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
HTML
CSS
Javascript
前端框架和UI库
VUE
ReactJS
AngularJS
JQuery
NodeJS
JSON
Element-UI
Bootstrap
Material UI
服务端和客户端
Java
Python
PHP
Golang
Scala
Kotlin
Groovy
Ruby
Lua
.net
c#
c++
后端WEB和工程框架
SpringBoot
SpringCloud
Struts2
MyBatis
Hibernate
Tornado
Beego
Go-Spring
Go Gin
Go Iris
Dubbo
HessianRPC
Maven
Gradle
数据库
MySQL
Oracle
Mongo
中间件与web容器
Redis
MemCache
Etcd
Cassandra
Kafka
RabbitMQ
RocketMQ
ActiveMQ
Nacos
Consul
Tomcat
Nginx
Netty
大数据技术
Hive
Impala
ClickHouse
DorisDB
Greenplum
PostgreSQL
HBase
Kylin
Hadoop
Apache Pig
ZooKeeper
SeaTunnel
Sqoop
Datax
Flink
Spark
Mahout
数据搜索与日志
ElasticSearch
Apache Lucene
Apache Solr
Kibana
Logstash
数据可视化与OLAP
Apache Atlas
Superset
Saiku
Tesseract
系统与容器
Linux
Shell
Docker
Kubernetes
[多条件组合查询在MongoDB中的应用 ]的搜索结果
这里是文章列表。热门标签的颜色随机变换,标签颜色没有特殊含义。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Hadoop
...然功能强大,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读取速度慢。这可能是由于网络延迟、磁盘I/O瓶颈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那么,具体有哪些原因会导致HDFS读取速度变慢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分析。 二、可能的原因及初步排查 1. 网络延迟过高 想象一下,你正在家里看电影,突然发现画面卡顿了,这是因为你的网络连接出了问题。同样地,在HDFS中,如果网络延迟过高,也会导致读取速度变慢。比如说,假如你的数据节点散落在天南海北的各种数据中心里,那数据跑来跑去就得花更多时间,就像你在城市两端都有家一样,来回折腾肯定比在同一个小区里串门费劲得多。 示例代码: java Configuration conf = new Configuration(); FileSystem fs = FileSystem.get(conf); Path filePath = new Path("/user/hadoop/input/file.txt"); FSDataInputStream in = null; try { in = fs.open(filePath); 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int bytesRead = in.read(buffer); while (bytesRead != -1) { bytesRead = in.read(buffer);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if (in != null) { try { in.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从HDFS中读取文件。如果你发现每次执行这段代码时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那么很可能是网络延迟的问题。 2. 数据本地性不足 还记得小时候玩过的接力赛吗?如果接力棒总是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再传回来,效率肯定不高。这就跟生活中的事儿一样啊,在HDFS里头,要是数据没分配到离客户端最近的那个数据节点上,那不是干等着嘛,多浪费时间呀! 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调整副本策略来改善数据本地性。比如说,默认设置下,HDFS会把文件的备份分散存到集群里的不同机器上。不过呢,如果你想让这个过程变得更高效或者更适合自己的需求,完全可以去调整那个叫dfs.replication的参数! xml dfs.replication 3 3. 磁盘I/O瓶颈 磁盘读写速度是影响HDFS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是你的服务器用的是那些老掉牙的机械硬盘,那读文件的速度肯定就慢得像乌龟爬了。 实验验证: 为了测试磁盘I/O的影响,可以尝试将一部分数据迁移到SSD上进行对比实验。好啦,想象一下,你手头有一堆日志文件要对付。先把它们丢到普通的老硬盘(HDD)里待着,然后又挪到固态硬盘(SSD)上,看看读取速度变了多少。是不是感觉像在玩拼图游戏,只不过这次是在折腾文件呢? 三、进阶优化技巧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提高HDFS的读取速度,不仅仅需要关注硬件层面的问题,还需要从软件配置上下功夫。以下是一些更高级别的优化建议: 1. 增加带宽 带宽就像是高速公路的车道数量,车道越多,车辆通行就越顺畅。对于HDFS来说,增加带宽意味着可以同时传输更多的数据块。 实际操作: 联系你的网络管理员,询问是否有可能升级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比如更换更快的交换机或者部署新的光纤线路。 2. 调整副本策略 默认情况下,HDFS会将每个文件的三个副本均匀分布在整个集群中。然而,在某些特殊场景下,这种做法并不一定是最优解。比如说,你家APP平时就爱扎堆在那几个服务器节点上干活儿,那就可以把副本都放一块儿,这样它们串门聊天、传文件啥的就方便多了,也不用跑太远浪费时间啦! 配置修改: xml dfs.block.local-path-access.enabled true 3. 使用缓存机制 缓存就像冰箱里的剩饭,拿出来就能直接吃,不用重新加热。HDFS也有类似的机制,叫做“DataNode Cache”。打开这个功能之后啊,那些经常用到的数据就会被暂时存到内存里,这样下次再用的时候就嗖的一下快多了! 启用步骤: bash hadoop dfsadmin -setSpaceQuota 100g /cachedir hadoop dfs -cache /inputfile /cachedir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今天的讨论,我相信大家都对HDFS读取速度慢的原因有了更深的理解。其实,无论是网络延迟、数据本地性还是磁盘I/O瓶颈,都不是不可克服的障碍。其实吧,只要咱们肯花点心思去琢磨、去试试,肯定能找出个适合自己情况的办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要急于求成,因为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启发,让我们一起努力,让Hadoop变得更加高效可靠吧! --- 以上就是我对“HDFS读取速度慢”的全部看法和建议。如果你还有其他想法或者遇到类似的问题,请随时留言交流。咱们共同进步,一起探索大数据世界的奥秘!
2025-05-04 16:24:39
103
月影清风
Netty
...件驱动的Java网络应用框架,简直是程序员的福音。话说回来,再厉害的工具也不是全能的啊,在那种超高并发、必须稳如老狗的场景里,总免不了会出点幺蛾子。今天咱们就来聊聊Netty是如何帮我们实现故障恢复的。 说到故障恢复,其实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个很玄乎的事情。但其实,Netty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的设计思路非常人性化,既考虑了性能,也兼顾了稳定性。咱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看看它是怎么做到的。 --- 二、为什么需要故障恢复?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故障恢复?在现实世界中,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服务器宕机、网络抖动、数据丢失等情况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如果我们的程序没有应对这些问题的能力,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想象一下,你正在做一个在线支付系统,用户刚输入完支付信息,结果服务器突然挂了,这笔交易失败了。哎呀,这要是让用户碰上了,那可真是抓狂了!所以啊,咱们得想点办法,给系统加点“容错”的本事,不然出了问题用户可就懵圈了。说白了,故障恢复不就是干这个的嘛,就是为了不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Netty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有一套挺管用的招数,就算网络突然“捣乱”或者出问题了,也能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然后赶紧恢复到正常状态,一点儿都不耽误事儿。接下来,咱们就一步步拆解这些机制。 --- 三、Netty的故障恢复机制 3.1 异常处理与重试机制 首先,咱们来看看Netty最基础的故障恢复手段:异常处理与重试机制。 Netty提供了一种优雅的方式来处理异常。好比说呗,当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突然“闹别扭”了,Netty就会立刻反应过来,自动给我们发个提醒,就像是“叮咚!出问题啦!”这样,咱们就能赶紧去处理这个小麻烦了。具体代码如下: java // 定义一个ChannelFutureListener,用于监听连接状态 ChannelFuture future = channel.connect(remoteAddress); future.addListener((ChannelFutureListener) futureListen -> { if (!futureListen.isSuccess()) { System.out.println("连接失败,尝试重新连接..."); // 这里可以加入重试逻辑 scheduleRetry(); } });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通过addListener为连接操作添加了一个监听器。如果连接失败,我们会打印一条日志并调用scheduleRetry()方法。这个办法啊,特别适合用来搞那种简单的重试操作,比如说隔一会儿就再试试重新连上啥的,挺实用的! 当然啦,实际项目中可能需要更复杂的重试策略,比如指数退避算法。不过Netty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剩下的就是根据需求去实现啦! --- 3.2 零拷贝技术与内存管理 接下来,咱们聊聊另一个关键点:零拷贝技术与内存管理。 在高并发场景下,频繁的数据传输会导致内存占用飙升,进而引发GC(垃圾回收)风暴。Netty通过零拷贝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简单说呢,零拷贝技术就像是给数据开了一条“直达通道”,不用再把数据倒来倒去地复制一遍,就能让它直接从这儿跑到那儿。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将文件内容发送给远程客户端,传统的做法是先将文件读取到内存中,然后再逐字节写入Socket输出流。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还会浪费大量内存资源。Netty 这家伙可聪明了,它能用 FileRegion 类直接把文件塞进 Socket 通道里,这样就省得在内存里来回倒腾数据啦,效率蹭蹭往上涨! java // 使用FileRegion发送文件 FileInputStream fileInputStream = new FileInputStream(new File("data.txt")); FileRegion region = new DefaultFileRegion(fileInputStream.getChannel(), 0, fileSize); channel.writeAndFlush(region);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利用DefaultFileRegion将文件内容直接传递给了Netty的通道,大大提升了传输效率。 --- 3.3 长连接复用与心跳检测 第三个重要的机制是长连接复用与心跳检测。 在高并发环境下,频繁创建和销毁TCP连接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啊,Netty这个家伙超级聪明,它能让一个TCP连接反复用,不用每次都重新建立新的连接。这就像是你跟朋友煲电话粥,不用每次说完一句话就挂断重拨,直接接着聊就行啦,省心又省资源!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连接因为长时间闲置而失效,Netty还引入了心跳检测机制。简单说吧,就像你隔一会儿给对方发个“我还在线”的消息,就为了确认你们的联系没断就行啦! java // 设置心跳检测参数 Bootstrap bootstrap = new Bootstrap(); bootstrap.option(ChannelOption.SO_KEEPALIVE, true); // 开启TCP保活功能 bootstrap.option(ChannelOption.CONNECT_TIMEOUT_MILLIS, 5000); // 设置连接超时时间 在这里,我们通过设置SO_KEEPALIVE选项开启了TCP保活功能,并设置了最长的连接等待时间为5秒。这样一来,即使网络出现短暂中断,Netty也会自动尝试恢复连接。 --- 3.4 数据缓冲与批量处理 最后一个要点是数据缓冲与批量处理。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大小和频率往往不可控。要是每次传来的数据都一点点的,那老是去处理这些小碎数据,就会多花不少功夫啦。Netty通过内置的缓冲区(Buffer)解决了这个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ByteBuf来存储和处理接收到的数据。ByteBuf就像是内存管理界的“万金油”,不仅能够灵活地伸缩大小,还能轻松应对各种编码需求,简直是程序员手里的瑞士军刀! java // 创建一个ByteBuf实例 ByteBuf buffer = Unpooled.buffer(1024); buffer.writeBytes(data); // 处理数据 while (buffer.readableBytes() > 0) { byte b = buffer.readByte(); process(b); }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容量为1024字节的缓冲区,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入其中。接着,我们通过循环逐个读取并处理缓冲区中的数据。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处理效率,还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流量。 --- 四、总结与展望 好了,朋友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通过上面的内容,相信大家对Netty的故障恢复机制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管是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异常处理,还是能让数据传输更高效的零拷贝技术,又或者是能重复利用长连接和设置数据缓冲这些招数,Netty可真是个实力派选手啊! 不过,技术的世界永远没有尽头。Netty虽然已经足够优秀,但在某些特殊场景下仍可能存在局限性。未来的日子啊,我超级期待能看到更多的小伙伴,在Netty的基础上大展身手,把自己的系统捯饬得既聪明又靠谱,简直就像给它装了个“智慧大脑”一样! 最后,我想说的是,技术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挑战中成长进步。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哦! 祝大家都能写出又快又稳的代码,一起迈向技术巅峰吧!😎
2025-03-19 16:22:40
79
红尘漫步
转载文章
...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日趋复杂且变化多端的网络威胁环境。
2023-02-08 17:36:31
306
转载
Docker
...器化技术,可以让你的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成一个独立的“容器”,然后轻松地运行在任何支持Docker的环境中。 举个例子吧,假如你想在一个全新的服务器上安装WordPress,传统方法可能是手动下载PHP、MySQL、Nginx等一堆软件,再逐一配置。而如果你用Docker,只需要一条命令就能搞定: bash docker run --name wordpress -d -p 80:80 \ -v /path/to/wordpress:/var/www/html \ -e WORDPRESS_DB_HOST=db \ -e WORDPRESS_DB_USER=root \ -e WORDPRESS_DB_PASSWORD=yourpassword \ wordpress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启动一个名为wordpress的容器,并将本地目录/path/to/wordpress挂载到容器内的/var/www/html路径下,同时设置数据库连接信息。是不是比传统的安装方式简洁多了? 不过,单独使用Docker虽然强大,但对于不熟悉命令行的人来说还是有点门槛。这时候就需要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调度容器了。 --- 3. Portainer 可视化管理Docker的好帮手 Portainer绝对是我最近发现的一颗“宝藏”。它的界面非常直观,几乎不需要学习成本。不管是想看看现有的容器啥情况,还是想启动新的容器,甚至连网络和卷的管理,都只需要动动鼠标拖一拖、点一点就行啦! 比如,如果你想快速创建一个新的MySQL容器,只需要打开Portainer的Web界面,点击“Add Container”,然后填写几个基本信息即可: yaml image: mysql:5.7 name: my-mysql ports: - "3306:3306" volumes: - /data/mysql:/var/lib/mysql environment: MYSQL_ROOT_PASSWORD: rootpassword 这段YAML配置文件描述了一个MySQL容器的基本参数。Portainer会自动帮你解析并生成对应的Docker命令。是不是超方便? 另外,Portainer还有一个特别棒的功能——实时监控。你打开页面就能看到每个“小房子”(就是容器)里用掉的CPU和内存情况,而且还能像穿越空间一样,去访问别的机器上跑着的那些“小房子”(Docker实例)。这种功能对于运维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 --- 4. Rancher 企业级的容器编排利器 如果你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开发者,或者正在运营一个大规模的服务集群,那么Rancher可能是你的最佳选择。它不仅仅是一个Docker管理工具,更是一个完整的容器编排平台。 Rancher的核心优势在于它的“多集群管理”能力。想象一下,你的公司有好几台服务器,分别放在地球上的不同角落,有的在美国,有的在欧洲,还有的在中国。每台服务器上都跑着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网站、数据库啥的。这时候,Rancher就派上用场了!它就像一个超级贴心的小管家,让你不用到处切换界面,在一个地方就能轻松搞定所有服务器和服务的管理工作,省时又省力!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在Rancher中添加一个新的节点,只需要几步操作即可完成: 1. 登录Rancher控制台。 2. 点击“Add Cluster”按钮。 3. 输入目标节点的信息(IP地址、SSH密钥等)。 4. 等待几分钟,Rancher会自动为你安装必要的组件。 一旦节点加入成功,你就可以直接在这个界面上部署应用了。比如,用Kubernetes部署一个Redis集群: bash kubectl create deployment redis --image=redis:alpine kubectl expose deployment redis --type=LoadBalancer --port=6379 虽然这条命令看起来很简单,但它背后实际上涉及到了复杂的调度逻辑和网络配置。而Rancher把这些复杂的事情封装得很好,让我们可以专注于业务本身。 --- 5. Traefik 反向代理与负载均衡的最佳拍档 最后要介绍的是Traefik,这是一个轻量级的反向代理工具,专门用来处理HTTP请求的转发和负载均衡。它最厉害的地方啊,就是能跟Docker完美地融为一体,还能根据容器上的标签,自动调整路由规则呢! 比如说,你有两个服务分别监听在8080和8081端口,现在想通过一个域名访问它们。只需要给这两个容器加上相应的标签: yaml labels: - "traefik.enable=true" - "traefik.http.routers.service1.rule=Host(service1.example.com)" - "traefik.http.services.service1.loadbalancer.server.port=8080" - "traefik.http.routers.service2.rule=Host(service2.example.com)" - "traefik.http.services.service2.loadbalancer.server.port=8081" 这样一来,当用户访问service1.example.com时,Traefik会自动将请求转发到监听8080端口的容器;而访问service2.example.com则会指向8081端口。这种方式不仅高效,还极大地减少了配置的工作量。 --- 6. 总结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具 好了,到这里咱们已经聊了不少关于服务器管理工具的话题。从Docker到Portainer,再到Rancher和Traefik,每一种工具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我的建议是,先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重点。要是你只想弄个小玩意儿,图个省事儿快点搞起来,那用Docker配个Portainer就完全够用了。但要是你们团队一起干活儿,或者要做大范围的部署,那Rancher这种专业的“老司机工具”就得安排上啦! 当然啦,技术的世界永远没有绝对的答案。其实啊,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最适合你的工具不一定是最火的那个,而是那个最合你心意、用起来最顺手的。就像穿鞋一样,别人觉得好看的根本不合脚,而那双不起眼的小众款却让你走得又稳又舒服!所以啊,在用这些工具的时候,别光顾着看,得多动手试试,边用边记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你才能真的搞懂它们到底有啥门道!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哦~咱们下次再见啦!
2025-04-16 16:05:13
97
月影清风_
Sqoop
...者存在一些复杂的约束条件时,Sqoop就表现得不太友好。 --- 二、Sqoop作业失败的背后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说实话,刚开始接触Sqoop那会儿,我对它是怎么工作的压根儿没弄明白,稀里糊涂的。我以为只要配置好连接信息,然后指定源表和目标路径就行了。但实际上,Sqoop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工具。 当我第一次遇到作业失败的情况时,内心是崩溃的。屏幕上显示的错误信息密密麻麻,但仔细一看,其实都是些常见的问题。打个比方啊,Sqoop这家伙一碰到一些特别的符号,比如空格或者换行符,就容易“翻车”,直接给你整出点问题来。还有呢,有时候因为网络卡了一下,延迟太高,Sqoop就跟服务器说拜拜了,连接就这么断了,挺烦人的。 有一次,我在尝试将一张包含大量JSON字段的表导出到HDFS时,Sqoop直接报错了。我当时就在心里嘀咕:“为啥别的工具处理起来轻轻松松的事儿,到Sqoop这儿就变得这么棘手呢?”后来,我一咬牙,开始翻遍各种资料,想着一定要找出个解决办法来。 思考与尝试: 经过一番研究,我发现Sqoop默认情况下并不会对数据进行深度解析,这意味着如果数据本身存在问题,Sqoop可能无法正确处理。所以,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又做了一次测试。 bash sqoop import \ --connect jdbc:mysql://localhost:3306/mydatabase \ --username root \ --password mypassword \ --table problematic_table \ --fields-terminated-by '\t' \ --lines-terminated-by '\n' 这次我特意指定了分隔符和换行符,希望能避免之前遇到的那些麻烦。嘿,没想到这次作业居然被我搞定了!中间经历了不少波折,不过好在最后算是弄懂了个中奥秘,也算没白费功夫。 --- 三、透明性的重要性 Sqoop到底懂不懂我的需求? 说到Sqoop的透明性,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谓的透明性嘛,简单来说,就是Sqoop能不能明白咱们的心思,然后老老实实地按咱们想的去干活儿,不添乱、不出错!显然,在我遇到的这些问题中,Sqoop的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有一个包含多列的大表,其中某些列的数据类型比较复杂(例如数组、嵌套对象等)。在这种情况下,Sqoop可能会因为无法正确识别这些数据类型而失败。更糟糕的是,它并不会给出明确的提示,而是默默地报错,让你一头雾水。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我在后续的工作中加入了更多的调试步骤。比如说啊,你可以先用describe这个命令去看看表的结构,确保所有的字段都乖乖地被正确识别了;接着呢,再用--check-column这个选项去瞅一眼,看看有没有重复的记录藏在里面。这样一来,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至少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示例代码: bash sqoop job --create my_job \ -- import \ --connect jdbc:mysql://localhost:3306/mydatabase \ --username root \ --password mypassword \ --table employees \ --check-column id \ --incremental append \ --last-value 0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增量作业,用于定期更新目标目录中的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一次性加载过多数据带来的性能瓶颈。 --- 四、总结与展望 与Sqoop共舞 总的来说,尽管Sqoop在某些场景下表现得不尽人意,但它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工具。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相信自己能够更加熟练地驾驭它。未来的计划里,我特别想试试一些更酷的功能,比如说用Sqoop直接搞出Avro文件,或者把Spark整进来做分布式计算,感觉会超级带劲! 最后,我想说的是,技术这条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因此放弃努力。正如那句话所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欢迎随时交流!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细节,请随时告诉我哦!
2025-03-22 15:39:31
93
风中飘零
转载文章
...法以及最短路径算法的应用。 对于考卷上的一些知识点,我觉得掌握的并不是很好,于是又买了《王道数据结构》以及一些并没有什么卵用的书回来看,再次强化了基础。 并且,由于我们的复试通常会考察一些比较经典的算法问题,所以我又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这些算法题,这些题目并非数据结构的基础算法,所以在之前的书和视频中可能找不到答案。 于是我又在网上搜到了另一个系列视频《小甲鱼的数据结构视频》里面除了讲解数据结构之外,还讲解了更多经典的算法题,比如八皇后问题,汉诺塔问题,马踏棋盘,旅行商问题等,这些问题对于新手来说真的是很头大的,使用视频学习确实效果更佳。 实践阶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众所周知,算法题和数学题一样,需要多加练习,而且考研的时候必须要手写算法,于是我就经常在纸上写(抄)算法,你还别说,就算是抄,多抄几次也有助于理解。 很多基础的算法,比如层次遍历,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多写几遍更有助理解,再比如稍微复杂一点的迪杰斯特拉算法,不多写几遍你可真记不住。 除了在纸上写之外,更好的办法自然是在电脑上敲了,写Java的使用Java写,写C++ 的用C++ 写,总之用自己擅长的语言实现就好,尴尬的是我当时只会c,所以就只好老老实实地用devc++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了。 至此,我们也算是学会了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了,至少知道每个数据结构的特性,会写常见的数据结构算法,甚至偶尔还能掏出一个八皇后出来。 推荐资源 书籍 《天勤数据结构》 《王道数据结构》 如果你要考研的话,这两本书可不要错过 严蔚敏《数据结构C语言版》 这本书是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常用的教科书,年代久远,可以看看,官方也有配套的教学视频 《大话数据结构》 官方教材大家都懂的,比较不接地气,这本书对于很多新手来说是更适合入门的书籍。 《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版》 如果你是学Java的,想有一本Java语言描述的数据结构书籍,可以试试这本,但是这本书显然比较复杂,不适合入门使用。 视频 《郝斌数据结构》 这个视频上文有提到过,年代比较久远,但是入门足够了。 《小甲鱼数据结构与算法》 这个视频比较新,更加全面,有很多关于经典算法的教程,作者也入驻了B站,有兴趣也可以到B站看他的视频。 总结 关于数据结构的学习,我们就讲到这里了,如果还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到我公众号里找我探讨,虽然我们提到了算法,但是这里只关注一些基础的数据结构算法,后续会有关于“怎么学算法“的文章推出,敬请期待。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a724888/article/details/104586757。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9-12 23:35:52
133
转载
Hadoop
...。 (3)应用到目标系统 最后一步是将转换后的权限应用到目标系统上。这一步同样可以通过Hadoop提供的API来完成。 java // 示例代码:应用NTFS权限 public class NtfsPermissionApplier { public static void applyPermissions(Path targetPath, String ntfsPermissions) { try { // 模拟应用权限的过程 System.out.println("Applying NTFS permissions to " + targetPath.toString() + ": " + ntfsPermissions);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通过这三个步骤,我们就完成了从源系统到目标系统的访问控制协议迁移。 --- 四、实战演练 一个完整的案例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我准备了一个完整的案例。好啦,想象一下,我们现在要干的事儿就是把一个文件从一台Linux服务器搬去Windows服务器,而且还得保证这个文件在新家里的“门禁权限”跟原来一模一样,不能搞错! 4.1 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你的开发环境中已经安装了Hadoop,并且配置好相关的依赖库。此外,还需要准备两台机器,一台装有Linux系统,另一台装有Windows系统。 4.2 编写代码 接下来,我们编写代码来实现迁移过程。首先是读取Linux系统的ACL信息。 java // 读取Linux ACL Path sourcePath = new Path("/source/file.txt"); FileSystem linuxFs = FileSystem.get(new Configuration()); String linuxAcl = linuxFs.getAclStatus(sourcePath).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Linux ACL: " + linuxAcl); 然后,我们将这些ACL信息转换为NTFS格式。 java // 模拟ACL到NTFS的转换 AclToNtfsConverter.convert(linuxAcl); 最后,将转换后的权限应用到Windows系统上。 java // 应用NTFS权限 Path targetPath = new Path("\\\\windows-server\\file.txt"); NtfsPermissionApplier.applyPermissions(targetPath, "Full Control"); 4.3 执行结果 执行完上述代码后,你会发现文件已经被成功迁移到了Windows系统,并且保留了原有的访问控制设置。是不是很神奇? ---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篇文章,我相信你对Hadoop支持文件的跨访问控制协议迁移有了更深的理解。Hadoop不仅是一个强大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就像个聪明的老师,不仅教我们怎么用分布式的思路去搞定问题,还时不时敲打我们:嘿,别忘了数据的安全和规矩可不能丢啊!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Hadoop的功能会越来越强大。我希望你能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话题,一起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不断前行! 加油吧,程序员们!
2025-04-29 15:54:59
77
风轻云淡
ZooKeeper
...字节。想象一下,你的应用像一个忙碌的快递站,接到了无数订单(也就是那些请求)。但要是快递小哥忙得顾不上送货,订单就会越堆越多,很快整个站点就塞满了,连下一份订单都没地方放了! 其次,网络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时候,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网络延迟会导致请求堆积。就算客户端那边请求没那么频繁,但要是服务端反应慢了,照样会出问题啊。 最后,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就是客户端的连接数过多。每个连接都会占用一定的资源,包括内存和CPU。要是连上的用户太多了,但服务器的“体力”又不够强(比如内存、CPU之类的资源有限),那它就很容易“忙不过来”,导致请求都排着队等着,根本处理不完。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吐槽一下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嘿,有次我在测试环境里弄了个能扛大流量的程序,结果发现ZooKeeper老是蹦出个叫“CommitQueueFullException”的错误,烦得不行!我当时就纳闷了:“我明明设了个挺合理的线程池大小啊,怎么还出问题了呢?”后来一查才发现,坏事了,是客户端的连接数配少了,结果请求都堵在那儿了,就像高速公路堵车一样。真是教训深刻啊! --- 三、如何优雅地处理CommitQueueFullException? 既然知道了问题的根源,那接下来就要谈谈具体的解决办法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调整队列大小 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增大队列的容量。通过修改zookeeper.commitlog.capacity参数,可以让ZooKeeper拥有更大的缓冲空间。其实嘛,这个方法也不是啥灵丹妙药,毕竟咱们手头的硬件资源就那么多,要是傻乎乎地把队列弄得太长,说不定反而会惹出别的麻烦,比如让系统跑得更卡之类的。 代码示例: properties zookeeper.commitlog.capacity=10485760 上面这段配置文件的内容表示将队列大小调整为10MB。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优化客户端逻辑 很多时候,CommitQueueFullException并不是因为服务器的问题,而是客户端的请求模式不合理造成的。比如说,你是否可以合并多个小请求为一个大请求?或者是否可以采用批量操作的方式减少请求次数?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做一个日志采集系统,每天需要向ZooKeeper写入成千上万个临时节点。与其每次都往一个节点里写东西,不如一口气往多个节点里写,这样能大大减少你发出的请求次数,省事儿又高效! 代码示例: java List nodesToCreate = Arrays.asList("/node1", "/node2", "/node3"); List createdNodes = zk.create("/batch/", new byte[0], 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EPHEMERAL_SEQUENTIAL, nodesToCreate.size()); System.out.println("Created nodes: " + createdNodes);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一次性创建了三个临时节点,而不是分别调用三次create()方法。这样的做法不仅减少了请求次数,还提高了效率。 3. 增加服务器资源 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可能就需要考虑升级服务器硬件了。比如增加内存、提升CPU性能,甚至更换更快的磁盘。当然,这通常是最后的选择,因为它涉及到成本和技术难度。 4. 使用异步API ZooKeeper提供了同步和异步两种API,其中异步AP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ommitQueueFullException的问题。异步API可酷了!你提交个请求,它立马给你返回结果,根本不用傻等那个响应回来。这样一来啊,就相当于给任务队列放了个假,压力小了很多呢! 代码示例: java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AsyncCallback.StringCallback; public class AsyncExample implements StringCallback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Result(int rc, String path, Object ctx, String name) { if (rc == 0) { System.out.println("Node created successfully at path: " + name); } else { System.err.println("Failed to create node with error code: " + rc);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ZooKeeper zk = new ZooKeeper("localhost:2181", 5000, null); zk.createAsync("/asyncTest", "data".getBytes(), 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new AsyncExample(), null); } }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使用了createAsync()方法来异步创建节点。相比于同步版本,这种方式不会阻塞主线程,从而降低了队列满的风险。 ---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今天的探讨,我相信大家都对CommitQueueFullException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嘿,别被这个错误吓到!其实啊,它也没那么可怕。只要你找到对的方法,保证分分钟搞定,就跟玩儿似的! 回顾整个过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和耐心。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啊,别慌!先搞清楚它到底是个啥问题,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搞明白本质。接着呢,就一步一步地去找解决的办法,慢慢来,总能找到出路的!就像攀登一座高山一样,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 最后,我想鼓励大家多动手实践。理论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成长来自于不断的尝试和失败。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应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想法,欢迎随时交流哦~
2025-03-16 15:37:44
10
林中小径
转载文章
...络爬虫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在信息聚合、数据分析等领域,也引起了法律与伦理层面的关注。 近期,《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对网络爬虫的使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规范要求。例如,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爬取并存储他人网站图片可能涉及侵犯版权及个人信息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除了掌握技术手段外,还需遵循相关法规,如robots.txt协议,并尊重网站的版权声明和服务条款。 同时,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动态加载内容和反爬机制,开发者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和策略,比如利用Selenium等工具模拟用户行为动态渲染页面,或者研究新的网络请求伪装方法以绕过反爬策略。此外,对于海量数据的高效爬取与存储,分布式爬虫框架(如Scrapy)以及云存储解决方案(如阿里云OSS、AWS S3)的应用也成为现代爬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在探索网络爬虫技术深度的同时,务必关注行业动态,紧跟法规政策走向,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道德和技术双重素养,确保网络爬虫项目的合规、高效运行。
2023-06-12 10:26:04
130
转载
转载文章
...123456'; 查询mysql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use mysql;select host,user,password from user; 7. 给用户添加权限命令 对所有库和所有表授权所有权限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账户@主机名 给zhang用户授予所有权限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zhang@'%'; 刷新授权表flush privileges; 8. 给用户添加权限命令 给zhangsan用户授予所有权限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zhangsan@'%'; 给与root权限授予远程登录的命令 'centos这是密码随意设置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 identified by '123456'; 此时可以在windows登录linux的数据库 连接服务器的mysqlmysql -uyining -p -h 服务器的地址 9. 数据备份与恢复 导出当前数据库的所有db,到一个文件中1.mysqldump -u root -p --all-databases > /data/AllMysql.dump2.登录mysql 导入数据mysql -u root -p> source /data/AllMysql.dump3.通过命令导入数据 在登录时候,导入数据文件,一样可以写入数据mysql -uroot -p < /data/AllMysql.dump 10. 修改Mariadb存储路径 10.1 首先确定MariaDB数据库能正常运行,确定正常后关闭服务 systemctl stop mariadb 10.2 建立要更改数据存放的目录,如:我这单独分了一个区/data存放MariaDB的数据 mkdir /data/mysql_data chown -R mysql:mysql /data/mysql_data 10.3 复制默认数据存放文件夹到/data/mysql_data cp -a /var/lib/mysql /data/mysql_data 10.4 修改/etc/my.cnf.d/server.cnf vim /etc/my.cnf.d/server.cnf 在[mysqld]标签下添加如下内容 datadir=/data/mysql_data/mysqlsocket=/var/lib/mysql/mysql.sockdefault-character-set=utf8character_set_server=utf8slow_query_log=onslow_query_log_file=/data/mysql_data/slow_query_log.loglong_query_time=2 10.5 配置MariaDB慢查询 touch /data/mysql_data/slow_query_log.logchown mysql:mysql /data/mysql_data/slow_query_log.log 10.6 重启数据库 systemctl start mariadb 10.7 注意: 1、配置文件my.cnf存在,但是修改的并不是my.cnf,而是/etc/my.cnf.d/server.cnf; 2、并没有更改mysql.sock的路径配置; 3、没有修改/etc/init.d/mysql中的内容; 4、没有修改mysql_safe中的内容; 5、增加了数据库的慢查询配置。 11. Mariadb主从复制 11.1 主从库初始化 这条命令可以初始化mysql,删除匿名用户,设置root密码等等....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1.输入当前密码,初次安装后是没有密码的,直接回车2.询问是否使用 'unix_socket' 进行身份验证: n3.为 root 设置密码:y4.输入 root 的新密码: root5.确认输入 root 的新密码: root6.是否移除匿名用户,这个随意,建议删除: y7.拒绝用户远程登录,这个建议开启:n8.删除 test 库,可以保留:n9.重新加载权限表:y 11.2 修改主库配置 [root@mster mysql] grep -Ev "^$|^" /etc/my.cnf.d/server.cnf[server][mysqld]character-set-server=utf8collation-server=utf8_general_ciserver_id = 13 一组主从组里的每个id必须是唯一值。推荐用ip位数log-bin= mysql-bin 二进制日志,后面指定存放位置。如果只是指定名字,默认存放在/var/lib/mysql下lower_case_table_names=1 不区分大小写binlog-format=ROW 二进制日志文件格式log-slave-updates=True slave更新是否记入日志sync-master-info=1 值为1确保信息不会丢失slave-parallel-threads=3 同时启动多少个复制线程,最多与要复制的数据库数量相等即可binlog-checksum=CRC32 效验码master-verify-checksum=1 启动主服务器效验slave-sql-verify-checksum=1 启动从服务器效验[galera][embedded][mariadb][mariadb-10.6][root@mster-k8s mysql] 11.2 修改从库配置 [mysqld]character-set-server=utf8collation-server=utf8_general_ciserver_id=14log-bin= mysql-bin log-bin是二进制文件relay_log = relay-bin 中继日志, 后面指定存放位置。如果只是指定名字,默认存放在/var/lib/mysql下lower_case_table_names=1 11.3 重启主库和从库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mariad 11.4 master节点配置 MariaDB [huawei]> grant replication slave, replication client on . to 'liu'@'%' identified by '123456';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1 sec)MariaDB [huawei]> show master status;+------------------+----------+--------------+------------------+| File | Position | Binlog_Do_DB | Binlog_Ignore_DB |+------------------+----------+--------------+------------------+| mysql-bin.000001 | 4990 | | |+------------------+----------+--------------+------------------+1 row in set (0.000 sec)MariaDB [huawei]> select binlog_gtid_pos('mysql-bin.000001', 4990 );+-------------------------------------------+| binlog_gtid_pos('mysql-bin.000001', 4990) |+-------------------------------------------+| 0-13-80 |+-------------------------------------------+1 row in set (0.000 sec)MariaDB [huawei]> flush privileges; 11.5 slave节点配置 MariaDB [(none)]> set global gtid_slave_pos='0-13-80';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4 sec)MariaDB [(none)]>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101.34.141.216',master_user='liu',master_password='123456',master_use_gtid=slave_pos;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8 sec)MariaDB [(none)]> start slave;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5 sec)MariaDB [(none)]> 11.6 验证salve状态 MariaDB [(none)]> show slave status\G 1. row Slave_IO_State: Waiting for master to send eventMaster_Host: 101.34.141.216Master_User: liuMaster_Port: 3306Connect_Retry: 60Master_Log_File: mysql-bin.000001Read_Master_Log_Pos: 13260Relay_Log_File: relay-bin.000002Relay_Log_Pos: 10246Relay_Master_Log_File: mysql-bin.000001Slave_IO_Running: YesSlave_SQL_Running: YesReplicate_Do_DB: Replicate_Ignore_DB: Replicate_Do_Table: Replicate_Ignore_Table: Replicate_Wild_Do_Table: Replicate_Wild_Ignore_Table: Last_Errno: 0Last_Error: Skip_Counter: 0Exec_Master_Log_Pos: 13260Relay_Log_Space: 10549Until_Condition: NoneUntil_Log_File: Until_Log_Pos: 0Master_SSL_Allowed: NoMaster_SSL_CA_File: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l363130002/article/details/126121255。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7-12 10:11:01
310
转载
转载文章
... apply,它们是应用于函数对象的 function foo() {console.log('调用了 foo')}const fooProxy = new Proxy(foo, {apply: function (target, thisArg, argArray) {console.log(对 foo 函数进行了 apply 调用)target.apply(thisArg, argArray)},construct: function (target, argArray, newTarget) {console.log(对 foo 函数进行了 new 调用)return new target(...argArray)} })fooProxy.apply({}, ['abc', 'cba'])new fooProxy('abc', 'cba')/ 对 foo 函数进行了 apply 调用调用了 foo对 foo 函数进行了 new 调用调用了 foo/ 3. Reflect 3.1 Reflect 的作用 Reflect 也是 ES6 新增的一个 API,它是一个对象,字面的意思是反射 Reflect 的作用: 它主要提供了很多操作 JavaScript 对象的方法,有点像 Object 中操作对象的方法 比如 Reflect.getPrototypeOf(target) 类似于 Object.getPrototypeOf() 比如 Reflect.defineProperty(target, propertyKey, attributes) 类似于 Object.defineProperty() 如果我们有 Object 可以做这些操作,那么为什么还需要有Reflect这样的新增对象呢? 这是因为在早期的 ECMA 规范中没有考虑到这种对 对象本身 的操作如何设计会更加规范,所以将这些 API 放到了 Object上面 但是 Object 作为一个构造函数,这些操作实际上放到它身上并不合适 另外还包含一些类似于 in、delete 操作符,让 JS 看起来是会有一些奇怪的 所以在 ES6 中新增了 Reflect,让我们这些操作都集中到了 Reflect 对象上 那么 Object 和 Reflect 对象之间的 API 关系,可以参考 MDN 文档: 比较 Reflect 和 Object 方法 3.2 Reflect 的常见方法 Reflect中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呢?它和Proxy是一一对应的,也是13个 Reflect.getPrototypeOf(target) 类似于 Object.getPrototypeOf() Reflect.setPrototypeOf(target, prototype) 设置对象原型的函数. 返回一个 Boolean, 如果更新成功,则返回 true Reflect.isExtensible(target) 类似于 Object.isExtensible() Reflect.preventExtensions(target) 类似于 Object.preventExtensions() , 返回一个 Boolean Refl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target, propertyKey) 类似于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 , 如果对象中存在该属性,则返回对应的属性描述符, 否则返回 undefined Reflect.defineProperty(target, propertyKey, attributes) 和 Object.defineProperty() 类似, 如果设置成功就会返回 true Reflect.ownKeys(target) 返回一个包含所有自身属性(不包含继承属性)的数组 (类似于 Object.keys(), 但不会受 enumerable 影响) Reflect.has(target, propertyKey) 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存在某个属性,和 in 运算符 的功能完全相同 Reflect.get(target, propertyKey[, receiver]) 获取对象身上某个属性的值,类似于 target[name] Reflect.set(target, propertyKey, value[, receiver]) 将值分配给属性的函数,返回一个 Boolean,如果更新成功,则返回 true Reflect.deleteProperty(target, propertyKey) 作为函数的 delete 操作符,相当于执行 delete target[name] Reflect.apply(target, thisArgument, argumentsList) 对一个函数进行调用操作,同时可以传入一个数组作为调用参数。和 Function.prototype.apply() 功能类似 Reflect.construct(target, argumentsList[, newTarget]) 对构造函数进行 new 操作,相当于执行 new target(...args) 3.3 Reflect 的使用 那么我们可以将之前Proxy案例中对原对象的操作,都修改为Reflect来操作 const obj = {name: 'why',age: 18}const objProxy = new Proxy(obj, {get: function (target, key) {console.log(监听到obj对象的${key}属性被访问了)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turn target[key] // 对原来对象进行了直接操作},set: function (target, key, newValue) {console.log(监听到obj对象的${key}属性被设置值)Reflect.set(target, key, newValue)// target[key] = newValue // 对原来对象进行了直接操作} })objProxy.name = 'kobe'console.log(objProxy.name)/ 监听到obj对象的name属性被设置值监听到obj对象的name属性被访问了kobe/ 3.4 Receiver的作用 我们发现在使用getter、setter的时候有一个receiver的参数,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的源对象(obj)有 setter 、getter 的访问器属性,那么可以通过 receiver 来改变里面的 this const obj = {_name: 'why',get name() {return this._name // 不使用receiver, _name属性的操作不会被objProxy代理,因为this指向obj},set name(newValue) {this._name = newValue} }const objProxy = new Proxy(obj, {get: function (target, key, receiver) {// receiver 是创建出来的代理对象console.log('get 方法被访问-------', key, receiver)console.log(objProxy === receiver) // true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set: function (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Reflect.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objProxy.name = 'kobe'console.log(objProxy.name) // kobe/ get 方法被访问------- name { _name: 'kobe', name: [Getter/Setter] }trueget 方法被访问------- _name { _name: 'kobe', name: [Getter/Setter] }truekobe/ 3.5 Reflect 的 construct function Student(name, age) {this.name = namethis.age = age}function Teacher() {}const stu = new Student('why', 18)console.log(stu)console.log(stu.__proto__ === Student.prototype)/ Student { name: 'why', age: 18 }true/// 执行 Student 函数中的内容,但是创建出来的对象是 Teacher 对象const teacher = Reflect.construct(Student, ['why', 18], Teacher)console.log(teacher)console.log(teacher.__proto__ === Teacher.prototype)/ Teacher { name: 'why', age: 18 }true/ 4. 响应式 4.1 什么是响应式? 先来看一下响应式意味着什么?我们来看一段代码: m 有一个初始化的值,有一段代码使用了这个值; 那么在 m 有一个新的值时,这段代码可以自动重新执行 let m = 0// 一段代码console.log(m)console.log(m 2)console.log(m 2)m = 200 上面的这样一种可以自动响应数据变量的代码机制,我们就称之为是响应式的 对象的响应式 4.2 响应式函数设计 首先,执行的代码中可能不止一行代码,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些代码放到一个函数中: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当数据发生变化时,自动去执行某一个函数; 但是有一个问题:在开发中是有很多的函数的,如何区分一个函数需要响应式,还是不需要响应式呢? 很明显,下面的函数中 foo 需要在 obj 的 name 发生变化时,重新执行,做出相应; bar 函数是一个完全独立于 obj 的函数,它不需要执行任何响应式的操作; // 对象的响应式const obj = {name: 'why',age: 18}function foo() {const newName = obj.nameconsole.log('你好啊,李银河')console.log('Hello World')console.log(obj.name)}function bar() {console.log('普通的其他函数')console.log('这个函数不需要有任何的响应式')}obj.name = 'kobe' // name 发生改变时候 foo 函数执行 响应式函数的实现 watchFn 如何区分响应式函数? 这个时候我们封装一个新的函数 watchFn 凡是传入到 watchFn 的函数,就是需要响应式的 其他默认定义的函数都是不需要响应式的 / 封装一个响应式的函数 /let reactiveFns = []function watchFn(fn) {reactiveFns.push(fn)}// 对象的响应式const obj = {name: 'why',age: 18}watchFn(function foo() {const newName = obj.nameconsole.log('你好啊,李银河')console.log('Hello World')console.log(obj.name)})watchFn(function demo() {console.log(obj.name, 'demo function ---------')})function bar() {console.log('普通的其他函数')console.log('这个函数不需要有任何的响应式')}obj.name = 'kobe' // name 发生改变时候 foo 函数执行reactiveFns.forEach((fn) => {fn()}) 4.3 响应式依赖的收集 目前收集的依赖是放到一个数组中来保存的,但是这里会存在数据管理的问题: 在实际开发中需要监听很多对象的响应式 这些对象需要监听的不只是一个属性,它们很多属性的变化,都会有对应的响应式函数 不可能在全局维护一大堆的数组来保存这些响应函数 所以要设计一个类,这个类用于管理某一个对象的某一个属性的所有响应式函数: 相当于替代了原来的简单 reactiveFns 的数组; class Depend {constructor() {this.reactiveFns = []}addDepend(reactiveFn) {this.reactiveFns.push(reactiveFn)}notify() {this.reactiveFns.forEach((fn) => {fn()})} }const depend = new Depend()function watchFn(fn) {depend.addDepend(fn)}// 对象的响应式const obj = {name: 'why', // depend 对象age: 18 // depend 对象}watchFn(function foo() {const newName = obj.nameconsole.log('你好啊,李银河')console.log('Hello World')console.log(obj.name)})watchFn(function demo() {console.log(obj.name, 'demo function ---------')})function bar() {console.log('普通的其他函数')console.log('这个函数不需要有任何的响应式')}obj.name = 'kobe'depend.notify() 4.4 监听对象的变化 那么接下来就可以通过之前的方式来监听对象的变化: 方式一: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方式(vue2采用的方式); 方式二:通过 new Proxy 的方式(vue3采用的方式); 我们这里先以Proxy的方式来监听 class Depend {constructor() {this.reactiveFns = []}addDepend(reactiveFn) {this.reactiveFns.push(reactiveFn)}notify() {this.reactiveFns.forEach((fn) => {fn()})} }const depend = new Depend()function watchFn(fn) {depend.addDepend(fn)}// 对象的响应式const obj = {name: 'why', // depend 对象age: 18 // depend 对象}// 监听对象的属性变化:Proxy(vue3)/Object.defineProperty(vue2)const objProxy = new Proxy(obj, {get: function (target, key, receiver)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set: function (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Reflect.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depend.notify()} })watchFn(function foo() {const newName = objProxy.nameconsole.log('你好啊,李银河')console.log('Hello World')console.log(objProxy.name)})watchFn(function demo() {console.log(objProxy.name, 'demo function ---------')})objProxy.name = 'kobe'objProxy.name = 'james'/ 你好啊,李银河Hello Worldkobekobe demo function ---------你好啊,李银河Hello Worldjamesjames demo function ---------/ 4.5 对象的依赖管理 目前是创建了一个 Depend 对象,用来管理对于 name 变化需要监听的响应函数: 但是实际开发中我们会有不同的对象,另外会有不同的属性需要管理; 如何可以使用一种数据结构来管理不同对象的不同依赖关系呢? 在前面我们刚刚学习过 WeakMap,并且在学习 WeakMap 的时候我讲到了后面通过 WeakMap 如何管理这种响应式的数据依赖: 实现 可以写一个 getDepend 函数专门来管理这种依赖关系 / 封装一个获取depend的函数 /const taregtMap = new WeakMap()function getDepend(target, key) {// 根据target对象获取mapconst map = taregtMap.get(target)if (!map) {map = new Map()taregtMap.set(target, map)}// 根据key获取depend对象const depend = map.get(key)if (!depend) {depend = new Depend()map.set(key, depend)}return depend}// 监听对象的属性变化:Proxy(vue3)/Object.defineProperty(vue2)const objProxy = new Proxy(obj, {get: function (target, key, receiver)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set: function (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Reflect.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const depend = getDepend(target, key)depend.notify()} }) 正确的依赖收集 我们之前收集依赖的地方是在 watchFn 中: 但是这种收集依赖的方式我们根本不知道是哪一个 key 的哪一个 depend 需要收集依赖; 只能针对一个单独的 depend 对象来添加你的依赖对象; 那么正确的应该是在哪里收集呢?应该在我们调用了 Proxy 的 get 捕获器时 因为如果一个函数中使用了某个对象的 key,那么它应该被收集依赖 / 封装一个响应式函数 /let activeReactviceFn = nullfunction watchFn(fn) {activeReactviceFn = fnfn()activeReactviceFn = null}/ 封装一个获取depend的函数 /const taregtMap = new WeakMap()function getDepend(target, key) {// 根据target对象获取maplet map = taregtMap.get(target)if (!map) {map = new Map()taregtMap.set(target, map)}// 根据key获取depend对象let depend = map.get(key)if (!depend) {depend = new Depend()map.set(key, depend)}return depend}// 监听对象的属性变化:Proxy(vue3)/Object.defineProperty(vue2)const objProxy = new Proxy(obj, {get: function (target, key, receiver) {// 根据 target key 获取对应的 depnedconst depend = getDepend(target, key)// 给 depend 对象中添加响应式函数activeReactviceFn && depend.addDepend(activeReactviceFn)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set: function (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Reflect.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const depend = getDepend(target, key)depend.notify()} }) 4.6 对 Depend 重构 两个问题: 问题一:如果函数中有用到两次 key,比如 name,那么这个函数会被收集两次 问题二:我们并不希望将添加 reactiveFn 放到 get 中,因为它是属于 Depend 的行为 所以我们需要对 Depend 类进行重构: 解决问题一的方法:不使用数组,而是使用 Set 解决问题二的方法:添加一个新的方法,用于收集依赖 // 保存当前需要收集的响应式函数let activeReactviceFn = nullclass Depend {constructor() {this.reactiveFns = new Set()}depend() {if (activeReactviceFn) {this.reactiveFns.add(activeReactviceFn)} }addDepend(reactiveFn) {this.reactiveFns.add(reactiveFn)}notify() {this.reactiveFns.forEach((fn) => {fn()})} }// 对象的响应式const obj = {name: 'why', // depend 对象age: 18 // depend 对象}/ 封装一个响应式函数 /function watchFn(fn) {activeReactviceFn = fnfn()activeReactviceFn = null}/ 封装一个获取depend的函数 /const taregtMap = new WeakMap()function getDepend(target, key) {// 根据target对象获取maplet map = taregtMap.get(target)if (!map) {map = new Map()taregtMap.set(target, map)}// 根据key获取depend对象let depend = map.get(key)if (!depend) {depend = new Depend()map.set(key, depend)}return depend}// 监听对象的属性变化:Proxy(vue3)/Object.defineProperty(vue2)const objProxy = new Proxy(obj, {get: function (target, key, receiver) {// 根据 target key 获取对应的 depnedconst depend = getDepend(target, key)// 给 depend 对象中添加响应式函数depend.depend()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set: function (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Reflect.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const depend = getDepend(target, key)depend.notify()} })watchFn(function () {console.log(objProxy.name, '--------------')console.log(objProxy.name, '++++++++++++++')})objProxy.name = 'kobe'/ why --------------why ++++++++++++++kobe --------------kobe ++++++++++++++/ 4.7 创建响应式对象 目前的响应式是针对于obj一个对象的,我们可以创建出来一个函数,针对所有的对象都可以变成响应式对象 / 保存当前需要收集的响应式函数 /let activeReactviceFn = null/ 依赖收集类 /class Depend {constructor() {this.reactiveFns = new Set()}depend() {if (activeReactviceFn) {this.reactiveFns.add(activeReactviceFn)} }addDepend(reactiveFn) {this.reactiveFns.add(reactiveFn)}notify() {this.reactiveFns.forEach((fn) => {fn()})} }/ 封装一个响应式函数 /function watchFn(fn) {activeReactviceFn = fnfn()activeReactviceFn = null}/ 封装一个获取depend的函数 /const taregtMap = new WeakMap()function getDepend(target, key) {// 根据target对象获取maplet map = taregtMap.get(target)if (!map) {map = new Map()taregtMap.set(target, map)}// 根据key获取depend对象let depend = map.get(key)if (!depend) {depend = new Depend()map.set(key, depend)}return depend}/ 创建响应式对象函数 /function reactive(obj) {// 监听对象的属性变化:Proxy(vue3)/Object.defineProperty(vue2)return new Proxy(obj, {get: function (target, key, receiver) {// 根据 target key 获取对应的 depnedconst depend = getDepend(target, key)// 给 depend 对象中添加响应式函数depend.depend()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set: function (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 {Reflect.set(target, key, newValue, receiver)const depend = getDepend(target, key)depend.notify()} })}const info = reactive({address: '广州市',height: 1.88})watchFn(() => {console.log(info.address, '---')})info.address = '北京市' 4.8 Vue2 响应式原理 前面所实现的响应式的代码,其实就是 Vue3 中的响应式原理: Vue3 主要是通过 Proxy 来监听数据的变化以及收集相关的依赖的 Vue2 中通过 Object.defineProerty的方式来实现对象属性的监听 可以将 reactive 函数进行如下的重构: 在传入对象时,我们可以遍历所有的 key,并且通过属性存储描述符来监听属性的获取和修改 在 setter 和 getter 方法中的逻辑和前面的 Proxy 是一致的 / 保存当前需要收集的响应式函数 /let activeReactviceFn = null/ 依赖收集类 /class Depend {constructor() {this.reactiveFns = new Set()}depend() {if (activeReactviceFn) {this.reactiveFns.add(activeReactviceFn)} }addDepend(reactiveFn) {this.reactiveFns.add(reactiveFn)}notify() {this.reactiveFns.forEach((fn) => {fn()})} }/ 封装一个响应式函数 /function watchFn(fn) {activeReactviceFn = fnfn()activeReactviceFn = null}/ 封装一个获取depend的函数 /const taregtMap = new WeakMap()function getDepend(target, key) {// 根据target对象获取maplet map = taregtMap.get(target)if (!map) {map = new Map()taregtMap.set(target, map)}// 根据key获取depend对象let depend = map.get(key)if (!depend) {depend = new Depend()map.set(key, depend)}return depend}/ 创建响应式对象函数 /function reactive(obj) {Object.keys(obj).forEach((key) => {let value = obj[key]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get: function () {const dep = getDepend(obj, key)dep.depend()return value},set: function (newValue) {value = newValueconst dep = getDepend(obj, key)dep.notify()} })})return obj}const info = reactive({address: '广州市',height: 1.88})watchFn(() => {console.log(info.address, '---')})info.address = '北京市'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anghuan1020/article/details/126774033。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1-11 12:37:47
679
转载
转载文章
...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与应用实践。 近日,随着Web技术的持续创新,诸如Resumable.js、Tus等开源项目在大文件分段上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Resumable.js充分利用了HTML5的Blob和File API,允许用户在断点续传的基础上上传大文件,并支持跨域请求。而Tus协议作为一项开放标准,为实现可靠的大文件传输提供了规范化的解决方案,它允许多个片段同时上传且能自动处理网络中断后的续传。 此外,对于企业级应用场景,阿里云、腾讯云等国内外大型云服务商也纷纷推出了基于HTTP/3和QUIC协议优化的大文件上传服务。这些服务不仅提升了上传速度,还通过灵活的分块策略确保了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使开发者能够轻松应对大规模数据迁移或备份的需求。 同时,在前端性能优化方面,Webpack 5等现代构建工具引入了更精细的模块分割功能,结合HTTP/2服务器推送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资源如视频、音频等文件的加载体验,间接影响着用户上传大文件时的整体流畅度。 总之,无论是前端脚本库的不断迭代更新,还是云服务提供商对大文件上传功能的深度优化,都表明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高效稳定地上传大容量文件已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值得广大开发者持续关注并深入研究。
2023-12-19 09:43:46
127
转载
转载文章
...颜色叠加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色彩科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实际应用。近日,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智能调色系统,该系统基于颜色混合原理,能够通过精确控制红、绿、蓝(RGB)三原色光源的强度比,实时生成并调整数百万种颜色,这项技术对于显示器制造、舞台灯光设计以及印刷行业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在教育领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们正将类似的颜色叠加实验引入到K-12科学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理解光学原理,并与数学计算相结合,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艺术家和设计师也在利用颜色叠加的原理进行创新实践。例如,荷兰艺术家埃舍尔借助颜色叠加创作出视错觉艺术作品,展示出二维空间内不同颜色相互作用产生的神奇效果。而在时尚界,设计师们通过面料上的颜色叠加与透明度变化,营造出丰富多变且极具层次感的视觉体验。 总的来说,颜色叠加这一基本原理不仅在科普实验中有生动体现,更在科技、教育、艺术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着人类对色彩世界的深入理解和广泛利用。
2024-01-20 16:20:26
468
转载
转载文章
...这一技术在现代Web应用开发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最新趋势。 近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5G网络的普及,大文件传输与高效下载的需求愈发显著。例如,某知名云存储服务提供商近期宣布升级其文件下载服务,采用先进的分段传输技术以应对用户对超大文件快速稳定下载的需求,这正是基于类似上述文章所介绍的HTTP Range请求头原理。通过服务器端的智能分片处理和客户端的断点续传支持,极大提升了用户在各种网络环境下的下载体验。 此外,前端技术社区也在不断优化大文件下载的用户体验。有开发者分享了一篇关于如何利用Vue.js配合WebSocket实现实时下载进度展示的文章,其中详细解读了在进行文件分片下载时,如何从前端角度实时获取并更新下载进度信息,从而提升用户界面的互动性和友好性。 对于深入理解文件切片下载机制,推荐阅读《HTTP协议权威指南》一书,书中详尽剖析了HTTP协议中的范围请求(Range Request)及其实现方式,这对于掌握和优化文件下载功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关注Spring Boot官方文档和社区讨论,可以及时获取到针对大文件处理的最新最佳实践和技术动态。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结合SpringBoot后端框架与Vue前端技术实现文件切片下载功能,并关注该领域的最新发展与应用案例,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2023-01-19 08:12:45
546
转载
转载文章
...TVM在边缘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通过TVM进行模型压缩和量化,能够在保持模型精度的同时,显著减少推理时延,有效提升了诸如自动驾驶、无人机监控等场景中边缘设备的实时处理能力。 对于希望深入了解TVM内部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的读者,推荐查阅其官方文档和论文《TVM: An Automated End-to-End Optimizing Compiler for Deep Learning》。该论文详细阐述了TVM的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为开发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同时,积极参与TVM社区的讨论和贡献,也是提升自己在深度学习编译器领域技能的重要途径。不少开发人员分享了他们在使用TVM过程中优化模型性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心得,这些内容均可在GitHub项目页面及相关的技术论坛中找到,值得深入研读和参考。
2023-12-12 20:04:26
87
转载
转载文章
... 以上就是线形回归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baidu_26137595/article/details/12376619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11-23 15:52:56
106
转载
Kafka
...为分布式消息中间件的应用场景愈发广泛。特别是在微服务架构日益普及的背景下,Kafka因其高吞吐量、低延迟的特点,成为了企业级数据流处理的首选方案。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国内某大型电商企业在双十一促销活动中,由于订单峰值激增,其基于Kafka构建的实时交易系统一度面临消息堆积的问题。经过紧急排查,发现主要是由于分区数量不足导致的负载不均。为此,该企业迅速调整了分区策略,并优化了消息生产和消费逻辑,最终顺利应对了高峰流量。 与此同时,国外科技巨头也对Kafka进行了持续改进。近日,Confluent公司宣布推出Kafka 3.6版本,该版本引入了多项新特性,包括增强型事务API、更高效的压缩算法以及对多租户环境的支持。这些更新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复杂业务场景的需求,同时也反映了Kafka社区对于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 此外,关于Kafka与ZooKeeper的关系,业界普遍关注其未来的演进方向。尽管Confluent正在推动KRaft(Kafka Raft-based Controller)项目,试图完全摆脱ZooKeeper的依赖,但在短期内,ZooKeeper仍将在许多传统部署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对于正在使用Kafka的企业而言,如何平衡现有基础设施与新技术之间的过渡,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Kafka的成功离不开开源社区的支持。正如Apache软件基金会所倡导的理念,“开放、协作、共享”始终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在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和开发者加入到Kafka生态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技术将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25-04-05 15:38:52
95
彩虹之上
转载文章
...引用还是未引用。实际应用中JVM在垃圾回收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状态,如果增加至一个字节来描述状态,则位图需要256KB的空间,这个数字太大,开销占了25%。所以一个可能的做法位图不再描述一个字,而是一个区域,JVM选择512字节为单位,即用一个字节描述512字节的引用关系。选择一个区域除了空间利用率的问题之外,实际上还有现实的意义。我们知道Java对象实际上不是一个字能描述的(有一个参数可以控制对象最小对齐的大小,默认是8字节,实际上Java在JVM中还有一些附加信息,所以对齐后最小的Java对象是16字节),很多Java对象可能是几十个字节或者几百个字节,所以用一个字节描述一个区域是有意义的。但是我没有找到512的来源,为什么512效果最好?没有相应的数据来支持这个数字,而且这个值不可以配置,不能修改,但是有理由相信512字节的区域是为了节约内存额外开销。按照这个值,1MB的内存只需要2KB的额外空间就能描述引用关系。这又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512字节里面的内存可能被引用多次,所以这是一个粗略的关系描述,那么在使用的时候需要遍历这512字节。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两个对象B、C都在这512字节的区域内。为了方便处理,记录对象引用关系的时候,都使用对象的起始位置,然后用这个地址和512对齐,因此B和C对象的卡表指针都指向这一个卡表的位置。那么对于引用处理也有可有两种处理方法:·处理的时候会以堆分区为处理单位,遍历整个堆分区,在遍历的时候,每次都会以对象大小为步长,结合卡表,如果该卡表中对应的位置被设置,则说明对象和其他分区的对象发生了引用。具体内容在后文中介绍Refine的时候还会详细介绍。·处理的时候借助于额外的数据结构,找到真正对象的位置,而不需要从头开始遍历。在后文的并发标记处理时就使用了这种方法,用于找到第一个对象的起始位置。在G1除了512字节粒度的卡表之外,还有bitMap,例如使用bitMap可以描述一个分区对另外一个分区的引用情况。在JVM中bitMap使用非常多,例如还可以描述内存的分配情况。 在G1除了512字节粒度的卡表之外,还有bitMap,例如使用bitMap可以描述一个分区对另外一个分区的引用情况。在JVM中bitMap使用非常多,例如还可以描述内存的分配情况。G1在混合收集算法中用到了并发标记。在并发标记的时候使用了bitMap来描述对象的分配情况。例如1MB的分区可以用16KB(16KB×ObjectAlignmentInBytes×8=1MB)来描述,即16KB额外的空间。其中ObjectAlignmentInBytes是8字节,指的是对象对齐,第二个8是指一个字节有8位。即每一个位可以描述64位。例如一个对象长度对齐之后为24字节,理论上它占用3个位来描述这个24字节已被使用了,实际上并不需要,在标记的时候只需要标记这3个位中的第一个位,再结合堆分区对象的大小信息就能准确找出。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效率,标记一个位和标记3个位相比能节约不少时间,如果对象很大,则更划算。这些都是源码的实现细节,大家在阅读源码时需要细细斟酌。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16500963/article/details/132133125。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12-16 20:37:50
246
转载
转载文章
...技术,用于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服务器端组件。在文章中,Servlet被用来处理用户上传头像的请求,接收并解析HTTP请求中的图片数据,然后在服务器端进行临时保存、尺寸获取、格式判断等一系列操作,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AjaxForm , AjaxForm是一个jQuery插件,专门用于实现表单异步提交和文件上传功能。在文中,作者使用ajaxForm插件来封装用户的头像上传表单,通过AJAX方式将图片发送到服务器端,同时支持文件大小校验等前置处理以及成功后的回调函数执行。 Jcrop , Jcrop是一个基于JavaScript的图像裁剪插件,它提供了一种直观、交互式的图像选择与裁剪界面。在本文所描述的场景中,用户在上传头像后,利用Jcrop选择需要保留的部分,该插件能够实时显示裁剪区域及预览效果,最终将选定区域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完成头像的精确裁剪与更新。 FancyBox , FancyBox是一款流行且易用的jQuery轻量级插件,用于实现网页上的图片弹出展示、iframe内容加载等功能。在文章中,作者运用FancyBox来创建一个弹出层,用户点击修改头像时,会通过Fancybox弹出一个包含上传图片表单的界面,从而实现在不跳转页面的情况下完成头像上传的操作流程。
2023-07-18 10:58:17
268
转载
转载文章
...Java注解功能及其应用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特性在现代软件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注解不仅被广泛应用于Android开发,如Butter Knife这样的库,也在Java企业级开发、Spring框架等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例如,Spring通过注解驱动的编程模型(Annotation-based programming model),开发者可以便捷地实现依赖注入、事务管理等功能。 近期,随着JDK17的发布,Java社区对注解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在新版本中,尽管注解的基本使用方式没有变化,但对模块化系统(JPMS)的支持使得注解在模块间的交互和权限控制上有了新的应用场景。同时,社区也在探索更高效的注解处理机制,以减少反射带来的性能开销,例如Project Lombok项目就尝试通过注解处理器自动生成代码,从而避免运行时反射。 此外,Google在今年初宣布了Jetpack Compose的稳定版,这是一种声明式UI构建工具,同样大量运用了注解技术来简化界面组件的创建与维护。这意味着注解在Android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帮助开发者提高生产力并优化代码结构。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传统的Java SE领域还是在新兴的Android开发中,注解的重要性都在不断提升,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注解的应用场景将会更加丰富多元,成为现代编程语言不可忽视的关键特性之一。对于开发者来说,持续关注注解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实践,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编码效率和程序设计质量。
2023-03-28 22:30:35
104
转载
转载文章
...行识别足够了。但想要应用于更广泛的情况,应该寻找更大的数据集,所以我找到了国外手写数字的数据集MNIST。建议四个文件都下载 数据链接:MINIST数据集 2.对数据进行调整 2.1 将ubyte格式转为jpg格式 代码参考链接:python将ubyte格式的MNIST数据集转成jpg图片格式并保存 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cv2import osimport structdef trans(image, label, save):image位置,label位置和转换后的数据保存位置if 'train' in os.path.basename(image):prefix = 'train'else:prefix = 'test'labelIndex = 0imageIndex = 0i = 0lbdata = open(label, 'rb').read()magic, nums = struct.unpack_from(">II", lbdata, labelIndex)labelIndex += struct.calcsize('>II')imgdata = open(image, "rb").read()magic, nums, numRows, numColumns = struct.unpack_from('>IIII', imgdata, imageIndex)imageIndex += struct.calcsize('>IIII')for i in range(nums):label = struct.unpack_from('>B', lbdata, labelIndex)[0]labelIndex += struct.calcsize('>B')im = struct.unpack_from('>784B', imgdata, imageIndex)imageIndex += struct.calcsize('>784B')im = np.array(im, dtype='uint8')img = im.reshape(28, 28)save_name = os.path.join(save, '{}_{}_{}.jpg'.format(prefix, i, label))cv2.imwrite(save_name, img)if __name__ == '__main__':需要更改的文件路径!!!!!!此处是原始数据集位置train_images = 'C:/Users/ASUS/Desktop/train-images.idx3.ubyte'train_labels = 'C:/Users/ASUS/Desktop/train-labels.idx1.ubyte'test_images ='C:/Users/ASUS/Desktop/t10k-images.idx3.ubyte'test_labels = 'C:/Users/ASUS/Desktop/t10k-labels.idx1.ubyte'此处是我们将转化后的数据集保存的位置save_train ='C:/Users/ASUS/Desktop/MNIST/train_images/'save_test ='C:/Users/ASUS/Desktop/MNIST/test_images/'if not os.path.exists(save_train):os.makedirs(save_train)if not os.path.exists(save_test):os.makedirs(save_test)trans(test_images, test_labels, save_test)trans(train_images, train_labels, save_train) 2.2 将图片按照标签分类到具体文件夹 文章参考链接:python实现根据文件名自动分类转移至不同的文件夹 注意:为了适合这个数据集和我的win11系统对代码进行了一点调整,由于数据很多如果只需要部分数据一定要将那些数据单独放在一个文件夹。 导入库import osimport shutil 当前文件夹所在的路径,使用时需要进行修改current_path = 'C:/Users/ASUS/Desktop/MNIST/test'print('当前文件夹为:' + current_path) 读取该路径下的文件filename_list = os.listdir(current_path) 建立文件夹并且进行转移 假设原图片名称 test_001_2.jpgfor filename in filename_list:name1, name2, name3 = filename.split('_') name1 = test name2 = 001 name3 = 2.jpgname4, name5 = name3.split('.') name4 = 2 name5 = jpgif name5 == 'jpg' or name5 == 'png':try:os.mkdir(current_path+'/'+name4)print('成功建立文件夹:'+name4)except:passtry:shutil.move(current_path+'/'+filename, current_path+'/'+name4[:])print(filename+'转移成功!')except Exception as e:print('文件 %s 转移失败' % filename)print('转移错误原因:' + e)print('整理完毕!') 2.3 数据存在的缺陷 数据集内的图片数量很多,由于后面介绍的云端训练的限制,只能采用部分数据(本人采用的是1000张,大家可以自行增减数目)。 数据集为国外的数据集,很多数字写的跟我们不一样。如果想要更好的适用于我们国内的场景,可以对数据集进行手动的筛选。下面是他们写的数字2: 可以看出跟我们的不一样,不过数据集中仍然存在跟常规书写的一样的,我们需要进行人为的筛选。 2.4 优化建议(核心) 分析发现,部分数字精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国外手写很随意,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网络参数(如下)、人为筛选数据(如上)、增大数据集等方式进行优化。 二、模型训练 主要参考文章:通过云端自动生成openmv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目标检测 !!!唯一不同的点是我图像参数设置的是灰度而不是上述文章的RGB。 下面是我模型训练时的参数设置(仅供参考): 通过混淆矩阵可以看出,主要的错误在于数字2、6、8。我们可以通过查看识别错误的数字来分析可能的原因。 三、项目实现 !!!我们需要先将上述步骤中导出文件中的所有内容复制粘贴带OpenMV中自带的U盘中。然后将其中的.py文件名称改为main 1. 代码实现 本人修改后的完整代码展示如下,使用的是OpenMV IDE(官网下载): 数字识别后控制直流电机转速from pyb import Pin, Timerimport sensor, image, time, os, tf, math, random, lcd, uos, gc 根据识别的数字输出不同占比的PWM波def run(number):if inverse == True:ain1.low()ain2.high()else:ain1.high()ain2.low()ch1.pulse_width_percent(abs(number10)) 具体参数调整自行搜索sensor.reset() 初始化感光元件sensor.set_pixformat(sensor.GRAYSCALE) set_pixformat : 设置像素模式(GRAYSCALSE : 灰色; RGB565 : 彩色)sensor.set_framesize(sensor.QQVGA2) set_framesize : 设置处理图像的大小sensor.set_windowing((128, 160)) set_windowing : 设置提取区域大小sensor.skip_frames(time = 2000) skip_frames :跳过2000ms再读取图像lcd.init() 初始化lcd屏幕。inverse = False True : 电机反转 False : 电机正转ain1 = Pin('P1', Pin.OUT_PP) 引脚P1作为输出ain2 = Pin('P4', Pin.OUT_PP) 引脚P4作为输出ain1.low() P1初始化低电平ain2.low() P4初始化低电平tim = Timer(2, freq = 1000) 采用定时器2,频率为1000Hzch1 = tim.channel(4, Timer.PWM, pin = Pin('P5'), pulse_width_percent = 100) 输出通道1 配置PWM模式下的定时器(高电平有效) 端口为P5 初始占空比为100%clock = time.clock() 设置一个时钟用于追踪FPS 加载模型try:net = tf.load("trained.tflite", load_to_fb=uos.stat('trained.tflite')[6] > (gc.mem_free() - (641024)))except Exception as e:print(e)raise Exception('Failed to load "trained.tflite", did you copy the .tflite and labels.txt file onto the mass-storage device? (' + str(e) + ')') 加载标签try:labels = [line.rstrip('\n') for line in open("labels.txt")]except Exception as e:raise Exception('Failed to load "labels.txt", did you copy the .tflite and labels.txt file onto the mass-storage device? (' + str(e) + ')') 不断的进行运行while(True):clock.tick() 更新时钟img = sensor.snapshot().binary([(0,64)]) 抓取一张图像以灰度图显示lcd.display(img) 拍照并显示图像for obj in net.classify(img, min_scale=1.0, scale_mul=0.8, x_overlap=0.5, y_overlap=0.5): 初始化最大值和标签max_num = -1max_index = -1print("\nPredictions at [x=%d,y=%d,w=%d,h=%d]" % obj.rect())img.draw_rectangle(obj.rect()) 预测值和标签写成一个列表predictions_list = list(zip(labels, obj.output())) 输出各个标签的预测值,找到最大值进行输出for i in range(len(predictions_list)):print('%s 的概率为: %f' % (predictions_list[i][0], predictions_list[i][1]))if predictions_list[i][1] > max_num:max_num = predictions_list[i][1]max_index = int(predictions_list[i][0])run(max_index)print('该数字预测为:%d' % max_index)print('FPS为:', clock.fps())print('PWM波占空比为: %d%%' % (max_index10)) 2. 采用器件 使用的器件为OpenMV4 H7 Plus和L298N以及常用的直流电机。关键是找到器件的引脚图,再进行简单的连线即可。 参考文章:【L298N驱动模块学习笔记】–openmv驱动 参考文章:【openmv】原理图 引脚图 2. 注意事项 上述代码中我用到了lcd屏幕,主要是为了方便离机操作。使用过程中,OpenMV的lcd初始化时会重置端口,所有我们在输出PWM波的时候一定不要发生引脚冲突。我们可以在OpenMV官网查看lcd用到的端口: 可以看到上述用到的是P0、P2、P3、P6、P7和P8。所有我们输出PWM波时要避开这些端口。下面是OpenMV的PWM资源: 总结 本人第一次自己做东西也是第一次使用python,所以代码和项目写的都很粗糙,只是简单的识别数字控制直流电机。我也是四处借鉴修改后写下的大小,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给那些像我一样的小白们提供一点帮助,减少大家查找资料的时间。模型的缺陷以及改进方法上述中已经说明,如果我有写错或者大家有更好的方法欢迎大家告诉我,大家一起进步!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57100435/article/details/13074035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4-01-10 08:44:41
282
转载
Golang
...性逐渐成为构建云原生应用的首选语言。特别是在Kubernetes和Docker等技术的推动下,Golang的生态系统愈发繁荣。最近,一项关于全球开发者调查的研究显示,Golang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编程语言之一。这不仅反映了开发者社区对其性能的认可,也表明企业在选择技术栈时更加注重效率和可维护性。 例如,Netflix最近宣布将其内部工具和服务迁移到Golang上,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流媒体需求。Netflix的技术团队表示,Golang的轻量级协程和高效的垃圾回收机制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此外,Golang的跨平台编译能力也让Netflix能够更轻松地部署和管理在全球范围内的服务器集群。 与此同时,国内的科技巨头也在积极拥抱Golang。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蚂蚁金服和阿里云相继推出了基于Golang的开源项目,如Dubbo-go和PolarDB-X。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Golang在企业级应用中的潜力,也为其他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在金融和电商领域,Golang凭借其高性能和低延迟的优势,正在逐步取代Java等传统语言。 值得一提的是,Golang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近期,一篇发表在《ACM Computing Surveys》上的论文指出,Golang的设计哲学与现代软件工程的最佳实践高度契合。论文作者认为,Golang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技术特性,还在于它重新定义了开发者的工作方式,使其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而非底层实现细节。 展望未来,随着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Golang有望在更多领域大放异彩。无论是边缘计算、大数据处理还是实时数据分析,Golang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正如Google Go团队负责人Robert Griesemer所说:“Golang的目标始终是让开发者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这种理念无疑将继续引领技术发展的潮流。
2025-04-23 15:46:59
39
桃李春风一杯酒
站内搜索
用于搜索本网站内部文章,支持栏目切换。
知识学习
实践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谨慎操作。
随机学习一条linux命令:
!!
- 重新执行上一条命令。
推荐内容
推荐本栏目内的其它文章,看看还有哪些文章让你感兴趣。
2023-04-28
2023-08-09
2023-06-18
2023-04-14
2023-02-18
2023-04-17
2024-01-11
2023-10-03
2023-09-09
2023-06-13
2023-08-07
2023-03-11
历史内容
快速导航到对应月份的历史文章列表。
随便看看
拉到页底了吧,随便看看还有哪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时光飞逝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