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
HTML
CSS
Javascript
前端框架和UI库
VUE
ReactJS
AngularJS
JQuery
NodeJS
JSON
Element-UI
Bootstrap
Material UI
服务端和客户端
Java
Python
PHP
Golang
Scala
Kotlin
Groovy
Ruby
Lua
.net
c#
c++
后端WEB和工程框架
SpringBoot
SpringCloud
Struts2
MyBatis
Hibernate
Tornado
Beego
Go-Spring
Go Gin
Go Iris
Dubbo
HessianRPC
Maven
Gradle
数据库
MySQL
Oracle
Mongo
中间件与web容器
Redis
MemCache
Etcd
Cassandra
Kafka
RabbitMQ
RocketMQ
ActiveMQ
Nacos
Consul
Tomcat
Nginx
Netty
大数据技术
Hive
Impala
ClickHouse
DorisDB
Greenplum
PostgreSQL
HBase
Kylin
Hadoop
Apache Pig
ZooKeeper
SeaTunnel
Sqoop
Datax
Flink
Spark
Mahout
数据搜索与日志
ElasticSearch
Apache Lucene
Apache Solr
Kibana
Logstash
数据可视化与OLAP
Apache Atlas
Superset
Saiku
Tesseract
系统与容器
Linux
Shell
Docker
Kubernetes
[ZooKeeper在大规模并发场景下的应...]的搜索结果
这里是文章列表。热门标签的颜色随机变换,标签颜色没有特殊含义。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MemCache
...下,如何高效地管理和优化分布式缓存,成为了支撑云原生应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Memcached作为一款经典的分布式内存对象缓存系统,其在云原生环境中的应用与优化,成为当前IT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 微服务与分布式缓存的挑战 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的解耦和模块化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也带来了通信成本增加、服务间依赖复杂等问题。分布式缓存作为微服务间数据共享和状态一致性维护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系统响应速度、降低数据库压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分布式系统中,缓存的一致性、失效策略、以及缓存穿透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关键因素。 Memcached在云原生环境中的应用 面对上述挑战,Memcached通过其轻量级的设计和高效的数据访问特性,在云原生环境中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和优化路径。例如,结合Kubernetes和Docker容器技术,Memcached可以被方便地部署到集群中,实现资源的动态扩展和负载均衡。通过使用Kubernetes的服务发现和自动缩放功能,可以确保Memcached服务在高并发场景下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借助现代云平台提供的监控和日志服务,如Prometheus和ELK Stack,可以实时监控Memcached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定位性能瓶颈,实现故障快速响应和自动化优化。此外,通过集成Redisson等开源库或自定义实现,Memcached可以支持更多高级特性,如事务、订阅/发布消息机制等,进一步增强其在复杂业务场景下的适用性。 结语:持续优化与技术创新 随着云原生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分布式缓存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Memcached作为一款成熟且灵活的缓存工具,其在云原生环境中的应用与优化,是一个持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通过结合最新的云原生技术栈,如无服务器计算、事件驱动架构等,可以进一步挖掘Memcached的潜力,为其在现代云原生应用中的角色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推动技术的迭代与创新,是实现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 通过深入分析云原生环境下的分布式缓存需求,以及Memcached在此场景下的应用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是推动系统性能优化、应对复杂业务挑战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Memcached在云原生架构中的角色将会变得更加重要,为构建高性能、高可用的云原生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2024-09-02 15:38:39
39
人生如戏
转载文章
...学思考以及数据库操作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际上,《金刚经》中蕴含的无我智慧与现代软件工程强调的模块化、解耦设计原则不谋而合。当我们面对繁复的代码逻辑和资源管理时,借鉴《金刚经》的理念,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事物的本质和联系,从而做出更为简洁高效的设计。 近期,微软.NET 5框架发布了一系列针对数据库访问性能提升的新特性。例如,引入了新的数据访问库“EF Core”,它提供了一种更为高级的ORM(对象关系映射)解决方案,使得开发者能够以声明式方式操作数据库,同时利用延迟加载等技术优化查询性能。此外,.NET 5还增强了对于异步编程的支持,通过async/await关键字,使得数据库操作在高并发场景下能够更好地释放系统资源,提高应用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另一方面,科学与技术伦理的话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如同爱因斯坦所言,科学与宗教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在当今AI技术、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科学家们不仅需要严谨的实证精神,也需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审视科技发展对社会、道德乃至人类心灵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在处理用户隐私数据时,遵循GDPR等法规的同时,也要体现出对个体尊严和自由意志的尊重,这正体现了科学与宗教信仰共同作用于现代社会的一面。 因此,对于软件开发者而言,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编程技术和工具,理解并运用如《金刚经》般深邃的哲学理念来指导实践;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伦理问题,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具前瞻性和社会责任感。
2023-03-18 20:09:36
91
转载
转载文章
...探究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显得尤为重要。近期,Python社区围绕着描述符的应用与优化展开了许多讨论和实践。 例如,在Django框架的2.2版本中,开发者更加广泛地运用描述符来实现模型字段的动态行为,如django.db.models.fields.files.FieldFile就是利用描述符实现文件字段的上传、下载及删除等功能。此外,针对数据验证和业务逻辑封装,一些高级ORM库也引入了自定义描述符设计模式,以提供更为灵活且安全的数据访问控制。 另一方面,Python 3.9引入了新的__set_name__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描述符对象,以便在描述符被绑定到类属性时通知其宿主类和名称,为描述符提供了更多的上下文信息,增强了其在复杂场景下的适用性和可读性。 同时,随着Python异步编程的发展,一些库也开始尝试将描述符应用于异步环境,比如通过实现异步描述符来控制异步属性的获取和设置,确保在处理并发请求时能够遵循正确的执行顺序,从而提高程序性能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描述符作为Python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应用正不断拓展深化,并随着Python语言的演进保持着极高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对于开发者而言,掌握并合理运用描述符机制不仅能提升代码质量,还能有效应对各种复杂的业务场景需求。
2023-05-07 19:03:49
95
转载
Kafka
...面表现出色,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今年初某大型电商公司在促销活动期间遭遇了Kafka集群的性能瓶颈,导致订单处理延迟增加,最终影响了用户体验。这一事件引发了业界对Kafka在高并发场景下优化策略的关注。 针对此类问题,专家建议企业应更加注重Kafka的调优与监控。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batch.size和linger.ms参数,优化批量发送效率,从而降低网络开销;另一方面,借助Prometheus和Grafana等工具实时监控集群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此外,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Kafka部署在容器化环境中。这种趋势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还简化了运维流程。例如,阿里云推出的Kafka on ACK服务,就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快速构建稳定可靠的流处理系统。 与此同时,Kafka社区也在不断迭代更新,最新版本引入了多项新特性,如异步压缩算法和动态分区扩展等,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这些改进为企业应对复杂业务场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不过,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学习曲线,开发者需要持续关注官方文档和最佳实践,以确保自身技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总而言之,Kafka的广泛应用离不开对其特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合理配置。未来,随着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Kafka将在实时数据处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和开发者唯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2025-04-11 16:10:34
96
幽谷听泉
转载文章
...代IT运维领域的实际应用与最新发展动态。近期,随着DevOps理念的普及以及云计算、容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Nagios也在不断迭代升级以适应新的运维场景。 例如,Nagios XI作为Nagios系列的旗舰产品,不仅继承了原有的强大监控功能,更提供了直观易用的Web界面和实时仪表板,方便用户快速定位问题并作出响应。此外,它支持大规模分布式环境下的监控,并能够无缝集成各类第三方工具和服务,如Prometheus、Grafana等,实现全方位的监控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开源社区对Nagios的贡献也日益丰富,涌现出了像Icinga、Naemon等基于Nagios核心的衍生项目,它们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时,引入更多现代化特性,比如灵活的插件体系、API驱动的自动化运维能力等,进一步提升了监控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而在最新的行业实践案例中,许多大型企业已成功运用Nagios搭建起高效稳定的监控平台,通过精细化的配置管理,有效预防潜在故障,确保业务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对于任何想要提升IT基础设施监控管理水平的组织来说,深入研究Nagios的配置技巧并跟进其最新发展动态,无疑是一项极具价值的工作。
2023-11-16 20:48:42
484
转载
Tornado
...要,因为未来的Web应用可能会更多地依赖于云端的数据处理能力,而不仅仅是本地计算。 与此同时,欧盟最近更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执法指南,明确指出即使是加密后的数据,也需要符合特定的安全标准。这一变化提醒所有开发者,即使采用了先进的加密技术,也不能忽视数据生命周期中的其他环节,比如访问控制、审计日志等。这也意味着,仅仅依靠Google Cloud Secret Manager可能还不够,还需要结合更全面的安全策略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环境。 此外,针对Tornado框架本身,社区内正热议如何进一步优化其在高并发场景下的表现。有开发者提出,通过引入gRPC协议,可以显著降低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信延迟,这对于需要实时交互的应用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gRPC不仅支持多种编程语言,还内置了强大的负载均衡机制,这与Tornado的异步架构高度契合。 总之,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开发者必须时刻牢记数据安全与合规性的重要性。无论是采用新型加密技术,还是优化现有架构,都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确保每一步都走在合法合规的道路上。未来,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传统加密算法或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提前布局相关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2025-04-09 15:38:23
44
追梦人
转载文章
...n系统上的开发环境及应用软件。 SSH服务(Secure Shell) , 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加密远程登录会话和命令执行过程,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在文中,通过启动SSH服务,用户可以在本地主机通过命令行工具安全地连接到deepin虚拟机进行远程操作和管理。 JDK(Java Development Kit) , Java开发工具包,包含了Java编译器、Java运行时环境(JRE)、以及一系列用于开发Java应用程序所需的工具和库文件。在文章中,安装JDK8是为了为deepin系统提供Java开发环境,支持基于Java语言的项目构建与运行。 Node.js , 一个开源、跨平台的JavaScript运行环境,允许开发者使用JavaScript编写服务器端代码,实现高性能、可伸缩的网络应用。文中提到安装Node.js,并配置淘宝源以优化npm包下载速度,为开发基于Node.js的后端服务或者全栈Web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Nginx , 一款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同时也可用作邮件代理服务器和负载均衡器。在该文场景下,Nginx被用作Web服务器,负责处理和分发来自客户端的HTTP请求,对于部署静态网站或作为Web应用的前端服务器非常适用。 PostgreSQL , 一种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丰富的SQL标准和高级特性,如窗口函数、多版本并发控制等。在文中安装PostgreSQL是为了解决项目中的持久化存储需求,用于存放应用的数据。 Redis , 一个开源的、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常被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在该篇文章里,Redis被安装和配置,用来提高应用的数据读写性能,尤其是在高并发场景下提供快速响应的能力。
2023-11-15 19:14:44
55
转载
Beego
...一篇博客,探讨了如何优化配置文件的加载机制,以应对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挑战。这表明,随着技术的发展,配置管理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也更加关键。 从现实案例来看,某知名电商企业在一次系统升级过程中,由于配置文件格式错误导致服务中断长达数小时。事后调查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非技术难度,而是团队缺乏对配置管理的重视。这一事件引发了行业内对于配置文件规范化管理的反思。一些专家指出,现代开发团队应当建立完善的 CI/CD 流程,将配置文件的检查纳入自动化测试环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失误。 此外,近年来 DevOps 思维的兴起也为配置管理带来了新的视角。传统的配置管理往往被视为运维人员的职责,但在 DevOps 文化中,开发与运维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这意味着开发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配置管理知识,以便更好地支持持续交付流程。例如,GitHub Actions 等工具集成了丰富的配置模板,帮助开发者快速搭建自动化工作流。这种趋势不仅提升了效率,还促进了跨部门协作。 回到 Beego 框架本身,其核心开发者也在积极迭代版本,引入更多智能化特性。例如,新版 Beego 支持基于环境变量的动态配置加载,允许用户在不同环境中灵活切换设置。这一改进既体现了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社区对用户体验的关注。未来,随着 Go 语言生态的不断完善,配置管理工具可能会进一步集成到语言标准库中,形成更加统一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技术趋势还是实际应用的角度看,配置文件管理始终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希望本文能够激发读者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并鼓励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去优化配置流程。毕竟,正如一句古话所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微之处往往决定成败。
2025-04-13 15:33:12
25
桃李春风一杯酒
Docker
...器化技术,可以让你的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成一个独立的“容器”,然后轻松地运行在任何支持Docker的环境中。 举个例子吧,假如你想在一个全新的服务器上安装WordPress,传统方法可能是手动下载PHP、MySQL、Nginx等一堆软件,再逐一配置。而如果你用Docker,只需要一条命令就能搞定: bash docker run --name wordpress -d -p 80:80 \ -v /path/to/wordpress:/var/www/html \ -e WORDPRESS_DB_HOST=db \ -e WORDPRESS_DB_USER=root \ -e WORDPRESS_DB_PASSWORD=yourpassword \ wordpress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启动一个名为wordpress的容器,并将本地目录/path/to/wordpress挂载到容器内的/var/www/html路径下,同时设置数据库连接信息。是不是比传统的安装方式简洁多了? 不过,单独使用Docker虽然强大,但对于不熟悉命令行的人来说还是有点门槛。这时候就需要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调度容器了。 --- 3. Portainer 可视化管理Docker的好帮手 Portainer绝对是我最近发现的一颗“宝藏”。它的界面非常直观,几乎不需要学习成本。不管是想看看现有的容器啥情况,还是想启动新的容器,甚至连网络和卷的管理,都只需要动动鼠标拖一拖、点一点就行啦! 比如,如果你想快速创建一个新的MySQL容器,只需要打开Portainer的Web界面,点击“Add Container”,然后填写几个基本信息即可: yaml image: mysql:5.7 name: my-mysql ports: - "3306:3306" volumes: - /data/mysql:/var/lib/mysql environment: MYSQL_ROOT_PASSWORD: rootpassword 这段YAML配置文件描述了一个MySQL容器的基本参数。Portainer会自动帮你解析并生成对应的Docker命令。是不是超方便? 另外,Portainer还有一个特别棒的功能——实时监控。你打开页面就能看到每个“小房子”(就是容器)里用掉的CPU和内存情况,而且还能像穿越空间一样,去访问别的机器上跑着的那些“小房子”(Docker实例)。这种功能对于运维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 --- 4. Rancher 企业级的容器编排利器 如果你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开发者,或者正在运营一个大规模的服务集群,那么Rancher可能是你的最佳选择。它不仅仅是一个Docker管理工具,更是一个完整的容器编排平台。 Rancher的核心优势在于它的“多集群管理”能力。想象一下,你的公司有好几台服务器,分别放在地球上的不同角落,有的在美国,有的在欧洲,还有的在中国。每台服务器上都跑着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网站、数据库啥的。这时候,Rancher就派上用场了!它就像一个超级贴心的小管家,让你不用到处切换界面,在一个地方就能轻松搞定所有服务器和服务的管理工作,省时又省力!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在Rancher中添加一个新的节点,只需要几步操作即可完成: 1. 登录Rancher控制台。 2. 点击“Add Cluster”按钮。 3. 输入目标节点的信息(IP地址、SSH密钥等)。 4. 等待几分钟,Rancher会自动为你安装必要的组件。 一旦节点加入成功,你就可以直接在这个界面上部署应用了。比如,用Kubernetes部署一个Redis集群: bash kubectl create deployment redis --image=redis:alpine kubectl expose deployment redis --type=LoadBalancer --port=6379 虽然这条命令看起来很简单,但它背后实际上涉及到了复杂的调度逻辑和网络配置。而Rancher把这些复杂的事情封装得很好,让我们可以专注于业务本身。 --- 5. Traefik 反向代理与负载均衡的最佳拍档 最后要介绍的是Traefik,这是一个轻量级的反向代理工具,专门用来处理HTTP请求的转发和负载均衡。它最厉害的地方啊,就是能跟Docker完美地融为一体,还能根据容器上的标签,自动调整路由规则呢! 比如说,你有两个服务分别监听在8080和8081端口,现在想通过一个域名访问它们。只需要给这两个容器加上相应的标签: yaml labels: - "traefik.enable=true" - "traefik.http.routers.service1.rule=Host(service1.example.com)" - "traefik.http.services.service1.loadbalancer.server.port=8080" - "traefik.http.routers.service2.rule=Host(service2.example.com)" - "traefik.http.services.service2.loadbalancer.server.port=8081" 这样一来,当用户访问service1.example.com时,Traefik会自动将请求转发到监听8080端口的容器;而访问service2.example.com则会指向8081端口。这种方式不仅高效,还极大地减少了配置的工作量。 --- 6. 总结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具 好了,到这里咱们已经聊了不少关于服务器管理工具的话题。从Docker到Portainer,再到Rancher和Traefik,每一种工具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我的建议是,先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重点。要是你只想弄个小玩意儿,图个省事儿快点搞起来,那用Docker配个Portainer就完全够用了。但要是你们团队一起干活儿,或者要做大范围的部署,那Rancher这种专业的“老司机工具”就得安排上啦! 当然啦,技术的世界永远没有绝对的答案。其实啊,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最适合你的工具不一定是最火的那个,而是那个最合你心意、用起来最顺手的。就像穿鞋一样,别人觉得好看的根本不合脚,而那双不起眼的小众款却让你走得又稳又舒服!所以啊,在用这些工具的时候,别光顾着看,得多动手试试,边用边记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你才能真的搞懂它们到底有啥门道!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哦~咱们下次再见啦!
2025-04-16 16:05:13
98
月影清风_
Sqoop
...小企业也能轻松实现大规模数据迁移。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隐私法规的变化对数据迁移工具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美国加州的《消费者隐私法》(CCPA)等法律框架,都对企业如何收集、存储和传输个人数据作出了严格规定。因此,企业在选用数据迁移工具时,不仅要考虑技术层面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还需要确保工具符合最新的法律法规,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数据迁移工具将进一步智能化。例如,利用AI算法预测数据迁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采取措施优化流程,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同时,开源社区的持续贡献也将推动工具的创新,为企业提供更多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总之,数据迁移领域的技术创新正在加速演进,为企业的数据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025-03-22 15:39:31
94
风中飘零
转载文章
...数据库系统,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场景。在文章所给出的Python代码实现中,MongoDB被用来存储已经下载过的斗鱼视频信息,以避免重复下载。其灵活的数据模型允许开发者以JSON-like文档的形式存储数据,并提供了丰富的查询语言和高可用性特征,使得在整个采集流程中能够方便地对数据进行增删查改等操作。例如,在文中提到的save_to_mango函数中,就使用了MongoDB来存储抓取到的斗鱼视频ID,以便后续检查是否已下载过该视频。
2023-12-18 11:34:00
120
转载
转载文章
...始更多地引入实际工作场景的问题,比如高并发处理、分布式架构设计、微服务治理等热门领域。 对于准备跳槽或即将踏入职场的开发者来说,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缺一不可。例如,深入理解JVM性能优化、熟练运用MySQL索引优化查询效率、掌握Spring框架生命周期及其在项目中的应用场景,这些都已成为衡量后端开发者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 同时,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习惯同样被面试官看重。正如程序员H所提及的,阅读技术书籍不仅能帮助拓宽视野,也能在面试时展现自己的主动学习态度。当前市面上诸如《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高性能MySQL》等经典著作,都是值得开发者反复研读的宝贵资源。 此外,在简历制作方面,突出个人优势和项目贡献至关重要。不仅要详尽描述自己参与项目的具体职责和取得的成果,更要体现出在团队协作、技术选型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实战技能培养、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并在简历中充分展示自身亮点,是当今开发者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斩获心仪Offer的关键所在。
2023-03-08 20:01:49
69
转载
转载文章
...ct以及响应式编程的应用后,我们可以关注近期JavaScript社区的一些最新进展和深入讨论。例如,随着Vue3的发布,其对Proxy的充分利用使得响应式系统更加高效且全面,开发者可以通过阅读Vue.js官方文档和相关技术博客文章来深入了解如何在实际项目中运用Proxy实现复杂的数据绑定与更新逻辑。 此外,浏览器对ES6新特性的支持也在不断推进,当前所有现代浏览器均支持Proxy和Reflect。Mozilla开发者网络(MDN)提供了详尽的API文档和技术指南,帮助开发者更好地掌握这两个特性,并应用于日常开发工作中。 同时,在前端框架领域,除了Vue之外,React Hooks的useState和useEffect也从另一个角度实现了数据响应式,它们通过函数组件状态管理和副作用钩子机制,间接实现了对数据变化的监听。读者可以对比研究两种不同的响应式实现方式,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应用场景。 最近,一些前沿的JavaScript库如MobX、RxJS等也在响应式编程上做出了新的探索,通过更高级的抽象和流处理思想,将响应式理念扩展到了异步编程和大规模应用架构层面。深入学习这些库的设计原理和实践案例,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更好地适应未来JavaScript生态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无论是紧跟最新的JavaScript语言特性发展动态,还是深入探究各类前端框架的响应式实现原理,都有助于我们提升代码质量和开发效率,为构建高性能、易于维护的现代Web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2023-01-11 12:37:47
680
转载
转载文章
...这一技术在现代Web应用开发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最新趋势。 近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5G网络的普及,大文件传输与高效下载的需求愈发显著。例如,某知名云存储服务提供商近期宣布升级其文件下载服务,采用先进的分段传输技术以应对用户对超大文件快速稳定下载的需求,这正是基于类似上述文章所介绍的HTTP Range请求头原理。通过服务器端的智能分片处理和客户端的断点续传支持,极大提升了用户在各种网络环境下的下载体验。 此外,前端技术社区也在不断优化大文件下载的用户体验。有开发者分享了一篇关于如何利用Vue.js配合WebSocket实现实时下载进度展示的文章,其中详细解读了在进行文件分片下载时,如何从前端角度实时获取并更新下载进度信息,从而提升用户界面的互动性和友好性。 对于深入理解文件切片下载机制,推荐阅读《HTTP协议权威指南》一书,书中详尽剖析了HTTP协议中的范围请求(Range Request)及其实现方式,这对于掌握和优化文件下载功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关注Spring Boot官方文档和社区讨论,可以及时获取到针对大文件处理的最新最佳实践和技术动态。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结合SpringBoot后端框架与Vue前端技术实现文件切片下载功能,并关注该领域的最新发展与应用案例,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2023-01-19 08:12:45
547
转载
转载文章
...的完整性检查机制以及优化的写入策略,以降低因硬件故障、程序异常导致的数据损坏风险。同时,该版本还改进了WAL(Write Ahead Log)模式下的性能和可靠性,使得即使在高并发场景下也能更有效地防止数据库损坏。 此外,一些数据库管理工具如DB Browser for SQLite和SQLite Expert Personal等,也开始集成更为先进的数据库维护功能,如定期健康检查、自动修复及实时备份功能,这些都能够有效帮助开发者和用户在SQLite数据库出现问题时快速恢复数据,减少潜在的数据丢失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结合云存储服务进行增量备份和容灾也是提升SQLite数据库安全性的有力手段。例如,将本地SQLite数据库定期同步至云端,并通过云端数据库的冗余备份和故障切换机制,能够在设备断电或App崩溃时,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总之,随着SQLite数据库技术的不断演进及其配套工具的日益完善,开发者们在面对数据库损坏问题时有了更多解决方案和选择,为移动应用尤其是聊天记录这类重要数据的持久化存储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在未来,继续关注SQLite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革新,将是优化数据管理、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
2023-11-23 18:22:40
128
转载
Golang
...吞,Go简直就是为高并发而生的!每次看到它的协程(goroutine)和通道(channel),我就忍不住想:这不就是为我这种喜欢高效开发的人量身定制的语言嘛!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用Go语言构建一个高性能的服务器。嘿,别担心!我可不会整那些枯燥的理论大餐,咱们这就撸起袖子一起敲代码吧。来吧,跟着我,看看Go这小子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帮咱们搞定问题的,超有趣的! --- 2. 高性能服务器的核心要素 说到高性能服务器,其实核心无非就几个点:并发处理、内存管理、网络优化和代码结构。Go在这几个方面都有独到的优势,接下来咱们一个个拆解来看。 2.1 并发处理:协程的力量 先说并发处理吧。Go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协程(goroutine)。嘿,你知道为啥大家都说协程比线程“瘦”吗?就是因为它真的省空间啊!打个比方,一个协程的“小背包”(也就是栈内存)才不到2KB,可传统线程那背包大得吓人,动不动就几十KB起步,甚至能到上百KB。这差距,简直是一个小巧玲珑的手拿包和一个超大登山包的区别!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做一个聊天服务器,每秒钟需要处理上千个用户的请求。要是用那种老式的多线程方式,创建和销毁线程的代价大得会让你的服务器累得直不起腰,简直要崩溃了!但用Go的话,完全可以轻松应对: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net/http" ) func handleRequest(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fmt.Fprintf(w, "Hello, %s!", r.URL.Path[1:]) } func main() { http.HandleFunc("/", handleRequest) fmt.Println("Server started at :8080") err := http.ListenAndServe(":8080", nil) if err != nil { panic(err) } } 这段代码虽然简单,但它背后却隐藏着Go的魔力。嘿,你有没有试过访问这个地址:http://localhost:8080/username?当你这么做的时候,Go 这家伙就会偷偷摸摸地给你派来一个小帮手——一个协程,专门负责处理你的请求。而且更贴心的是,它完全不用你去管什么线程池那些听起来就头大的复杂玩意儿,简直是太省心了吧! 当然了,光靠协程还不够。为了确保程序的健壮性,我们需要合理地利用通道(channel)来进行通信。比如下面这个简单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producer(ch chan<- int) { for i := 0; i < 5; i++ { ch <- i fmt.Println("Produced:", i) time.Sleep(500 time.Millisecond) } close(ch) } func consumer(ch <-chan int) { for num := range ch { fmt.Println("Consumed:", num) } } func main() { ch := make(chan int) go producer(ch) consumer(ch) } 在这个例子中,producer函数向通道发送数据,而consumer函数从通道接收数据。用这种方法,咱们就能又优雅又稳妥地搞定多线程里的同步难题,还不用担心被死锁给缠上。 --- 3. 内存管理 GC的奥秘 接下来谈谈内存管理。Go的垃圾回收器(GC)是它的一大亮点。就像用老式工具编程一样,C/C++这种传统语言就得让程序员自己动手去清理内存,稍不留神,就可能搞出内存泄漏,或者戳到那些讨厌的野指针,简直让人头大!而Go则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它会自动帮你清理不再使用的内存。 不过,GC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如果你对性能要求特别高,可能会遇到GC停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o团队一直在优化GC算法。最新版本中引入了分代GC(Generational GC),大幅降低了停顿时间。 那么,我们在实际开发中应该如何减少GC的压力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尽量避免频繁的小对象分配。比如,我们可以复用一些常见的结构体,而不是每次都新建它们: go type Buffer struct { data []byte } func NewBuffer(size int) Buffer { return &Buffer{data: make([]byte, size)} } func (b Buffer) Reset() { b.data = b.data[:0] } func main() { buf := NewBuffer(1024) for i := 0; i < 100; i++ { buf.Reset() // 使用buf...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Reset()方法复用了同一个Buffer实例,而不是每次都调用make([]byte, size)重新创建一个新的切片。这样可以显著降低GC的压力。 --- 4. 网络优化 TCP/IP的实战 再来说说网络优化。Go的net包提供了强大的网络编程支持,无论是HTTP、WebSocket还是普通的TCP/UDP,都能轻松搞定。特别是对那些高性能服务器而言,怎么才能又快又稳地搞定海量连接,这简直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大难题啊!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长连接服务器。传统的做法可能是监听端口,然后逐个处理请求。但这种方式效率不高,特别是在高并发场景下。Go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使用net/http包的Serve方法: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log" "net/http" )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w.Write([]byte("Hello, World!")) } func main() { http.HandleFunc("/", handler) log.Fatal(http.ListenAndServe(":8080", nil)) } 这段代码看起来很简单,但它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处理大量并发连接的能力。为啥呢?就是因为Go语言里的http.Server自带了一个超级能打的“工具箱”,里面有个高效的连接池和请求队列,遇到高并发的情况时,它就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把各种请求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地hold住场面! 当然,如果你想要更底层的控制,也可以直接使用net包来编写TCP服务器。比如下面这个简单的TCP回显服务器: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bufio" "fmt" "net" ) func handleConnection(conn net.Conn) { defer conn.Close() reader := bufio.NewReader(conn) for { message, err := reader.ReadString('\n')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or reading:", err) break } fmt.Print("Received:", message) conn.Write([]byte(message)) } } func main() { listener, err := net.Listen("tcp", ":8080")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or listening:", err) return } defer listener.Close() fmt.Println("Listening on :8080...") for { conn, err := listener.Accep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or accepting:", err) continue } go handleConnection(conn)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listener.Accept()不断接受客户端连接,并为每个连接启动一个协程来处理请求。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处理大量短连接的场景。 --- 5. 代码结构 模块化与可扩展性 最后,我们来聊聊代码结构。一个高性能的服务器不仅仅依赖于语言特性,还需要良好的设计思路。Go语言特别推崇把程序分成小块儿来写,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个功能都封装成独立的小模块或包。这样不仅修 bug 的时候方便找问题,写代码的时候也更容易看懂,以后想加新功能啥的也简单多了。 比如,假设我们要开发一个分布式任务调度系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组织代码: go // tasks.go package task type Task struct { ID string Name string Param interface{} } func NewTask(id, name string, param interface{}) Task { return &Task{ ID: id, Name: name, Param: param, } } // scheduler.go package scheduler import "task" type Scheduler struct { tasks []task.Task } func NewScheduler() Scheduler { return &Scheduler{ tasks: make([]task.Task, 0), } } func (s Scheduler) AddTask(t task.Task) { s.tasks = append(s.tasks, t) } func (s Scheduler) Run() { for _, t := range s.tasks { fmt.Printf("Executing task %s\n", t.Name) // 执行任务逻辑... } }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任务管理和调度逻辑分离出来,使得代码更加清晰易懂。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方便未来扩展新的功能,比如添加日志记录、监控指标等功能。 --- 6. 总结与展望 好了,到这里咱们就差不多聊完了如何用Go语言进行高性能服务器开发。说实话,写着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脑海里突然蹦出大学时那股子钻研劲儿,感觉就像重新回到那些熬夜敲代码的日子了,整个人都热血上头!Go这门语言真的太带感了,简单到没话说,效率还超高,稳定性又好得没话说,简直就是程序员的救星啊! 不过,我也想提醒大家一句:技术再好,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业务需求。不管你用啥法子、说啥话,老老实实问问自己:“这招到底管不管用?是不是真的解决问题了?”这才是真本事!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想法,欢迎随时留言讨论!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Go的无限可能吧!
2025-04-23 15:46:59
40
桃李春风一杯酒
转载文章
...主要用于模拟大量用户并发访问场景,对软件应用进行负载压力测试,以检验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瓶颈。通过创建虚拟用户脚本模拟实际操作流程,LoadRunner能够在真实环境下验证应用程序能否在高负载条件下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 回归测试 , 回归测试是软件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代码修改或系统升级后重新执行先前已通过的测试用例,以确保现有功能未因新的更改而引入错误或缺陷。文中提到的Aristole研究组织就涉及了回归测试的研究,探讨如何优化回归测试策略,以及如何通过测试套最小化技术减少回归测试的工作量,提高测试效率。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 CMMI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开发的一套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用于评估和改进组织在软件开发和服务方面的过程成熟度。文中提及的ESI组织提供了包括CMMI评估在内的各种服务,这表明CMMI在软件工程领域中被广泛用于衡量和提升企业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和服务的质量管理水平。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ISO是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全球认可的标准,以促进各行业间的技术合作与贸易交流。在本文语境下,ISO标准对于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提供关于软件开发、测试过程、文档编制等方面的指导原则和最佳实践,有助于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2023-08-29 09:17:46
135
转载
转载文章
...电信专家们会根据业务场景及需求来调整和新增这些交互协议。起初我们采用了一种容易实现的方式,即团队中的软件工程会根据电信专家的说明,将协议实现为对应代码。 之后我们很快发现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没那么简单。 “I believe that the hardest part of software projects, the most common source of project failure, i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ustomers and users of that software.” –Martin Fowler 正如软件开发大师 MartinFowler 提到的,“沟通”往往是导致软件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前面这个项目最大的问题是在系统上线后的运行维护阶段,电信专家和开发工程师之间会不断就新的协议修改和增加进行持续的沟通,而他们的领域知识和词汇都有很大的差别,这会大大影响沟通的效率。因此这期间系统的运行维护(协议的修改)变得十分艰难,不仅协议更新上线时间慢,而且由于软件工程对于电信协议理解程度有限,很多问题都要在实际上线使用后才能被电信专家发现,导致了很多的交换和反复。 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后来我们和电信专家一起设计了一种协议设计语言(并提供可视化的工具),这种设计语言使用的电信专家所熟悉的词汇。然后通过一个类似于编译器的程序将电信专家定义好的协议模型转换为内存中的 Java 结构。这样整个项目的运行和维护就变得简单高效了,省去了低效的交流和不准确人工转换。 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按电信专家的说明直接实现协议是更为容易的办法,但就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来看却并不是一个简单高效的方法。 永远不要停止编码 架构师也是程序员,代码是软件的最终实现形态,停止编程会逐渐让你忘记作为程序员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忘记其中的“痛”,从而容易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设计。 大家可能听说过在 Amazon,高级副总裁级别的 Distinguish Engineer(如:James Gosling,Java 之父),他们每年的编码量也非常大,常在 10 万行以上。 风险优先 架构设计很重要的一点是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尤其是非功能性需求实现的风险。因为这些风险往往没有功能性需求这么容易在初期被发现,但修正的代价通常要比修正功能性需求大非常多,甚至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前面我们也提到了非功能性需求决定了架构,如数据一致性要求、响应延迟要求等。 我们应该通过原型或在早期的迭代中确认风险能够通过合理的架构得以解决。 绝对不要把风险放到最后,就算是一个项目要失败也要让它快速失败,这也是一种敏捷。 从“问题”开始,而不是“技术” 技术人员对于新技术的都有着一种与身俱来的激情,总是乐于去学习新技术,同时也更有激情去使用新技术。但是这也同样容易导致一个通病,就是“当我们有一个锤子的时候看什么都是钉子”,使用一些不适合的技术去解决手边的问题,常常会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 我曾经的一个团队维护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服务,起初就是一个用 MySQL 作数据存储的简单服务,由团队的一个成员来开发和维护。后来,这位成员对当时新出的 DynamoDB 产生了兴趣,并学习了相关知识。 然后就发生下面这样的事: 用DynamoDB替换了MySQL。 很快发现DynamoDB并不能很好的支持事务特性,在当时只有一个性能极差的客户端类库来支持事物,由于采用客户端方式,引入了大量的额外交互,导致性能差别达7倍之多。这时候,这个同学就采用了当时在NoSQL领域广泛流行的最终一致技术,通过一个Pub-Sub消息队列来实现最终一致(即当某对象的值发生改变后会产生一个事件,然后关注这一改变的逻辑,就会订阅这个通知,并改变于其相关数据,从而实现不同数据的最终一致)。 接着由于DynamoDB无法提供SQL那样方便的查询机制,为了实现数据分析就又引入了EMR/MapReduceJob。 到此,大家可以看到实现一样的功能,但是复杂性大大增加,维护工作也由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团队。 过度忙碌使你落后 对于 IT 人而言忙碌已成为了习惯,加班常挂在嘴边。“996”工作制似乎也变成了公司高效的标志。而事实上过度的忙碌使你落后。经常遇见一些朋友,在一个公司没日没夜的干了几年,没有留一点学习时间给自己。几年之后倒是对公司越来越“忠诚”了,但忙碌的工作同时也导致了没有时间更新知识,使得自己已经落后了,连跳槽的能力和勇气都失去了。 过度忙碌会导致没有时间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尤其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在工作经历中发现过度繁忙通常会带来以下问题: 缺乏学习导致工作能力没有提升,而面对的问题却变得日益复杂。 技术和业务上没有更大的领先优势,只能被动紧紧追赶。试想一下,要是你都领先同行业五年了,还会在乎通过加班来早一个月发布吗? 反过来上面这些问题会导致你更加繁忙,进而更没有时间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练过健身的朋友都知道,光靠锻炼是不行的,营养补充和锻炼同样重要。个人技术成长其实也一样,实践和学习是一样重要的,当你在一个领域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对你而言就主要是实践了,随着你对该领域的熟悉,能学习的到技术会越来越少。所以每个技术人员都要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否则很容易成为井底之蛙,从而陷入前面提到的恶性循环。 最后,以伟大诗人屈原的诗句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大家都可以不忘初心,保持匠心! 作者简介: 蔡超,Mobvista 技术 VP 兼首席架构师,SpotMax 云服务创始人。拥有超过 15 年的软件开发经验,其中 9 年任世界级 IT 公司软件架构师/首席软件架构师。2017 年加入 Mobvista,任公司技术副总裁及首席架构师,领导公司的数字移动营销平台的开发,该平台完全建立于云计算技术之上,每天处理来自全球不同 region 的超过 600 亿次的请求。 在加入 Mobvista 之前,曾任亚马逊全球直运平台首席架构师,亚马逊(中国)首席架构师,曾领导了亚马逊的全球直运平台的开发,并领导中国团队通过 AI 及云计算技术为中国客户打造更好的本地体验;曾任 HP(中国)移动设备管理系统首席软件架构师,该系统曾是全球最大的无线设备管理系统(OMA DM)(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曾任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公司,首席软件架构师,领导开发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TopAnalyzer)至今仍被政府重要部门及军队广为采用,该系统也曾成功应用于 2008 北京奥运,2010 上海世博等重要事件的网络安全防护。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Honnyee/article/details/11189698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9-19 14:55:26
81
转载
转载文章
...代的来临,企业级客户应用部署的范围也从传统数据中心扩展至公有云、私有云乃至混合云模式,其应用服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随之快速上升,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挑战。所以,如何让上云更简单、更高效、更安全,更贴近业务,成为业界共同思考和关注的话题。 在此背景下,今年8月8日,华云数据正式发布了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安超OS,这是一款具有应用创新特性的轻量级云创新平台,拥有全栈、安全、创新、无厂商锁定的特性,能够真正让政府和企业客户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实现云部署和数字化转型。 更为关键的是,安超OS还是构建于生态开放基础之上的云操作系统,这让更多的合作伙伴也能借助这一创新的平台,和华云数据一起赋能数字中国,共同走向成功。因此,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安超OS的发布,对于中国政府和企业更好的实现上云、应用云、管理云、优化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安超OS的“一小步”,也正是中国云的“一大步”。 安超OS应运而生背后 众所周知,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对IT系统安全性、可控性要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无法通过单一的公有云或者私有云服务,满足其所有的工作负载和业务创新需求,特别是在中国这种情况更加的明显。 华云数据集团董事长、总裁许广彬 一方面,目前中国企业现有的IT基础设施架构,让他们很难“一步上公有云”,这也决定了私有云仍然会成为众多政府和企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采用云服务的主流模式。 来自IDC的数据从一个侧面也证实了这一现状,数据显示仅2018年中国的私有云IT基础设施架构市场的相关支出就增长了49.2%,同时过去6年中国在这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更是远高于全球市场,预测202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私有云IT基础架构市场。 另一方面,无论是传统的私有云还是公有云厂商的专有云,同样也很难满足中国企业的具体需求。比如,传统私有云的定制化尽管满足了行业企业客户复杂的IT环境和利旧的需求,但存在碎片化、不可进化的问题,也无法达到公有云启用便捷、功能不断进化、统一运维、按需付费的消费级体验,成为传统私有云规模化增长的掣肘。 当然,过去几年国内外公有云巨头也纷纷推出面向私有云市场的专有云产品,但其设计思路是以公有云为核心,其价值更多在于公有云服务在防火墙内的延伸,其初衷是“将数据迁移到中心云上”,这同样不适合,更难以匹配中国企业希望“将云移动到数据上”的最终目标。 正是源于这些客户“痛点”和市场现状,让华云数据产生了打造一款通用型云操作系统的想法。今年3月1日,华云数据宣布对超融合软件厂商Maxta全部资产完成了合法合规收购。至此,华云数据将独家拥有Maxta的包括产品技术、专利软著、品牌、市场在内的全球范围的资产所有权。 在此基础上,华云数据又把Maxta与华云自身的优势产品相融合,正式推出了安超OS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并在国产化与通用型方向做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演进: 首先,兼容国产服务器、CPU、操作系统。安超OS对代码进行了全新的架构扩展,创建并维护新的一套代码分支,从源码级完成众多底层的对国产服务器、CPU、操作系统的支持。 其次,扩展通用型云操作系统的易用性。安超OS以VM为核心做为管理理念,以业务应用的视觉管理基础设施,为云操作系统开发了生命周期管理系统(LCM),提供像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光盘ISO安装方式,可以30分钟完成云操作系统的搭建,并具备一键集群启停、一键日志收集、一键运维巡检业务等通用型云操作系统所必备的易用性功能。 最后,增强国内行业、企业所需的安全性。安超OS的所有源代码都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安全检查,确保没有“后门”等漏洞,杜绝安全隐患,并且通过了由中国数据中心联盟、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测试评估的可信云认证。 不难看出,安超OS不仅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同时又充分满足中国市场和中国客户的需求。正如华云数据集团董事长、总裁许广彬所言:“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华云数据愿意用全球视野推动中国云计算发展,用云创新驱动数字经济挺进新纵深,植根中国,奉献中国,引领中国,腾飞中国。” 五大维度解读安超OS 那么,什么是云操作系统?安超OS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华云数据集团联席总裁、首席技术官谭瑞忠 在华云数据集团联席总裁、首席技术官谭瑞忠看来,云操作系统是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高度的融合了基础设施的资源,实现了资源弹性伸缩扩展,以及具备运维自动化智能化等云计算的特点。同时,云操作系统具有和计算机操作系统一样的高稳定性,高性能,高易用性等特征。 但是,相比计算机操作系统,云计算的操作系统会更为复杂,属于云计算后台数据中心的整体管理运营系统,是构架于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硬件资源和PC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之上的、管理海量的基础硬件、软件资源的云平台综合管理系统。 更为关键的是,和国内外很多基础设备厂商基于自已的产品与理解推出了云操作系统不同,安超OS走的是通用型云操作系统的技术路线,它不是采用软硬件一体的封闭或半封闭的云操作系统平台,所以这也让安超OS拥有安全稳定、广泛兼容、业务优化、简洁运维、高性价比方面的特性,具体而言: 一是,在安全稳定方面,安超OS采用全容错架构设计,从数据一致性校验到磁盘损坏,从节点故障到区域性灾难,提供端到端的容错和灾备方案,为企业构筑高可用的通用型云环境,为企业的业务运营提供坚实与安全可靠的基础平台。 二是,在广泛兼容方面,安超OS所有产品技术、专利软著、品牌都拥有国内自主权,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自主可信的规范要求,无服务器硬件锁定,支持国内外主流品牌服务器,同时适配大多数芯片、操作系统和中间件,支持利旧与升级,更新硬件时无需重新购买软件,为企业客户提供显著的投资保护,降低企业IT成本。 三是,在业务优化方面,安超OS具备在同一集群内提供混合业务负载的独特能力,可在一套安超OS环境内实现不同业务的优化:为每类应用定制不同的存储数据块大小,优化应用读写效率,提供更高的业务性能;数据可按组织架构逻辑隔离,部门拥有独立的副本而无需新建一套云环境,降低企业IT的成本与复杂度;数据重构优先级保证关键业务在故障时第一时间恢复,也能避免业务链启动错误的场景出现。 四是,在简捷运维方面,安超OS是一款轻量级云创新平台,其所有管理策略以虚拟机和业务为核心,不需要配置或管理卷、LUN、文件系统、RAID等需求,从根本上简化了云操作系统的管理。通过标准ISO安装,可实现30分钟平台极速搭建,1分钟业务快速部署,一键集群启停与一键运维巡检。降低企业IT技术门槛,使IT部门从技术转移并聚焦于业务推进和变革,助力企业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五是,在高性价比方面,安超OS在设计之初,华云数据就考虑到它是一个小而美、大而全的产品,所以给客户提供组件化授权,方便用户按需购买,按需使用,避免一次性采购过度,产生配置浪费。并且安超OS提供在线压缩等容量优化方案,支持无限个数无损快照,无硬件绑定,支持License迁移。 由此可见,安超OS通用型云操作系统的本质,其实就是一款以安全可信为基础,以业务优化为核心的轻量级云创新平台,能够让中国政府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更好的发挥云平台的价值,同时也能有效的支持他们的业务创新。 生态之上的云操作系统 纵观IT发展的过程,每个时代都离不开通用型操作系统:在PC时代,通用型操作系统是Windows、Linux;在移动互联时代,通用型操作系统是安卓(Android),而这些通用型操作系统之所以能够成功,背后其实也离不开生态的开放和壮大。 如果以此类比的话,生态合作和生态开放同样也是华云安超OS产品的核心战略,这也让安超OS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云创新平台,是一款架构于生态开放之上的云操作系统。 华云数据集团副董事长、执行副总裁马杜 据华云数据集团副董事长、执行副总裁马杜介绍,目前华云数据正与业内众多合作伙伴建立了生态合作关系,覆盖硬件、软件、芯片、应用、方案等多个领域,通过生态合作,华云数据希望进一步完善云数据中心的产业链生态,与合作伙伴共建云计算生态圈。 其中,在基础架构方面,华云数据与飞腾、海光、申威等芯片厂商以及中标麒麟、银河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实现了互认证,与VMware、Dell EMC、广达、浪潮、曙光、长城、Citrix、Veeam、SevOne、XSKY、锐捷网络、上海仪电、NEXIFY等多家国内外知名IT厂商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为中国政企用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通用行业解决方案与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助推用户上云实现创新加速模式。 同时,在解决方案方面,华云数据也一直在完善自身的产业链,建立最广泛的生态体系。例如,PaaS平台领域的合作伙伴包括灵雀云、Daocloud、时速云、优创联动、长城超云、蓝云、星环科技、华夏博格、时汇信息、云赛、热璞科技、思捷、和信创天、酷站科技、至臻科技达成合作关系;数据备份领域有金蝶、爱数、Veeam、英方云、壹进制;安全领域有亚信安全、江南安全、绿盟、赛亚安全、默安科技;行业厂商包括善智互联、蓝美视讯、滴滴、天港集团、航天科工等合作伙伴,由此形成了非常有竞争力的整体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华云数据与众多生态厂家共同完成了兼容性互认证测试,构建了一个最全面的基础架构生态体系,为推出的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让该系统提高了其包括架构优化能力、技术研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海量运营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上云服务,赋能产业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华云数据还发布了让利于合作伙伴的渠道合作策略,通过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共赢,华云数据希望将安超OS推广到国内的全行业,让中国企业都能用上安全、放心的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并让安超OS真正成为未来中国企业上云的重要推手。 显而易见,数字化的转型与升级,以及数字经济的落地和发展,任重而道远,艰难而伟大,而华云数据正以安超OS云操作系统为核心构建的新生态模式和所释放的新能力,不仅会驱动华云数据未来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激发出更多新的升维竞争力,更将会加速整个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 全文总结,在云计算落地中国的过程中,华云数据既是早期的探索者,也是落地的实践者,更是未来的推动者。特别是安超OS云操作系统的推出,背后正是华云凭借较强的技术驾驭能力,以及对中国企业用户痛点的捕捉,使得华云能够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创新成长之路,也真正重新定义了“中国云”未来的发展壮大之路。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媒体人申斯基(微信号:shenyao)创办,16年媒体工作经验,拥有中美两地16万公里自驾经验,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5AeN4Hhx17EDo1/article/details/9989901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3-16 21:41:38
305
转载
转载文章
...后自己没事也做了两款应用,然后J哥 把应用展示给他看,他看了连连称赞不错啊。。。(lalala,其实都是J哥网上巴拉的项目啦。) (然后大体给他介绍了 项目基本框架,是 v4包里的 SlidingPaneLayout 嵌套了实现了轮询效果 自定义的viewpager 。然后 具体界面是用的瀑布流,项目的关键就是 对 图片的处理,因为有N张 图片,但是并没有卡顿,所以就说了 自己用 了开源的imagedownloader 和 volley 以及自己定义的 lrucache 缓存 bitmap 对象,这里大家一定要把图片的三级缓存 自己了解清楚,基本面试会问到。) 其实 当面试问你如何避免oom,内存泄露导致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大图片等等,其实都是 如何优化内存。 可以按照我自己总结的回答,你可以说,这个问题 ,跟 oom以及 内存泄露,其实是一样的,关键 就是 如何 优化内存,避免不必要的 内存泄露, 而 内存泄露 的原因 ,我总结了 4点, 1. 匿名内部类,和非静态内部类, 举个栗子:我们用handler 进行线程间 假如 我们在activity中这样定义 handler : [java] view plain copy print ? Handler mHandler = new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mImageView.setImageBitmap(mBitmap); } } 然后,我们用 右键 选中工程 运行 lint工具 , android tools---run lint ,就会提示我们这样一个warning: In Android, Handler classes should be static or leaks might occur.。 就是 ,推荐我们 把handler 定义成static,具体 看这里解释的很详细: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12/94065.htm 类似的还有 匿名子线程。 2.还是 拿网上的 栗子来说, [java] view plain copy print ? Vector v = new Vector( 10 ); for ( int i = 1 ;i < 100 ; i ++ ){ Object o = new Object(); v.add(o); o = null ; } 即便是 我们把 o 对象 置为 null,但是 vector 集合中还有有o的引用,所以 集合 没有被清空,这一部分内存 还是不能被释放,这就导致了内存泄露。 3, 当我们操作数据库的时候,我们在执行完 相应的crud 方法后,我们没有关闭 cursor .close()或者 db.close(),也同样会占用内存、因为只有关闭连接后,才会被GC 回收。 4.继续举个栗子 [java] view plain copy print ? Set<Person> set = new HashSet<Person>(); Person p1 = new Person("唐僧","pwd1",25); Person p2 = new Person("孙悟空","pwd2",26); Person p3 = new Person("猪八戒","pwd3",27); set.add(p1); set.add(p2); set.add(p3); System.out.println("总共有:"+set.size()+" 个元素!"); //结果:总共有:3 个元素! p3.setAge(2); //修改p3的年龄,此时p3元素对应的hashcode值发生改变 set.remove(p3); //此时remove不掉,造成内存泄漏 set.add(p3); //重新添加,居然添加成功 System.out.println("总共有:"+set.size()+" 个元素!"); //结果:总共有:4 个元素! J哥 亲自 实践了下,发现问题了,这个网上的栗子 是错的。实际上是可以remove掉得、真是个悲伤地故事。这个栗子是不正确的。。网上好有一片这样的文章,都是这个栗子。。 这里 看下其他网站上的总结吧 :强烈推荐http://developer.51cto.com/art/201111/302465.htm。很详细。 OK。还有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图片的,bitmap对象的及时释放,这里 就不细说了,等在图片三级缓存一起去总结。 此时 感觉 对面的android 小哥 已经被我吸引了。好像很认真的在听我讲课一样。 然后, 他问我问题。我大体总结了一下。 面试官01问:有没有自定义过view。 J哥回答:这个很常见,我自己定义过很多,比如 下拉刷新,上拉加载更多数据的listview,类似github 上面的pulltorefreshlistview。 还有图片轮询播放的viewpager,也是 继承viewpager,然后自己开启一个线程,去控制 切换的。还比如,跑马灯效果的textview ,scrollview与 listview 相互嵌套 导致 listview 高度计算不正确,我也是 自定义listview,复写了 onmeaure方法,然后解决冲突的。在比如 一些开源的 可以放大缩小的图片,我也是做过,主要是对onmeasure 方法,onlayout方法,ondraw 方法的复写。以及复写一下 view 自己的 touch事件等等,奥 对了,我们公司当时有需求 做一个 锁屏软件,侧滑解锁的,我也是自己定义的,然后展示给他看了一下,当时 那篇文章在这里。传送门http://blog.csdn.net/u011733020/article/details/41863861。 面试官01问:listview的优化、 J哥回答:(PS:这种问题,基本上 都快被问烂了,但是没办法 还是要回答。)listview作为最常见的 用来显示数据的view ,一般 从四个方面 去优化。 1 ,复用convertview, 不然假如有1000条数据,那么我们滑动,就会 产生1000个convertview ,这对内存是很大的浪费,所以 我们一定要复用。 2. 减少 findviewbyid 的次数, 因为 每次 去 执行 findviewbyid 也是要消耗资源的,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通常 我们定义一个viewholder,去管理 这些id ,然后通过tag 去直接拿到 id。 3, 分页加载,延迟加载 预加载。 这个在我们以前项目,有一个榜单,数据量很大,一次请求过来的数据量很大,这样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请求网络 时间可能会很长,另一个展示数据 上面 体验对不是很好,所以 我们做了 第一次加载 20条,然后每次请求 再去 加载10条新数据。 4.就是 对 listview 中一些 类似头像, 图片的 优化。这里 类似 三级缓存,推荐大家看一下 开源 的universal-image-loader 的源码。或者 这篇文章http://www.jb51.net/article/38162.htm,J哥有时间 专门写一篇过于 图片缓存的。 面试官01问: 看你简历上面 做过 社交,通信这块是怎么做的。 J哥回答:我看 咱们公司 也用到了 聊天,咱们公司是 自己做的 还是 用的第三方的类似 环信的。结果被J哥猜中,他说 是集成的环信(但是 有丢包现象,所以打算自己做通信)。 OK,J哥说 ,我们 项目中聊天 是基于xmpp协议的做的,在没有android以前 ,java有个开源的 smack ,android 上 现在有一个asmack ,其实 就是移植到android 中来了, 服务端是基于 openfire的 ,我们就是做的 openfire+asmack 的 聊天,这个原理主要 就是 绑定 ip 拿到 connection 然后 connect ,然后进行通信,我说,这个 跟http请求 其实原理上一样,都是 绑定ip,然后 设置一些property,然后通过类似流进行通信的, asmack,其实底层 就是xml通信的。 面试官01问: touch 事件的传递机制,还特意画了,一个 就是 button LinearLayout 嵌套 。 J哥回答:就是这个, 这也难不倒我。因为J哥觉得 这个问题肯定会问到 所以 早有准备,这里 我就大体说下结论,详细原理 给你传送门。 我回答,这个很简单,只要你继承一下 button 和 linearlayout 复写一下 三个方法 dispatchtouchEvent onInterceptTouchEvent 和onTouchEvent .就能很清楚的明白 传递的过程,我给你总的说下结论的,点击这个button,一般是 外面的父控件 先响应这个down 事件,然后 往子类里面传递,让子类 在往子类的下一级子类去传递,让最终的孩子去决定是不要要消费掉这个点击事件,如果消费掉,那么父类将不会响应,如果子类不消费,那么会退回到次级子类,然后看是否要消费,这样,一句话 就是父传子, 子决定要不要,不要 然后传回去。 这里有很详细 很详细的介绍, 包裹事件的分发。所以我就不罗嗦,http://blog.csdn.net/yanbober/article/details/45887547?ref=myread 面试官01问: 项目中图片的优化。 J哥回答:我给他展示的项目 其中有一款app 是有很多图片 ,但是 很流畅,也没有oom。关于图片 优化,一般我们采用三级缓存,1 。内存加载 2.本地加载 3 网络加载。 首先 我们看 内存中有没有,有直接拿来用,这里 我项目里是这样做的,我先获取一下 分配给我们应用的可用内存是多少,然后 拿1/4 或者 1/8做一个 lrucache. 把我们的bitmap对象添加进去。有些比较常用的图片,我会保存到本地,避免每次重复联网下载。结合 开源的 afinal universalimageloader 以及 13年谷歌官方推荐的volley(号称是 asynchttpclient 和universalimageloader)的结合、 所以 在我的项目中基本没有遇到过图片导致的oom 问题,对于单张的 大图片,我也会利用bitmapFactory,进行计算大小,然后 计算手机分辨率,进行定量的 压缩 处理。 面试官问: GC的回收 J哥回答:我说。GC 回收 应该不只是按照一种方式,应该有多种不同的算法,我看过谷歌 官网介绍的一点,有这样一块区域,他分为 latest(最近) middle(中等)permanent(永久的),这样三块子区域。里面分别存放,刚刚被创建的,以及 时间 靠后的,很久的,对象,不断地新对象 往latest里面添加,当达到相应对象区域的阀值的时候,就会触发GC,GC 进行回收的时候,对于latest 中回收的速度是最快的,而permanent 相对是最久的,而时间 也跟 每块区域中对象的个数有关系, 还有一种算法,是根据最近被引用的时间,或者 被引用的次数 去进行 GC的、、这里随便扯就是了。GC 回收并不是立即执行的。是不定时的。GC回收的时候 会阻塞线程,所以代码中要避免创建不必要的对象,例如for循环中 创建大量对象 就会容易引起GC。 当我们也可以主动 在方法中执行system.gc() 去手动释放一些资源。 面试官01问: 怎么避免 viewpager 预加载 fragment的、 J哥回答:这个问题 我也碰到过,我们都知道,viewpager 它本身会预加载 左右两个 和当前一个对象、而 我们viewpager setOffscreenPageLimit(0) 不生效因为看源码知道,这个方法默认最少也要加载一个。所以 这个fragment 还没有被当前页面显示出来,已经夹在好了,有可能数据不是最新的,我是在 setuservisibilityhint() 这个方法中跟参数 动态去判断 要不要刷新的。 问了一圈,这个哥们大概没什么问的了,然后 就让我等一下,说让他们技术总监过来 。 我就等。。。 然后等了几分钟,进来一小姑娘,坐下,看了我简历,我以为是人事,来跟我谈人生理想。结果,没说几句话,让我讲一下我的项目。我qu,惊呆我了。我问,你也是做android的,我去,是这样的、、把J哥吓到, 然后问了J哥几个问题。 Android 小姑娘问: 看你项目中的listview 中item类型 是统一的,而加入 item 差别挺大的 你怎么复用。 J哥回答:J哥装作很牛的样子说,我暂时想到两种方法,1.给这个对象 加一个type 然后 根据 type 去复用,或者 把这几种类型 一起加载,然后控制显示隐藏。然后 我反问小姑娘,假如 我这里 有一百条数据,这一百条是无序的,包含了 10种 item类型,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去处理这个问题, 小姑娘说,你不是定义了类型吗,我们就是 通过type 去判断的。 Android 小姑娘问: onAttch onDetach还是onAttachedToWindow,onDetachedFromWindow J哥回答:其实 那个小姑娘忘记这两个方法了。我说什么方法,她说onAttachIntent() 和 onDetachIntent(). 反正 J哥是没听说过, 我只见过 onAttach ,但是 这个方法 我也没用过。我就问她,这两个方法是做什么的,小姑娘跟我说 是 把子view绑定到界面上的,那么的话 应该是onAttachedToWindow,onDetachedFromWindow方法了,小姑娘说: 在这个方法 可以计算子 view的高度宽度,在 oncreate 里面不能计算,其实虽然刚开始 在oncreate里面是不能计算,但是还是有方法计算的,(本人觉得面试 问你 API 是 最2的了,忍不住吐槽下,我遇到过,Camera 拍照,问我获取 一个图片,还是 视频的 方法,我去百度 一下,随便就知道,真是不懂 为什么会问方法。随便一个程序员 都会百度。。) 跟小姑娘聊得其他问题 不太记得了,感觉这个女程序员啊。。就问方法 给我的印象不太好,不管方法用没用到,我觉得面试 直接问你方法 好2 好2... 然后技术总监 有进来跟我聊了,后技术总监 有进来跟我聊了、技术总监 年龄30出头吧,到是没有问我什么技术问题, 总监: 问我 做没做过通信这块,能不能做这一块。 J哥回答:,我说做过,通信有几种协议的,我们用的 是xmpp协议的 ,服务器 是 基于apache的 openfire 搭建的,客户端 是用的asmack。还有一些 其他协议的 ,比如我知道有些项目中用的 soap协议的,还有ip 协议的。PS:反正就是扯 我说 通信 客户端这一块 我没问题,但是 服务端 我 从工作以来 一直偏向 android 移动端开发,后台这一块,如果数据量大了,还要考虑并发之类的,我是做不了,让我做个tomcat搭建的demo 我可能可以。 其他也是随便聊了下,然后 就说,让人事来跟我谈理想了。 总监: 问我 什么时候能上班 J哥回答:我说 这个看公司需求啦。 其他也是随便聊了下,然后 就说,让人事来跟我谈理想了。 这里 感觉应该没问题了。差不多能拿下了。 人事1:一进来,就问东问西。问加班看法啊,他们公司技术 一般都八九点走啊。说七点基本没有走的啊、、、 J哥回答:我说,一般遇到项目加功能 ,版本升级,等等 这些加班都没什么,只要不是一直在加班。。。。这里每个人自己看法就好了、、 反正人事 是一直跟我强调这个,她不停强调 我就暗暗下决心,薪资 我是不会要低了。 人事1:看你还年轻啊,还能拼一拼啊、、、、 J哥回答:我说现在 这几年对我人生规划也算比较重要的时期,也是过一年少一年了,其实她的意思 还是侧面强调加班。。。。日了UZI了。 中间一堆废话,然后我问了她 公司一般上下班时间啊。。之类的有没有技术交流啊,之类的。。。 最后到关键问题上啦,最关心的,薪资问题。 人事1:期望薪资 J哥回答:我说16K左右吧。她问 你以前公司多少 握手 15K。她说她们公司 是 14薪。反正 我还是说16K。她说 那好,你等下,然后就出去了。 不知道 跟什么人 讨论了许久,然后又来一个 可能是人事吧。又进来,问了一遍,也问了薪资。。哥还是说16K 。 。。估计是她们公司想要我,但是又觉得有点超出她们薪资期望吧,当场被没有给什么offer。然后就有点婉拒的说,两天给我答复,心里很气愤,饿着肚子 面试到三点,竟然婉拒、、、 反正我是很生气,我说,好,然后我就走。结果,没过一个小时,人事又打电话来,非要约我 见一下她们CEO。这是什么鬼,难道她们CEO要给我煲汤 了?我说可以,然后时间定在后天了,,反正心灵鸡汤对我是没用了、 OK ,这家面试 先写到这里,下面下午还有一家,等下在写。准备睡觉。今天面试回来,累的就睡着了,晚上十点多才醒过来,想了想还是 把今天面试的过程总结一下。 ------------------------------待续------------------------- 第二弹http://blog.csdn.net/u011733020/article/details/46058273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haluoluo211/article/details/51010955。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6-19 17:42:52
338
转载
转载文章
...、通勤、旅游等不同的场景,信息偏好有所偏移。 结合三方面的维度,模型会给出一个预估,即推测推荐内容在这一场景下对这一用户是否合适。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何引入无法直接衡量的目标? 推荐模型中,点击率、阅读时间、点赞、评论、转发包括点赞都是可以量化的目标,能够用模型直接拟合做预估,看线上提升情况可以知道做的好不好。 但一个大体量的推荐系统,服务用户众多,不能完全由指标评估,引入数据指标以外的要素也很重要。 比如广告和特型内容频控。像问答卡片就是比较特殊的内容形式,其推荐的目标不完全是让用户浏览,还要考虑吸引用户回答为社区贡献内容。这些内容和普通内容如何混排,怎样控制频控都需要考虑。 此外,平台出于内容生态和社会责任的考量,像低俗内容的打压,标题党、低质内容的打压,重要新闻的置顶、加权、强插,低级别账号内容降权都是算法本身无法完成,需要进一步对内容进行干预。 下面我将简单介绍在上述算法目标的基础上如何对其实现。 前面提到的公式y = F(Xi ,Xu ,Xc),是一个很经典的监督学习问题。可实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传统的协同过滤模型,监督学习算法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Factorization Machine和GBDT等。 一个优秀的工业级推荐系统需要非常灵活的算法实验平台,可以支持多种算法组合,包括模型结构调整。因为很难有一套通用的模型架构适用于所有的推荐场景。 现在很流行将LR和DNN结合,前几年Facebook也将LR和GBDT算法做结合。今日头条旗下几款产品都在沿用同一套强大的算法推荐系统,但根据业务场景不同,模型架构会有所调整。 模型之后再看一下典型的推荐特征,主要有四类特征会对推荐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第一类是相关性特征,就是评估内容的属性和与用户是否匹配。显性的匹配包括关键词匹配、分类匹配、来源匹配、主题匹配等。像FM模型中也有一些隐性匹配,从用户向量与内容向量的距离可以得出。 第二类是环境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时间。这些既是bias特征,也能以此构建一些匹配特征。 第三类是热度特征。包括全局热度、分类热度,主题热度,以及关键词热度等。内容热度信息在大的推荐系统特别在用户冷启动的时候非常有效。 第四类是协同特征,它可以在部分程度上帮助解决所谓算法越推越窄的问题。 协同特征并非考虑用户已有历史。而是通过用户行为分析不同用户间相似性,比如点击相似、兴趣分类相似、主题相似、兴趣词相似,甚至向量相似,从而扩展模型的探索能力。 模型的训练上,头条系大部分推荐产品采用实时训练。实时训练省资源并且反馈快,这对信息流产品非常重要。用户需要行为信息可以被模型快速捕捉并反馈至下一刷的推荐效果。 我们线上目前基于storm集群实时处理样本数据,包括点击、展现、收藏、分享等动作类型。 模型参数服务器是内部开发的一套高性能的系统,因为头条数据规模增长太快,类似的开源系统稳定性和性能无法满足,而我们自研的系统底层做了很多针对性的优化,提供了完善运维工具,更适配现有的业务场景。 目前,头条的推荐算法模型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比较大的,包含几百亿原始特征和数十亿向量特征。 整体的训练过程是线上服务器记录实时特征,导入到Kafka文件队列中,然后进一步导入Storm集群消费Kafka数据,客户端回传推荐的label构造训练样本,随后根据最新样本进行在线训练更新模型参数,最终线上模型得到更新。 这个过程中主要的延迟在用户的动作反馈延时,因为文章推荐后用户不一定马上看,不考虑这部分时间,整个系统是几乎实时的。 但因为头条目前的内容量非常大,加上小视频内容有千万级别,推荐系统不可能所有内容全部由模型预估。 所以需要设计一些召回策略,每次推荐时从海量内容中筛选出千级别的内容库。召回策略最重要的要求是性能要极致,一般超时不能超过50毫秒。 召回策略种类有很多,我们主要用的是倒排的思路。离线维护一个倒排,这个倒排的key可以是分类,topic,实体,来源等。 排序考虑热度、新鲜度、动作等。线上召回可以迅速从倒排中根据用户兴趣标签对内容做截断,高效的从很大的内容库中筛选比较靠谱的一小部分内容。 二、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包括文本分析,图片分析和视频分析。头条一开始主要做资讯,今天我们主要讲一下文本分析。文本分析在推荐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用户兴趣建模。 没有内容及文本标签,无法得到用户兴趣标签。举个例子,只有知道文章标签是互联网,用户看了互联网标签的文章,才能知道用户有互联网标签,其他关键词也一样。 另一方面,文本内容的标签可以直接帮助推荐特征,比如魅族的内容可以推荐给关注魅族的用户,这是用户标签的匹配。 如果某段时间推荐主频道效果不理想,出现推荐窄化,用户会发现到具体的频道推荐(如科技、体育、娱乐、军事等)中阅读后,再回主feed,推荐效果会更好。 因为整个模型是打通的,子频道探索空间较小,更容易满足用户需求。只通过单一信道反馈提高推荐准确率难度会比较大,子频道做的好很重要。而这也需要好的内容分析。 上图是今日头条的一个实际文本case。可以看到,这篇文章有分类、关键词、topic、实体词等文本特征。 当然不是没有文本特征,推荐系统就不能工作,推荐系统最早期应用在Amazon,甚至沃尔玛时代就有,包括Netfilx做视频推荐也没有文本特征直接协同过滤推荐。 但对资讯类产品而言,大部分是消费当天内容,没有文本特征新内容冷启动非常困难,协同类特征无法解决文章冷启动问题。 今日头条推荐系统主要抽取的文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类。首先是语义标签类特征,显式为文章打上语义标签。 这部分标签是由人定义的特征,每个标签有明确的意义,标签体系是预定义的。 此外还有隐式语义特征,主要是topic特征和关键词特征,其中topic特征是对于词概率分布的描述,无明确意义;而关键词特征会基于一些统一特征描述,无明确集合。 另外文本相似度特征也非常重要。在头条,曾经用户反馈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为什么总推荐重复的内容。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每个人对重复的定义不一样。 举个例子,有人觉得这篇讲皇马和巴萨的文章,昨天已经看过类似内容,今天还说这两个队那就是重复。 但对于一个重度球迷而言,尤其是巴萨的球迷,恨不得所有报道都看一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根据判断相似文章的主题、行文、主体等内容,根据这些特征做线上策略。 同样,还有时空特征,分析内容的发生地点以及时效性。比如武汉限行的事情推给北京用户可能就没有意义。 最后还要考虑质量相关特征,判断内容是否低俗,色情,是否是软文,鸡汤? 上图是头条语义标签的特征和使用场景。他们之间层级不同,要求不同。 分类的目标是覆盖全面,希望每篇内容每段视频都有分类;而实体体系要求精准,相同名字或内容要能明确区分究竟指代哪一个人或物,但不用覆盖很全。 概念体系则负责解决比较精确又属于抽象概念的语义。这是我们最初的分类,实践中发现分类和概念在技术上能互用,后来统一用了一套技术架构。 目前,隐式语义特征已经可以很好的帮助推荐,而语义标签需要持续标注,新名词新概念不断出现,标注也要不断迭代。其做好的难度和资源投入要远大于隐式语义特征,那为什么还需要语义标签? 有一些产品上的需要,比如频道需要有明确定义的分类内容和容易理解的文本标签体系。语义标签的效果是检查一个公司NLP技术水平的试金石。 今日头条推荐系统的线上分类采用典型的层次化文本分类算法。 最上面Root,下面第一层的分类是像科技、体育、财经、娱乐,体育这样的大类,再下面细分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田径、游泳…,足球再细分国际足球、中国足球,中国足球又细分中甲、中超、国家队…,相比单独的分类器,利用层次化文本分类算法能更好地解决数据倾斜的问题。 有一些例外是,如果要提高召回,可以看到我们连接了一些飞线。这套架构通用,但根据不同的问题难度,每个元分类器可以异构,像有些分类SVM效果很好,有些要结合CNN,有些要结合RNN再处理一下。 上图是一个实体词识别算法的case。基于分词结果和词性标注选取候选,期间可能需要根据知识库做一些拼接,有些实体是几个词的组合,要确定哪几个词结合在一起能映射实体的描述。 如果结果映射多个实体还要通过词向量、topic分布甚至词频本身等去歧,最后计算一个相关性模型。 三、用户标签 内容分析和用户标签是推荐系统的两大基石。内容分析涉及到机器学习的内容多一些,相比而言,用户标签工程挑战更大。 今日头条常用的用户标签包括用户感兴趣的类别和主题、关键词、来源、基于兴趣的用户聚类以及各种垂直兴趣特征(车型,体育球队,股票等)。还有性别、年龄、地点等信息。 性别信息通过用户第三方社交账号登录得到。年龄信息通常由模型预测,通过机型、阅读时间分布等预估。 常驻地点来自用户授权访问位置信息,在位置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传统聚类的方法拿到常驻点。 常驻点结合其他信息,可以推测用户的工作地点、出差地点、旅游地点。这些用户标签非常有助于推荐。 当然最简单的用户标签是浏览过的内容标签。但这里涉及到一些数据处理策略。 主要包括: 一、过滤噪声。通过停留时间短的点击,过滤标题党。 二、热点惩罚。对用户在一些热门文章(如前段时间PG One的新闻)上的动作做降权处理。理论上,传播范围较大的内容,置信度会下降。 三、时间衰减。用户兴趣会发生偏移,因此策略更偏向新的用户行为。因此,随着用户动作的增加,老的特征权重会随时间衰减,新动作贡献的特征权重会更大。 四、惩罚展现。如果一篇推荐给用户的文章没有被点击,相关特征(类别,关键词,来源)权重会被惩罚。当 然同时,也要考虑全局背景,是不是相关内容推送比较多,以及相关的关闭和dislike信号等。 用户标签挖掘总体比较简单,主要还是刚刚提到的工程挑战。头条用户标签第一版是批量计算框架,流程比较简单,每天抽取昨天的日活用户过去两个月的动作数据,在Hadoop集群上批量计算结果。 但问题在于,随着用户高速增长,兴趣模型种类和其他批量处理任务都在增加,涉及到的计算量太大。 2014年,批量处理任务几百万用户标签更新的Hadoop任务,当天完成已经开始勉强。集群计算资源紧张很容易影响其它工作,集中写入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压力也开始增大,并且用户兴趣标签更新延迟越来越高。 面对这些挑战。2014年底今日头条上线了用户标签Storm集群流式计算系统。改成流式之后,只要有用户动作更新就更新标签,CPU代价比较小,可以节省80%的CPU时间,大大降低了计算资源开销。 同时,只需几十台机器就可以支撑每天数千万用户的兴趣模型更新,并且特征更新速度非常快,基本可以做到准实时。这套系统从上线一直使用至今。 当然,我们也发现并非所有用户标签都需要流式系统。像用户的性别、年龄、常驻地点这些信息,不需要实时重复计算,就仍然保留daily更新。 四、评估分析 上面介绍了推荐系统的整体架构,那么如何评估推荐效果好不好? 有一句我认为非常有智慧的话,“一个事情没法评估就没法优化”。对推荐系统也是一样。 事实上,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推荐效果。比如侯选集合变化,召回模块的改进或增加,推荐特征的增加,模型架构的改进在,算法参数的优化等等,不一一举例。 评估的意义就在于,很多优化最终可能是负向效果,并不是优化上线后效果就会改进。 全面的评估推荐系统,需要完备的评估体系、强大的实验平台以及易用的经验分析工具。 所谓完备的体系就是并非单一指标衡量,不能只看点击率或者停留时长等,需要综合评估。 很多公司算法做的不好,并非是工程师能力不够,而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实验平台,还有便捷的实验分析工具,可以智能分析数据指标的置信度。 一个良好的评估体系建立需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兼顾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我在之前公司负责电商方向的时候观察到,很多策略调整短期内用户觉得新鲜,但是长期看其实没有任何助益。 其次,要兼顾用户指标和生态指标。既要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价值,让他更有尊严的创作,也有义务满足用户,这两者要平衡。 还有广告主利益也要考虑,这是多方博弈和平衡的过程。 另外,要注意协同效应的影响。实验中严格的流量隔离很难做到,要注意外部效应。 强大的实验平台非常直接的优点是,当同时在线的实验比较多时,可以由平台自动分配流量,无需人工沟通,并且实验结束流量立即回收,提高管理效率。 这能帮助公司降低分析成本,加快算法迭代效应,使整个系统的算法优化工作能够快速往前推进。 这是头条A/B Test实验系统的基本原理。首先我们会做在离线状态下做好用户分桶,然后线上分配实验流量,将桶里用户打上标签,分给实验组。 举个例子,开一个10%流量的实验,两个实验组各5%,一个5%是基线,策略和线上大盘一样,另外一个是新的策略。 实验过程中用户动作会被搜集,基本上是准实时,每小时都可以看到。但因为小时数据有波动,通常是以天为时间节点来看。动作搜集后会有日志处理、分布式统计、写入数据库,非常便捷。 在这个系统下工程师只需要设置流量需求、实验时间、定义特殊过滤条件,自定义实验组ID。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实验数据对比、实验数据置信度、实验结论总结以及实验优化建议。 当然,只有实验平台是远远不够的。线上实验平台只能通过数据指标变化推测用户体验的变化,但数据指标和用户体验存在差异,很多指标不能完全量化。 很多改进仍然要通过人工分析,重大改进需要人工评估二次确认。 五、内容安全 最后要介绍今日头条在内容安全上的一些举措。头条现在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内容创作与分发凭条,必须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和行业领导者的责任。如果1%的推荐内容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现在,今日头条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具有成熟内容生产能力的PGC平台 一是UGC用户内容,如问答、用户评论、微头条。这两部分内容需要通过统一的审核机制。如果是数量相对少的PGC内容,会直接进行风险审核,没有问题会大范围推荐。 UGC内容需要经过一个风险模型的过滤,有问题的会进入二次风险审核。审核通过后,内容会被真正进行推荐。这时如果收到一定量以上的评论或者举报负向反馈,还会再回到复审环节,有问题直接下架。 整个机制相对而言比较健全,作为行业领先者,在内容安全上,今日头条一直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分享内容识别技术主要鉴黄模型,谩骂模型以及低俗模型。今日头条的低俗模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训练,样本库非常大,图片、文本同时分析。 这部分模型更注重召回率,准确率甚至可以牺牲一些。谩骂模型的样本库同样超过百万,召回率高达95%+,准确率80%+。如果用户经常出言不讳或者不当的评论,我们有一些惩罚机制。 泛低质识别涉及的情况非常多,像假新闻、黑稿、题文不符、标题党、内容质量低等等,这部分内容由机器理解是非常难的,需要大量反馈信息,包括其他样本信息比对。 目前低质模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都不是特别高,还需要结合人工复审,将阈值提高。目前最终的召回已达到95%,这部分其实还有非常多的工作可以做。别平台。 如果需要机器学习视频,可以在公众号后台聊天框回复【机器学习】,可以免费获取编程视频 。 你可能还喜欢 数学在机器学习中到底有多重要? AI 新手学习路线,附上最详细的资源整理! 提升机器学习数学基础,推荐7本书 酷爆了!围观2020年十大科技趋势 机器学习该如何入门,听听过来人的经验! 长按加入T圈,接触人工智能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itcodexy/article/details/109574173。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4-01-13 09:21:23
323
转载
转载文章
...了解当前电商领域对高并发秒杀场景的处理技术将有助于深化理解。近期,某知名电商平台在“双十一”活动中成功应对了数以亿计的用户抢购请求,其背后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优化秒杀系统的架构设计。 据《2023年电商行业技术报告》指出,针对秒杀活动,企业普遍采用分布式缓存、数据库读写分离、队列服务以及异步处理等手段来提升系统性能和稳定性。例如,在商品秒杀开始前,将商品信息预加载至Redis等缓存中,减少实时查询数据库的压力;同时通过消息队列实现削峰填谷,避免瞬间涌入的请求压垮服务器,保证下单流程的平稳进行。 此外,结合最新的Serverless架构理念,部分企业已尝试利用阿里云函数计算等服务,实现按需扩容、自动弹性伸缩,有效应对秒杀高峰期流量突增的问题。在数据一致性方面,则可通过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如TCC(Try-Confirm-Cancel)模式确保在高并发环境下的交易数据准确无误。 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可以参考《大型电商网站架构实战》一书,作者详细剖析了包括秒杀在内的各类复杂业务场景下,如何运用微服务、容器化、服务网格等前沿技术构建高性能、高可用的电商系统。同时,《Java并发编程实战》也从并发控制角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对于开发高效稳定的秒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关注最新技术和实战案例,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应对类似秒杀场景的技术挑战,为用户带来更流畅的购物体验。
2023-02-25 23:20:34
122
转载
站内搜索
用于搜索本网站内部文章,支持栏目切换。
知识学习
实践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谨慎操作。
随机学习一条linux命令:
dig +trace domain.com
- 进行DNS逐级解析追踪。
推荐内容
推荐本栏目内的其它文章,看看还有哪些文章让你感兴趣。
2023-04-28
2023-08-09
2023-06-18
2023-04-14
2023-02-18
2023-04-17
2024-01-11
2023-10-03
2023-09-09
2023-06-13
2023-08-07
2023-03-11
历史内容
快速导航到对应月份的历史文章列表。
随便看看
拉到页底了吧,随便看看还有哪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时光飞逝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