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
HTML
CSS
Javascript
前端框架和UI库
VUE
ReactJS
AngularJS
JQuery
NodeJS
JSON
Element-UI
Bootstrap
Material UI
服务端和客户端
Java
Python
PHP
Golang
Scala
Kotlin
Groovy
Ruby
Lua
.net
c#
c++
后端WEB和工程框架
SpringBoot
SpringCloud
Struts2
MyBatis
Hibernate
Tornado
Beego
Go-Spring
Go Gin
Go Iris
Dubbo
HessianRPC
Maven
Gradle
数据库
MySQL
Oracle
Mongo
中间件与web容器
Redis
MemCache
Etcd
Cassandra
Kafka
RabbitMQ
RocketMQ
ActiveMQ
Nacos
Consul
Tomcat
Nginx
Netty
大数据技术
Hive
Impala
ClickHouse
DorisDB
Greenplum
PostgreSQL
HBase
Kylin
Hadoop
Apache Pig
ZooKeeper
SeaTunnel
Sqoop
Datax
Flink
Spark
Mahout
数据搜索与日志
ElasticSearch
Apache Lucene
Apache Solr
Kibana
Logstash
数据可视化与OLAP
Apache Atlas
Superset
Saiku
Tesseract
系统与容器
Linux
Shell
Docker
Kubernetes
[容器标准输出与错误输出日志筛选]的搜索结果
这里是文章列表。热门标签的颜色随机变换,标签颜色没有特殊含义。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Maven
...正逐渐成为开发团队的标准配置。然而,对于许多开发者而言,如何将这些工具与现有的Maven项目无缝整合,仍然是一个挑战。例如,近期有一篇博客文章详细探讨了如何在Jenkins中实现Maven项目的自动化构建和部署,这对于那些希望提高开发效率、减少人为错误的团队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此外,随着云计算和容器化技术的发展,Docker已经成为部署应用的标准方式之一。许多开发者发现,通过Dockerfile将Maven项目打包成Docker镜像,不仅可以简化部署流程,还能提高应用的一致性和可移植性。最近,一篇名为《使用Docker和Maven构建可移植的应用程序》的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一过程,对于希望通过容器化提升应用交付效率的开发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另外,Maven社区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的开发需求。例如,Maven 4版本引入了一些新特性,如更强大的插件系统和更加灵活的配置选项,这些更新使得Maven在处理大型复杂项目时变得更加高效。近期,一篇名为《Maven 4新特性解析》的技术文章,详细解读了这些新特性的优势及其应用场景,对于希望利用最新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开发者来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最后,随着DevOps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重视代码质量和团队协作。SonarQube作为一个流行的静态代码分析工具,能够帮助开发者及时发现代码中的潜在问题,从而提高代码质量。近期,一篇名为《SonarQube与Maven集成的最佳实践》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将SonarQube集成到Maven项目中,以实现自动化代码审查,这对希望提升代码质量和团队协作效率的开发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024-12-13 15:38:24
117
风中飘零_
转载文章
...实际上,如果要在某种标准容器中构建Web应用程序,则代码可能不会使用main方法。容器可以,但你只需编写插入的组件。 //仅适用于java 1.6或更低版本 public class Test{ // this is static block static{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static block"); } } 在Java中(运行时): 识别所有静态成员。 所有变量和方法都已初始化 执行静态块 how does Java compile run your source without knowing where to start? 我假设你的意思是运行(而不是编译),因为你不需要main()来编译。在这种情况下,显式声明的main()方法只是运行程序的方法之一。 您可以使用一些框架来执行代码。他们有main()(仅讨论控制台应用程序)并要求您仅声明入口点。例如,这是运行单元测试的方法。 这将在没有任何错误且没有main()方法的情况下执行 abstract class hello extends javafx.application.Application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without main method"); System.exit(0); } } 如果您也不想使用静态块,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完成 public class NoMain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TATUS = getStatus(); private static int getStatu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System.exit(0); return 0; } } 但请注意,这是针对Java 6版本的。它不适用于Java 7,据说Java 8支持它。我尝试使用JDK 1.8.0_77-b03,但仍然无法正常工作 此代码无效 其中一种方法是静态块,但在以前版本的JDK中不在JDK 1.7中。 class A3{ static{ System.out.println("static block is invoked"); System.exit(0); } } package com.test; public class Test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HOLAAAA"); System.exit(1); } } //by coco //Command line: //java -Djava.security.manager=com.test.Test 嗨coco,欢迎来到Stack Overflow。 只是提示您的第一篇文章:请考虑添加一些解释性文本,说明其工作原理和原因,最好参考该方法的文档。 我们可以编译一个没有main方法的程序。实际上运行程序与编译程序不同。大多数库不包含main方法。所以对于编译,程序是否包含main方法没有问题。 public class Test{ // this is static block static{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static block"); System.exit(0); } } 这将在JDK 1.6或更早版本中正常运行。在1.7及更高版本中,必须包含main()函数。 是的,我们可以在没有main方法的情况下运行java程序,为此我们将使用静态函数 以下是代码: class Vishal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Hi look program is running without main() method"); } } 这将输出"Hi look程序正在运行而没有main()方法" 您编写的每个Java类都不是运行的入口点,这就是原因。我会说这是规则而不是例外。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302384/article/details/114533528。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8-16 23:56:55
367
转载
Logstash
在大数据处理和日志分析领域,Logstash作为Elastic Stack的核心组件之一,其对数据的高效过滤与排序功能对于提升数据分析准确性和效率至关重要。最近,在Logstash社区中,针对“Sortfilter: Cannot sort array of different types”这一经典问题的讨论热度不减,开发团队正积极寻求更为优化、智能的解决方案。 今年初,Elastic公司发布的新版本Logstash改进了对复杂数据类型的支持,增强了内部排序算法的能力,使其能够更灵活地处理混合类型的数组。例如,新增的自定义排序策略选项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定义不同类型元素之间的比较规则,从而避免因类型不匹配导致的排序错误。 此外,为了更好地指导用户进行数据预处理,官方文档也更新了一系列详尽的最佳实践指南,深入剖析如何结合mutate、grok等插件对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日志字段进行标准化转换,以确保后续排序操作顺利进行。 同时,业界专家建议,在设计日志收集和处理架构时,应当充分考虑数据质量及一致性的问题,从源头减少异构数据产生,通过合理配置Logstash管道,实现数据的规范化和有效利用。 总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尽管“Sortfilter: Cannot sort array of different types”的挑战仍然存在,但通过不断完善的工具支持和持续演进的数据治理策略,这一问题已逐渐得到更加妥善且灵活的解决,有力推动了基于Elastic Stack的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用的进步。
2023-03-09 18:30:41
303
秋水共长天一色
Linux
...可能会看到类似这样的错误信息: bash $ ./my_app Segmentation fault (core dumped)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段错误”,提示我们程序可能试图访问了一个非法内存地址。此刻,我们应该思考:“这个错误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数组越界、空指针引用还是动态内存分配出了岔子?” 3. 使用工具收集信息 在Linux世界里,丰富的工具链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强大武器。对于崩溃问题,我们可以使用gdb(GNU调试器)来进一步追踪: bash $ gdb ./my_app core. ... (gdb) bt 上述命令执行后,将输出调用堆栈信息,帮助我们定位到崩溃发生的具体位置。此外,strace命令也可以用来跟踪系统调用和信号,揭示出程序运行过程中的底层交互情况。 4. 查看日志文件及配置 很多软件会在运行过程中生成日志文件,这是另一个重要的线索来源。例如,查看/var/log/my_app.log或其他自定义日志路径,获取关于程序运行状态的详细信息。 同时,检查软件的配置文件也是必要的步骤,因为配置错误可能导致程序无法正常工作。比如说,如果一款软件像个小孩依赖某个环境设置才能正常玩耍,而这个环境变量没被大人给调整好,那这软件很可能就会闹脾气,出现各种异常表现。 bash $ cat /etc/my_app.conf 查看配置文件内容 5. 示例 实际问题排查流程 假设我们在日志中发现一条错误消息:"Failed to open database connection"。这时,我们可以查阅源码并尝试模拟重现问题: c include include // 假设这是打开数据库连接的函数,存在潜在问题 int open_db_connection() { // 省略具体实现,假设这里发生了错误,如连接参数错误或数据库服务未启动 return -1; } int main() { if(open_db_connection() == -1)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open database connection\n"); exit(EXIT_FAILURE); } // 省略其他代码 return 0; } 通过模拟重现,我们发现问题源于数据库连接失败,进而检查数据库服务是否正常、配置参数是否正确等,一步步缩小问题范围。 6. 结论与总结 面对Linux环境下软件崩溃或运行不正常的问题,我们需要保持冷静、耐心细致地进行排查。经过细心观察现象,借助各种实用工具的辅助,再深入解读日志信息,加上对代码进行逐行审查、抽丝剥茧,我们一步步揭开问题的神秘面纱,最终灵光一闪找到破解难题的答案。这个过程简直就像一场探险寻宝,既满载着发现新大陆般的乐趣,又能实实在在地把我们的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得蹭亮,不断往上提升!让我们携手在Linux的世界里,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享受那从困境走向光明的过程吧!
2023-01-30 23:07:13
127
青山绿水
Logstash
...方案 在大数据处理与日志分析的领域,Logstash作为Elastic Stack家族的重要成员,承担着数据收集、过滤与传输的关键任务。在实际做运维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碰到一个看着不起眼但实际上影响力超乎你想象的小问题——那就是Logstash和其他相关组件之间的系统时间没有同步好,就像一帮人各拿各的表,谁也不看谁的时间,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揭示其可能导致的各种认证或时间相关的错误,并通过实例代码和探讨性话术,帮助大家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 1. 时间不同步引发的问题 问题描述 当Logstash与其他服务如Elasticsearch、Kibana或者Beats等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 - 认证失败:许多API请求和安全认证机制都依赖于精确的时间戳来校验请求的有效性和防止重放攻击。时间不同步会导致这些验证逻辑失效。 - 事件排序混乱:在基于时间序列的数据分析中,Logstash接收、处理并输出的日志事件需要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时间不一致可能导致事件乱序,进而影响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索引命名冲突:Elasticsearch使用时间戳作为索引命名的一部分,时间不同步可能导致新生成的索引名称与旧有索引重复,从而引发数据覆盖或其他存储问题。 2. 示例场景 时间不同步下的Logstash配置与问题复现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Logstash配置,用于从文件读取日志并发送至Elasticsearch: ruby input { file { path => "/var/log/app.log" start_position => "beginning" } } filter { date { match => ["timestamp", "ISO8601"] }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hosts => ["localhost:9200"] index => "app-%{+YYYY.MM.dd}" } }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Logstash服务器的时间比Elasticsearch服务器滞后了几个小时,那么根据Logstash处理的日志时间生成的索引名(例如app-2023.04.07)可能已经存在于Elasticsearch中,从而产生索引冲突。 3. 解决方案 保持系统时间同步 NTP服务 确保所有涉及的服务器均使用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 NTP)与权威时间源进行同步。在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安装并配置NTP服务: bash sudo apt-get install ntp sudo ntpdate pool.ntp.org 定期检查与纠正 对于关键业务系统,建议设置定时任务定期检查各节点时间偏差,并在必要时强制同步。此外,可以考虑在应用程序层面增加对时间差异的容忍度和容错机制。 容器环境 在Docker或Kubernetes环境中运行Logstash时,应确保容器内的时间与宿主机或集群其他组件保持同步。要让容器和宿主机的时间保持同步,一个实用的方法就是把宿主机里的那个叫/etc/localtime的文件“搬”到容器内部,这样就能实现时间共享啦,就像你和朋友共用一块手表看时间一样。 4. 总结与思考 面对Logstash与相关组件间系统时间不同步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时间同步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修正。在日常运维这个活儿里,咱得把它纳入常规的“体检套餐”里,确保整个数据流处理这条生产线从头到尾都坚挺又顺畅,一步一个脚印,不出一丝差错。同时呢,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实践经验日渐丰富,我们也要积极开动脑筋,探寻更高阶的时间同步策略,还有故障应急处理方案。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应对那些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生产环境需求嘛。
2023-11-18 11:07:16
305
草原牧歌
Kubernetes
...接问题:揭秘Pod内容器间通信异常的背后原因 在Kubernetes的世界里,Pod作为其核心的调度单元,承载着多个共享存储和网络空间的容器。然而,在实际动手操作、把东西部署起来的过程中,咱们可能免不了会遇到一个让人挠头的小插曲——就是Pod里头的那些容器之间聊天沟通出了点小差错。这种现象啊,其实很多时候都和Kubernetes的网络模型,还有它内在实现机制里的一些网络桥接问题脱不了干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并通过实例代码来揭示其中的秘密。 1. Kubernetes网络模型概述 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Kubernetes的网络模型。你知道吗,每个Pod都得到了一个专属的IP地址,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话号码一样。而在这个Pod里的所有小容器们呢,它们就共用这个电话号码和网络“朋友圈”。这就意味着,这些容器之间能够互相通话联络,方便得就像在同一台电脑上的不同软件之间喊话一样,既简单又直接! 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my-pod spec: containers: - name: container1 image: nginx - name: container2 image: alpine 在这个示例中,container1和container2位于同一个Pod my-pod中,理论上它们应该能够无障碍地进行通信。 2. 网络桥接与CNI插件 但在实现层面,Kubernetes依赖于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CNI)插件来配置网络环境,确保Pod间的连通性和Pod内容器间的网络共享。当网络桥接出现问题时,就可能导致Pod内容器间的通信受阻。 例如,使用Flannel作为CNI插件时,它会在宿主机上创建一个名为cni0的网桥,并将Pod的虚拟网卡veth pair一端挂载到该网桥上,以实现网络通信。 bash 在宿主机上查看Flannel创建的网络桥接设备 $ ip addr show cni0 若此时发现某个Pod内容器间通信失败,我们需要检查以下几个可能的问题点: - CNI插件配置错误:如Flannel配置文件是否正确; - 网络桥接设备异常:如cni0是否存在,或者其状态是否正常; - Pod网络命名空间设置有误:确认Pod内各容器的网络命名空间是否真正实现了共享。 3. 探索并解决网络桥接问题 3.1 检查CNI插件日志 当我们怀疑是CNI插件导致的问题时,首要任务是查看相关插件的日志。比如对于Flannel,我们可以在kubelet或flanneld服务的日志中查找线索。 bash 查看kubelet日志 $ journalctl -u kubelet | grep flannel 或者直接查看flanneld服务日志 $ journalctl -u flanneld 3.2 检查网络接口和路由规则 进一步排查,我们可以登录到受影响的节点,检查Pod对应的网络接口及其路由规则。 bash 查看Pod的网络接口 $ ip netns exec ip addr 检查Pod内部路由规则 $ ip netns exec ip route 如果发现路由规则不正确,或者Pod的网络接口没有被正确添加到宿主机的网络桥接设备上,那这就是导致通信异常的关键所在。 3.3 修复网络配置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我们可以针对性地调整CNI插件配置,修复网络桥接问题。比如,你可能需要重新装一遍或者重启那个CNI插件服务,又或者亲自上手调整一下网络接口和路由规则啥的。 bash 重启flanneld服务(以Flannel为例) $ systemctl restart flanneld 或者更新CNI插件配置后执行相应命令刷新网络配置 $ kubectl apply -f /etc/cni/net.d/... 4. 结论与思考 面对Kubernetes中由于网络桥接问题引发的Pod内容器间通信故障,我们需深入了解其网络模型和CNI插件的工作原理,通过细致排查与定位问题根源,最终采取合适的策略进行修复。这一过程充满了探索性、实践性与挑战性,也体现了Kubernetes生态的魅力所在。毕竟,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我们对技术更深层次理解和掌握的见证。
2024-03-01 10:57:21
121
春暖花开
Etcd
Etcd的日志级别和输出方式:深入理解与实践 Etcd,作为分布式键值存储系统,在Kubernetes集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维护了集群状态的一致性,确保服务发现、配置共享等任务的稳定执行。而摸清和玩转Etcd的日志级别调整及输出方式,可是运维人员在解决故障、优化性能时不可或缺的独门秘籍!嘿,朋友们,这篇东西会手把手地带你们揭开Etcd日志设置背后的那些小秘密,就像侦探破案一样层层递进。我将通过实实在在的例子,教大家在日常操作中如何把Etcd日志设置玩得溜起来,让你们见识一下它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1. Etcd日志级别简介 Etcd使用了Go语言的标准日志库logrus,提供了多个级别的日志输出,包括Debug、Info、Warning、Error以及Fatal五个等级。不同的日志级别对应不同的信息详细程度: - Debug:记录详细的调试信息,用于开发阶段的问题排查。 - Info:提供运行时的基本信息,如节点启动、客户端连接等。 - Warning:记录潜在错误或非预期行为,但不影响程序正常运行。 - Error:记录已发生错误,可能影响部分功能。 - Fatal:记录严重错误,导致进程终止。 2. 设置Etcd日志级别 Etcd的日志级别可以通过启动参数--log-level来设定。下面是一段启动Etcd并将其日志级别设置为info的示例代码: bash ./etcd --name my-etcd-node \ --data-dir /var/lib/etcd \ --listen-peer-urls http://localhost:2380 \ --listen-client-urls http://localhost:2379 \ --initial-cluster-token etcd-cluster-1 \ --initial-cluster=my-etcd-node=http://localhost:2380 \ --advertise-client-urls http://localhost:2379 \ --log-level=info 上述命令行中--log-level=info表示我们只关心Info及以上级别的日志信息。 3. 输出方式与格式化 Etcd默认将日志输出到标准错误(stderr),你也可以通过--log-output参数指定输出文件,例如: bash ./etcd --log-output=/var/log/etcd.log ... 此外,Etcd还支持JSON格式的日志输出,只需添加启动参数--log-format=json即可: bash ./etcd --log-format=json ... 4. 实践应用与思考 在日常运维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场景需要调整Etcd的日志级别。比如,当我们的集群闹脾气、出现状况时,我们可以临时把日志的“放大镜”调到Debug级别,这样就能捞到更多更细枝末节的内部运行情况,像侦探一样迅速找到问题的幕后黑手。而在平时一切正常运转的日子里,为了让日志系统保持高效、易读,我们一般会把它调到Info或者Warning这个档位,就像给系统的日常表现打个合适的标签。 同时,合理地选择日志输出方式也很重要。直接输出至终端有利于实时监控,但不利于长期保存和分析。所以,在实际的生产环境里,我们通常会选择把日志稳稳地存到磁盘上,这样一来,以后想回过头来找找线索、分析问题什么的,就方便多了。 总的来说,熟练掌握Etcd日志级别的调整和输出方式,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Etcd的工作状态,更能提升我们对分布式系统管理和运维的实战能力。这就像一位超级厉害的侦探大哥,他像拿着放大镜一样细致地研究Etcd日志,像读解神秘密码那样解读其中的含义。通过这种抽丝剥茧的方式,他成功揭开了集群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确保我们的系统能够稳稳当当地运行起来。
2023-01-29 13:46:01
832
人生如戏
Tomcat
...at,看到类似这样的错误日志: SEVERE: Exception sending context initialized event to listener instance of clas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ContextLoaderListener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 null at org.apache.catalina.loader.WebappClassLoaderBase.findClassInternal(WebappClassLoaderBase.java:2378) ... 这通常意味着在Spring Boot或者Spring MVC的上下文中,某个类加载器未能正确加载或初始化所需的类,导致了空指针异常。 三、类加载器原理简述 类加载器是Java运行时环境中负责加载类的机制。对于Tomcat,WebappClassLoader是最主要的类加载器,它负责从Web应用的类路径中加载类。如果类加载器找不到所需类,就可能导致空指针异常。 四、问题定位与排查 1. 检查类路径(Classpath) 确保你的类路径包含了所有需要的JAR文件,特别是Spring框架和相关依赖。比如说,你在pom.xml里列出了Spring Boot的依赖,那这些小宝贝JAR文件就得乖乖地加入咱们项目的“家庭相册”(类路径)! xml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web 2. 检查类加载顺序 Spring Boot会使用两个类加载器,一个是Parent First ClassLoader,另一个是Application ClassLoader。确认它们是否按预期工作,避免相互覆盖或冲突。 3. 查看源码分析 深入阅读Tomcat的WebappClassLoader源码,了解其加载过程,看看是否在某个阶段出了问题。你知道吗,"findClassInternal"这个小家伙就像是个游戏中的开关,要是你忘记给它输入班级名称,小心,空指针这个调皮鬼就可能跑出来捣蛋了! 五、实例分析 假设我们在一个Spring Boot项目中,尝试访问一个不存在的Controller: java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NonExistentController { @GetMapping("/test") public String test() { return "Hello, World!"; } } 启动Tomcat后,由于NonExistentController未被正确加载,ContextLoaderListener会抛出空指针异常。这时,我们需要检查WebappClassLoader是否能够正确找到并加载这个类。 六、解决方案与优化 1. 修复代码错误 在上述例子中,只需将NonExistentController加入到项目中,或者确保类名拼写正确。 2. 配置元数据 在Spring Boot中,可以使用@ComponentScan注解来指定要扫描的包,确保所有控制器都被正确加载。 java @SpringBootApplication @ComponentScan("com.example.demo.controllers") // 替换为你的实际包名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Application.class, args); } } 3. 使用代理模式 如果类加载器问题由第三方库引起,考虑使用代理模式(如Spring AOP)来替换有问题的部分,避免直接依赖于类加载器。 七、结论 解决Tomcat启动时的空指针异常涉及对类加载机制的深入理解。咱们得像侦探一样,一点一滴地排查那些藏在代码深处的类路径和加载顺序,找出那个捣蛋的源头,然后对症下药,修复它!你知道吗,面对这种难题,关键是要有点儿耐性和眼尖,因为答案常常藏在那些你可能轻易忽略的小角落里,就像寻宝一样,得仔仔细细地挖掘。
2024-04-09 11:00:45
268
心灵驿站
Etcd
... Etcd与数据压缩错误Datacompressionerror:深入解析与实战示例 Etcd,作为分布式键值存储系统的核心组件,在Kubernetes、Docker Swarm等容器编排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个叫做“数据压缩错误”的小插曲。这篇东西,咱就以这个主题为核心,从原理的揭秘、原因的深度剖析,一路谈到解决方案,还会配上实例代码,来个彻彻底底的大讨论,保证接地气儿,让你看明白了。 1. Etcd的数据压缩机制简介 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Etcd的数据压缩机制。Etcd这小家伙为了能更节省存储空间,同时还想跑得更快、更强悍,就选择了Snappy这个压缩算法来帮它一把,把数据压缩得更紧实。每当Etcd这个小家伙收到新的键值对更新时,它就像个认真的小会计,会把这些变动一笔一划地记在“事务操作”的账本上。然后呢,再把这一连串的账目整理打包,变成一个raft log entry的包裹。最后,为了省点空间和让传输更轻松流畅,Etcd还会把这个包裹精心压缩一下,这样一来,存储成本和网络传输的压力就减轻不少啦! go // 这是一个简化的示例,展示Etcd内部如何使用Snappy压缩数据 import ( "github.com/golang/snappy" ) func compress(data []byte) ([]byte, error) { compressed, err := snappy.Encode(nil, data)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return compressed, nil } 2. 数据压缩错误Datacompressionerror的发生原因 然而,数据压缩并非总是顺利进行。在某些情况下,Etcd在尝试压缩raft日志条目时可能会遇到"Datacompressionerror"。这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 输入数据不合规:当待压缩的数据包含无法被Snappy识别或处理的内容时,就会抛出此错误。 - 内存限制:如果系统的可用内存不足,可能导致Snappy在压缩过程中失败。 - Snappy库内部错误:极少数情况下,可能是Snappy库本身存在bug或者与当前系统环境不兼容导致的。 3. 遇到Datacompressionerror的排查方法 假设我们在使用Etcd的过程中遭遇了此类错误,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排查: 步骤一:检查日志 查看Etcd的日志输出,定位错误发生的具体事务以及可能触发异常的数据内容。 步骤二:模拟压缩 通过编写类似上面的代码片段,尝试用Snappy压缩可能出现问题的数据部分,看是否能重现错误。 步骤三:资源监控 确保服务器有足够的内存资源用于Snappy压缩操作。可以通过系统监控工具(如top、htop等)实时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步骤四:版本验证与升级 确认使用的Etcd及Snappy库版本,并查阅相关文档,看看是否有已知的关于数据压缩问题的修复版本,如有必要,请及时升级。 4. 解决Datacompressionerror的方法与实践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解决Datacompressionerror: - 清理无效数据:若发现特定的键值对导致压缩失败,应立即移除或修正这些数据。 - 增加系统资源:确保Etcd运行环境拥有足够的内存资源以支持正常的压缩操作。 - 升级依赖库:如确定是由于Snappy库的问题引起的,应尽快升级至最新稳定版或已知修复该问题的版本。 go // 假设我们需要删除触发压缩错误的某个键值对 import ( "go.etcd.io/etcd/clientv3" ) func deleteKey(client clientv3.Client, key string) error { _, err := client.Delete(context.Background(), key) return err } // 调用示例 err := deleteKey(etcdClient, "problematic-key") if err != nil { log.Fatal(err) } 总之,面对Etcd中的"data compression error",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压缩机制,理性分析可能的原因,并通过实例代码演示如何排查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光磨炼了搞定技术难题的硬实力,更是亲身感受到了软件开发实战中那份必不可少的探索热情和动手实践的乐趣。就像是亲手烹饪一道复杂的菜肴,既要懂得菜谱上的技术窍门,也要敢于尝试、不断创新,才能最终端出美味佳肴,这感觉倍儿爽!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2023-03-31 21:10:37
440
半夏微凉
Etcd
...况下,查看并分析启动日志是找到问题的关键步骤。本文将为你详细解释如何通过查看etcd的日志来定位并解决问题。 二、什么是etcd? etcd是一个分布式的键值对存储系统,被设计为运行在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配置数据库。它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方式来设置和获取应用程序的配置信息,并且可以自动地保持各个实例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三、etcd节点启动失败的原因 1. 硬件问题 如内存不足、磁盘空间不足等。 2. 软件问题 如操作系统版本过低、软件包未安装、依赖关系不正确等。 3. 配置问题 如配置文件中存在语法错误、参数设置不当等。 四、如何查看etcd启动日志? etcd的日志通常会被输出到标准错误(stderr)或者一个特定的日志文件中。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查看这些日志: 1. 使用cat命令 $ cat /var/log/etcd.log 2. 使用tail命令 $ tail -f /var/log/etcd.log 3. 使用journalctl命令(适用于Linux系统): $ journalctl -u etcd.service 五、如何分析etcd启动日志? 在查看日志时,你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错误消息 日志中的错误消息通常会包含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例如错误类型、发生错误的时间以及可能的原因。 2. 日志级别 日志级别的高低通常对应着问题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要是把错误比作程度不一的小红灯,那error级别就是那个闪得你心慌慌的“危险警报”,表示出大事了,遇到了严重的错误。而warn级别呢,更像是亮起的“请注意”黄灯,意思是有些问题需要你上点心去关注一下。至于info级别嘛,那就是一切正常、没啥大碍的状态,就像绿灯通行一样,它只是简单地告诉你,当前的操作一切都在顺利进行中。 3. 调试信息 如果可能的话,你应该查看etcd的日志记录的调试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包含了更多关于问题的细节,对于定位问题非常有帮助。 六、举例说明 假设你在启动etcd的时候遇到了如下错误: [...] 2022-05-19 14:28:16.655276 I | etcdmain: etcd Version: 3.5.0 2022-05-19 14:28:16.655345 I | etcdmain: Git SHA: f9a4f52 2022-05-19 14:28:16.655350 I | etcdmain: Go Version: go1.17.8 2022-05-19 14:28:16.655355 I | etcdmain: Go OS/Arch: linux/amd64 2022-05-19 14:28:16.655360 I | etcdmain: setting maximum number of CPUs to 2, total number of available CPUs is 2 2022-05-19 14:28:16.655385 N | etcdmain: the server is already initialized as member before, starting as etcd member... 2022-05-19 14:28:16.655430 W | etcdserver: could not start etcd with --initial-cluster-file path=/etc/etcd/initial-cluster.conf error="file exists" 这个错误信息告诉我们,etcd尝试从一个名为/etc/etcd/initial-cluster.conf的文件中读取初始集群配置,但是该文件已经存在了,导致etcd无法正常启动。 这时,我们可以打开这个文件看看里面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如果这个文件不需要,那么我们可以删除它。要是这个文件真的对我们有用,那咱们就得动手改一改内容,让它更贴合咱们的需求才行。 七、总结 查看和分析etcd的启动日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并解决各种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在使用etcd的过程中遇到了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2023-10-11 17:16:49
572
冬日暖阳-t
Logstash
...去。无论是网络流量、日志文件还是数据库里的数据,Logstash都能搞定,简直是数据处理界的多面手啊!哎呀,你知道吗?在我们真正用上这些配置的时候,如果搞错了,可能会让数据审计这事儿全盘皆输。就像你做一道菜,调料放不对,整道菜可能就毁了。这样一来,咱们做决策的时候,参考的数据就不准确了,就好像盲人摸象,摸到的只是一小块,以为这就是大象全貌呢。所以啊,配置这块得细心点,别大意了!本文旨在深入探讨Logstash配置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确保数据审计的顺利进行。 一、Logstash基础与重要性 Logstash是一个开源的数据处理管道工具,用于实时收集、解析、过滤并发送事件至各种目的地,如Elasticsearch、Kafka等。其灵活性和强大功能使其成为构建复杂数据流系统的核心组件。 二、错误类型与影响 1. 配置语法错误 不正确的JSON语法会导致Logstash无法解析配置文件,从而无法启动或运行。 2. 过滤规则错误 错误的过滤逻辑可能导致重要信息丢失或误报,影响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3. 目标配置问题 错误的目标配置(如日志存储位置或传输协议)可能导致数据无法正确传递或存储。 4. 性能瓶颈 配置不当可能导致资源消耗过大,影响系统性能或稳定性。 三、案例分析 数据审计失败的场景 假设我们正在审计一家电商公司的用户购买行为数据,目的是识别异常交易模式。配置了如下Logstash管道: json input { beats { port => 5044 } } filter { grok { match => { "message" => "%{TIMESTAMP_ISO8601:time} %{SPACE} %{NUMBER:amount} %{SPACE} %{IPORHOST:host}" } } mutate { rename => { "amount" => "transactionAmount" } add_field => { "category" => "purchase" } }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hosts => ["localhost:9200"] index => "purchase_data-%{+YYYY.MM.dd}" } } 在这段配置中,如果elasticsearch输出配置错误,例如将hosts配置为无效的URL或端口,那么数据将无法被正确地存储到Elasticsearch中,导致审计数据缺失。 四、避免错误的策略 1. 详细阅读文档 了解每个插件的使用方法和限制,避免常见的配置陷阱。 2. 单元测试 在部署前,对Logstash配置进行单元测试,确保所有组件都能按预期工作。 3. 代码审查 让团队成员进行代码审查,可以发现潜在的错误和优化点。 4. 使用模板和最佳实践 借鉴社区中成熟的配置模板和最佳实践,减少自定义配置时的试错成本。 5. 持续监控 部署后,持续监控Logstash的日志和系统性能,及时发现并修复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深入理解Logstash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错误,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这一工具,确保数据审计流程的顺利进行。嘿,兄弟!听好了,你得记着,犯错不是啥坏事,那可是咱成长的阶梯。每次摔一跤,都是咱向成功迈进一步的机会。咱们就踏踏实实多练练手,不断调整,优化策略。这样,咱就能打造出让人心头一亮的实时数据处理系统,既高效又稳当,让别人羡慕去吧!哎呀,随着科技这艘大船的航行,未来的Logstash就像个超级多功能的瑞士军刀,越来越厉害了!它能干的事儿越来越多,改进也是一波接一波的,简直就是我们的得力助手,帮咱们轻松搞定大数据这滩浑水,让数据处理变得更简单,更高效!想象一下,未来,它能像魔术师一样,把复杂的数据问题变个无影无踪,咱们只需要坐享其成,享受数据分析的乐趣就好了!是不是超期待的?让我们一起期待Logstash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数据驱动决策的进程。
2024-09-15 16:15:13
151
笑傲江湖
Dubbo
...ry,这是一个新兴的标准,旨在统一各种可观测性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导出方式。 OpenTelemetry不仅兼容现有的追踪系统如Zipkin和Jaeger,还支持Metrics(指标)和Logs(日志)的统一管理。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全栈监控,而无需担心不同工具之间的数据割裂问题。例如,谷歌云平台已经宣布全面支持OpenTelemetry,成为该标准的重要推动者之一。这种趋势表明,未来的分布式追踪系统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一体化,以满足企业日益复杂的运维需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微服务架构的普及,分布式追踪系统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从传统的Web应用到如今的容器化部署、Serverless架构,分布式追踪系统已经成为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Netflix为例,他们利用自研的分布式追踪系统Atlas,成功解决了大规模微服务架构下的性能瓶颈问题。这一案例展示了分布式追踪系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巨大价值。 总之,无论是选择现有的成熟工具还是拥抱新兴标准,分布式追踪系统都将持续进化,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分布式架构下的各类需求。企业应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以便及时调整策略,保持技术竞争力。
2024-11-16 16:11:57
54
山涧溪流
Apache Solr
...会触发此类异常。这个错误提示通常意味着Solr无法正确连接到外部数据源或者执行SQL查询来获取索引数据。 CoreContainer , 在Apache Solr中,CoreContainer是管理Solr核心集合(Solr Core)的主要容器类。它负责加载、初始化、监控和卸载Solr核心,并在集群环境下协调多个节点之间的状态和服务。在文章给出的代码示例中,CoreContainer用于启动Solr集群并查询其包含的核心集合的状态信息。 JMX (Java Management Extensions) , JMX是一种Java技术标准,用于管理和监控Java应用程序的各种资源,包括内存使用情况、线程池状态以及服务配置等。在Solr安全漏洞排查部分,建议关闭不必要的JMX服务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防止恶意用户通过JMX接口远程访问和操控系统。 全文索引 (Full-text Indexing) , 全文索引是一种将文档内容转换为可搜索格式的过程,允许用户搜索文本中的任何词组或短语。在Apache Solr中,全文索引是其主要功能之一,能够对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高效检索。当遇到“全文索引导入失败”的问题时,需要排查与全文索引构建过程相关的配置和数据源连接问题。
2023-05-31 15:50:32
497
山涧溪流-t
Apache Atlas
... 3. 部署失败 从错误日志中寻找线索 那么,Hook到底为什么会部署失败呢?为了找出答案,我打开了Atlas的日志文件,开始逐行分析那些晦涩难懂的错误信息。说实话,第一次看这些日志的时候,我直接傻眼了,那感觉就跟对着一堆乱码似的,完全摸不着头脑。 不过,经过一番耐心的研究,我发现了一些关键点。比如: - 依赖冲突:有些情况下,Hook可能会因为依赖的某些库版本不兼容而导致加载失败。 - 配置错误:有时候,我们可能在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中漏掉了必要的参数设置。 - 权限不足:Hook需要访问目标系统的API接口,但如果权限配置不当,自然会报错。 为了验证我的猜测,我决定先从最简单的配置检查做起。打开atlas-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我仔细核对了以下内容: properties atlas.hook.kafka.enabled=true atlas.hook.kafka.consumer.group=atlas-kafka-group atlas.kafka.bootstrap.servers=localhost:9092 确认无误后,我又检查了Kafka服务是否正常运行,确保Atlas能够连接到它。虽然这一系列操作看起来很基础,但它们往往是排查问题的第一步。 --- 4. 实战演练 动手修复Hook部署失败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如何修复Hook部署失败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问题的根源可能有很多,因此我们需要分步骤逐一排除。 Step 1: 检查依赖关系 假设我们的Hook是基于Hive的,那么首先需要确保Hive的客户端库已经正确添加到了项目中。例如,在Maven项目的pom.xml文件里,我们应该看到类似如下的配置: xml org.apache.hive hive-jdbc 3.1.2 如果版本不对,或者缺少了必要的依赖项,就需要更新或补充。记得每次修改完配置后都要重新构建项目哦! Step 2: 调试日志级别 为了让日志更加详细,帮助我们定位问题,可以在log4j.properties文件中将日志级别调整为DEBUG级别: properties log4j.rootLogger=DEBUG, console 这样做虽然会让日志输出变得冗长,但却能为我们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Step 3: 手动测试连接 有时候,Hook部署失败并不是代码本身的问题,而是网络或者环境配置出了差错。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手动测试一下Atlas与目标系统的连接情况。例如,对于Kafka Hook,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检查是否能正常发送消息: bash kafka-console-producer.sh --broker-list localhost:9092 --topic test-topic 如果这条命令执行失败,那就可以确定是网络或者Kafka服务的问题了。 --- 5. 总结与反思 成长中的点滴收获 经过这次折腾,我对Apache Atlas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意识到,任何技术工具都不是万能的,都需要我们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 最后想说的是,尽管Hook部署失败的经历让我一度感到挫败,但它也教会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比如: - 不要害怕出错,错误往往是进步的起点; - 日志是排查问题的重要工具,要学会善加利用; - 团队合作很重要,遇到难题时不妨寻求同事的帮助。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见解,欢迎随时交流讨论!我们一起探索技术的世界,共同进步!
2025-04-03 16:11:35
60
醉卧沙场
转载文章
...磁盘空间等)以及系统日志,并在检测到问题时通过电子邮件、短信或其他方式及时通知管理员。在本文中,Nagios的灵魂与精华在于其详细的配置文件,通过灵活地编辑和组织这些配置文件,用户可以精确定制监控对象、检查频率、报警策略等关键参数,以满足各种IT环境下的监控需求。 CGI配置文件cgi.cfg , 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通用网关接口)配置文件是Nagios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对Nagios web界面模块行为的一系列设置。在本文语境下,cgi.cfg文件用于定义和控制web访问端的各种权限、功能及显示选项,例如允许用户在web界面上执行重启Nagios、停止主机/服务检查等操作,或者根据需要创建不同权限级别的用户账号,仅赋予查看部分服务器或服务状态的权限。 主机组定义文件hostgroups.cfg , 在Nagios中,主机组是一个逻辑概念,用来将具有相同特性和管理要求的一组主机归类在一起。主机组定义文件hostgroups.cfg则是用来描述和管理这些主机组的配置文件。在实际应用中,管理员可以通过此文件方便地将多台服务器按业务功能、地理位置或其他标准划分为主机组,便于在Nagios Web界面进行统一管理和查看整个主机组的状态信息,而不是逐个单独关注单个主机的状态。例如,可以创建一个名为“MySQL主机组”的主机组,将所有运行MySQL数据库服务的服务器加入其中,从而实现对一组特定服务器集中监控和报告。
2023-11-16 20:48:42
483
转载
Beego
配置文件解析错误?别慌!Beego 的正确处理方式 1. 引言 为什么配置文件很重要? 作为一个开发者,我总是对程序的配置文件充满敬畏。它们就像是程序的大脑,决定了程序的行为和功能。在用 Go 语言开发的时候,Beego 框架可是个大明星呢!它就像一个贴心的小助手,给你一堆现成的工具和功能,让你能飞快地搭出一个像模像样的网站,简直不要太爽!然而,任何工具都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处理配置文件时。 记得有一次,我在调试一个 Beego 项目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恼人的错误:“configuration file parsing error”。我当时那个心情啊,简直就像被人突然浇了一脑袋凉水,懵圈了,心里直嘀咕:“这是啥妖蛾子呀?”后来我就自己琢磨来琢磨去,费了好大劲儿,总算把问题给摆平了。嘿,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我的经历,说不定对碰上同样麻烦的小伙伴们有点儿用呢! 2. 配置文件解析错误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configuration file parsing error”。简单说吧,就是程序打开配置文件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些东西跟它想的不一样,有点懵圈了。可能是语法错误,也可能是格式不正确,甚至可能是文件路径不对。总之,这种错误会让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让我举个例子吧。假设你有一个 conf/app.conf 文件,里面的内容是这样的: ini appname = myapp port = 8080 如果你不小心把 port 写成了 porr,那么 Beego 就会报出 “configuration file parsing error”。这就怪不得了,Beego 在读取配置文件的时候,就想着你给它整点正规的键值对呢。结果你这输入一看,唉,这不是闹着玩的嘛,明显不按规矩出牌啊! 3. 如何正确处理配置文件解析错误? 3. 1. 第一步 检查配置文件的格式 当遇到 “configuration file parsing error” 时,第一步当然是检查配置文件的格式。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 比如说,你的配置文件可能有空行或者多余的空格。Beego 对这些细节是非常敏感的。再比如,有些键值对之间可能没有等号(=),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错误。所以,在处理这个问题之前,先用文本编辑器打开配置文件,仔细检查每一行。 bash 打开配置文件进行检查 vim conf/app.conf 3. 2. 第二步 使用 Beego 提供的工具 Beego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工具,叫做 beego.AppConfig。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读取和解析配置文件。要是你检查完配置文件,发现格式啥的都没毛病,可还是报错的话,那八成是代码里头哪里出岔子了。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展示如何使用 beego.AppConfig 来读取配置文件: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github.com/beego/beego/v2/server/web" ) func main() { // 初始化 Beego 配置 web.SetConfigName("app") web.AddConfigPath("./conf") err := web.LoadAppConfig("ini", "./conf/app.conf")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or loading configuration:", err) return } // 读取配置项 appName := web.AppConfig.String("appname") port := web.AppConfig.String("port") fmt.Printf("Application Name: %s\n", appName) fmt.Printf("Port: %s\n", port)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设置了配置文件的名字和路径,然后通过 LoadAppConfig 方法加载配置文件。要是加载的时候挂了,就会蹦出个错误信息。咱们可以用 fmt.Println 把这个错误打出来,这样就能知道到底哪里出问题啦! 3. 3. 第三步 日志记录的重要性 在处理配置文件解析错误时,日志记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记录详细的日志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追踪问题的根源。 Beego 提供了强大的日志功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或文件中。下面是一个使用 Beego 日志模块的例子: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github.com/beego/beego/v2/server/web" "log" ) func main() { // 设置日志级别 log.SetFlags(log.Ldate | log.Ltime | log.Lshortfile) // 加载配置文件 err := web.LoadAppConfig("ini", "./conf/app.conf") if err != nil { log.Fatalf("Failed to load configuration: %v", err) } // 继续执行其他逻辑 log.Println("Configuration loaded successfully.")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设置了日志的格式,并在加载配置文件时使用了 log.Fatalf 来记录错误信息。这样,即使程序崩溃,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哪里出了问题。 4. 我的经验总结 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处理配置文件解析错误的关键在于耐心和细心。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特别复杂,只是我们一时疏忽导致的。所以啊,在写代码的时候,得养成好习惯,像时不时瞅一眼配置文件是不是整整齐齐的,别让那些键值对出问题,不然出了bug找起来可够呛。 同时,我也建议大家多利用 Beego 提供的各种工具和功能。Beego 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框架,它已经为我们考虑到了很多细节。只要我们合理使用这些工具,就能大大减少遇到问题的概率。 最后,我想说的是,编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也不要急于求成。静下心来,一步步分析问题,总能找到解决方案。这就跟处理配置文件出错那会儿似的,说白了嘛,只要你能沉住气,再琢磨出点门道来,这坎儿肯定能迈过去! 5. 结语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弄明白在 Beego 里怎么正确解决配置文件出错的问题,这样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不会抓耳挠腮啦!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更好的方法,欢迎随时跟我交流。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为更优秀的开发者! 记住,编程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一种艺术。愿你在编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2025-04-13 15:33:12
24
桃李春风一杯酒
转载文章
...t的启发,C++11标准推出了智能指针,让我们从指针的内存管理中释放出来,几乎消灭所有new和delete。既然智能指针如此强大,今天我们来一窥智能指针的原理以及在多线程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智能指针的由来 在远古时代,C++发明了指针这把双刃剑,既可以让程序员精确地控制堆上每一块内存,也让程序更容易发生crash,大大增加了使用指针的技术门槛。因此,从C++98开始便推出了auto_ptr,对裸指针进行封装,让程序员无需手动释放指针指向的内存区域,在auto_ptr生命周期结束时自动释放,然而,由于auto_ptr在转移指针所有权后会产生野指针,导致程序运行时crash,如下面示例代码所示: auto_ptr<int> p1(new int(10));auto_ptr<int> p2 = p1; //转移控制权p1 += 10; //crash,p1为空指针,可以用p1->get判空做保护 因此在C++11又推出了unique_ptr、shared_ptr、weak_ptr三种智能指针,慢慢取代auto_ptr。 unique_ptr的使用 unique_ptr是auto_ptr的继承者,对于同一块内存只能有一个持有者,而unique_ptr和auto_ptr唯一区别就是unique_ptr不允许赋值操作,也就是不能放在等号的右边(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例外),这一定程度避免了一些误操作导致指针所有权转移,然而,unique_str依然有提供所有权转移的方法move,调用move后,原unique_ptr就会失效,再用其访问裸指针也会发生和auto_ptr相似的crash,如下面示例代码,所以,即使使用了unique_ptr,也要慎重使用move方法,防止指针所有权被转移。 unique_ptr<int> up(new int(5));//auto up2 = up; // 编译错误auto up2 = move(up);cout << up << endl; //crash,up已经失效,无法访问其裸指针 除了上述用法,unique_ptr还支持创建动态数组。在C++中,创建数组有很多方法,如下所示: // 静态数组,在编译时决定了数组大小int arr[10];// 通过指针创建在堆上的数组,可在运行时动态指定数组大小,但需要手动释放内存int arr = new int[10];// 通过std::vector容器创建动态数组,无需手动释放数组内存vector<int> arr(10);// 通过unique_ptr创建动态数组,也无需手动释放数组内存,比vector更轻量化unique_ptr<int[]> arr(new int[10]);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vector还是unique_ptr,虽然可以帮我们自动释放数组内存,但如果数组的元素是复杂数据类型时,我们还需要在其析构函数中正确释放内存。 真正的智能指针:shared_ptr auto_ptr和unique_ptr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因此C++11还推出了shared_ptr,这也是目前工程内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智能指针,他使用引用计数(感觉有参考Objective-C的嫌疑),实现对同一块内存可以有多个引用,在最后一个引用被释放时,指向的内存才释放,这也是和unique_ptr最大的区别。 另外,使用shared_ptr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 构造shared_ptr的方法,如下示例代码所示,我们尽量使用shared_ptr构造函数或者make_shared的方式创建shared_ptr,禁止使用裸指针赋值的方式,这样会shared_ptr难于管理指针的生命周期。 // 使用裸指针赋值构造,不推荐,裸指针被释放后,shared_ptr就野了,不能完全控制裸指针的生命周期,失去了智能指针价值int p = new int(10);shared_ptr<int>sp = p;delete p; // sp将成为野指针,使用sp将crash// 将裸指针作为匿名指针传入构造函数,一般做法,让shared_ptr接管裸指针的生命周期,更安全shared_ptr<int>sp1(new int(10));// 使用make_shared,推荐做法,更符合工厂模式,可以连代码中的所有new,更高效;方法的参数是用来初始化模板类shared_ptr<int>sp2 = make_shared<int>(10); 禁止使用指向shared_ptr的裸指针,也就是智能指针的指针,这听起来就很奇怪,但开发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使用shared_ptr的指针指向一个shared_ptr时,引用计数并不会加一,操作shared_ptr的指针很容易就发生野指针异常。 shared_ptr<int>sp = make_shared<int>(10);cout << sp.use_count() << endl; //输出1shared_ptr<int> sp1 = &sp;cout << (sp1).use_count() << endl; //输出依然是1(sp1).reset(); //sp成为野指针cout << sp << endl; //crash 使用shared_ptr创建动态数组,在介绍unique_ptr时我们就讲过创建动态数组,而shared_ptr同样可以做到,不过稍微复杂一点,如下代码所示,除了要显示指定析构方法外(因为默认是T的析构函数,不是T[]),另外对外的数据类型依然是shared_ptr<T>,非常有迷惑性,看不出来是数组,最后不能直接使用下标读写数组,要先get()获取裸指针才可以使用下标。所以,不推荐使用shared_ptr来创建动态数组,尽量使用unique_ptr,这可是unique_ptr为数不多的优势了。 template <typename T>shared_ptr<T> make_shared_array(size_t size) {return shared_ptr<T>(new T[size], default_delete<T[]>());}shared_ptr<int>sp = make_shared_array(10); //看上去是shared<int>类型,实际上是数组sp.get()[0] = 100; //不能直接使用下标读写数组元素,需要通过get()方法获取裸指针后再操作 用shared_ptr实现多态,在我们使用裸指针时,实现多态就免不了定义虚函数,那么用shared_ptr时也不例外,不过有一处是可以省下的,就是析构函数我们不需要定义为虚函数了,如下面代码所示: class A {public:~A() {cout << "dealloc A" << endl;} };class B : public A {public:~B() {cout << "dealloc B" << endl;}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argv[]) {A a = new B();delete a; //只打印dealloc Ashared_ptr<A>spa = make_shared<B>(); //析构spa是会先打印dealloc B,再打印dealloc Areturn 0;} 循环引用,笔者最先接触引用计数的语言就是Objective-C,而OC中最常出现的内存问题就是循环引用,如下面代码所示,A中引用B,B中引用A,spa和spb的强引用计数永远大于等于1,所以直到程序退出前都不会被退出,这种情况有时候在正常的业务逻辑中是不可避免的,而解决循环引用的方法最有效就是改用weak_ptr,具体可见下一章。 class A {public:shared_ptr<B> b;};class B {public:shared_ptr<A> a;};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argv[]) {shared_ptr<A> spa = make_shared<A>();shared_ptr<B> spb = make_shared<B>();spa->b = spb;spb->a = spa;return 0;} //main函数退出后,spa和spb强引用计数依然为1,无法释放 刚柔并济:weak_ptr 正如上一章提到,使用shared_ptr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循环引用,关键原因是使用shared_ptr引用一个指针时会导致强引用计数+1,从此该指针的生命周期就会取决于该shared_ptr的生命周期,然而,有些情况我们一个类A里面只是想引用一下另外一个类B的对象,类B对象的创建不在类A,因此类A也无需管理类B对象的释放,这个时候weak_ptr就应运而生了,使用shared_ptr赋值给一个weak_ptr不会增加强引用计数(strong_count),取而代之的是增加一个弱引用计数(weak_count),而弱引用计数不会影响到指针的生命周期,这就解开了循环引用,上一章最后的代码使用weak_ptr可改造为如下代码。 class A {public:shared_ptr<B> b;};class B {public:weak_ptr<A> a;};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argv[]) {shared_ptr<A> spa = make_shared<A>();shared_ptr<B> spb = make_shared<B>();spa->b = spb; //spb强引用计数为2,弱引用计数为1spb->a = spa; //spa强引用计数为1,弱引用计数为2return 0;} //main函数退出后,spa先释放,spb再释放,循环解开了使用weak_ptr也有需要注意的点,因为既然weak_ptr不负责裸指针的生命周期,那么weak_ptr也无法直接操作裸指针,我们需要先转化为shared_ptr,这就和OC的Strong-Weak Dance有点像了,具体操作如下:shared_ptr<int> spa = make_shared<int>(10);weak_ptr<int> spb = spa; //weak_ptr无法直接使用裸指针创建if (!spb.expired()) { //weak_ptr最好判断是否过期,使用expired或use_count方法,前者更快spb.lock() += 10; //调用weak_ptr转化为shared_ptr后再操作裸指针}cout << spa << endl; //20 智能指针原理 看到这里,智能指针的用法基本介绍完了,后面笔者来粗浅地分析一下为什么智能指针可以有效帮我们管理裸指针的生命周期。 使用栈对象管理堆对象 在C++中,内存会分为三部分,堆、栈和静态存储区,静态存储区会存放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程序加载时就初始化,而堆是由程序员自行分配,自行释放的,例如我们使用裸指针分配的内存;而最后栈是系统帮我们分配的,所以也会帮我们自动回收。因此,智能指针就是利用这一性质,通过一个栈上的对象(shared_ptr或unique_ptr)来管理一个堆上的对象(裸指针),在shared_ptr或unique_ptr的析构函数中判断当前裸指针的引用计数情况来决定是否释放裸指针。 shared_ptr引用计数的原理 一开始笔者以为引用计数是放在shared_ptr这个模板类中,但是细想了一下,如果这样将shared_ptr赋值给另一个shared_ptr时,是怎么做到两个shared_ptr的引用计数同时加1呢,让等号两边的shared_ptr中的引用计数同时加1?不对,如果还有第二个shared_ptr再赋值给第三个shared_ptr那怎么办呢?或许通过下面的类图便清楚个中奥秘。 [ boost中shared_ptr与weak_ptr类图 ] 我们重点关注shared_ptr<T>的类图,它就是我们可以直接操作的类,这里面包含裸指针T,还有一个shared_count的对象,而shared_count对象还不是最终的引用计数,它只是包含了一个指向sp_counted_base的指针,这应该就是真正存放引用计数的地方,包括强应用计数和弱引用计数,而且shared_count中包含的是sp_counted_base的指针,不是对象,这也就意味着假如shared_ptr<T> a = b,那么a和b底层pi_指针指向的是同一个sp_counted_base对象,这就很容易做到多个shared_ptr的引用计数永远保持一致了。 多线程安全 本章所说的线程安全有两种情况: 多个线程操作多个不同的shared_ptr对象 C++11中声明了shared_ptr的计数操作具有原子性,不管是赋值导致计数增加还是释放导致计数减少,都是原子性的,这个可以参考sp_counted_base的源码,因此,基于这个特性,假如有多个shared_ptr共同管理一个裸指针,那么多个线程分别通过不同的shared_ptr进行操作是线程安全的。 多个线程操作同一个shared_ptr对象 同样的道理,既然C++11只负责sp_counted_base的原子性,那么shared_ptr本身就没有保证线程安全了,加入两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个shared_ptr对象,一个进行释放(reset),另一个读取裸指针的值,那么最后的结果就不确定了,很有可能发生野指针访问crash。 作者:腾讯技术工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YwMjI2MA==&mid=2649743462&idx=1&sn=c9d94ddc25449c6a0052dc48392a33c2&utm_source=tuicool&utm_medium=referralmp.weixin.qq.com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1467557/article/details/113049179。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2-24 18:25:46
141
转载
转载文章
...琐。个人认为如果是对标准的数字进行识别,自己手动拍取照片进行识别足够了。但想要应用于更广泛的情况,应该寻找更大的数据集,所以我找到了国外手写数字的数据集MNIST。建议四个文件都下载 数据链接:MINIST数据集 2.对数据进行调整 2.1 将ubyte格式转为jpg格式 代码参考链接:python将ubyte格式的MNIST数据集转成jpg图片格式并保存 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cv2import osimport structdef trans(image, label, save):image位置,label位置和转换后的数据保存位置if 'train' in os.path.basename(image):prefix = 'train'else:prefix = 'test'labelIndex = 0imageIndex = 0i = 0lbdata = open(label, 'rb').read()magic, nums = struct.unpack_from(">II", lbdata, labelIndex)labelIndex += struct.calcsize('>II')imgdata = open(image, "rb").read()magic, nums, numRows, numColumns = struct.unpack_from('>IIII', imgdata, imageIndex)imageIndex += struct.calcsize('>IIII')for i in range(nums):label = struct.unpack_from('>B', lbdata, labelIndex)[0]labelIndex += struct.calcsize('>B')im = struct.unpack_from('>784B', imgdata, imageIndex)imageIndex += struct.calcsize('>784B')im = np.array(im, dtype='uint8')img = im.reshape(28, 28)save_name = os.path.join(save, '{}_{}_{}.jpg'.format(prefix, i, label))cv2.imwrite(save_name, img)if __name__ == '__main__':需要更改的文件路径!!!!!!此处是原始数据集位置train_images = 'C:/Users/ASUS/Desktop/train-images.idx3.ubyte'train_labels = 'C:/Users/ASUS/Desktop/train-labels.idx1.ubyte'test_images ='C:/Users/ASUS/Desktop/t10k-images.idx3.ubyte'test_labels = 'C:/Users/ASUS/Desktop/t10k-labels.idx1.ubyte'此处是我们将转化后的数据集保存的位置save_train ='C:/Users/ASUS/Desktop/MNIST/train_images/'save_test ='C:/Users/ASUS/Desktop/MNIST/test_images/'if not os.path.exists(save_train):os.makedirs(save_train)if not os.path.exists(save_test):os.makedirs(save_test)trans(test_images, test_labels, save_test)trans(train_images, train_labels, save_train) 2.2 将图片按照标签分类到具体文件夹 文章参考链接:python实现根据文件名自动分类转移至不同的文件夹 注意:为了适合这个数据集和我的win11系统对代码进行了一点调整,由于数据很多如果只需要部分数据一定要将那些数据单独放在一个文件夹。 导入库import osimport shutil 当前文件夹所在的路径,使用时需要进行修改current_path = 'C:/Users/ASUS/Desktop/MNIST/test'print('当前文件夹为:' + current_path) 读取该路径下的文件filename_list = os.listdir(current_path) 建立文件夹并且进行转移 假设原图片名称 test_001_2.jpgfor filename in filename_list:name1, name2, name3 = filename.split('_') name1 = test name2 = 001 name3 = 2.jpgname4, name5 = name3.split('.') name4 = 2 name5 = jpgif name5 == 'jpg' or name5 == 'png':try:os.mkdir(current_path+'/'+name4)print('成功建立文件夹:'+name4)except:passtry:shutil.move(current_path+'/'+filename, current_path+'/'+name4[:])print(filename+'转移成功!')except Exception as e:print('文件 %s 转移失败' % filename)print('转移错误原因:' + e)print('整理完毕!') 2.3 数据存在的缺陷 数据集内的图片数量很多,由于后面介绍的云端训练的限制,只能采用部分数据(本人采用的是1000张,大家可以自行增减数目)。 数据集为国外的数据集,很多数字写的跟我们不一样。如果想要更好的适用于我们国内的场景,可以对数据集进行手动的筛选。下面是他们写的数字2: 可以看出跟我们的不一样,不过数据集中仍然存在跟常规书写的一样的,我们需要进行人为的筛选。 2.4 优化建议(核心) 分析发现,部分数字精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国外手写很随意,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网络参数(如下)、人为筛选数据(如上)、增大数据集等方式进行优化。 二、模型训练 主要参考文章:通过云端自动生成openmv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目标检测 !!!唯一不同的点是我图像参数设置的是灰度而不是上述文章的RGB。 下面是我模型训练时的参数设置(仅供参考): 通过混淆矩阵可以看出,主要的错误在于数字2、6、8。我们可以通过查看识别错误的数字来分析可能的原因。 三、项目实现 !!!我们需要先将上述步骤中导出文件中的所有内容复制粘贴带OpenMV中自带的U盘中。然后将其中的.py文件名称改为main 1. 代码实现 本人修改后的完整代码展示如下,使用的是OpenMV IDE(官网下载): 数字识别后控制直流电机转速from pyb import Pin, Timerimport sensor, image, time, os, tf, math, random, lcd, uos, gc 根据识别的数字输出不同占比的PWM波def run(number):if inverse == True:ain1.low()ain2.high()else:ain1.high()ain2.low()ch1.pulse_width_percent(abs(number10)) 具体参数调整自行搜索sensor.reset() 初始化感光元件sensor.set_pixformat(sensor.GRAYSCALE) set_pixformat : 设置像素模式(GRAYSCALSE : 灰色; RGB565 : 彩色)sensor.set_framesize(sensor.QQVGA2) set_framesize : 设置处理图像的大小sensor.set_windowing((128, 160)) set_windowing : 设置提取区域大小sensor.skip_frames(time = 2000) skip_frames :跳过2000ms再读取图像lcd.init() 初始化lcd屏幕。inverse = False True : 电机反转 False : 电机正转ain1 = Pin('P1', Pin.OUT_PP) 引脚P1作为输出ain2 = Pin('P4', Pin.OUT_PP) 引脚P4作为输出ain1.low() P1初始化低电平ain2.low() P4初始化低电平tim = Timer(2, freq = 1000) 采用定时器2,频率为1000Hzch1 = tim.channel(4, Timer.PWM, pin = Pin('P5'), pulse_width_percent = 100) 输出通道1 配置PWM模式下的定时器(高电平有效) 端口为P5 初始占空比为100%clock = time.clock() 设置一个时钟用于追踪FPS 加载模型try:net = tf.load("trained.tflite", load_to_fb=uos.stat('trained.tflite')[6] > (gc.mem_free() - (641024)))except Exception as e:print(e)raise Exception('Failed to load "trained.tflite", did you copy the .tflite and labels.txt file onto the mass-storage device? (' + str(e) + ')') 加载标签try:labels = [line.rstrip('\n') for line in open("labels.txt")]except Exception as e:raise Exception('Failed to load "labels.txt", did you copy the .tflite and labels.txt file onto the mass-storage device? (' + str(e) + ')') 不断的进行运行while(True):clock.tick() 更新时钟img = sensor.snapshot().binary([(0,64)]) 抓取一张图像以灰度图显示lcd.display(img) 拍照并显示图像for obj in net.classify(img, min_scale=1.0, scale_mul=0.8, x_overlap=0.5, y_overlap=0.5): 初始化最大值和标签max_num = -1max_index = -1print("\nPredictions at [x=%d,y=%d,w=%d,h=%d]" % obj.rect())img.draw_rectangle(obj.rect()) 预测值和标签写成一个列表predictions_list = list(zip(labels, obj.output())) 输出各个标签的预测值,找到最大值进行输出for i in range(len(predictions_list)):print('%s 的概率为: %f' % (predictions_list[i][0], predictions_list[i][1]))if predictions_list[i][1] > max_num:max_num = predictions_list[i][1]max_index = int(predictions_list[i][0])run(max_index)print('该数字预测为:%d' % max_index)print('FPS为:', clock.fps())print('PWM波占空比为: %d%%' % (max_index10)) 2. 采用器件 使用的器件为OpenMV4 H7 Plus和L298N以及常用的直流电机。关键是找到器件的引脚图,再进行简单的连线即可。 参考文章:【L298N驱动模块学习笔记】–openmv驱动 参考文章:【openmv】原理图 引脚图 2. 注意事项 上述代码中我用到了lcd屏幕,主要是为了方便离机操作。使用过程中,OpenMV的lcd初始化时会重置端口,所有我们在输出PWM波的时候一定不要发生引脚冲突。我们可以在OpenMV官网查看lcd用到的端口: 可以看到上述用到的是P0、P2、P3、P6、P7和P8。所有我们输出PWM波时要避开这些端口。下面是OpenMV的PWM资源: 总结 本人第一次自己做东西也是第一次使用python,所以代码和项目写的都很粗糙,只是简单的识别数字控制直流电机。我也是四处借鉴修改后写下的大小,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给那些像我一样的小白们提供一点帮助,减少大家查找资料的时间。模型的缺陷以及改进方法上述中已经说明,如果我有写错或者大家有更好的方法欢迎大家告诉我,大家一起进步!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57100435/article/details/13074035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4-01-10 08:44:41
282
转载
转载文章
...计、数据一致性问题 容器:容器的设计原理等技术 二面题目: 参与的项目,选一个,技术难度在哪里? Collections.sort底层排序方式 负载均衡的原理设计模式与重构,谈谈你对重构的理解 谈谈redis相关的集群有哪些成熟方案? 再谈谈一致hash算法(redis)? 数据库索引,B+树的特性和建树过程 Mysql相关的行锁,表锁;乐观锁,悲观锁 谈谈多线程和并发工具的使用 谈谈redis的架构和组件 Redis的数据一致性问题(分布式多节点环境&单机环境) Docker容器 1.3 Java中间件三面 技术三面考察范围: 主要谈到了高并发的实现方案 以及中间件:redis、rocketmq、kafka等的架构设计思路 最后问了平时怎么提升技术的技术 三面题目 高并发情况下,系统是如何支撑大量的请求的? 接着上面的问题,延伸到了中间件,kafka、redis、rocketmq、mycat等设计思路和适用场景等 最近上过哪些技术网站;最近再看那些书。 工作和生活中遇见最大的挑战,怎么去克服? 未来有怎样的打算 1.4 Java中间件四面 最后,你懂的,主要就是HR走流程了,主要问了未来的职业规划。 02 头条Java后台3面 2.1 头条一面 讲讲jvm运行时数据库区 讲讲你知道的垃圾回收算法 jvm内存模型jmm 内存泄漏与内存溢出的区别 select、epool 的区别?底层的数据结构是什么? mysql数据库默认存储引擎,有什么优点 优化数据库的方法,从sql到缓存到cpu到操作系统,知道多少说多少 什么情景下做分表,什么情景下做分库 linkedList与arrayList区别 适用场景 array list是如何扩容的 volatile 关键字的作用?Java 内存模型? java lock的实现,公平锁、非公平锁 悲观锁和乐观锁,应用中的案例,mysql当中怎么实现,java中的实现 2.2 头条二面 Java 内存分配策略? 多个线程同时请求内存,如何分配? Redis 底层用到了哪些数据结构? 使用 Redis 的 set 来做过什么? Redis 使用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 搭建过 Redis 集群吗? 如何分析“慢查询”日志进行 SQL/索引 优化? MySQL 索引结构解释一下?(B+ 树) MySQL Hash 索引适用情况?举下例子? 2.3 头条三面 如何保证数据库与redis缓存一致的Redis 的并发竞争问题是什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了解 Redis 事务的 CAS 方案吗? 如何保证 Redis 高并发、高可用? Redis 的主从复制原理,以及Redis 的哨兵原理? 如果让你写一个消息队列,该如何进行架构设计啊?说一下你的思路。 MySQL数据库主从同步怎么实现? 秒杀模块怎么设计的,如何压测,抗压手段 03 今日头条Java后台研发三面 3.1 一面 concurrent包下面用过哪些? countdownlatch功能实现 synchronized和lock区别,重入锁thread和runnable的区别 AtomicInteger实现原理(CAS自旋) java并发sleep与wait、notify与notifyAll的区别 如何实现高效的同步链表 java都有哪些加锁方式(synchronized、ReentrantLock、共享锁、读写锁等) 设计模式(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几种情况)、适配器模式、装饰者模式) maven依赖树,maven的依赖传递,循环依赖 3.2 二面 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的区别,synchronized用在代码快、方法、静态方法时锁的都是什么? 介绍spring的IOC和AOP,分别如何实现(classloader、动态代理)JVM的内存布局以及垃圾回收原理及过程 讲一下,讲一下CMS垃圾收集器垃圾回收的流程,以及CMS的缺点 redis如何处理分布式服务器并发造成的不一致OSGi的机制spring中bean加载机制,bean生成的具体步骤,ioc注入的方式spring何时创建- applicationContextlistener是监听哪个事件? 介绍ConcurrentHashMap原理,用的是哪种锁,segment有没可能增大? 解释mysql索引、b树,为啥不用平衡二叉树、红黑树 Zookeeper如何同步配置 3.3 三面 Java线程池ThreadPoolEcecutor参数,基本参数,使用场景 MySQL的ACID讲一下,延伸到隔离级别 dubbo的实现原理,说说RPC的要点 GC停顿原因,如何降低停顿? JVM如何调优、参数怎么调? 如何用工具分析jvm状态(visualVM看堆中对象的分配,对象间的引用、是否有内存泄漏,jstack看线程状态、是否死锁等等) 描述一致性hash算法 分布式雪崩场景如何避免? 再谈谈消息队列 04 抖音Java 三面 4.1 一面: hashmap,怎么扩容,怎么处理数据冲突? 怎么高效率的实现数据迁移? Linux的共享内存如何实现,大概说了一下。 socket网络编程,说一下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同步IO和异步IO的区别? Java GC机制?GC Roots有哪些? 红黑树讲一下,五个特性,插入删除操作,时间复杂度? 快排的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况呢,最好情况呢,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呢,建堆的复杂度是多少 4.2 二面: 自我介绍,主要讲讲做了什么和擅长什么 设计模式了解哪些? AtomicInteger怎么实现原子修改的? ConcurrentHashMap 在Java7和Java8中的区别? 为什么Java8并发效率更好?什么情况下用HashMap,什么情况用ConcurrentHashMap? redis数据结构? redis数据淘汰机制? 4.3 三面(约五十分钟): mysql实现事务的原理(MVCC) MySQL数据主从同步是如何实现的? MySQL索引的实现,innodb的索引,b+树索引是怎么实现的,为什么用b+树做索引节点,一个节点存了多少数据,怎么规定大小,与磁盘页对应。 如果Redis有1亿个key,使用keys命令是否会影响线上服务? Redis的持久化方式,aod和rdb,具体怎么实现,追加日志和备份文件,底层实现原理的话知道么? 遇到最大困难是什么?怎么克服? 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你想问我什么? 05 百度三面 5.1 百度一面 自我介绍 Java中的多态 为什么要同时重写hashcode和equals Hashmap的原理 Hashmap如何变线程安全,每种方式的优缺点 垃圾回收机制 Jvm的参数你知道的说一下 设计模式了解的说一下啊 手撕一个单例模式 手撕算法:反转单链表 手撕算法:实现类似微博子结构的数据结构,输入一系列父子关系,输出一个类似微博评论的父子结构图 手写java多线程 手写java的soeket编程,服务端和客户端 手撕算法: 爬楼梯,写出状态转移方程 智力题:时针分针什么时候重合 5.2 百度二面(现场) 自我介绍 项目介绍 服务器如何负载均衡,有哪些算法,哪个比较好,一致性哈希原理,怎么避免DDOS攻击请求打到少数机器。 TCP连接中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四次挥手的最后一个ack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time wait,为什么是2msl。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怎么实现的,主从复制怎么做的,什么时候会出现数据不一致,如何解决。 Linux查看cpu占用率高的进程 手撕算法:给定一个数字三角形,找到从顶部到底部的最小路径和。每一步可以移动到下面一行的相邻数字上。 然后继续在这个问题上扩展 求出最短那条的路径 递归求出所有的路径 设计模式讲一下熟悉的 会不会滥用设计模式 多线程条件变量为什么要在while体里 你遇到什么挫折,怎么应对和处理 5.3 百度三面(现场) 自我介绍 项目介绍 Redis的特点 Redis的持久化怎么做,aof和rdb,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优缺点。 Redis使用哨兵部署会有什么问题,我说需要扩容的话还是得集群部署。 说一下JVM内存模型把,有哪些区,分别干什么的 说一下gc算法,分代回收说下 MySQL的引擎讲一下,有什么区别,使用场景呢 分布式事务了解么 反爬虫的机制,有哪些方式 06 蚂蚁中间件团队面试题 6.1 蚂蚁中间件一面: 自我介绍 JVM垃圾回收算法和垃圾回收器有哪些,最新的JDK采用什么算法。 新生代和老年代的回收机制。 讲一下ArrayList和linkedlist的区别,ArrayList与HashMap的扩容方式。 Concurrenthashmap1.8后的改动。 Java中的多线程,以及线程池的增长策略和拒绝策略了解么。 Tomcat的类加载器了解么 Spring的ioc和aop,Springmvc的基本架构,请求流程。 HTTP协议与Tcp有什么区别,http1.0和2.0的区别。 Java的网络编程,讲讲NIO的实现方式,与BIO的区别,以及介绍常用的NIO框架。 索引什么时候会失效变成全表扫描 介绍下分布式的paxos和raft算法 6.2 蚂蚁中间件二面 你在项目中怎么用到并发的。 消息队列的使用场景,谈谈Kafka。 你说了解分布式服务,那么你怎么理解分布式服务。 Dubbo和Spring Clound的区别,以及使用场景。 讲一下docker的实现原理,以及与JVM的区别。 MongoDB、Redis和Memcached的应用场景,各自优势 MongoDB有事务吗 Redis说一下sorted set底层原理 讲讲Netty为什么并发高,相关的核心组件有哪些 6.3 蚂蚁中间件三面 完整的画一个分布式集群部署图,从负载均衡到后端数据库集群。 分布式锁的方案,Redis和Zookeeper哪个好,如果是集群部署,高并发情况下哪个性能更好。 分布式系统的全局id如何实现。 数据库万级变成亿级,你如何来解决。 常见的服务器雪崩是由什么引起的,如何来防范。 异地容灾怎么实现 常用的高并发技术解决方案有哪些,以及对应的解决步骤。 07 京东4面(Java研发) 7.1 一面(基础面:约1小时) 自我介绍,主要讲讲做了什么和擅长什么 springmvc和spring-boot区别 @Autowired的实现原理 Bean的默认作用范围是什么?其他的作用范围? 索引是什么概念有什么作用?MySQL里主要有哪些索引结构?哈希索引和B+树索引比较? Java线程池的原理?线程池有哪些?线程池工厂有哪些线程池类型,及其线程池参数是什么? hashmap原理,处理哈希冲突用的哪种方法? 还知道什么处理哈希冲突的方法? Java GC机制?GC Roots有哪些? Java怎么进行垃圾回收的?什么对象会进老年代?垃圾回收算法有哪些?为什么新生代使用复制算法? HashMap的时间复杂度?HashMap中Hash冲突是怎么解决的?链表的上一级结构是什么?Java8中的HashMap有什么变化?红黑树需要比较大小才能进行插入,是依据什么进行比较的?其他Hash冲突解决方式? hash和B+树的区别?分别应用于什么场景?哪个比较好? 项目里有个数据安全的,aes和md5的区别?详细点 7.2 二面(问数据库较多) 自我介绍 为什么MyISAM查询性能好? 事务特性(acid) 隔离级别 SQL慢查询的常见优化步骤? 说下乐观锁,悲观锁(select for update),并写出sql实现 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 用到过哪些rpc框架 数据库连接池怎么实现 Java web过滤器的生命周期 7.3 三面(综合面;约一个小时) 自我介绍。 ConcurrentHashMap 在Java7和Java8中的区别?为什么Java8并发效率更好?什么情况下用HashMap,什么情况用ConcurrentHashMap? 加锁有什么机制? ThreadLocal?应用场景? 数据库水平切分,垂直切分的设计思路和切分顺序 Redis如何解决key冲突 soa和微服务的区别? 单机系统演变为分布式系统,会涉及到哪些技术的调整?请从前面负载到后端详细描述。 设计一个秒杀系统? 7.4 四面(HR面) 你自己最大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平时遇见过什么样的挑战,怎么去克服的 工作中遇见了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你的应对思路? 你的兴趣爱好? 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08 美团java高级开发3面 8.1 美团一面 自我介绍 项目介绍 Redis介绍 了解redis源码么 了解redis集群么 Hashmap的原理,增删的情况后端数据结构如何位移 hashmap容量为什么是2的幂次 hashset的源码 object类你知道的方法 hashcode和equals 你重写过hashcode和equals么,要注意什么 假设现在一个学生类,有学号和姓名,我现在hashcode方法重写的时候,只将学号参与计算,会出现什么情况? 往set里面put一个学生对象,然后将这个学生对象的学号改了,再put进去,可以放进set么?并讲出为什么 Redis的持久化?有哪些方式,原理是什么? 讲一下稳定的排序算法和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讲一下快速排序的思想 8.2 美团二面 自我介绍 讲一下数据的acid 什么是一致性 什么是隔离性 Mysql的隔离级别 每个隔离级别是如何解决 Mysql要加上nextkey锁,语句该怎么写 Java的内存模型,垃圾回收 线程池的参数 每个参数解释一遍 然后面试官设置了每个参数,给了是个线程,让描述出完整的线程池执行的流程 Nio和IO有什么区别 Nio和aio的区别 Spring的aop怎么实现 Spring的aop有哪些实现方式 动态代理的实现方式和区别 Linux了解么 怎么查看系统负载 Cpu load的参数如果为4,描述一下现在系统处于什么情况 Linux,查找磁盘上最大的文件的命令 Linux,如何查看系统日志文件 手撕算法:leeetcode原题 22,Generate Parentheses,给定 n 对括号,请- 写一个函数以将其生成新的括号组合,并返回所有组合结果。 8.3 美团三面(现场) 三面没怎么问技术,问了很多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 自我介绍 项目介绍 怎么管理项目成员 当意见不一致时,如何沟通并说服开发成员,并举个例子 怎么保证项目的进度 数据库的索引原理 非聚簇索引和聚簇索引 索引的使用注意事项 联合索引 从底层解释最左匹配原则 Mysql对联合索引有优化么?会自动调整顺序么?哪个版本开始优化? Redis的应用 Redis的持久化的方式和原理 技术选型,一个新技术和一个稳定的旧技术,你会怎么选择,选择的考虑有哪些 说你印象最深的美团点评技术团队的三篇博客 最近在学什么新技术 你是怎么去接触一门新技术的 会看哪些书 怎么选择要看的书 最后 由于篇幅限制,小编在此截出几张知识讲解的图解,有需要的程序猿(媛)可以点赞后戳这里免费领取全部资料获取哦 子 怎么保证项目的进度 数据库的索引原理 非聚簇索引和聚簇索引 索引的使用注意事项 联合索引 从底层解释最左匹配原则 Mysql对联合索引有优化么?会自动调整顺序么?哪个版本开始优化? Redis的应用 Redis的持久化的方式和原理 技术选型,一个新技术和一个稳定的旧技术,你会怎么选择,选择的考虑有哪些 说你印象最深的美团点评技术团队的三篇博客 最近在学什么新技术 你是怎么去接触一门新技术的 会看哪些书 怎么选择要看的书 最后 由于篇幅限制,小编在此截出几张知识讲解的图解,有需要的程序猿(媛)可以点赞后戳这里免费领取全部资料获取哦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SFREePIJ-1624074891834)]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5kF3pkiC-1624074891834)]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HDVXfOMR-1624074891835)]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RyaAC5jy-1624074891836)]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iV32C5Ok-1624074891837)]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57285325/article/details/118051767。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11-13 23:43:59
85
转载
转载文章
...出logback内部日志信息,实时查看logback运行状态。默认值为false。--><configuration scan="false" scanPeriod="60 seconds" debug="false"><!-- 定义日志的根目录 --><!-- <property name="LOG_HOME" value="/app/log" /> --><!-- 定义日志文件名称 --><property name="appName" value="netty"></property><!-- 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表示控制台输出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Encoding>UTF-8</Encoding><!--日志输出格式:%d表示日期时间,%thread表示线程名,%-5level:级别从左显示5个字符宽度%logger{50} 表示logger名字最长50个字符,否则按照句点分割。 %msg:日志消息,%n是换行符--><encoder><pattern>%d{yyyy-MM-dd HH:mm:ss.SSS} [%thread] %-5level %logger{50} - %msg%n</pattern></encoder></appender><!-- 滚动记录文件,先将日志记录到指定文件,当符合某个条件时,将日志记录到其他文件 --> <appender name="appLogAppender"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Encoding>UTF-8</Encoding><!-- 指定日志文件的名称 --> <file>${appName}.log</file><!--当发生滚动时,决定 RollingFileAppender 的行为,涉及文件移动和重命名TimeBasedRollingPolicy: 最常用的滚动策略,它根据时间来制定滚动策略,既负责滚动也负责出发滚动。--><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TimeBasedRollingPolicy"><!--滚动时产生的文件的存放位置及文件名称 %d{yyyy-MM-dd}:按天进行日志滚动 %i:当文件大小超过maxFileSize时,按照i进行文件滚动--><fileNamePattern>${appName}-%d{yyyy-MM-dd}-%i.log</fileNamePattern><!-- 可选节点,控制保留的归档文件的最大数量,超出数量就删除旧文件。假设设置每天滚动,且maxHistory是365,则只保存最近365天的文件,删除之前的旧文件。注意,删除旧文件是,那些为了归档而创建的目录也会被删除。--><MaxHistory>365</MaxHistory><!-- 当日志文件超过maxFileSize指定的大小是,根据上面提到的%i进行日志文件滚动 注意此处配置SizeBasedTriggeringPolicy是无法实现按文件大小进行滚动的,必须配置timeBasedFileNamingAndTriggeringPolicy--><timeBasedFileNamingAndTrigger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SizeAndTimeBasedFNATP"><maxFileSize>100MB</maxFileSize></timeBasedFileNamingAndTriggeringPolicy></rollingPolicy><!--日志输出格式:%d表示日期时间,%thread表示线程名,%-5level:级别从左显示5个字符宽度 %logger{50} 表示logger名字最长50个字符,否则按照句点分割。 %msg:日志消息,%n是换行符--> <encoder><pattern>%d{yyyy-MM-dd HH:mm:ss.SSS} [ %thread ] - [ %-5level ] [ %logger{50} : %line ] - %msg%n</pattern></encoder></appender><!-- logger主要用于存放日志对象,也可以定义日志类型、级别name:表示匹配的logger类型前缀,也就是包的前半部分level:要记录的日志级别,包括 TRACE < DEBUG < INFO < WARN < ERRORadditivity:作用在于children-logger是否使用 rootLogger配置的appender进行输出,false:表示只用当前logger的appender-ref,true:表示当前logger的appender-ref和rootLogger的appender-ref都有效--><!-- <logger name="edu.hyh" level="info" additivity="true"><appender-ref ref="appLogAppender" /></logger> --><!-- root与logger是父子关系,没有特别定义则默认为root,任何一个类只会和一个logger对应,要么是定义的logger,要么是root,判断的关键在于找到这个logger,然后判断这个logger的appender和level。 --><root level="debug"><appender-ref ref="stdout" /><appender-ref ref="appLogAppender" /></root></configuration> 2、余额宝代码 package com.zhuguang.jack.controller;import com.alibaba.fastjson.JSONObject;import com.zhuguang.jack.service.OrderService;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ntroller;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ponseBody;@Controller@RequestMapping("/order")public class OrderController {/ @Description TODO @param @return 参数 @return String 返回类型 @throws 模拟银行转账 userID:转账的用户ID amount:转多少钱/@Autowired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RequestMapping("/transfer")public @ResponseBody String transferAmount(String userId, String amount) {try {orderService.updateAmount(Integer.valueOf(amount), userId);}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return "===============================transferAmount failed===================";}return "===============================transferAmount successfull===================";} } 消息监听器 package com.zhuguang.jack.listener;import com.alibaba.fastjson.JSONObject;import com.zhuguang.jack.service.OrderService;import org.slf4j.Logger;import org.slf4j.LoggerFactory;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http.client.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annotation.Transactional;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client.RestTemplate;import javax.jms.JMSException;import javax.jms.Message;import javax.jms.MessageListener;import javax.jms.ObjectMessage;@Service("queueMessageListener")public class QueueMessageListener implements MessageListener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getClass());@Autowired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Transactional(rollbackFor = Exception.class)@Overridepublic void onMessage(Message message) {if (message instanceof ObjectMessage) {ObjectMessage objectMessage = (ObjectMessage) message;try {com.zhuguang.jack.bean.Message message1 = (com.zhuguang.jack.bean.Message) objectMessage.getObject();String userId = message1.getUserId();int count = orderService.queryMessageCountByUserId(userId);if (count == 0) {orderService.updateAmount(message1.getAmount(), message1.getUserId());orderService.insertMessage(message1.getUserId(), message1.getMessageId(), message1.getAmount(), "ok");} else {logger.info("异常转账");}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 createRestTemplate();JSONObject jo = new JSONObject();jo.put("messageId", message1.getMessageId());jo.put("respCode", "OK");String url = "http://jack.bank_a.com:8080/alipay/order/callback?param="+ jo.toJSONString();restTemplate.getForObject(url,null);} catch (JMS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异常");} }}public RestTemplate createRestTemplate() {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 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 = new 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setConnectTimeout(3000);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setReadTimeout(2000);return new RestTemplate(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 } package com.zhuguang.jack.service;public interface OrderService {public void updateAmount(int amount, String userId);public int queryMessageCountByUserId(String userId);public int insertMessage(String userId,String messageId,int amount,String status);} package com.zhuguang.jack.service;import org.slf4j.Logger;import org.slf4j.LoggerFactory;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http.client.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jdbc.core.JdbcTemplate;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annotation.Transactional;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client.RestTemplate;@Service@Transactional(rollbackFor = Exception.class)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OrderService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getClass());@AutowiredJdbcTemplate jdbcTemplate;/ 更新数据库表,把账户余额减去amountd/@Overridepublic void updateAmount(int amount, String userId) {//1、农业银行转账3000,也就说农业银行jack账户要减3000String sql = "update account set amount = amount + ?,update_time=now() where user_id = ?";int count = jdbcTemplate.update(sql, new Object[] {amount, userId});if (count != 1)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订单创建失败,农业银行转账失败!");} }public RestTemplate createRestTemplate() {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 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 = new 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setConnectTimeout(3000);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setReadTimeout(2000);return new RestTemplate(simpl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Overridepublic int queryMessageCountByUserId(String messageId) {String sql = "select count() from message where message_id = ?";int count = jdbcTemplate.queryForInt(sql, new Object[]{messageId});return count;}@Overridepublic int insertMessage(String userId, String message_id,int amount, String status) {String sql = "insert into message(user_id,message_id,amount,status) values(?,?,?)";int count = jdbcTemplate.update(sql, new Object[]{userId, message_id,amount, status});if(count == 1) {logger.info("Ok");}return count;} } activemq.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xmlns:amq="http://activemq.apache.org/schema/core"xmlns:jm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jms"xmlns:context="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xmlns:mvc="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mvc"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4.1.xsd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spring-context-4.1.xsd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mvc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mvc/spring-mvc-4.1.xsd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jm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jms/spring-jms-4.1.xsdhttp://activemq.apache.org/schema/corehttp://activemq.apache.org/schema/core/activemq-core-5.12.1.xsd"><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zhuguang.jack" /><mvc:annotation-driven /><amq:connectionFactory id="amqConnectionFactory"brokerURL="tcp://192.168.88.131:61616"userName="system"password="manager" /><!-- 配置JMS连接工长 --><bean id="connectionFactory"class="org.springframework.jms.connection.CachingConnectionFactory"><constructor-arg ref="amqConnectionFactory" /><property name="sessionCacheSize" value="100" /></bean><!-- 定义消息队列(Queue) --><bean id="demoQueueDestination" class="org.apache.activemq.command.ActiveMQQueue"><!-- 设置消息队列的名字 --><constructor-arg><value>zg.jack.queue</value></constructor-arg></bean><!-- 显示注入消息监听容器(Queue),配置连接工厂,监听的目标是demoQueueDestination,监听器是上面定义的监听器 --><bean id="queueListenerContain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jms.listener.DefaultMessageListenerContainer"><property name="connectionFactory" ref="connectionFactory" /><property name="destination" ref="demoQueueDestination" /><property name="messageListener" ref="queueMessageListener" /></bean><!-- 配置JMS模板(Queue),Spring提供的JMS工具类,它发送、接收消息。 --><bean id="jmsTemplate"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ms.core.JmsTemplate"><property name="connectionFactory" ref="connectionFactory" /><property name="defaultDestination" ref="demoQueueDestination" /><property name="receiveTimeout" value="10000" /><!-- true是topic,false是queue,默认是false,此处显示写出false --><property name="pubSubDomain" value="false" /></bean></beans> OK~~~~~~~~~~~~大功告成!!!, 如果大家觉得满意并且对技术感兴趣请加群:171239762, 纯技术交流群,非诚勿扰。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luoyang_java/article/details/8495324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4-16 22:34:52
499
转载
转载文章
...次推荐时从海量内容中筛选出千级别的内容库。召回策略最重要的要求是性能要极致,一般超时不能超过50毫秒。 召回策略种类有很多,我们主要用的是倒排的思路。离线维护一个倒排,这个倒排的key可以是分类,topic,实体,来源等。 排序考虑热度、新鲜度、动作等。线上召回可以迅速从倒排中根据用户兴趣标签对内容做截断,高效的从很大的内容库中筛选比较靠谱的一小部分内容。 二、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包括文本分析,图片分析和视频分析。头条一开始主要做资讯,今天我们主要讲一下文本分析。文本分析在推荐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用户兴趣建模。 没有内容及文本标签,无法得到用户兴趣标签。举个例子,只有知道文章标签是互联网,用户看了互联网标签的文章,才能知道用户有互联网标签,其他关键词也一样。 另一方面,文本内容的标签可以直接帮助推荐特征,比如魅族的内容可以推荐给关注魅族的用户,这是用户标签的匹配。 如果某段时间推荐主频道效果不理想,出现推荐窄化,用户会发现到具体的频道推荐(如科技、体育、娱乐、军事等)中阅读后,再回主feed,推荐效果会更好。 因为整个模型是打通的,子频道探索空间较小,更容易满足用户需求。只通过单一信道反馈提高推荐准确率难度会比较大,子频道做的好很重要。而这也需要好的内容分析。 上图是今日头条的一个实际文本case。可以看到,这篇文章有分类、关键词、topic、实体词等文本特征。 当然不是没有文本特征,推荐系统就不能工作,推荐系统最早期应用在Amazon,甚至沃尔玛时代就有,包括Netfilx做视频推荐也没有文本特征直接协同过滤推荐。 但对资讯类产品而言,大部分是消费当天内容,没有文本特征新内容冷启动非常困难,协同类特征无法解决文章冷启动问题。 今日头条推荐系统主要抽取的文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类。首先是语义标签类特征,显式为文章打上语义标签。 这部分标签是由人定义的特征,每个标签有明确的意义,标签体系是预定义的。 此外还有隐式语义特征,主要是topic特征和关键词特征,其中topic特征是对于词概率分布的描述,无明确意义;而关键词特征会基于一些统一特征描述,无明确集合。 另外文本相似度特征也非常重要。在头条,曾经用户反馈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为什么总推荐重复的内容。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每个人对重复的定义不一样。 举个例子,有人觉得这篇讲皇马和巴萨的文章,昨天已经看过类似内容,今天还说这两个队那就是重复。 但对于一个重度球迷而言,尤其是巴萨的球迷,恨不得所有报道都看一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根据判断相似文章的主题、行文、主体等内容,根据这些特征做线上策略。 同样,还有时空特征,分析内容的发生地点以及时效性。比如武汉限行的事情推给北京用户可能就没有意义。 最后还要考虑质量相关特征,判断内容是否低俗,色情,是否是软文,鸡汤? 上图是头条语义标签的特征和使用场景。他们之间层级不同,要求不同。 分类的目标是覆盖全面,希望每篇内容每段视频都有分类;而实体体系要求精准,相同名字或内容要能明确区分究竟指代哪一个人或物,但不用覆盖很全。 概念体系则负责解决比较精确又属于抽象概念的语义。这是我们最初的分类,实践中发现分类和概念在技术上能互用,后来统一用了一套技术架构。 目前,隐式语义特征已经可以很好的帮助推荐,而语义标签需要持续标注,新名词新概念不断出现,标注也要不断迭代。其做好的难度和资源投入要远大于隐式语义特征,那为什么还需要语义标签? 有一些产品上的需要,比如频道需要有明确定义的分类内容和容易理解的文本标签体系。语义标签的效果是检查一个公司NLP技术水平的试金石。 今日头条推荐系统的线上分类采用典型的层次化文本分类算法。 最上面Root,下面第一层的分类是像科技、体育、财经、娱乐,体育这样的大类,再下面细分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田径、游泳…,足球再细分国际足球、中国足球,中国足球又细分中甲、中超、国家队…,相比单独的分类器,利用层次化文本分类算法能更好地解决数据倾斜的问题。 有一些例外是,如果要提高召回,可以看到我们连接了一些飞线。这套架构通用,但根据不同的问题难度,每个元分类器可以异构,像有些分类SVM效果很好,有些要结合CNN,有些要结合RNN再处理一下。 上图是一个实体词识别算法的case。基于分词结果和词性标注选取候选,期间可能需要根据知识库做一些拼接,有些实体是几个词的组合,要确定哪几个词结合在一起能映射实体的描述。 如果结果映射多个实体还要通过词向量、topic分布甚至词频本身等去歧,最后计算一个相关性模型。 三、用户标签 内容分析和用户标签是推荐系统的两大基石。内容分析涉及到机器学习的内容多一些,相比而言,用户标签工程挑战更大。 今日头条常用的用户标签包括用户感兴趣的类别和主题、关键词、来源、基于兴趣的用户聚类以及各种垂直兴趣特征(车型,体育球队,股票等)。还有性别、年龄、地点等信息。 性别信息通过用户第三方社交账号登录得到。年龄信息通常由模型预测,通过机型、阅读时间分布等预估。 常驻地点来自用户授权访问位置信息,在位置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传统聚类的方法拿到常驻点。 常驻点结合其他信息,可以推测用户的工作地点、出差地点、旅游地点。这些用户标签非常有助于推荐。 当然最简单的用户标签是浏览过的内容标签。但这里涉及到一些数据处理策略。 主要包括: 一、过滤噪声。通过停留时间短的点击,过滤标题党。 二、热点惩罚。对用户在一些热门文章(如前段时间PG One的新闻)上的动作做降权处理。理论上,传播范围较大的内容,置信度会下降。 三、时间衰减。用户兴趣会发生偏移,因此策略更偏向新的用户行为。因此,随着用户动作的增加,老的特征权重会随时间衰减,新动作贡献的特征权重会更大。 四、惩罚展现。如果一篇推荐给用户的文章没有被点击,相关特征(类别,关键词,来源)权重会被惩罚。当 然同时,也要考虑全局背景,是不是相关内容推送比较多,以及相关的关闭和dislike信号等。 用户标签挖掘总体比较简单,主要还是刚刚提到的工程挑战。头条用户标签第一版是批量计算框架,流程比较简单,每天抽取昨天的日活用户过去两个月的动作数据,在Hadoop集群上批量计算结果。 但问题在于,随着用户高速增长,兴趣模型种类和其他批量处理任务都在增加,涉及到的计算量太大。 2014年,批量处理任务几百万用户标签更新的Hadoop任务,当天完成已经开始勉强。集群计算资源紧张很容易影响其它工作,集中写入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压力也开始增大,并且用户兴趣标签更新延迟越来越高。 面对这些挑战。2014年底今日头条上线了用户标签Storm集群流式计算系统。改成流式之后,只要有用户动作更新就更新标签,CPU代价比较小,可以节省80%的CPU时间,大大降低了计算资源开销。 同时,只需几十台机器就可以支撑每天数千万用户的兴趣模型更新,并且特征更新速度非常快,基本可以做到准实时。这套系统从上线一直使用至今。 当然,我们也发现并非所有用户标签都需要流式系统。像用户的性别、年龄、常驻地点这些信息,不需要实时重复计算,就仍然保留daily更新。 四、评估分析 上面介绍了推荐系统的整体架构,那么如何评估推荐效果好不好? 有一句我认为非常有智慧的话,“一个事情没法评估就没法优化”。对推荐系统也是一样。 事实上,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推荐效果。比如侯选集合变化,召回模块的改进或增加,推荐特征的增加,模型架构的改进在,算法参数的优化等等,不一一举例。 评估的意义就在于,很多优化最终可能是负向效果,并不是优化上线后效果就会改进。 全面的评估推荐系统,需要完备的评估体系、强大的实验平台以及易用的经验分析工具。 所谓完备的体系就是并非单一指标衡量,不能只看点击率或者停留时长等,需要综合评估。 很多公司算法做的不好,并非是工程师能力不够,而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实验平台,还有便捷的实验分析工具,可以智能分析数据指标的置信度。 一个良好的评估体系建立需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兼顾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我在之前公司负责电商方向的时候观察到,很多策略调整短期内用户觉得新鲜,但是长期看其实没有任何助益。 其次,要兼顾用户指标和生态指标。既要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价值,让他更有尊严的创作,也有义务满足用户,这两者要平衡。 还有广告主利益也要考虑,这是多方博弈和平衡的过程。 另外,要注意协同效应的影响。实验中严格的流量隔离很难做到,要注意外部效应。 强大的实验平台非常直接的优点是,当同时在线的实验比较多时,可以由平台自动分配流量,无需人工沟通,并且实验结束流量立即回收,提高管理效率。 这能帮助公司降低分析成本,加快算法迭代效应,使整个系统的算法优化工作能够快速往前推进。 这是头条A/B Test实验系统的基本原理。首先我们会做在离线状态下做好用户分桶,然后线上分配实验流量,将桶里用户打上标签,分给实验组。 举个例子,开一个10%流量的实验,两个实验组各5%,一个5%是基线,策略和线上大盘一样,另外一个是新的策略。 实验过程中用户动作会被搜集,基本上是准实时,每小时都可以看到。但因为小时数据有波动,通常是以天为时间节点来看。动作搜集后会有日志处理、分布式统计、写入数据库,非常便捷。 在这个系统下工程师只需要设置流量需求、实验时间、定义特殊过滤条件,自定义实验组ID。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实验数据对比、实验数据置信度、实验结论总结以及实验优化建议。 当然,只有实验平台是远远不够的。线上实验平台只能通过数据指标变化推测用户体验的变化,但数据指标和用户体验存在差异,很多指标不能完全量化。 很多改进仍然要通过人工分析,重大改进需要人工评估二次确认。 五、内容安全 最后要介绍今日头条在内容安全上的一些举措。头条现在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内容创作与分发凭条,必须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和行业领导者的责任。如果1%的推荐内容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现在,今日头条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具有成熟内容生产能力的PGC平台 一是UGC用户内容,如问答、用户评论、微头条。这两部分内容需要通过统一的审核机制。如果是数量相对少的PGC内容,会直接进行风险审核,没有问题会大范围推荐。 UGC内容需要经过一个风险模型的过滤,有问题的会进入二次风险审核。审核通过后,内容会被真正进行推荐。这时如果收到一定量以上的评论或者举报负向反馈,还会再回到复审环节,有问题直接下架。 整个机制相对而言比较健全,作为行业领先者,在内容安全上,今日头条一直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分享内容识别技术主要鉴黄模型,谩骂模型以及低俗模型。今日头条的低俗模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训练,样本库非常大,图片、文本同时分析。 这部分模型更注重召回率,准确率甚至可以牺牲一些。谩骂模型的样本库同样超过百万,召回率高达95%+,准确率80%+。如果用户经常出言不讳或者不当的评论,我们有一些惩罚机制。 泛低质识别涉及的情况非常多,像假新闻、黑稿、题文不符、标题党、内容质量低等等,这部分内容由机器理解是非常难的,需要大量反馈信息,包括其他样本信息比对。 目前低质模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都不是特别高,还需要结合人工复审,将阈值提高。目前最终的召回已达到95%,这部分其实还有非常多的工作可以做。别平台。 如果需要机器学习视频,可以在公众号后台聊天框回复【机器学习】,可以免费获取编程视频 。 你可能还喜欢 数学在机器学习中到底有多重要? AI 新手学习路线,附上最详细的资源整理! 提升机器学习数学基础,推荐7本书 酷爆了!围观2020年十大科技趋势 机器学习该如何入门,听听过来人的经验! 长按加入T圈,接触人工智能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itcodexy/article/details/109574173。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4-01-13 09:21:23
322
转载
转载文章
...,是软件的开发和发布标准流程的最重要的部分 作为一个开发实践,在C中可以通过自动化等手段高频地去获取产品反馈并响应反馈的过程 简单的来说,持续集成就是持续不断地(一天多次)将代码合并(集成)到主干源码仓库,让产品可以快速迭代,同时保持高质量 代码每次通过集成到主干之前,必须通过自动化测试,以便快速发现和定位错误 持续集成并不能消除错误,而是让它们非常容易发现和改正 优点 缩减开发的周期,快速迭代版本 (尽早的持续集成,尽早进入迭代之中,尽早的暴露出问题,尽早解决,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四尽早一尽量) 自动化流水线操作带来的高效 (CI的精髓在于持续,持续意味着自动化) (自动化验证代码变更的过程,可以在软件开发的早期发现缺陷和与其他代码、组件的集成问题) 随时可部署 (高频率的集成可以尽可能地保证随时部署上线,缩短开发复杂软件的市场交付时间) 极大程度避免低级错误 (减少大量内容合并到主干分支的请看看,避免代码合并冲突和无法预料的行为) 低级错误:编译错误,安装问题,接口问题,性能问题等 难点 迁移遗留代码到现有CI系统,需要的投入通常爱预料之外 在文化和组织上如果没有采用敏捷原则或DecOps的工作方式,那么很可能没有持续不断的提交,那么CI的存在意义不大 随着业务增长、工具的更替、技术的演进。CI系统也必然随之改动,往往会导致阶段性的不稳定和人力物力的耗费 如果CI的基本设定不到位,开发流程将会增加特别的开销 注意点 CI流程的触发方式 跟踪触发式:在每次提交到源码版本管理系统时触发 计划任务:预配置好的计划 手动:无论是通过CI服务器的管理界面还是脚本,用户可以手工执行CI工作流 代码审核 可在持续集成服务器里使用代码分析工具(例如Sonar)来执行自动代码审查 自动代码审查通过后,可发起一个人工代码审查,揪出那些自动审查无法找出的问题,即验证业务需求,架构问题,代码是否可读,以及是否易于扩展。 可灵活配置代码审核策略,例如:如果某些人没有审查代码便阻止对主干分支的任何提交。 最常用的工具是Gerrit 持续交付 简述 持续交付简称CD或CDE,是一种能够使得软件在较短的循环中可靠的发布的软件工程方法 与持续集成相比,持续交付的重点在于 交付,其核心对象不在于代码,而在于可交付的产物。 由于持续集成仅仅针对于新旧代码的集成过程执行来了一定的测试,其变动到持续交付后还需要一些额外的流程 持续交付可以看作为是持续集成的下一步,它强调的是,不敢怎么更新,软件是随时随快可以交付的 有图可看出,持续交付在持续集成的基础上,将集成后的代码部署到更贴近真实的运行环境的[类生产环境]中 目的 持续交付永爱确保让代码能够快速、安全的部署到产品环境中,它通过将每一次改动都会提交到一个模拟产品环境中,使用严格的自动化测试,确保业务应用和服务能符合预期 好处 持续交付和持续集成的好处非常相似: 快速发布。能够应对业务需求,并更快地实现软件价值 编码→测试→上线→交付的频繁迭代周期缩短,同时获得迅速反馈 高质量的软件发布标准。整个交付过程标准化、可重复、可靠 整个交付过程进度可视化,方便团队人员了解项目完成度 更先进的团队协作方式。从需求分析、产品的用户体验到交互、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角色密切协作,相比于传统的瀑布式软件团队,更少浪费 持续部署 简述 持续部署 意味着:通过自动化部署的手段将软件功能频繁的进行交付 持续部署是持续交付的下一步,指的是代码通过审批以后,自动化部署到生产环境。 持续部署是持续交付的最高阶段,这意味着,所有通过了一系列的自动化测试的改动都将自动部署到生产环境。它也可以被称为“Continuous Release” 持续化部署的目标是:代码在任何时候都是可部署的,可以进入生产阶段。 持续部署的前提是能自动化完成测试、构建、部署等步骤 注:持续交付不等于持续集成 与持续交付以及持续集成相比,持续部署强调了通过 automated deployment 的手段,对新的软件功能进行集成 目标 持续部署的目标是:代码在任何时刻都是可部署的,可以进入生产阶段 有很多的业务场景里,一种业务需要等待另外的功能特征出现才能上线,这是的持续部署成为不可能。虽然使用功能切换能解决很多这样的情况,但并不是没每次都会这样。所以,持续部署是否适合你的公司是基于你们的业务需求——而不是技术限制 优点 持续部署主要的好处是:可以相对独立地部署新的功能,并能快速地收集真实用户的反馈 敏捷开发 简述 敏捷开发就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环渐进的开发方式。 在敏捷开发中,软件仙姑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 简单的说就是把一个大的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以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注意事项 敏捷开的就是一种面临迅速变化的需求快速开发的能力,要注意一下几点: 敏捷开发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快速完成,而是对整个产品领域需求的高效管理 敏捷开发不仅仅是简单的快,而是短周期的不断改进、提高和调整 敏捷开发不仅仅是一个版本只做几个功能,而是突出重点、果断放弃当前的非重要点 敏捷开发不仅仅是随时增加需求,而是每个迭代周期对需求的重新审核和排序 如何进行敏捷开发 1、组织建设 也就是团队建设,建立以产品经理为主导,包含产品、设计、前后台开发和测试的team,快速进行产品迭代开发;扁平化的团队管理,大家都有共同目标,更有成就感; 2、敏捷制度 要找准适合自身的敏捷开发方式,主要是制定一个完善的效率高的设计、开发、测试、上线流程,制定固定的迭代周期,让用户更有期待; 3、需求收集 这个任何方式下都需要有,需求一定要有交互稿,评审通过后,一定要确定功能需求列表、责任人、工作量、责任人等; 4、工具建设 是指能够快速完成某项事情的辅助工具,比如开发环境的一键安装,各种底层的日志、监控等平台,发布、打包工具等; 5、系统架构 略为超前架构设计:支持良好的扩容性和可维护性;组件化基础功能模块:代码耦合度低,模块间的依赖性小;插件化业务模块:降低营销活动与业务耦合度,自升级、自维护;客户端预埋逻辑;技术预研等等; 6、数据运营与灰度发布 点击率分析、用户路径分析、渠道选择、渠道升级控制等等 原则、特点和优势 敏捷开发技术的12个原则: 1.我们最优先要做的是通过尽早的、持续的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使客户满意。 2.即使到了开发的后期,也欢迎改变需求。 3.经常性地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交付的间隔可以从几周到几个月,交付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4.在整个项目开发期间,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天天都在一起工作。 5.围绕被激励起来的个人来构建项目。 6.在团队内部,最具有效果并且富有效率的传递信息的方法,就是面对面的交谈。 7.工作的软件是首要的进度度量标准。 8.敏捷过程提倡可持续的开发速度。 9.不断地关注优秀的技能和好的设计会增强敏捷能力。 10.简单使未完成的工作最大化。 11.最好的构架、需求和设计出自于自组织的团队。 12.每隔一定时间,团队会在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工作方面进行反省,然后相应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 特点: 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优势总结: 敏捷开发确实是项目进入实质开发迭代阶段,用户很快可以看到一个基线架构班的产品。敏捷注重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也即具体应对能力,客户前期满意度高 适用范围: 项目团队的人不能太多 项目经常发生变更 高风险的项目实施 开发人员可以参与决策 劣势总结: 敏捷开发注重人员的沟通 忽略文档的重要性 若项目人员流动太大,维护的时候很难 项目存在新手的比较多的时候,老员工会比较累 需要项目中存在经验较强的人,要不然大项目中容易遇到瓶颈问题 Open-falcon 简述 open-falcon是小米的监控系统,是一款企业级、高可用、可扩展的开源监控解决方案 公司用open-falcon来监控调度系统各种信息,便于监控各个节点的调度信息。在服务器安装了falcon-agent自动采集各项指标,主动上报 特点 强大灵活的数据采集 (自动发现,支持falcon-agent、snmp、支持用户主动push、用户自定义插件支持、opentsdb data model like(timestamp、endpoint、metric、key-value tags) ) 水平扩展能力 (支持每个周期上亿次的数据采集、告警判定、历史数据存储和查询 ) 高效率的告警策略管理 (高效的portal、支持策略模板、模板继承和覆盖、多种告警方式、支持callback调用 ) 人性化的告警设置 (最大告警次数、告警级别、告警恢复通知、告警暂停、不同时段不同阈值、支持维护周期 ) 高效率的graph组件 (单机支撑200万metric的上报、归档、存储(周期为1分钟) ) 高效的历史数据query组件 (采用rrdtool的数据归档策略,秒级返回上百个metric一年的历史数据 ) dashboard(面向用户的查询界面,可以看到push到graph中的所有数据,并查看数据发展趋势 ) (对维度的数据展示,用户自定义Screen) 高可用 (整个系统无核心单点,易运维,易部署,可水平扩展) 开发语言 (整个系统的后端,全部golang编写,portal和dashboard使用python编写。 ) 监控范围 Open-Falcon支持系统基础监控,第三方服务监控,JVM监控,业务应用监控 基础监控指的是Linux系统的指标监控,包括CPU、load、内存、磁盘、IO、网络等, 这些指标由Openfalcon的agent节点直接支持,无需插件 第三方服务监控指的是一些常见的服务监控,包括Mysql、Redis、Nginx等 OpenFalcon官网提供了很多第三方服务的监控插件,也可以自己实现插件,定义采集指标。而采集到的指标,也是通过插件先发送给agent,再由agent发送到OpenFalcon。 JVM监控主要通过插件完成,插件通过JVM开放的JMX通信端口,获取到JVM参数指标,并推送到agent节点,再由agent发送到OpenFalcon。 业务应用监控就是监控企业自主开发的应用服务 主要通过插件完成,插件通过JVM开放的JMX通信端口,获取到JVM参数指标,并推送到agent节点,再由agent发送到OpenFalcon。 数据流向 常见的OpenFalcon包含transfer、hbs、agent、judge、graph、API几个进程 以下是各个节点的数据流向图,主数据流向是agent -> transfer -> judge/graph: SNMP 简述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是TCP/IP协议簇 的一个应用层协议,由于SNMP的简单性,在Internet时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1992年发布了SNMPv2版本,以增强SNMPv1的安全性和功能。现在,已经有了SNMPv3版本(它对网络管理最大的贡献在于其安全性。增加了对认证和密文传输的支持 )。 一套完整的SNMP系统主要包括:管理信息库(MIB)、管理信息结构(SMI)和 SNMP报文协议 为什么要用SNMP 作为运维人员,我们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就是为了保证我们的网络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监控,控制,管理各种网络设备成了我们日常的工作 优点和好处 优点: 简单易懂,部署的开销成本也小 ,正因为它足够简单,所以被广泛的接受,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网络管理标准。在一个网络设备上实现SNMP的管理比绝大部分其他管理方式都简单直接。 好处: 标准化的协议:SNMP是TCP/IP网络的标准网络管理协议。 广泛认可:所有主流供应商都支持SNMP。 可移植性:SNMP独立于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轻量级:SNMP增强对设备的管理能力的同时不会对设备的操作方式或性能产生冲击。 可扩展性:在所有SNMP管理的设备上都会支持相同的一套核心操作集。 广泛部署:SNMP是最流行的管理协议,最为受设备供应商关注,被广泛部署在各种各样的设备上。 MIB、SMI和SNMP报文 MIB 管理信息库MIB:任何一个被管理的资源都表示成一个对象,称为被管理的对象。 MIB是被管理对象的集合。 它定义了被管理对象的一系列属性:对象的名称、对象的访问权限和对象的数据类型等。 每个SNMP设备(Agent)都有自己的MIB。 MIB也可以看作是NMS(网管系统)和Agent之间的沟通桥梁。 MIB文件中的变量使用的名字取自ISO和ITU管理的对象表示符命名空间,他是一个分级数的结构 SMI SMI定义了SNNMP框架多用信息的组织、组成和标识,它还未描述MIB对象和表述协议怎么交换信息奠定了基础 SMI定义的数据类型: 简单类型(simple): Integer:整型是-2,147,483,648~2,147,483,647的有符号整数 octet string: 字符串是0~65535个字节的有序序列 OBJECT IDENTIFIER: 来自按照ASN.1规则分配的对象标识符集 简单结构类型(simple-constructed ): SEQUENCE 用于列表。这一数据类型与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中的“structure”类似。一个SEQUENCE包括0个或更多元素,每一个元素又是另一个ASN.1数据类型 SEQUENCE OF type 用于表格。这一数据类型与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中的“array”类似。一个表格包括0个或更多元素,每一个元素又是另一个ASN.1数据类型。 应用类型(application-wide): IpAddress: 以网络序表示的IP地址。因为它是一个32位的值,所以定义为4个字节; counter:计数器是一个非负的整数,它递增至最大值,而后回零。在SNMPv1中定义的计数器是32位的,即最大值为4,294,967,295; Gauge :也是一个非负整数,它可以递增或递减,但达到最大值时保持在最大值,最大值为232-1; time ticks:是一个时间单位,表示以0.01秒为单位计算的时间; SNMP报文 SNMP规定了5种协议数据单元PDU(也就是SNMP报文),用来在管理进程和代理之间的交换。 get-request操作:从代理进程处提取一个或多个参数值。 get-next-request操作:从代理进程处提取紧跟当前参数值的下一个参数值。 set-request操作:设置代理进程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值。 get-response操作:返回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值。这个操作是由代理进程发出的,它是前面三种操作的响应操作。 trap操作:代理进程主动发出的报文,通知管理进程有某些事情发生。 操作命令 SNMP协议之所以易于使用,这是因为它对外提供了三种用于控制MIB对象的基本操作命令。它们是:Get、Set 和 Trap。 Get:管理站读取代理者处对象的值 Set:管理站设置代理者处对象的值 Trap: 代理者主动向管理站通报重要事件 SLA 简述 SLA(服务等级协议):是关于网络服务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一份合同,其中定义了服务类型、服务质量和客户付款等术语 一个完整的SLA同时也是一个合法的文档,包括所涉及的当事人、协定条款(包含应用程序和支持的服务)、违约的处罚、费用和仲裁机构、政策、修改条款、报告形式和双方的义务等。同样服务提供商可以对用户在工作负荷和资源使用方面进行规定。 KPI 简述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 KPI可以是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woshinideyugegea/p/11242034.html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anqiongsha8211/article/details/101592137。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3-19 16:00:05
45
转载
站内搜索
用于搜索本网站内部文章,支持栏目切换。
知识学习
实践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谨慎操作。
随机学习一条linux命令:
ln -s target link
- 创建符号链接。
推荐内容
推荐本栏目内的其它文章,看看还有哪些文章让你感兴趣。
2023-04-28
2023-08-09
2023-06-18
2023-04-14
2023-02-18
2023-04-17
2024-01-11
2023-10-03
2023-09-09
2023-06-13
2023-08-07
2023-03-11
历史内容
快速导航到对应月份的历史文章列表。
随便看看
拉到页底了吧,随便看看还有哪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时光飞逝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