就可以恢复原状态.这个功能是实用的, 也是最常用的. 而休眠是把工作状态即所有内存信息写入硬盘,如有2-4G内存,即要写入2-4G的文件到硬盘,然后才能关机,开机恢复要读取2-4G的文件到内存,才能恢复原界面.而大文件的读写要花大量 的时间,已经不亚于正常开机了,所以现在休眠功能很不实用(针对1G以上内存). 休眠的HIBERFIL.SYS这个文件就是用来休眠时保存内存状态用的.会占用C盘等同内存容量的空间(以2G内存为例,这个文件也为2G),所以完全可以删掉而不影响大家使用.还会大大节省C盘空间的占用。 操作: 以管理员运行CMD, 打以下命令: POWERCFG -H OFF 即自动删除该文件. 大家看处理前后C盘空间的变化就知道了. 怎么以管理员运行: 在“所有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上右键,选“以管理员运行” 如果本身是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直接运行cmd即可。 我做的测试: 文件位置C:\hiberfil.sys “pagefile.sys”是页面交换文件(即虚拟内存),这个文件不能删除,不过可以改变其大小和存放位置. 6.windows中的休眠与睡眠 windows中的休眠与睡眠 7.WPS中如何不做拼写检查 WPS中如何不做拼写检查 8.EV视频相关方法 如何利用EV视频剪辑软件合并视频 EV剪辑怎么给视频添加字幕 9.WINDOW自带剪辑方法 WIN10自带剪辑视频的方法 10.快捷键大全 快捷键大全 11.B站上传合集 B站上传合集 12.查看WIN电脑配置 13.windows远程桌面链接 win+Rmstsc 14.word中的边框和底纹如何应用于文字,段落和页面 word中边框和底纹——应用于文字、段落、页面分别如何设置?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Edidaughter/article/details/111231562。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3-01 13:02:11
116
转载
DorisDB
数据备份过程中出错?DorisDB助你一臂之力! 1. 引言 在数据管理的世界里,数据备份是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数据备份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错误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包括硬件故障、软件兼容性问题、配置错误等。哎呀,兄弟!今天咱们得聊点实际的,就是用DorisDB处理数据备份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咱们不光要理论分析,还得看看真家伙是怎么出问题的,然后怎么解决。就是要让你我都能明明白白地知道,这些事儿该怎么处理,别让它们成为你的技术路上的绊脚石。咱们得学着从实战中吸取经验,这样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就不会一头雾水了,对吧? 2. DorisDB简介与优势 DorisDB是一款高性能、分布式列式存储系统,专为大规模数据集提供实时查询服务。它支持SQL查询语言,并能高效地处理PB级别的数据。哎呀,你瞧,DorisDB这玩意儿可真给力!它提供了超棒的数据备份工具和机制,保证你的数据既完整又一致。不管遇到多复杂的状况,它都能稳稳地运行,就像个忠诚的守护神一样,保护着你的数据安全无虞。是不是感觉用起来既安心又省心呢? 3. 备份策略的重要性 在DorisDB中,制定有效的备份策略至关重要。哎呀,这事儿可得仔细想想!咱们得定期给数据做个备份,以防万一,万一哪天电脑突然罢工或者数据出啥问题,咱还能有东西可补救。别小瞧了这一步,选对备份文件存放在哪儿,多久检查一次备份,还有万一需要恢复数据,咱得有个顺溜的流程,这每一步都挺关键的。就像是给宝贝儿们做保险计划一样,得周全,还得实用,不能光图个形式,对吧?哎呀,兄弟,咱们得给数据做个保险啊!就像你出门前检查门窗一样,定期备份数据,能大大降低数据丢了找不回来的风险。万一哪天电脑罢工或者硬盘坏掉啥的,你也不至于急得团团转,还得去求那些所谓的“数据恢复大师”。而且,备份做得好,恢复数据的时候也快多了,省时间又省心,这事儿得重视起来! 4. 遇到问题时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 错误1:备份失败,日志提示“空间不足” 原因:这通常是因为备份文件的大小超过了可用磁盘空间。 解决方法: 1. 检查磁盘空间 首先确认备份目录的磁盘空间是否足够。 2. 调整备份策略 考虑使用增量备份,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部分,减少单次备份的大小。 3. 优化数据存储 定期清理不再需要的数据,释放更多空间。 python 示例代码:设置增量备份 dorisdb_backup = dorisdb.BackupManager() dorisdb_backup.set_incremental_mode(True) 错误2:备份过程中断电导致数据损坏 原因:断电可能导致正在执行的备份任务中断,数据完整性受损。 解决方法: 1. 使用持久化存储 确保备份操作在非易失性存储设备上进行,如SSD或RAID阵列。 2. 实施数据同步 在多个节点间同步数据,即使部分节点在断电时仍能继续备份过程。 python 示例代码:设置持久化备份 dorisdb_backup = dorisdb.BackupManager() dorisdb_backup.enable_persistence() 5. 数据恢复实战 当备份数据出现问题时,及时且正确的恢复策略至关重要。DorisDB提供了多种恢复选项,从完全恢复到特定时间点的恢复,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步骤1:识别问题并定位 首先,确定是哪个备份文件或时间点出了问题,这需要详细的日志记录和监控系统来辅助。 步骤2:选择恢复方式 - 完全恢复:将数据库回滚到最近的备份状态。 - 时间点恢复:选择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进行恢复,以最小化数据丢失。 步骤3:执行恢复操作 使用DorisDB的恢复功能,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python 示例代码:执行时间点恢复 dorisdb_restore = dorisdb.RestoreManager() dorisdb_restore.restore_to_timepoint('2023-03-15T10:30:00Z') 6. 结语 数据备份和恢复是数据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理解和应用DorisDB的相关功能,能够有效避免和解决备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本篇讨论,我们不仅了解了常见的备份错误及其解决方案,还学习了如何利用DorisDB的强大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的连续性。记住,每一次面对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不断学习和实践,你的数据管理技能将愈发成熟。 --- 以上内容基于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了概括和举例说明,旨在提供一种实用的指导框架,帮助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应对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024-07-28 16:23:58
431
山涧溪流
转载文章
...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前几天搜索了一段时间的这个,看有没有困惑的人们。哈哈 WIFI和GPRS的设置教程一、几个注意点: 1、WIFI设置应该放置在“Internet”里面,GPRS设置应该放置在“单位设置”里面。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在你打开IE浏览器时、或者上MSN、QQ时自动连接WIFI网络,而上WAP或者收发彩信等就会自动连接GPRS,这一点很关键,好多帖子都说在程序自动连接到Internet时使用"单位设置”,在程序自动连接到专用网络时使用也使用“单位设置”,这样就要么只能上WIFI,要么就只能上GPRS,其实智能手机没有那么傻,他完全可以按照你的要求连接。(达到这一点还需要下面的一点设置)2、可以选择GPRS设置是否需要通过WAP代理上WWW网站,具体参看以下详细设置方法 二、WIFI设置方法 1、在“开始”—“设置”—“连线”中点选“连接”,然后选择“高级”在“选择自动使用的网络”下方点“选择网络”,然后看到两个下拉空格,第一个是“在程序自动连接到Internet时,使用:”,点选“新建”,在弹出的新窗口里有“请为这些设置输入名称”,在下方空格处编辑“Internet设置”或者其他你喜欢的名字,然后点选该页面下方的 “调制解调器”里面不要填写任何东西(注意一定不要填写任何东西),再点选该页面下方的“代理服务器设置”钩选“此网路连接到Internet”,下方的“此网络使用代理服务器连接到Internet”千万不要选择,点选“ok”,wifi设置初步完成。 2、网卡设置:“开始”—“设置”—“连接”中点选“无线网络管理员”,在弹出页面的右下方点选“菜单”,点选上弹菜单中的“开启WI-FI”,如果无线路由器设置正常的话,这时点选“网络搜寻”,在新页面中的“网路名称”下方就可以看到你的无线路由器品牌如“Dlink”“TP-link”等,点选出现在“配置无线网络”下方的这个品牌名字,弹出新的窗口,在“要访问的网络”下方选择“所有可用的”,然后点选“网络适配器”,在“我的网卡连线到”项目中选择“默认Internet设置”,在“点击适配器以修改设置”下方,点选“AUSU 802.11b+g Wireless Card”,弹出新窗口,点选“使用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也可以选择“使用特定的IP地址”,那么就可以省略以下步骤),并在“IP地址”栏填入公司或者单位分配给的IP,如“192.168.50.122”,在“子网掩码”填入公司的子网掩码,在 “网关”中填入公司的网关;完成这些后,点选“名称服务器”,在新窗口的“DNS”和“备用DNS”中填入公司的“DNS”,然后一路“OK”,完成网卡设定。完成以上两个设定后建议重启机器,然后就可以用WIFI上网、上QQ和MSN了。 三、GPRS设置方法 1、在“开始”—“设置”—“连接”中点选“连接”,然后选择 “高级”,在 “选择自动使用的网络”下方点“选取网络”,然后看到两个下拉空格,第二个是“在程序自动连接到专用网络时,使用:”即上面提到的“单位设定”。 2、点选“新建”,在弹出窗口里有“请为这些设置输入名称”,在下方空格处编辑“中国移动”(最好设置为这个名称),然后点选该页面下方的“调制解调器”,点选“新建”,在弹出的新页面中有“请为连接输入名称”,请填写“中国移动彩信”,在“选择调制解调器”的下拉菜单中选择“蜂窝电话线路(GPRS)” 3、然后点“下一步”,在新弹出的窗口中的“存取点名称”下放填写“cmwap”(这里一定不能填写cmnet,否则就是采用cmnet接入网络,你将面对0.03元/K的收费以及月末数百元的cmnet网络费用了) 4、继续点选“下一步”,新窗口出现“使用者名称”、“密码”、“域”,这些都不要填写,直接点选“高级”,在进阶的tcp/ip窗口中点选“使用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其他不要选择 5、点选下方“服务器”,进入“高级”的“服务器”窗口,点选“使用服务器分配的地址”,然后点选“ok”退出到第4步的页面即“中国移动彩信”的设定页面,点选“完成”。这时机器会退到第1步的最终界面即“中国移动”设定页面 6、在这个页面下放,点选“代理服务器设置”,钩选“此网络连接到Internet”,然后再钩选“此网络使用代理服务器连接到Internet”,并在下方的“代理服务器”内填入“10.0.0.172” 7、接着点选该页面的“高级”,“点击代理服务器类型更改其设置”中点“HTTP”在弹出窗口中的“服务器”下填入“10.0.0.172”,端口“80”(该步骤也可以留空不填,如果不填写的话,GPRS就不能通过WAP代理上WWW网站,本人选择填写,这样在没有WIFI热点的情况下,机子也可以通过WAP代理上WWW的网站,当然选择填写的话会出现打开IE自动连接GPRS而不是连接WIFI的情况,不过可以在连接一开始时点选弹出小窗口中的“取消”来取消GPRS的连接,从而达到用WIFI连接互联网的效果) 8、点选“ok”后返回到前一个页面,点选“WAP”,在在弹出窗口中的“服务器”下填入“10.0.0.172”,端口“9201”,同样的方法,设定“安全WAP”服务器为“10.0.0.172”,端口填“9203”,设定“Socks”服务器为“10.0.0.172”,端口“1080” 9、点选“ok”返回到第6步的最终界面,再点选“ok”退出到第2步的初始页面即“网路管理”页面,再连续点选“ok”,完成设置 四、彩信设置方法 1、“开始”—“信息”—“MMS” 2、在“MMS”页面中,点选“菜单”,上弹菜单选择“MMS设定” 3、在“选择并打开一个情景式以查看更多选项”的下方点选“新建” 4、在新窗口中的“情景式名称”右边填入“中国移动彩信”,在“彩信服务器”右边填入 http://mmsc.monternet.com”,在“数据连接”右边选择“中国移动”,在“网关”右边选择“WAP1.0 网关”,在“IP地址”右边填入“10.0.0.172”,在“端口”右边填入“9201”,最后选择完成。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hzleihuan/archive/2007/12/14/994344.html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468137/article/details/9804098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2-23 17:26:09
84
转载
转载文章
...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WebSocket服务器因某些原因无法正常工作(WebSocket server not working for some reasons) 我尝试使用ws创建一个非常简单的服务器,当我运行服务器node index.js并且我在我的浏览器中午餐localhost:8080时,我的控制台中没有任何内容。 我应该看到client connected on localhost:8080打印到控制台 -index.js const WebSocketServer = require('ws').Server; const wss = new WebSocketServer({port: 8080}); const onConnect = wss => console.log('client connected on localhost:8080'); Rx.Observable .fromEvent(wss, 'connection') .subscribe(onConnect); I tried to create a very simple server using ws, When i run the server node index.js and i lunch localhost:8080 in my browser nothing appear in my console. i should see client connected on localhost:8080 printed to the console -index.js const WebSocketServer = require('ws').Server; const wss = new WebSocketServer({port: 8080}); const onConnect = wss => console.log('client connected on localhost:8080'); Rx.Observable .fromEvent(wss, 'connection') .subscribe(onConnect); 原文: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37480475 更新时间:2020-09-13 19:09 最满意答案 您无法通过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它来连接到WebSocket。 您应该使用某个HTML页面创建HTTP服务器和响应。 在此HTML页面中,您应该包含连接到WebSocket服务器的javascript: var socket = new WebSocket("ws://localhost:8080"); You can't connect to WebSocket by open it directly in a browser. You should create HTTP server and response with some HTML page. In this HTML page you should include javascript that connects to your WebSocket server: var socket = new WebSocket("ws://localhost:8080"); 相关问答 为了证明接收到握手,服务器必须获取两条信息并将它们组合以形成响应。 第一条信息来自| Sec-WebSocket-Key | 客户端握手中的头字段: Sec-WebSocket-Key: dGhlIHNhbXBsZSBub25jZQ== 具体而言,如上例所示,| Sec-WebSocket-Key | 标题字段的值为“dGhlIHNhbXBsZSBub25jZQ ==”,服务器 将串联字符串“258EAFA5-E914-47DA-95CA-C5AB0DC85B11” 形成字符串“dGhl ... 我找到了解决方法。 我已经修改了我的wsgi.py,现在它可以工作: import os os.environ.setdefault("DJANGO_SETTINGS_MODULE", "myapp.settings") This application object is used by any WSGI server configured to use this file. This includes Django's development server, if the WSGI ... 好吧,就我而言, RewriteBase /元素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果有人因为shauninmann视网膜代码而遇到这个问题,我就把它留在那里。 Options -MultiViews RewriteEngine on RewriteBase / RewriteCond %{HTTP_COOKIE} HTTP_IS_RETINA [NC] RewriteCond %{REQUEST_FILENAME} !@2x RewriteRule ^(.)\ ... 如果您的服务器正在侦听端口80上的连接,它是否在谈论http? 因为如果没有,不要在端口80上侦听:端口80已经建立为携带http流量。 下一步 - ipaddress和端口一起是端点的唯一标识符。 如果远程客户端通过端口80连接到您的服务器,而不是目标IP和端口,则没有其他信息表明网络层必须识别哪个应用程序(在端口80上侦听)应该获得该数据包。 鉴于配置多个IP地址非常困难 - 在NAT上是不可能的 - 将数据包路由到正确的侦听器的唯一信息就是端口。 所以你不能让两个应用程序在同一个端口上侦听。 ... 您无法通过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它来连接到WebSocket。 您应该使用某个HTML页面创建HTTP服务器和响应。 在此HTML页面中,您应该包含连接到WebSocket服务器的javascript: var socket = new WebSocket("ws://localhost:8080"); You can't connect to WebSocket by open it directly in a browser. You should crea ... 所以我通过握手解决了我的特殊问题,而且非常无聊。 我需要两套“\ r \ n”才能完成握手。 所以为了解决我上面描述的握手问题(Javascript WebSocket没有进入OPEN状态)我需要对我的服务器端PHP进行以下更改(注意最后的\ r \ n \ r \ n,doh) : function dohandshake($user,$buffer){ // getheaders and calcKey are confirmed working, can provide source ... 是。 独立的WebSocket服务器通常可以在任何端口上运行。 浏览器客户端打开与非HTTP(S)端口上的服务器的WebSocket连接没有问题。 默认端口为80/443的主要原因是它们是最可靠的大规模使用端口,因为它们能够遍历阻止所有其他端口上所有流量的许多企业防火墙。 如果这对您的受众来说不是问题(或者您有基于HTTP的回退),那么为WebSocket服务器使用备用端口是完全合理的(并且更容易)。 另一种选择是使用80/443端口,但使用单独的IP地址/主机名。 Yes. A standalo ... Tyrus抱怨Connection: keep-alive, Upgrade header。 Firefox在这里没有做错任何事。 关于如何处理Connection标头,Tyrus过于严格,没有遵循WebSocket规范( RFC-6455 )。 RFC 4.1中的RFC规定: 6. The request MUST contain a |Connection| header field whose value MUST include the "Upgrade" tok ... 说实话,我不能100%确定地说这是什么,但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怀疑。 我的代码中包含了太多的命名空间,我相信在编译器等实际运行时会出现一些混乱。 显然,Microsoft.Web.Websockets和SignalR的命名空间都包含WebSocketHandler。 虽然我不知道SignalR的所有细节,但看起来THAT命名空间中的WebSocketHandler并不意味着在SignalR之外使用。 我相信这个类正在被引用,而不是Microsoft.Web.Websockets中的那个,因为它现在起 ... 您应该使用websocket处理程序,而不是请求处理程序,尝试使用此示例 You should use the websocket handler, not the request handler, try with this example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862561/article/details/119512220。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3-19 12:00:21
52
转载
SpringBoot
...目需要与Oracle数据库交互,而我选用了Druid作为数据源管理工具。事情本来挺顺的,大家都觉得没啥问题,结果有一天,我们的系统突然蹦出个消息,说啥“查询超时”!就那么一下,气氛瞬间紧张了,感觉空气都凝固了似的。 当时我整个人都懵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是Oracle的问题吗?还是Spring Boot的锅?或者是我对Druid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一段探索之旅。今天,我想把这段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那些和我一样遇到类似问题的朋友。 --- 2. 什么是“查询超时”? 简单来说,“查询超时”就是你的SQL语句执行的时间超过了设定的最大允许时间,导致系统直接抛出异常。哎呀,这种情况在实际开发里真的挺常见的,特别是那种高并发的场景。你要是数据库连接池没配好,那问题就容易冒出来了,简直防不胜防! 对于我来说,这个问题尤其令人头疼,因为我们的项目依赖于Oracle数据库,而Oracle本身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但同时也有一些“坑”。比如说啊,它的默认查询超时时间可能设得有点短,要是咱们不改一下这个设置,那查询的时候就容易卡壳儿,最后连结果都拿不到。 --- 3. Spring Boot与Druid集成的基本配置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在Spring Boot项目中集成Druid。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操作,但也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3.1 添加依赖 在pom.xml文件中添加Druid的相关依赖: xml com.alibaba druid-spring-boot-starter 1.2.8 3.2 配置数据源 接着,在application.yml文件中配置Druid的数据源信息: yaml spring: datasource: type: com.alibaba.druid.pool.DruidDataSource driver-class-name: 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 url: jdbc:oracle:thin:@localhost:1521:orcl username: your_username password: your_password druid: initial-size: 5 max-active: 20 min-idle: 5 max-wait: 60000 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 60000 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 300000 validation-query: SELECT 1 FROM DUAL test-while-idle: true test-on-borrow: false test-on-return: false 这段配置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每一项参数都需要仔细斟酌。比如说啊,“max-wait”这个参数呢,就是说咱们能等连接连上的最长时间,单位是毫秒,相当于给它设了个“最长等待时间”;然后还有个“validation-query”,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挺专业的,它的作用就是检查连接是不是还正常好用;最后那个“test-while-idle”,它就像是个“巡逻兵”,负责判断要不要在连接空闲的时候去检测一下这条连接还能不能用。 --- 4. 查询超时问题的初步排查 当我第一次遇到查询超时问题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Oracle那边的SQL语句太慢了?于是,我开始检查SQL语句的性能。 4.1 检查SQL语句 我用PL/SQL Developer连接到Oracle数据库,运行了一下报错的SQL语句。结果显示,这条SQL语句确实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但问题是,为什么Spring Boot会直接抛出超时异常呢? 这时,我才意识到,可能是Druid的数据源配置有问题。于是我翻阅了Druid的官方文档,发现了一个关键点:Druid默认的查询超时时间为10秒。 4.2 修改Druid的查询超时时间 为了延长查询超时时间,我在application.yml中加入了以下配置: yaml spring: datasource: druid: query-timeout: 30000 这里的query-timeout参数就是用来设置查询超时时间的,单位是毫秒。经过这次调整后,我发现查询超时的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 --- 5. 进一步优化 结合Oracle的设置 虽然Druid的配置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我仍然觉得不够完美。于是,我又转向了Oracle数据库本身的设置。 5.1 设置Oracle的查询超时 在Oracle中,可以通过设置statement_timeout参数来控制查询超时时间。这个参数可以在会话级别或全局级别进行设置。 例如,在Spring Boot项目中,我们可以通过JDBC连接字符串传递这个参数: yaml spring: datasource: url: jdbc:oracle:thin:@localhost:1521:orcl?oracle.net.CONNECT_TIMEOUT=30000&oracle.jdbc.ReadTimeout=30000 这里的CONNECT_TIMEOUT和ReadTimeout分别表示连接超时时间和读取超时时间。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 --- 6. 我的感悟与总结 经过这次折腾,我对Spring Boot与Druid的集成有了更深的理解。说实话,好多技术难题没那么玄乎,就是看着吓人而已。只要你肯静下心来琢磨琢磨,肯定能想出个辙来! 在这里,我也想给新手朋友们一些建议: 1. 多看官方文档 无论是Spring Boot还是Druid,它们的官方文档都非常详细,很多时候答案就在那里。 2. 学会调试 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求解,先用调试工具一步步分析问题所在。 3. 保持耐心 技术问题往往需要反复尝试,不要轻易放弃。 最后,我想说的是,编程之路充满了挑战,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显得有趣。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 好了,这篇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交流哦!
2025-04-21 15:34:10
39
冬日暖阳_
Mongo
... 一、引言 索引与数据库性能 在 MongoDB 数据库管理中,索引是提高查询效率的关键工具。哎呀,你知道吗?在我们的数据仓库里,有时候查找信息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特别慢。不过,有一个秘密武器能帮我们提速,那就是创建索引!就像你在图书馆里,如果书都按类别和字母顺序排列好,找起书来是不是快多了?索引就是这么个原理,它把我们关心的字段整理好,这样当我们需要查询时,数据库就能直接跳到对应的位置,不用翻遍整个仓库,大大提高了速度,让数据响应更快,用户体验也更棒!哎呀,你可能在搞数据库操作的时候遇到了点小麻烦。比如说,你正兴致勃勃地想给数据表添个索引,让它跑得更快更顺溜,结果却蹦出个怪怪的错误信息:“IndexBuildingPrivilegeNotFound”。这意思就是说,你的小手还缺那么一丁点儿权限,没法儿建索引呢!别急,你只需要去找管理员大哥,或者自己在设置里开开这个权限开关,问题就迎刃而解啦!记得,权限这东西可得小心用,别乱来,不然可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呢。嘿,小伙伴们!这篇文章就像是一次探险之旅,带你深入探索这个棘手问题的根源,揭秘那些神奇的解决策略,顺便给你几个小贴士,让你在日后的生活中轻松避开这些坑坑洼洼。准备好出发了吗?让我们一起揭开谜团,让生活变得更加顺畅吧! 二、理解索引权限问题 在 MongoDB 中,当你尝试创建索引时,系统会检查你是否有足够的权限来执行这个操作。这通常涉及到两个主要方面: 1. 用户角色 你需要被赋予正确的角色,这些角色允许你在特定的数据库上创建索引。 2. 数据库配置 确保你的 MongoDB 配置允许创建索引,并且相关角色已正确分配给用户。 三、排查步骤与解决策略 面对 “IndexBuildingPrivilegeNotFound” 错误,以下是一些排查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1. 确认用户角色 - 使用 db.getUsers() 或 db.runCommand({ users: 1 }) 命令查看当前用户的角色及其权限。 - 确认是否拥有 db.createUser 和 createIndexes 权限。 javascript // 创建新用户并赋予权限 db.createUser({ user: "indexCreator", pwd: "password", roles: [ { role: "readWrite", db: "yourDatabase" }, { role: "createIndexes", db: "yourDatabase" } ] }); 2. 检查数据库配置 - 确保你的 MongoDB 实例允许创建索引。可以通过查看 /etc/mongod.conf(Linux)或 mongod.exe.config(Windows)文件中的配置选项来确认。 - 确保 security.authorizationMechanism 设置为 mongodb 或 scram-sha-1。 3. 权限验证 - 使用 db.auth("username", "password") 命令验证用户身份和权限。 javascript db.auth("indexCreator", "password"); 四、预防与最佳实践 为了避免此类错误,遵循以下最佳实践: - 权限最小化原则:只为需要执行特定操作的用户赋予必要的权限。 - 定期审核权限:定期检查数据库中的用户角色和权限设置,确保它们与当前需求相匹配。 - 使用角色聚合:考虑使用 MongoDB 的角色聚合功能来简化权限管理。 五、总结与反思 在 MongoDB 中管理索引权限是一个既关键又细致的过程。哎呀,兄弟!掌握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招数,不仅能让你在处理数据库这事儿上效率爆棚,还能给你的系统安全和稳定打上一个大大的保险扣儿。就像是有了秘密武器一样,让数据跑得快又稳,而且还能防着那些不怀好意的小坏蛋来捣乱。这样一来,你的数据保管工作就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成了守护宝藏的秘密行动呢!哎呀,你遇到了“IndexBuildingPrivilegeNotFound”的小麻烦?别急嘛,我来给你支个招!按照我刚刚说的步骤一步步来,就像解密游戏一样,慢慢找啊找,你会发现那个藏起来的小秘密。说不定,问题就在这儿呢!找到原因了,解决起来自然就快多了,就像解开了一道数学难题,是不是超有成就感的?别忘了,耐心是关键,就像慢慢炖一锅好汤,火候到了,味道自然就出来了。加油,你一定行的!嘿!兄弟,听好了,每次碰上难题,那都是咱们提升自己,长知识的好时机,就像我们在数据库这片大海上航行,每一步都让咱们更懂水性,越来越厉害! --- 通过本文的探索,我们不仅解决了“IndexBuildingPrivilegeNotFound”这一常见问题,还深入了解了索引在数据库性能优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权限管理和配置来确保数据库操作的顺利进行。希望这篇文章能为 MongoDB 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共同提升数据库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2024-10-14 15:51:43
88
心灵驿站
转载文章
...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6月分了,又该更新一篇博客了。由于老婆换工作,最近找房子,换地方住,感受就是房价贵,身体累。 最近在工作技术上印像较深的应该就是任务的划分,专业一点就是WBS的分解,如何分解得好,不同的分解都能把任务分解下来,而且表面上也是满足要求的,但是可以说不同的分解在时间或者理解或者沟通成本等方面都会有影响。 做为程序员,我们先看看下面代码 一 for(int i=0;i<1000;i++){for(int j=0;j<10;j++){//do something } } 二 for(int j=0;j<10;j++){for(int i=0;i<1000;i++){//do something } } 针对这两段代码 都是以 i,j为参数做一些事情,但是两个的效果是否一样呢?没有区别,对在程序上面什么区别,结果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今天的文章中是认为这个是有区别的。你现在要把10000箱东西搬上1楼,现在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 每次搬10箱,搬1000次,第二种是 每次搬1000箱,搬10次。所以这里看出来就是有区别的了,这个我们就要看什么成本高,比如一次搬10箱 成本为X,每增加一箱会增加小x的成本,但是上一次楼的成本是Y,那么两种方案会得到如下成本公式。 第一种:成本=X+1000Y 第二种:成本=X+990x+10Y 最后通过计算是能选出来个成本最低的方案来执行的。 回到工作分解结构上来的。比如3个功能要分解,每个功能有3部分,1.接收数据,2.处理数据,3.写入数据库,当然三个功能是不同的内容,只是大体结构相同。我目前见得最多的是这样分,直接按3个功能分成3个任务,一种是一个功能的一部分分成一个任务,也就是分下来有6个任务。 这里我有点微微的吐嘲一下分成6个任务的坏处。我们先说一下好处。 1.3个人每个人拿3个小任务,任务显得小,对他们压力小一些。 2.每个人处理自己的3个任务类似,可能处理整速度快,而且分配时按善长哪一块分配哪一块的方式,较为合理。 下面说一下坏处,我认为还是弊大于利,下面列一些坏处(因为目前公司就是很多这样分配的任务) 1.3部分功能,3个文档,如果分给3个人来做,那么每个人都要求很精确的理解文档的意思,然后找出自己要做的部分来处理。 2.3个人看3个文档,假设每个文档由一个设计人员设计,那么这3个设计人员都要与3个开发人员产生沟通(所以沟通成本约为第一种方安的3倍,可能小于3倍) 3.开发人员在这种做多个相似(我们假设相似,其实这些问题因该由一个好的架构设计来处理)的编码情况下容易厌倦,产生复制修改代码的情况。 4.还有一部分成本前面3点都没有说到,也是沟通的成本,也就是一个功能里面的三个部分的衔接问题,也就是每个功能模块多了2个开发人员的沟通,也就是多出6个单位沟通成本。 先就说这么几点吧。但是我觉得已经很致命了,公司经常出现重复的沟通,就是上面所说的一个设计人员要同多个开发说明一件事情,而且不是在一起说,是开发在参与到开发过程中时,反馈回去,然后只有同这个开发沟通,可能与每个开发沟通的内容有一部分不是重复的,但是他们的设计内容都是一个模块当中的。而且公司经常出来开发与开发的衔接部分的沟通,有分歧时也会叫设计人员参与进来。所以这样分配的最大的成本就是沟通上面的成本,或者是变更方面的成本最大,比如一个功能模块有要变动,那么可能要通知3个开发人员。要是第一种方案可能就通知一个开发人员就行了。这里也不是说其他的人员不通知,我这里的意思是通知的力度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一个责任矩阵(Responsibility Matrix)来看的话,可能这种一点的方案会3个开发人员A,一个组长R,其它人员I。如果是上面一种方案那么可能是1个开发人员A,一个组长R,其它人员I.这里我也就是想说明他们的力度是不一样的。当然成本肯定也不一样。 插入:(我打算在以后的文章中加入插入系列,主要用于解释一些我认为比较有趣,或者有用,或者对我对大家来说可能陌生,但是有印像,本人也是通过查询总结出来的一些东西,多数为一些名词解释) 插入: 责任矩阵 责任矩阵是以表格形式表示完成工作分解结构中工作细目的个人责任方法。这是在项目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因为他强调每一项工作细目由谁负责,并表明每个人的角色在整个项目中的地位。制定责任色(RACI)(R=Responsible,A=Accountable,C=Consulted,I=Informed)。 插入后面继续说,刚才已经吐槽了一下一种方案的坏处,所以我认为对于分解还是逃不过模块,一个人做不下来的大模块,分解成小模块,每个模块主要就是IPO,输入什么,做什么事,出输什么,模块接口要设计好,这样一个一个的装配上就是一个大的系统,而不是把一个模块的类似部分或者说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再来分开。最小的模块我们就是函数,或者现在面向对象可以说类,但是细化下来的思想面向过程还是有用处的。这里我就强调一点,现代的设计中多用接口这个东西吧,你慢慢会发现他有很大的用处的。 总结:从昨天下午开始写这个,今天才完成中间有断开,所以可能思路不太清析,但是主要说的一点就是工作分解结构里面的一小部分内容,说了说两种分解方式的优劣。建议大家以接口设计,功能模块,类等去处理分解任务。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gw2010/p/3781447.html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253126/article/details/94304775。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7-29 21:22:45
111
转载
Golang
...”的错误时,首先应该检查的是配置文件本身以及加载配置文件的代码逻辑。在Golang中,通常使用flag包来解析命令行参数,或者通过自定义方式加载配置文件。错误发生的原因可能包括: - 格式不正确:配置文件的格式不符合预期。 - 值不合法:配置项的值不在允许的范围内。 - 路径问题:无法找到配置文件。 - 解析错误:代码逻辑存在缺陷,导致无法正确解析配置文件。 3. 实战案例 错误排查与修复 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基于命令行的Golang服务,该服务依赖于一个配置文件来设置监听端口和日志级别。配置文件内容如下: yaml server: port: 8080 logLevel: info 代码示例: 示例代码1:基本的命令行参数解析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os" "strconv" "github.com/spf13/pflag" ) func main() { var port int var logLevel string pflag.IntVar(&port, "port", 8080, "Server listening port") pflag.StringVar(&logLevel, "log-level", "info", "Log level (debug|info|warn|error)") if err := pflag.Parse(); err != nil { fmt.Println("Error parsing flags:", err) os.Exit(1) } fmt.Printf("Listening on port: %d\n", port) fmt.Printf("Log level: %s\n", logLevel) } 示例代码2:加载配置文件并验证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encoding/yaml" "fmt" "io/ioutil" "log" yamlfile "path/to/your/config.yaml" // 假设这是你的配置文件路径 ) type Config struct { Server struct { Port int yaml:"port" LogLevel string yaml:"logLevel" } yaml:"server" } func main() { configFile, err := ioutil.ReadFile(yamlfile) if err != nil { log.Fatalf("Failed to read config file: %v", err) } var config Config err = yaml.Unmarshal(configFile, &config) if err != nil { log.Fatalf("Failed to parse config: %v", err) } fmt.Printf("Configured port: %d\n", config.Server.Port) fmt.Printf("Configured log level: %s\n", config.Server.LogLevel) } 4. 错误处理与预防策略 当遇到“配置文件无效”的错误时,关键在于: - 详细的错误信息:确保错误信息足够详细,能够指向具体问题所在。 - 日志记录:在关键步骤加入日志输出,帮助追踪问题发生的具体环节。 - 输入验证:对配置文件的每一项进行严格验证,确保其符合预期格式和值域。 - 配置文件格式一致性:保持配置文件格式的一致性和规范性,避免使用过于灵活但难以解析的格式。 - 异常处理:在加载配置文件和解析过程中添加适当的错误处理逻辑,避免程序崩溃。 5. 结语 拥抱变化与持续优化 面对“配置文件无效”的挑战,关键是保持耐心与细致,从每一次错误中学习,不断优化配置管理实践。哎呀,兄弟!咱们的目标可不小。我们得把输入的东西好好检查一下,不让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混进来。同时,咱们还得给系统多穿几层防护,万一出了啥差错,也能及时发现,迅速解决。这样,咱们的系统不仅能在风雨中稳如泰山,还能方便咱们后期去调整和优化,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越养越顺手,你说是不是?嘿,兄弟!如果你在Golang的海洋里漂泊,那我这小文就是为你准备的一盏明灯。在这片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社区里,大家互相分享经验,就像老渔民分享钓鱼秘籍一样,让每个人都能从前辈们的实战中汲取营养,共同进步。这篇文章,就像是你旅途中的指南针,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让你的编程之路不再孤单,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2024-08-22 15:58:15
168
落叶归根
Apache Atlas
...las”,一款开源的数据治理工具。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说它的时候,内心是既兴奋又紧张的。为啥呢?就因为它那个功能听着也太牛了吧!数据分类、管元数据、还能追踪数据的来龙去脉……这不就跟个啥都能搞定的“数据保姆”似的嘛! 但现实往往比想象复杂得多。哎呀,在捣鼓Apache Atlas的时候,真是被一个问题给卡住了——Hook 部署老是失败,气得我直挠头!这就跟做菜的时候,正打算大显身手呢,结果一瞧,盐和糖给放反了位置,那感觉简直要抓狂了,想直接躺平不干了! 不过别担心,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办法。毕竟,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嘛! --- 2. Hook是什么?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在深入探讨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什么是“Hook”。简单来说,Hook就是Apache Atlas用来与其他系统(比如Hive、Kafka等)集成的一种机制。有了这些“钩子”,Atlas就能在一旁盯着目标系统的一举一动,还能自动记下相关的各种小细节。 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一个Hive表被创建了,Atlas可以通过Hive Hook实时记录下这个事件,包括表名、字段定义、所属数据库等信息。这么做的好处嘛,简直不要太明显!就好比给你的数据加上了一个“出生证”和“护照”,不仅能随时知道它是从哪儿来的、去过哪儿,还能记录下它一路上经历的所有变化。这样一来,管理起来就方便多了,也不用担心数据会“走丢”或者被搞砸啦! 然而,正因如此,Hook的部署显得尤为重要。要是Hook没装好,那Atlas就啥元数据也收不到啦,整个数据治理的工作就得卡在那里干瞪眼了。这也是为什么当我的Hook部署失败时,我会感到特别沮丧的原因。 --- 3. 部署失败 从错误日志中寻找线索 那么,Hook到底为什么会部署失败呢?为了找出答案,我打开了Atlas的日志文件,开始逐行分析那些晦涩难懂的错误信息。说实话,第一次看这些日志的时候,我直接傻眼了,那感觉就跟对着一堆乱码似的,完全摸不着头脑。 不过,经过一番耐心的研究,我发现了一些关键点。比如: - 依赖冲突:有些情况下,Hook可能会因为依赖的某些库版本不兼容而导致加载失败。 - 配置错误:有时候,我们可能在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中漏掉了必要的参数设置。 - 权限不足:Hook需要访问目标系统的API接口,但如果权限配置不当,自然会报错。 为了验证我的猜测,我决定先从最简单的配置检查做起。打开atlas-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我仔细核对了以下内容: properties atlas.hook.kafka.enabled=true atlas.hook.kafka.consumer.group=atlas-kafka-group atlas.kafka.bootstrap.servers=localhost:9092 确认无误后,我又检查了Kafka服务是否正常运行,确保Atlas能够连接到它。虽然这一系列操作看起来很基础,但它们往往是排查问题的第一步。 --- 4. 实战演练 动手修复Hook部署失败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如何修复Hook部署失败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问题的根源可能有很多,因此我们需要分步骤逐一排除。 Step 1: 检查依赖关系 假设我们的Hook是基于Hive的,那么首先需要确保Hive的客户端库已经正确添加到了项目中。例如,在Maven项目的pom.xml文件里,我们应该看到类似如下的配置: xml org.apache.hive hive-jdbc 3.1.2 如果版本不对,或者缺少了必要的依赖项,就需要更新或补充。记得每次修改完配置后都要重新构建项目哦! Step 2: 调试日志级别 为了让日志更加详细,帮助我们定位问题,可以在log4j.properties文件中将日志级别调整为DEBUG级别: properties log4j.rootLogger=DEBUG, console 这样做虽然会让日志输出变得冗长,但却能为我们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Step 3: 手动测试连接 有时候,Hook部署失败并不是代码本身的问题,而是网络或者环境配置出了差错。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手动测试一下Atlas与目标系统的连接情况。例如,对于Kafka Hook,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检查是否能正常发送消息: bash kafka-console-producer.sh --broker-list localhost:9092 --topic test-topic 如果这条命令执行失败,那就可以确定是网络或者Kafka服务的问题了。 --- 5. 总结与反思 成长中的点滴收获 经过这次折腾,我对Apache Atlas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意识到,任何技术工具都不是万能的,都需要我们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 最后想说的是,尽管Hook部署失败的经历让我一度感到挫败,但它也教会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比如: - 不要害怕出错,错误往往是进步的起点; - 日志是排查问题的重要工具,要学会善加利用; - 团队合作很重要,遇到难题时不妨寻求同事的帮助。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见解,欢迎随时交流讨论!我们一起探索技术的世界,共同进步!
2025-04-03 16:11:35
60
醉卧沙场
Apache Solr
...生意越做越大,手里的数据越来越多的时候,以前那个单打独斗的小集群可能就撑不住了。就像一个人跑步,跑得再快也总有极限;但要是换成一队人,分工合作,那可就不一样了。这时候,分布式Solr集群就成了我们的最佳选择。想象一下,就像足球场上的球员,各司其职,传球配合,效率不是一般地高嘛!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了。然而,分布式系统并非无懈可击,它同样面临着各种故障,包括网络延迟、节点宕机、数据一致性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处理Apache Solr的分布式故障,确保搜索服务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第一部分:理解分布式Solr的架构与挑战 在开始讨论故障处理之前,我们先简要了解一下分布式Solr的基本架构。一个典型的分布式Solr集群由多个Solr服务器组成,这些服务器通过ZooKeeper等协调服务进行通信和状态管理。哎呀,你知道的,这种设计就像是给Solr实例装上了扩音器,这样我们就能在需要的时候,把声音(也就是数据处理能力)调大了。这样做的好处呢,就是能应对海量的数据和人们越来越快的查询需求,就像饭馆里客人多了,厨师们就分工合作,一起炒菜,效率翻倍嘛!这样一来,咱们就能保证不管多少人来点菜,都能快速上桌,服务不打折! 挑战: - 网络延迟:在分布式环境中,网络延迟可能导致响应时间变长。 - 节点故障:任何节点的宕机会影响集群的整体性能。 - 数据一致性:保持集群内数据的一致性是分布式系统的一大挑战。 - 故障恢复:快速而有效地恢复故障节点是维持系统稳定的关键。 第二部分:故障检测与响应 1. 监控与警报系统 在分布式Solr集群中,监控是关键。哎呀,用Prometheus或者Grafana这些小玩意儿啊,简直太方便了!你只需要轻轻一点,就能看到咱们的Solr集群在忙啥,比如CPU是不是快扛不住了,内存是不是快要溢出来了,或者是那些宝贝索引大小咋样了。这不就跟咱家里的监控摄像头似的,随时盯着家里的动静,心里有数多了!哎呀,你得留个心眼儿啊!要是发现啥不对劲儿,比如电脑的处理器忙个不停,或者是某个索引变得特别大,那可得赶紧动手,别拖着!得立马给咱的监控系统发个信号,让它提醒咱们,好让我们能快刀斩乱麻,把问题解决掉。这样子,咱们的系统才能健健康康地跑,不出幺蛾子。 代码示例: python from prometheus_client import CollectorRegistry, Gauge, push_to_gateway registry = CollectorRegistry() gauge = Gauge('solr_cpu_usage', 'CPU usage in percent', registry=registry) gauge.set(75) push_to_gateway('localhost:9091', job='solr_monitoring', registry=registry)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Prometheus将Solr CPU使用率数据推送到监控系统。 2. 故障检测与隔离 利用ZooKeeper等协调服务,可以实现节点的健康检查和自动故障检测。一旦检测到节点不可用,可以自动隔离该节点,避免其影响整个集群的性能。 第三部分:数据恢复与重建 1. 快照与恢复 在Solr中,定期创建快照是防止数据丢失的有效手段。一旦发生故障,可以从最近的快照中恢复数据。哎呀,你知道的,这个方法可是大大提高了数据恢复的速度!而且呢,它还能帮咱们守住数据,防止那些无法挽回的损失。简直就像是给咱的数据上了双保险,既快又稳,用起来超安心的! 代码示例: bash curl -X PUT 'http://localhost:8983/solr/core1/_admin/persistent?action=CREATE&name=snapshot&value=20230701' 这里通过CURL命令创建了一个快照。 2. 数据重建 在故障节点恢复后,需要重建其索引数据。Solr提供了/admin/cores?action=REBUILD接口来帮助完成这一任务。 第四部分:性能优化与容错策略 1. 负载均衡 通过合理分配索引和查询负载,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使用Solr的路由策略,如query.routing,可以动态地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节点。 代码示例: xml : AND json round-robin 2. 失败重试与超时设置 在处理分布式事务时,合理的失败重试策略和超时设置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系统在面对网络延迟或短暂的节点故障时保持稳定。 结语 处理Apache Solr的分布式故障需要综合考虑监控、警报、故障检测与隔离、数据恢复与重建、性能优化以及容错策略等多个方面。哎呀,小伙伴们!要是我们按照这些招数来操作,就能让Solr集群变得超级棒,既稳定又高效,保证咱们的搜索服务能一直在线,质量杠杠的,让你用起来爽歪歪!这招真的挺实用的,值得试试看!嘿,兄弟!听好了,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老话,在分布式系统的管理上同样适用。咱们得时刻睁大眼睛,盯着系统的一举一动,就像看护自家宝贝一样。定期给它做做小保养,检查检查,确保一切正常运转。这样,咱们就能避免大问题找上门来,让系统稳定运行,不给任何故障有机可乘的机会。
2024-08-08 16:20:18
137
风中飘零
SpringBoot
... try { // 检查文件是否存在 if (file.isEmpty()) { return ResponseEntity.badRequest().body("Failed to upload empty file."); } // 获取文件名和类型 String fileName = file.getOriginalFilename(); String contentType = file.getContentType(); // 保存文件到指定路径 File targetFile = new File(upload.path + fileName); Files.copy(file.getInputStream(), Paths.get(targetFile.getAbsolutePath())); return ResponseEntity.ok("File uploaded successfully: " + fileName); } catch (IOException e) { return ResponseEntity.internalServerError().body("Failed to upload file: " + e.getMessage()); } } } 3. 测试文件上传功能 在完成上述配置和编码后,你可以通过Postman或其他HTTP客户端向/upload端点发送一个包含文件的POST请求。确保在请求体中正确添加了文件参数,如: json { "file": "path/to/your/file" } 4. 处理异常与错误 在实际应用中,文件上传可能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如文件过大、文件类型不匹配、服务器存储空间不足等。在这次的案例里,我们已经用了一段 try-catch 的代码来应对一些常见的错误情况了。就像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小问题时,会先尝试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会求助于他人或寻找其他方法一样。我们也是这样,先尝试执行一段代码,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问题,我们就用 catch 部分来处理这些意外状况,确保程序能继续运行下去,而不是直接崩溃。对于更复杂的场景,例如检查文件类型或大小限制,可以引入更精细的逻辑: java @PostMapping("/upload") public ResponseEntity uploadFile(@RequestParam("file") MultipartFile file) { if (!isValidFileType(file)) { return ResponseEntity.badRequest().body("Invalid file type."); } if (!isValidFileSize(file)) { return ResponseEntity.badRequest().body("File size exceeds limit."); } // ... } private boolean isValidFileType(MultipartFile file) { // Check file type logic here } private boolean isValidFileSize(MultipartFile file) { // Check file size logic here } 结语 通过以上步骤,你不仅能够实现在Spring Boot应用中进行文件上传的基本功能,还能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扩展和优化。记住,良好的错误处理和用户反馈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Spring Boot进行文件上传操作。嘿,兄弟!你听过这样一句话吗?“实践出真知”,尤其是在咱们做项目的时候,更是得这么干!别管你是编程高手还是设计大师,多试错,多调整,才能找到最适合那个场景的那套方案。就像是做菜一样,不试试加点这个,少放点那个,怎么知道哪个味道最对路呢?所以啊,提升技能,咱们就得在实际操作中摸爬滚打,这样才能把技术玩儿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2024-09-12 16:01:18
85
寂静森林
HBase
如何检查HBase集群的性能? 1. 开篇 为什么我们要关心HBase集群的性能? 作为一个HBase用户或者运维人员,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HBase集群到底跑得怎么样?”、“为什么有时候查询特别慢?”、“是不是哪里配置出问题了?”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对HBase有所依赖的人。 其实,HBase集群的性能检查并不复杂,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工具。就好比开车吧,谁没事不看看油还有多少,轮胎气足不足,引擎有没有毛病?这车才能跑得稳当。HBase集群也跟这差不多,咱们得时不时给它来个“体检”,确保一切正常运转。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高效地检查HBase集群的性能。 --- 2. 第一步 从宏观到微观——整体性能概览 在检查HBase集群性能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清楚几个核心指标。这些指标啊,就相当于HBase集群的“身体状况晴雨表”。只要瞅一眼这些数据,就能知道这个集群是健健康康的,还是出了啥问题。 2.1 关键指标有哪些? - 吞吐量(Throughput):每秒钟处理多少请求。 - 延迟(Latency):一次操作完成所需的时间。 - Region分布:各个RegionServer上的Region是否均匀分布。 - GC时间:垃圾回收占用的时间比例。 - CPU利用率:集群中各节点的CPU使用率。 2.2 使用JMX监控 HBase提供了丰富的JMX接口,通过这些接口我们可以获取上述指标。比如说呀,你可以用 jconsole 这个工具连到你的 HBase 节点上,看看它的内存用得怎么样,GC 日志里有没有啥问题之类的。 示例代码: java import javax.management.MBeanServer; import javax.management.ObjectName; public class HBaseJMX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MBeanServer mbs = ManagementFactory.getPlatformMBeanServer(); ObjectName name = new ObjectName("Hadoop:service=HBase,name=Master,sub=MasterStatus"); Integer load = (Integer) mbs.getAttribute(name, "AverageLoad"); System.out.println("当前HBase Master的平均负载:" + load); } }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通过Java程序读取HBase Master的负载信息。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理解了基本原理,后续操作就简单多了! --- 3. 第二步 深入分析——聚焦热点问题 当我们拿到整体性能数据后,接下来就需要深入分析具体的问题所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按照以下几个方向逐一排查: 3.1 Region分布不均怎么办? 如果发现某些RegionServer的压力过大,而其他节点却很空闲,这可能是由于Region分布不均造成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调整负载均衡策略即可。 示例代码: bash hbase shell balance_switch true 上面这条命令会开启自动负载均衡功能。当然,你也可以手动执行balancer命令强制进行一次平衡操作。 3.2 GC时间过长怎么办? GC时间过长往往意味着内存不足。这时候你需要检查HBase的堆内存设置,并适当增加Xmx参数值。 示例代码: xml hbase.regionserver.heapsize 8g 将heapsize调大一些,看看是否能缓解GC压力。 --- 4. 第三步 实战演练——真实案例分享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性能优化的过程,我来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天,我们团队收到用户的吐槽:“你们这个查询也太慢了吧?等得我花都谢了!”我们赶紧查看了一下情况,结果发现是RegionServer上某个Region在搞事情,一直在上演“你进我也进”的读写冲突大戏,把自己整成了个“拖油瓶”。 解决方案: 1. 首先,定位问题区域。通过以下命令查看哪些Region正在发生大量读写: sql scan 'hbase:metrics' 2. 然后,调整Compaction策略。如果发现Compaction过于频繁,可以尝试降低触发条件: xml hbase.hregion.majorcompaction 86400000 最终,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查询速度果然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成就感真的让人欲罢不能! --- 5. 结语 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进步 检查HBase集群的性能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相反,它充满了挑战性和乐趣。每次解决一个问题,都感觉是在玩拼图游戏,最后把所有碎片拼在一起的时候,那成就感真的太爽了,简直没法用语言形容!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你是刚入门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手,都不要停止学习的步伐。HBase的技术栈非常庞大,每一次深入研究都会让你受益匪浅。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来找我交流哦~
2025-04-14 16:00:01
63
落叶归根
站内搜索
用于搜索本网站内部文章,支持栏目切换。
知识学习
实践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谨慎操作。
随机学习一条linux命令:
bg %jobnumber
- 将挂起的作业置于后台继续运行。
推荐内容
推荐本栏目内的其它文章,看看还有哪些文章让你感兴趣。
2023-04-28
2023-08-09
2023-06-18
2023-04-14
2023-02-18
2023-04-17
2024-01-11
2023-10-03
2023-09-09
2023-06-13
2023-08-07
2023-03-11
历史内容
快速导航到对应月份的历史文章列表。
随便看看
拉到页底了吧,随便看看还有哪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时光飞逝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