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
HTML
CSS
Javascript
前端框架和UI库
VUE
ReactJS
AngularJS
JQuery
NodeJS
JSON
Element-UI
Bootstrap
Material UI
服务端和客户端
Java
Python
PHP
Golang
Scala
Kotlin
Groovy
Ruby
Lua
.net
c#
c++
后端WEB和工程框架
SpringBoot
SpringCloud
Struts2
MyBatis
Hibernate
Tornado
Beego
Go-Spring
Go Gin
Go Iris
Dubbo
HessianRPC
Maven
Gradle
数据库
MySQL
Oracle
Mongo
中间件与web容器
Redis
MemCache
Etcd
Cassandra
Kafka
RabbitMQ
RocketMQ
ActiveMQ
Nacos
Consul
Tomcat
Nginx
Netty
大数据技术
Hive
Impala
ClickHouse
DorisDB
Greenplum
PostgreSQL
HBase
Kylin
Hadoop
Apache Pig
ZooKeeper
SeaTunnel
Sqoop
Datax
Flink
Spark
Mahout
数据搜索与日志
ElasticSearch
Apache Lucene
Apache Solr
Kibana
Logstash
数据可视化与OLAP
Apache Atlas
Superset
Saiku
Tesseract
系统与容器
Linux
Shell
Docker
Kubernetes
[文件夹]的搜索结果
这里是文章列表。热门标签的颜色随机变换,标签颜色没有特殊含义。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SeaTunnel
...truststore文件。 5. 总结与思考 在SeaTunnel中正确配置SSL/TLS加密连接并非难事,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的原理与重要性。对每一个用SeaTunnel干活的数据工程师来说,这既是咱的分内之事,也是咱对企业那些宝贵数据资产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说白了,就是既尽职又尽责的态度体现。每一次我们精心调整配置,就像是对那些可能潜伏的安全风险挥出一记重拳,确保我们的数据宝库能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安然畅游,稳稳前行。所以,亲们,千万千万要对每个项目中的SSL/TLS加密设置上心,让安全成为咱们构建数据管道时最先竖起的那道坚固屏障,守护好咱们的数据安全大门。
2024-01-10 13:11:43
170
彩虹之上
SpringCloud
...ml 消费者配置文件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consumer-service cloud: nacos: discovery: server-addr: localhost:8848 注册中心地址 service: consumer-service: version: 1.0.0 若此处版本与提供者不一致,将导致无法匹配 2.3 服务实例状态异常 理解过程: 服务中心中的服务提供者实例可能因为网络、负载等问题处于下线或隔离状态,此时消费者也无法正常调用。 2.4 配置问题 探讨性话术: 检查消费者的依赖注入和服务引用是否正确,例如Feign、RestTemplate或OpenFeign的配置和使用: java @FeignClient(name = "provider-service", url = "${feign.client.provider.url}") public interface ProviderService { @GetMapping("/api") String callApi(); } 如果name值与提供者应用名称不匹配,或者url配置有误,也可能导致服务匹配异常。 3. 解决方案与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确保服务提供者的注册与发现功能启用且配置无误。 2. 在发布新版本服务时,同步更新消费者对服务版本的引用。 3. 定期监控服务中心,确保服务实例健康在线,及时处理异常实例。 4. 仔细检查并校验消费者服务引用的相关配置。 总结来说,面对SpringCloud环境下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无法匹配的异常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具体场景,深究背后的原因,通过对症下药的方式逐一排查并解决问题。同时呢,咱们也得时刻惦记着对微服务架构整体格局的把握,还有对其背后隐藏的那些玄机的深刻理解,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对付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就像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兵一样。
2023-02-03 17:24:44
128
春暖花开
转载文章
...-demo.yaml文件,我们定义了一个cpu的准入控制器。 其中定义了默认值、最小值和最大值等。 apiVersion: v1kind: LimitRangemetadata:name: cpu-limit-rangenamespace: mynsspec:limits:- default: 默认上限cpu: 1000mdefaultRequest:cpu: 1000mmin:cpu: 500mmax:cpu: 2000mmaxLimitRequestRatio: 定义最大值是最小值的几倍,当前为4倍cpu: 4type: Container 2)apply -f之后,我们可以通过get命令来查看LimitRange的配置详情 [root@centos-1 dingqishi] kubectl get LimitRange cpu-limit-range -n mynsNAME CREATED ATcpu-limit-range 2021-10-10T07:38:29Z[root@centos-1 dingqishi] kubectl describe LimitRange cpu-limit-range -n mynsName: cpu-limit-rangeNamespace: mynsType Resource Min Max Default Request Default Limit Max Limit/Request Ratio---- -------- --- --- --------------- ------------- -----------------------Container cpu 500m 2 1 1 4 2.ResourceQuota 1)同理,编辑配置文件resoucequota-demo.yaml,并apply; 其中,我们定义了myns名称空间下的资源配额。 apiVersion: v1kind: ResourceQuotametadata:name: quota-examplenamespace: mynsspec:hard:pods: "5"requests.cpu: "1"requests.memory: 1Gilimits.cpu: "2"limits.memory: 2Gicount/deployments.apps: "2"count/deployments.extensions: "2"persistentvolumeclaims: "2" 2)此时,也可以查看到ResourceQuota的相关配置,是否生效 [root@centos-1 dingqishi] kubectl get ResourceQuota -n mynsNAME CREATED ATquota-example 2021-10-10T08:23:54Z[root@centos-1 dingqishi] kubectl describe ResourceQuota quota-example -n mynsName: quota-exampleNamespace: mynsResource Used Hard-------- ---- ----count/deployments.apps 0 2count/deployments.extensions 0 2limits.cpu 0 2limits.memory 0 2Gipersistentvolumeclaims 0 2pods 0 5requests.cpu 0 1requests.memory 0 1Gi 大家可以将生效后的控制器,结合相关pod自行测试资源配额的申请、限制和使用的情况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flq18210105507/article/details/120845744。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12-25 10:44:03
336
转载
RabbitMQ
...器可能会产生大量日志文件,占用磁盘空间。 四、解决方案 4.1 调整队列配置 - 非持久化队列:对于不需要长期保留的消息,可以使用非持久化队列,消息会在服务器重启后丢失。 - 设置队列/交换机大小:通过rabbitmqctl set_policy命令,限制队列和交换机的最大内存和磁盘使用量。 4.2 定期清理 - 清理过期消息:使用rabbitmqadmin工具删除过期消息。 - 清理日志:定期清理旧的日志文件,或者配置RabbitMQ的日志滚动策略。 5. 示例代码 bash rabbitmqadmin purge queue my_queue rabbitmqadmin delete log my_log_file.log 五、预防措施 5.1 监控与预警 - 使用第三方监控工具,如Prometheus或Grafana,实时监控RabbitMQ的磁盘使用情况。 - 设置告警阈值,当磁盘空间低于某个值时触发报警。 六、结语 面对RabbitMQ服务器磁盘空间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只要我们把RabbitMQ好好调教一番,合理分配资源、定期给它来个大扫除,再配上一双雪亮的眼睛时刻盯着,就能保证它稳稳当当地运转起来,不会因为磁盘空间不够用而闹出什么幺蛾子,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记住,预防总是优于治疗,合理管理我们的资源是关键。
2024-03-17 10:39:10
170
繁华落尽-t
Cassandra
...。这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cassandra.yaml中的enable_user_defined_functions属性来实现。将该属性设置为true,然后重启Cassandra服务。 yaml enable_user_defined_functions: true 4.3.2 创建用户定义函数 接着,我们创建一个用户定义函数来监听数据变化。 sql CREATE FUNCTION monitor_changes (keyspace_name text, table_name text) RETURNS NULL ON NULL INPUT RETURNS map LANGUAGE java AS $$ import com.datastax.driver.core.Row; import com.datastax.driver.core.Session; Session session = cluster.connect(keyspace_name); String query = "SELECT FROM " + table_name; Row row = session.execute(query).one(); Map changes = new HashMap<>(); changes.put("order_id", row.getUUID("order_id")); changes.put("product_id", row.getUUID("product_id")); changes.put("status", row.getString("status")); changes.put("timestamp", row.getTimestamp("timestamp")); return changes; $$; 4.3.3 实时监控逻辑 最后,我们需要编写一段逻辑来调用这个函数并处理返回的数据。这一步可以使用任何编程语言来实现,比如Python。 python from cassandra.cluster import Cluster from cassandra.auth import PlainTextAuthProvider auth_provider = PlainTextAuthProvider(username='your_username', password='your_password') cluster = Cluster(['127.0.0.1'], auth_provider=auth_provider) session = cluster.connect('your_keyspace') def monitor(): result = session.execute("SELECT monitor_changes('your_keyspace', 'orders')") for row in result: print(f"Order ID: {row['order_id']}, Status: {row['status']}") while True: monitor() 4.4 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成功地实现了在Cassandra中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当然啦,在实际操作中,咱们还得面对不少细碎的问题,比如说怎么处理错误啊,怎么优化性能啊之类的。不过,相信有了这些基础,你已经可以开始动手尝试了!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在实践过程中提出更多问题,我们一起探讨交流。
2025-02-27 15:51:14
67
凌波微步
Kubernetes
...Pod的yaml配置文件,可以调整容器的CPU和内存请求及限制: yaml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my-app spec: replicas: 3 template: spec: containers: - name: my-container image: my-image resources: requests: cpu: "0.5" memory: "512Mi" limits: cpu: "1" memory: "1Gi" 这样既能确保Pod有充足的资源运行,又能防止单个Pod过度消耗资源,导致其他Pod无法调度。 3. 扩容节点或集群 对于长期存在的资源瓶颈,扩容节点可能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有两个灵活的选择:要么给现有的集群添几个新节点,让它们更热闹些;要么就直接把已有节点的规格往上提一提,让它们变得更加强大。以下是一个创建新节点实例的示例: bash 假设你正在使用GCP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create new-node \ --image-family ubuntu-1804-lts \ --image-project ubuntu-os-cloud \ --machine-type n1-standard-2 \ --scopes cloud-platform \ --subnet default 然后,你需要将这个新节点加入到Kubernetes集群中,具体操作取决于你的集群管理方式。例如,在Google Kubernetes Engine (GKE) 中,新创建的节点会自动加入集群。 4. 使用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 (HPA) 除了手动调整,我们还可以利用Kubernetes的自动化工具——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 (HPA),根据实际负载动态调整Pod的数量。例如: bash 创建HPA对象,针对名为my-app的Deployment,目标CPU利用率保持在50% kubectl autoscale deployment my-app --cpu-percent=50 --min=1 --max=10 这段命令会创建一个HPA,它会自动监控"my-app" Deployment的CPU使用情况,当CPU使用率达到50%时,开始增加Pod数量,直到达到最大值10。 结语 处理Kubernetes节点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我们结合监控、分析和调整策略,同时善用Kubernetes提供的各种自动化工具。在整个这个流程里,持续盯着并摸清楚系统的运行状况可是件顶顶重要的事。为啥呢?因为只有真正把系统给琢磨透了,咱们才能做出最精准、最高效的决定,一点儿也不含糊!记住啊,甭管是咱们亲自上手调整还是让系统自动化管理,归根结底,咱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保证服务能稳稳当当、随时待命。咱得瞅准了,既要让集群资源充分满负荷运转起来,又得小心翼翼地躲开资源紧张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和麻烦。
2023-07-23 14:47:19
115
雪落无痕
Cassandra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文件散落在世界各地,就像你的朋友四海为家一样,你肯定希望时不时地确认一下这些文件有没有损坏或者不见了吧?在分布式系统里,也是这么个道理。Cassandra 这个分布式数据库可得保证每个节点的数据都完好无损,一点问题都没有,不然可就麻烦了。而AntiEntropy就是用来干这件事儿的! 2. 为什么需要AntiEntropy? 你可能会问:“那我们为什么需要专门搞一个AntiEntropy呢?难道不能靠其他方式解决吗?”好问题!确实,在分布式系统中,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保证数据一致性,比如通过同步复制等手段。不过嘛,随着系统越做越大,数据也越来越多,传统的那些招数就有点顶不住了。这时候,AntiEntropy就能大显身手了。 AntiEntropy的主要作用在于: - 检测并修复数据不一致:通过对比不同节点上的数据,发现那些不一致的地方,并进行修复。 - 提高系统可靠性:即使某个节点出现故障,系统也能通过对比其他健康节点的数据来恢复数据,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AntiEntropy的工作原理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需要AntiEntropy,那么它是怎么工作的呢?简单来说,AntiEntropy分为两个主要步骤: 1. 构建校验和 每个节点都会生成一份数据的校验和(Checksum),这是一种快速验证数据是否一致的方法。 2. 比较校验和 节点之间会互相交换校验和,如果发现不一致,就会进一步比较具体的数据块,找出差异所在,并进行修复。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两个节点A和B,它们都存储了一份相同的数据。节点A会计算出这份数据的校验和,并发送给节点B。要是节点B发现收到的校验和跟自己算出来的对不上,那它就知道数据八成是出问题了。然后它就会开始搞维修,把数据给弄好。 4. 如何在Cassandra中实现AntiEntropy? 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部分啦!咱们来看看如何在Cassandra中实际应用AntiEntropy。Cassandra提供了一种叫做Nodetool的命令行工具,可以用来执行AntiEntropy操作。这里我将给出一些具体的命令示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4.1 启动AntiEntropy 首先,你需要登录到你的Cassandra集群中的任何一个节点,然后运行以下命令来启动AntiEntropy: bash nodetool repair -pr 这里的-pr参数表示只修复主副本(Primary Replicas),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网络流量和处理负担。 4.2 查看AntiEntropy状态 想知道你的AntiEntropy操作进行得怎么样了吗?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当前的AntiEntropy状态: bash nodetool netstats 这个命令会显示每个节点正在进行的AntiEntropy任务的状态,包括已经完成的任务和正在进行的任务。 4.3 手动触发AntiEntropy 有时候你可能需要手动触发AntiEntropy,特别是在遇到某些特定问题时。你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手动触发AntiEntropy: bash nodetool repair -full 这里的和分别是你想要修复的键空间和列族的名字。使用-full参数可以执行一个完整的AntiEntropy操作,这通常会更彻底,但也会消耗更多资源。 5. 结论 好了,小伙伴们,今天关于Cassandra的AntiEntropy我们就聊到这里啦!AntiEntropy是维护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关键工具之一。这话说起来可能挺绕的,但其实只要找到对的方法,就能让它变成你的得力助手,在分布式系统的世界里让你得心应手。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细节,请随时留言交流哦!记得,技术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探索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 这就是今天的分享啦,希望你喜欢这种更接近于聊天的方式,而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文档。如果有任何想法或者建议,欢迎随时和我交流!
2024-10-26 16:21:46
55
幽谷听泉
Nginx
...前端应用构建后的静态文件存放在/usr/share/nginx/html,而后端API运行在一个名为backend的Docker容器上,暴露了8080端口。这时,我们需要配置Nginx来分别处理静态资源请求和API请求: nginx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yourdomain.com; 处理前端静态资源请求 location / { root /usr/share/nginx/html; 前端静态文件目录 index index.html; 默认首页文件 try_files $uri $uri/ /index.html; 当请求的文件不存在时,返回到首页 } 转发后端API请求 location /api { proxy_pass http://backend:8080; 将/api开头的请求转发至backend容器的8080端口 include /etc/nginx/proxy_params; 可以包含一些通用的代理设置,如proxy_set_header等 } } 这个配置的核心在于location指令,它帮助Nginx根据URL路径匹配不同的处理规则。嘿,你知道吗?现在前端那些静态资源啊,比如图片、CSS样式表什么的,都不再从网络上请求了,直接从咱本地电脑的文件系统里调用,超级快!而只要是请求地址以"/api"打头的,就更有趣了,它们会像接力赛一样被巧妙地传递到后端服务器那边去处理。这样既省时又高效,是不是很酷嘞? 5. Docker环境下的实践思考 在Docker环境中,我们还需要确保Nginx服务能正确地发现后端服务。这通常就像是在Docker Compose或者Kubernetes这些牛哄哄的编排工具里“捯饬”一下,让网络配置变得合理起来。比如,咱们可以先把Nginx和后端服务放在同一个“小区”(也就是网络环境)里,然后告诉Nginx:“嘿,老兄,你只需要通过那个叫做backend的门牌号,就能轻松找到你的后端小伙伴啦!”这样的操作,就实现了Nginx对后端服务的访问。 6. 结语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已成功揭示了在Nginx+Docker部署前后端分离项目中访问空白问题的本质,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其实,每一次操作就像是亲手搭建一座小桥,把客户端和服务器两端的信息通道给连通起来,让它们能够顺畅地“对话”。只有当我们把每个环节都搞得明明白白,像那些身经百战的建筑大师一样洞若观火,才能顺顺利利解决各种部署上的“拦路虎”,确保用户享受到既稳定又高效的线上服务体验。所以,无论啥时候在哪个地儿,碰见技术难题了,咱们都得揣着那股子热乎劲儿和胆量去积极探寻解决之道。为啥呢?因为解决问题这档子事啊,其实就是咱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嘛!
2023-07-29 10:16:00
55
时光倒流_
转载文章
... 将 selinux文件中的SELINUX值修改为disabledwget -O /etc/yum.repos.d/openEulerOS.repo https://repo.huaweicloud.com/repository/conf/openeuler_aarch64.repo 增加openEulerOS.repo yum clean all 清除之前的所有仓库缓存yum makecache 生成软件包信息缓存,以提高搜索安装软件的速度dnf install mysqlmkdir /var/lib/mysql // 在 /var/lib 目录下创建一个mysql 目录cd /var/lib/mysql/ // 切换到这个目录mkdir data tmp run log // 在 mysql目录下 创建 data, tmp,run,log 四个子目录touch /var/lib/mysql/log/mysql.log // 在log 目录下 创建mysql.log空文件chown -R mysql:mysql /var/lib/mysql/ // 将 mysql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所有者及群组都设为 mysqlrm -f /etc/my.cnf// 将一些信息导入到 my.cnf 中echo -e "[mysqld_safe]\nlog-error=/var/lib/mysql/log/mysql.log\npid-file=/var/lib/mysql/run/mysqld.pid\n\n[mysqldump]\nquick\n\n[mysql]\nno-auto-rehash\n\n[client]\nport=3306\nmax_allowed_packet=64M\ndefault-character-set=utf8\n\n[mysqld]\nuser=root\nport=3306\nbasedir=/usr/local/mysql\nsocket=/var/lib/mysql/run/mysql.sock\ntmpdir=/var/lib/mysql/tmp\ndatadir=/var/lib/mysql/data\ndefault_authentication_plugin=mysql_native_password\nskip-grant-tables\nkey_buffer_size=16M" > /etc/my.cnfcat /etc/my.cnf // 查看文件内容chown mysql:mysql /etc/my.cnf // 将该文件的所有者及群组 都设为 mysqlll /etc/my.cnfchmod 777 /usr/local/mysql/support-files/mysql.server //对mysql.server的所有者,群组,其他用户设置读,写,执行,权限cp /usr/local/mysql/support-files/mysql.server /etc/init.d/mysqlchkconfig mysql on // 开机自动启动chown -R mysql:mysql /etc/init.d/mysqlvi /etc/profile // 把 export PATH=$PATH:/usr/local/mysql/bin 放到文件尾端,设置环境变量source /etc/profile // 重新执行刚修改的文件,使之立即生效env // 显示系统的环境变量mysqld --defaults-file=/etc/my.cnf --initializechown -R mysql:mysql /var/lib/mysql/datall /var/lib/mysql/dataservice mysql startservice mysql status // 查看服务状态ps -ef | grep mysqlnetstat -anptnetstat -anpt | grep mysqlnetstat -anpt | grep 3306 显示有关mysql的进程mysql -u root -p -S /var/lib/mysql/run/mysql.sock // 输入密码进入到了mysqlalter user 'root'@'localhost' identified by "123456";flush privileges;create user 'user'@'%' identified by '123456';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user'@'%' with grant option;flush privileges;select user,host from mysql.user; service mysql stop 停止服务\q回到命令行vi /etc/ld.so.confldconfig 搜索出可共享的动态链接库(格式如lib.so),进而创建出动态装入程序(ld.so)所需的连接和缓存文件。缓存文件默认为/etc/ld.so.cacheln -s /var/ldconfiglib/mysql/run/mysql.sock /tmp/mysql.sock 建立软连接 service 和 chkconfig 都可以用 systemctl 来代替 遇到 Can’t connect to local MySQL server through socket ‘/tmp/mysql.sock’ (2) service mysql stop // 先停用ln -s /var/lib/mysql/mysql.sock /tmp/mysql.sock // 建立软连接vi /etc/my.cnf // 修改里面的 socket 路径service mysql start // 重启 Linux chmod 命令 Linux文件的所有者、群组和其他人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53318060/article/details/121664128。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5-24 19:00:46
119
转载
Impala
...adoop工具将日志文件加载至该表: bash hive -e "LOAD DATA INPATH '/path/to/logs' INTO TABLE logs;" 3.2 Impala SQL查询实例 有了结构化的日志数据后,我们便可以在Impala中执行复杂的SQL查询来进行深入分析。例如,我们可以找出过去一周内活跃用户的数量: sql SELECT COUNT(DISTINCT user_id) FROM logs WHERE timestamp >= UNIX_TIMESTAMP(CURRENT_DATE) - 7246060; 或者,我们可以统计各类事件发生的频率: sql SELECT event_type, COUNT() as event_count FROM logs GROUP BY event_type ORDER BY event_count DESC; 这些查询均能在Impala中以极快的速度得到结果,满足了对大规模日志实时分析的需求。 3.3 性能优化探讨 在使用Impala进行日志分析时,性能优化同样重要。比如,对常量字段创建分区表,可以显著提高查询速度: sql CREATE TABLE logs_partitioned ( -- 同样的列定义... ) PARTITIONED BY (year INT, month INT, day INT); 随后按照日期对原始表进行分区数据迁移: sql INSERT OVERWRITE TABLE logs_partitioned PARTITION (year, month, day) SELECT log_id, timestamp, user_id, event_type, event_data, YEAR(timestamp), MONTH(timestamp), DAY(timestamp) FROM logs; 这样,在进行时间范围相关的查询时,Impala只需扫描相应分区的数据,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 4. 结语 总之,Impala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易用性,在大规模日志分析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它让我们能够轻松应对PB级别的数据,实现实时、高效的查询分析。当然啦,每个项目都有它独特的小脾气和难关,但只要巧妙地运用Impala的各种神通广大功能,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作战方案,保证能稳稳驾驭那滔滔不绝的大规模日志分析大潮。这样一来,企业就能像看自家后院一样清晰洞察业务动态,优化决策也有了如虎添翼的强大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像永不停歇的探险家,不断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去尝试,勇敢探索未知领域。这股劲头,就像是咱们在技术道路上前进的永动机,推动着我们持续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2023-07-04 23:40:26
520
月下独酌
RabbitMQ
...metheus的配置文件 cat << EOF > /etc/prometheus/prometheus.yml global: scrape_interval: 1s scrape_configs: - job_name: 'prometheus' static_configs: - targets: ['localhost:9090'] - job_name: 'rabbitmq' metrics_path: '/api/metrics' params: username: 'guest' password: 'guest' static_configs: - targets: ['localhost:15672'] EOF 启动Prometheus sudo systemctl start prometheus 2. 使用RabbitMQ自带的管理界面监控 RabbitMQ本身也提供了一个内置的管理界面,我们可以在这个界面上查看RabbitMQ的各种运行状态和监控指标,如消息的消费速度、消息的发布速度、消息的丢失率等。 javascript 访问RabbitMQ的管理界面 http://localhost:15672/ 3. 使用New Relic监控RabbitMQ New Relic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云监控工具,可以用来监控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性能。我们可以借助New Relic这个小帮手,实时监控RabbitMQ的各种关键表现,比如消息被“吃掉”的速度有多快、消息被“扔”出去的速度如何,甚至还能瞅瞅消息有没有迷路的(也就是丢失率)。这样一来,咱们就能像看比赛直播那样,对这些指标进行即时跟进啦。 ruby 注册New Relic账户并安装New Relic agent sudo curl -L https://download.newrelic.com/binaries/newrelic_agent/linux/x64_64/newrelic RPM | sudo tar xzv sudo mv newrelic RPM/usr/lib/ 配置New Relic的配置文件 cat << EOF > /etc/newrelic/nrsysmond.cfg license_key = YOUR_LICENSE_KEY server_url = https://insights-collector.newrelic.com application_name = rabbitmq daemon_mode = true process_monitor.enabled = true process_monitor.log_process_counts = true EOF 启动New Relic agent sudo systemctl start newrelic-sysmond.service 四、调试网络波动对RabbitMQ性能的影响 除了监控外,我们还需要对网络波动对RabbitMQ性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的调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调试方法: 1. 使用Wireshark抓取网络流量 Wireshark是一个开源的网络分析工具,可以用来捕获和分析网络中的各种流量。我们能够用Wireshark这个工具,像侦探一样监听网络中的各种消息发送和接收活动,这样一来,就能顺藤摸瓜找出导致网络波动的幕后“元凶”啦。 csharp 下载和安装Wireshark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wireshark 打开Wireshark并开始抓包 wireshark & 2. 使用Docker搭建测试环境 Docker是一种轻量级的容器化平台,可以用来快速构建和部署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我们可以动手用Docker搭建一个模拟网络波动的环境,就像搭积木一样构建出一个专门用来“折腾”RabbitMQ性能的小天地,在这个环境中好好地对RabbitMQ进行一番“体检”。 bash 安装Docker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docker.io 创建一个包含网络波动模拟器的Docker镜像 docker build -t network-flakiness .
2023-10-10 09:49:37
99
青春印记-t
Mahout
...atings.dat文件应包含每行格式如:'userId itemId rating' 2. 用户相似度计算 Mahout提供多种用户相似度计算方法,例如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CorrelationSimilarity)和余弦相似度(CosineSimilarity)。以下是一个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用户相似度的例子: java // 创建Pearson相似度计算器 UserSimilarity similarity = new PearsonCorrelationSimilarity(model); // 使用GenericUserBasedRecommender类进行相似度计算 UserNeighborhood neighborhood = new NearestNUserNeighborhood(10, similarity, model); Recommender recommender = new GenericUserBasedRecommender(model, neighborhood, similarity); // 计算用户123与其他用户的相似度 List similarUsers = recommender.mostSimilarItems(123, 10); 这段代码首先创建了一个Pearson相关系数相似度计算器,然后定义了邻域模型(这里选择最近的10个用户),最后通过mostSimilarItems方法找到与用户123最相似的其他用户。 3. 深入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何种相似度计算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数据特性。比如,假如评分数据分布得比较均匀,那皮尔逊相关系数就是个挺不错的选择。但如果评分数据少得可怜,这时候余弦相似度可能就更显神通了。因为它压根不在乎具体的评分数值大小,只关心相对的偏好方向,所以在这种极端稀疏的情况下,效果可能会更好。 四、总结与探讨 Mahout为我们搭建推荐系统的用户相似度计算提供了有力支持。不过,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咱们得灵活应变,根据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微调,优化那个算法。有时候,为了更上一层楼的推荐效果,咱可能还需要把用户的社交关系、时间因素等其他信息一并考虑进去,让推荐结果更加精准、接地气儿。在我们一路摸索的过程中,可别光依赖冷冰冰的算法分析,更得把咱们用户的感受和体验揣摩透彻,这样才能够实实在在打造出符合每个人个性化需求的推荐系统,让大家用起来觉得贴心又满意。 总的来说,利用Mahout实现用户相似度计算并不复杂,关键在于理解不同相似度计算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业务中的适用性。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工具,同时保持开放思维,不断迭代和优化我们的推荐策略。
2023-02-13 08:05:07
87
百转千回
MyBatis
...Mapper XML文件中,配置一对多关联关系,并启用延迟加载: xml select="com.example.mapper.OrderMapper.findByUserId" column="user_id" fetchType="lazy"/> SELECT FROM user WHERE user_id = {id} 2.2 使用关联属性触发查询 当我们获取到一个User对象后,首次尝试访问其orders属性时,MyBatis会通过动态代理生成的代理对象执行预先定义好的SQL语句(即OrderMapper.findByUserId),完成订单信息的加载。 java // 获取用户及其关联的订单信息 User user = userMapper.findById(userId); for (Order order : user.getOrders()) { // 这里首次访问user.getOrders()时会触发懒加载查询 System.out.println(order.getOrderInfo()); } 3. 深度探讨与思考 延迟加载虽然能有效提升性能,但也有其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例如,在事务边界外或者Web请求结束后再尝试懒加载可能会引发异常。另外,太过于依赖延迟加载这招,可能会带来个不大不小的麻烦,我们称之为“N+1问题”。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假如你有N个主要的对象,对每一个对象,系统都得再单独查一次信息。这就像是本来只需要跑一趟超市买N件东西,结果却要为了每一件东西单独跑一趟。当数据量大起来的时候,这种做法无疑会让整体性能大打折扣,就像一辆载重大巴在拥堵的城市里频繁地启停一样,严重影响效率。所以,在咱们设计的时候,得根据实际业务环境,灵活判断是否该启动延迟加载这个功能。同时,还要琢磨琢磨怎么把关联查询这块整得更高效,就像是在玩拼图游戏时,找准时机和方式去拿取下一块拼图一样,让整个系统运转得更顺溜。 结语 总的来说,MyBatis通过巧妙地运用动态代理技术实现了延迟加载功能,使得我们的应用程序能够更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库资源。其实呢,每一样工具和技术都有它的双面性,就像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尽情享受它们带来的各种便利时,也得时刻留个心眼,灵活适应,及时给它们升级调整,好让它们能更好地满足咱们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像开窍了一样,把MyBatis的延迟加载机制摸得门儿清,然后在实际项目里,你能像玩转乐高积木一样,随心所欲地运用这个技巧,让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2023-07-28 22:08:31
122
夜色朦胧_
Impala
...你的查询语句或者配置文件。 3.5 改变工作目录 如果你的表不在当前工作目录中,你需要改变你的工作目录。这可以通过use命令完成。 总的来说,解决InvalidTableIdOrNameInDatabaseException的关键在于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旦你知道了问题所在,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2023-02-28 22:48:36
539
海阔天空-t
Python
...andas加载CSV文件,并对缺失值进行填充以及快速了解数据的基本统计信息。 2. Web后端开发 此外,我还尝试了Python在Web后端开发中的应用,Django框架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视图函数示例: python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from .models import BlogPost def list_posts(request): posts = BlogPost.objects.all() return HttpResponse(f"Here are all the posts: {posts}")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在Django中创建一个简单的视图函数,用于获取并返回所有博客文章。 三、实习反思与成长 在Python的实际运用中,我不断深化理解并体悟到编程不仅仅是写代码,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艺术。每次我碰到难题,像是性能瓶颈要优化啦,异常处理的棘手问题啦,这些都会让我特别来劲儿,忍不住深入地去琢磨Python这家伙的内在运行机制,就像在解剖一个精密的机械钟表一样,非得把它的里里外外都研究个透彻不可。 python 面对性能优化问题,我会尝试使用迭代器代替列表操作 def large_data_processing(data): for item in data: 进行高效的数据处理... pass 这段代码是为了说明,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合理利用Python的迭代器特性可以显著降低内存占用,提升程序运行效率。 总结这次实习经历,Python如同一位良师益友,陪伴我在实习路上不断试错、学习和成长。每一次手指在键盘上跳跃,每一次精心调试代码的过程,其实就像是在磨砺自己的知识宝剑,让它更加锋利和完善。这就是在日常点滴中,让咱的知识体系不断升级、日益精进的过程。未来这趟旅程还长着呢,但我打心底相信,有Python这位给力的小伙伴在手,甭管遇到啥样的挑战,我都敢拍胸脯保证,一定能够一往无前、无所畏惧地闯过去。
2023-09-07 13:41:24
323
晚秋落叶_
PHP
...不需预先编译为可执行文件,而是在运行时由解释器逐行读取源代码并直接执行的语言。文中提到的PHP即为一种解释型语言,其源代码在服务器端被PHP解析器逐行执行,生成动态网页内容。 微服务架构 ,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为一组小型、独立的服务的设计模式,每个服务运行在其自己的进程中,服务间采用轻量级的方式进行通信(如HTTP/RESTful API),每个服务围绕着业务能力进行构建,并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在现代Web开发中,PHP和Node.js均能应用于微服务架构的不同服务组件中,各自发挥所长,共同构建复杂、灵活且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
2024-01-21 08:08:12
62
昨夜星辰昨夜风_t
NodeJS
...出Node.js执行文件路径以及传入的参数 console.log('执行文件路径:', process.argv[0]); console.log('当前脚本路径:', process.argv[1]); console.log('命令行参数:', process.argv.slice(2)); 运行这段代码,你会看到它揭示了你如何启动这个Node.js程序,并显示所有传递给脚本的具体参数。 --- 2. 掌控进程生命周期 process对象还赋予我们对进程生命周期的管理权: javascript // 获取当前的工作目录 let currentDir = process.cwd(); console.log('当前工作目录: ', currentDir); // 终止进程并指定退出码 setTimeout(() => { console.log('即将优雅退出...'); process.exit(0); // 0通常代表正常退出 }, 2000); 上述代码展示了如何获取当前工作目录以及如何在特定时机(如定时器结束时)让进程优雅地退出,这里的退出码0通常表示成功退出,而非异常结束。 --- 3. 监听进程事件 process对象还是一个事件发射器,可以监听各种进程级别的事件: javascript // 监听未捕获异常事件 process.on('uncaughtException', (err) => { console.error('发生未捕获异常:', err.message); // 进行必要的清理操作后退出进程 process.exit(1); }); // 监听Ctrl+C(SIGINT信号)事件 process.on('SIGINT', () => { console.log('\n接收到中断信号,正在退出...'); process.exit(); }); 上述代码片段演示了如何处理未捕获的异常和用户按下Ctrl+C时发送的SIGINT信号,这对于编写健壮的应用程序至关重要,确保在意外情况下也能安全退出。 --- 4. 进程间通信与环境变量 通过process对象,我们还能访问和修改环境变量,这是跨模块共享配置信息的重要手段: javascript // 设置环境变量 process.env.MY_SECRET_KEY = 'top-secret-value'; // 读取环境变量 console.log('我的密钥:', process.env.MY_SECRET_KEY); 此外,对于更复杂的应用场景,还可以利用process对象进行进程间通信(IPC),虽然这里不展示具体代码,但它是多进程架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于父进程与子进程之间的消息传递和数据同步。 --- 结语 总的来说,Node.js中的process全局对象是我们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朋友,它既是我们洞察进程内部细节的眼睛,又是我们调整和控制整个应用行为的大脑。随着我们对process对象的各种功能不断摸索、掌握和熟练运用,不仅能让咱们的代码变得更加结实牢靠、灵活多变,更能助我们在Node.js编程的世界里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解锁更多高阶玩法,让编程变得更有趣也更强大。所以,在下一次编码之旅中,不妨多花些时间关注这位幕后英雄,让它成为你构建高性能、高可靠Node.js应用的强大助力!
2024-03-22 10:37:33
434
人生如戏
Beego
...。这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来实现。比如,在使用Beego时,你完全可以调整DBConfig.MaxIdleConns和DBConfig.MaxOpenConns这两个属性,这样一来,就能轻松控制数据库的最大空闲连接数和最大活跃连接数了,就像在管理你的小团队一样,灵活调配人手。 go beego.BConfig.WebConfig.Database = "mysql" beego.BConfig.WebConfig.DbName = "testdb" beego.BConfig.WebConfig.Driver = "github.com/go-sql-driver/mysql" beego.BConfig.WebConfig.DefaultDb = "default" beego.BConfig.WebConfig.MaxIdleConns = 100 beego.BConfig.WebConfig.MaxOpenConns = 200 4.2 使用连接池分片策略 这种方法可以将连接池划分为多个子池,每个子池独立处理来自不同用户的应用程序请求。这样可以防止单个子池由于过高的并发访问而耗尽连接。在Beego中,你可以在启动服务器时自定义数据库连接池,如下所示: go db, err := sql.Open("mysql", "root:password@/dbname") if err != nil { log.Fatal(err) } defer db.Close() pool := &sqlx.Pool{ DSN: "user=root password=pass dbname=testdb sslmode=disable", MaxIdleTime: time.Minute 5, } beego.InsertFilter("", beego.BeforeRouter, pool.Ping问一) 4.3 使用更高效的查询语句 高效的查询语句可以减少数据库连接的使用。例如,你可以避免在查询中使用不必要的表连接,尽量使用索引等。另外,我跟你说啊,尽量别一次性从数据库里捞太多数据,你想想哈,拿的数据越多,那连接数据库的“负担”就越重。就跟你一次性提太多东西,手上的袋子不也得承受更多压力嘛,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呢,咱悠着点,分批少量地拿数据才更明智。 4.4 调整应用负载均衡策略 如果你的应用在一个多台机器上运行,那么你可以通过调整负载均衡策略来平衡数据库连接的分配。比如,你完全可以根据每台机器上当前的实际连接使用状况,灵活地给它们分配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就像在舞池里根据音乐节奏调整舞步那样自然流畅。 5. 结论 以上就是我在Beego中解决“数据库连接池耗尽”问题的一些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所以在实际动手干的时候,你得根据自己具体的需求和所处的环境,灵活机动地挑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像是在超市选商品,不同的需求对应不同的货架,不同的环境就像不同的购物清单,你需要智慧地“淘宝”,选出最对的那个“宝贝”方式。
2023-08-08 14:54:48
553
蝶舞花间-t
转载文章
...务端里面的有4个配置文件需要修改里面的IP地址,分别在是这些文件,把这些文件别人的IP换成架设服务器所在的IP地址。 D:\mud2.0\DBServer\DBService.ini D:\mud2.0\GateServer\GameGate\MirGate.ini D:\mud2.0\GateServer\logingate\LoginGate.ini D:\mud2.0\Mir200\Gs1!Setup.txt 4、引擎里面的端口是不是修改过,在这里帮主推荐使用默认的。 跟第二条一样,引擎尽量使用默认的端口,如果修改了端口,导致引擎相互之间无法连接成功,引擎启动失败,门自然也不会开。 5、列表文件是不是存在 战神引擎列表文件有两份,分别是serverlist.json和serverlist.lua,路径如下,看看是不是有这两份文件。 D:\mud2.0\logincenter\logincenter_win\config\serverlist.json D:\mud2.0\logincenter\logincenter_win\application\controllers\serverlist.lua 这2分文件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看第6条,答案就在最上面。 6、列表文件里面的IP、端口、格式是不是正确的(这个导致不开门的原因最多) 按照正常的流程,开门之后,就会出现黄色的列表信息,如下图,没有出现,那么可能serverlist.lua文件有问题,这其中包括了里面的列表格式,这个非常重要,你们在修改的时候,记得只修改里面的IP和游戏名字,端口默认8088即可。更不要添加标点符号等,多一个或少空格都会导致这份文件无法加载,从而出现了不开门的情况,如果开门了,到这里点击进不去,也是因为你修改修改的时候,破坏了标准的Lua格式。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43410101/article/details/108263880。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2-27 13:11:20
375
转载
Tomcat
...Tomcat环境配置文件丢失或损坏:修复与恢复指南 一、引言 Tomcat的魅力与挑战 Tomcat,作为Apache基金会下的顶级项目之一,以其轻量级、高性能、开放源代码的特性,成为了众多Java应用服务器的首选。然而,就像任何技术工具一样,Tomcat也面临着一些常见问题,其中之一便是配置文件的丢失或损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面对这种挑战,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实践,帮助你找回或重建Tomcat的正常运行状态。 二、理解配置文件的重要性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理解配置文件对Tomcat的重要性。配置文件通常位于/conf目录下,包括server.xml、web.xml等。哎呀,这些玩意儿可是Tomcat服务器的灵魂呢!它们掌控着服务器怎么干活,干得多快,安全不安全,还有你放上去的网页程序咋整,都得靠它们来调教。就像厨房里的大厨,得掌握好火候,菜才做得香,服务器这事儿也是一样,得让它们发挥出最佳状态,才能让网站跑得又快又稳,用户们用起来才舒心!一旦这些文件丢失或损坏,可能会导致Tomcat无法启动或者无法正确运行已部署的应用程序。 三、常见的问题与症状 当配置文件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会遇到以下症状: - 启动失败:尝试启动Tomcat时,可能收到错误信息,指示找不到特定的配置文件。 - 服务不可用:即使成功启动,服务也可能无法提供预期的功能,比如HTTP请求处理异常。 - 部署失败:尝试部署新的Web应用程序时,可能会因缺少必要的配置信息而失败。 四、诊断与解决策略 1. 检查目录结构 首先,确保/conf目录存在且完整。使用命令行(如Windows的CMD或Linux的Terminal)进行检查: bash ls -l /path/to/tomcat/conf/ 如果发现某些文件缺失,这可能是问题所在。 2. 复制默认配置 如果文件确实丢失,可以从Tomcat的安装目录下的bin子目录复制默认配置到/conf目录。例如,在Linux环境下: bash cp /path/to/tomcat/bin/catalina.sh /path/to/tomcat/conf/ 请注意,这里使用的是示例命令,实际操作时应根据你的Tomcat版本和系统环境调整。 3. 修改配置 对于特定于环境或应用的配置(如数据库连接、端口设置等),需要手动编辑server.xml和web.xml。这一步通常需要根据你的应用需求进行定制。 4. 测试与验证 修改配置后,重新启动Tomcat,通过访问服务器地址(如http://localhost:8080)检查服务是否正常运行,并测试关键功能。 五、最佳实践与预防措施 - 定期备份:定期备份/conf目录,可以使用脚本自动执行,以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 - 版本管理: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如Git)管理Tomcat的配置文件,便于追踪更改历史和团队协作。 - 权限设置:确保/conf目录及其中的文件具有适当的读写权限,避免因权限问题导致的配置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 面对Tomcat配置文件的丢失或损坏,关键在于迅速定位问题、采取正确的修复策略,并实施预防措施以避免未来的困扰。通过本文的指导,希望能帮助你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快速解决问题,让Tomcat再次成为稳定可靠的应用服务器。记住,每一次挑战都是提升技能和经验的机会,让我们在技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024-08-02 16:23:30
107
青春印记
转载文章
...类,能偶根据Json文件生成场景物体,保存了实体预制体,还拥有一个静态List和静态方法用于运行时向场景中添加新实体 InteractionMI 用于处理单个实体无法处理或不属于单个实体的逻辑,包括: 幽灵追踪主角时获取角色位置 帮助实体初始化定时器组件 减速陷阱是否可以回复主角速度 主角与灯、宝箱、武器的交互 DamageMI 包含静态方法Damage()专门用于处理伤害逻辑,方便后续服务器验证等逻辑 逻辑实现 主角 Protagonist类用于处理主角相关逻辑 受击逻辑 当主角不处于无敌状态,播放受击动画,扣除血量并进入无敌状态,定时器定时一秒后关闭无敌状态 交互逻辑 用户输入交互信号后,交由InteractionMI判断交互是否成功,返回交互信息,主角播放对应动画 武器逻辑 当主角获得武器后,主角身上保存武器的引用,与武器交互直接调用武器的对应方法(Drop(),Fire()) 结算逻辑 当主角HP小于等于0时,调用Scene的静态方法,请求场景结算 怪物 石像鬼 血量无限,没有受击逻辑,当检测组件检测到主角时,调用继承的Attack方法,攻击主角 幽灵 三种状态:die、patrol,chase 死亡状态下三秒后会在第一个导航点复活 巡逻状态下检测到主角会调用继承的Attack方法攻击主角 追逐状态下会每帧获得主角位置追逐主角 其他场景物品 灯光 初始化时添加计时器用于控制自动开关,用户交互后重置计时器 开启时使用一个锥形的检测器检测幽灵是否在范围内,如果在调用Damage对幽灵造成伤害 存在一个Box Collider,当玩家进入时,调用InteractionMI的方法,将InteractionMI保存的静态SwitchableLight引用置为自己,当玩家交互时这个引用不为null,则调用这个引用的SwitchableLight的ChangeLight方法完成开关灯的交互 减速陷阱 当玩家进入时,调用InteractionMI的方法,使其内置的静态_slowDownCount计数加一,并调用玩家的SetSpeedRatio方法使玩家减速 当玩家离开,设置计时器5秒后调用InteractionMI的方法,使其内置的静态_slowDownCount计数减一,当计数为零时才可以调用玩家的SetSpeedRatio方法使玩家回复正常速度 地刺陷阱 初始化时设置计时器,每三秒改变一次状态,当玩家进入,设置计时器每一秒对玩家造成一次伤害,当玩家离开,取消计时器 宝箱 内置public GameObject GWeapon;用于保存要生成的枪的预制体 当玩家第一次与宝箱交互,播放开宝箱动画,设置计时器1.2秒后根据预制体克隆一个武器,并将武器通过Scene的静态方法加入到Scene维护的SceneObject列表中,自身保存新生成的武器的引用 当武器生成后玩家再与宝箱交互则通过InteractionMI的方法将武器父节点设为玩家,玩家获得武器的引用,自身武器引用置为null 武器 内置private Transform _parent = null;用于保存父物体 Drop方法被调用时,若父物体不为空,设置自身刚体属性,设置速度使武器有抛出效果,设置计时器1秒后恢复到没有物理效果的状态,父物体置为空 Fire方法被调用,若能够开火,则生成并初始化一个子弹,生成时将保存的父物体的Transform给子弹,保证子弹能够向角色前方发射,开火后设置开火状态为不能开火,设置计时器0.5秒后恢复开火状态 当父物体信息为空,与其他交互逻辑类似,通过InteractionMI完成武器捡起的交互逻辑 子弹 初始化时设置初速度,启动定时器1秒后若没有销毁则自动销毁,若碰撞到幽灵,对幽灵造成伤害,其他碰撞销毁自己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Zireael2019/article/details/126690910。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4-03-11 12:57:03
768
转载
Cassandra
...成好的SSTable文件直接加载到集群中,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加载速度。 bash bin/sstableloader -u -p -d /path/to/sstables/ (2)Bulk Insert与COPY命令 对于临时性的大量数据插入,也可以利用CQL的COPY命令从CSV文件中导入数据,或者编写程序进行Bulk Insert。这种方式虽然不如sstableloader高效,但在灵活性上有一定优势。 cql COPY orders FROM '/path/to/orders.csv'; 或者编程实现Bulk Insert: java Session session = cluster.connect("my_keyspace"); PreparedStatement ps = session.prepare("INSERT INTO orders (order_id, customer_id, product) VALUES (?, ?, ?)"); for (Order order : ordersList) { BoundStatement bs = ps.bind(order.getId(), order.getCustomerId(), order.getProduct()); session.execute(bs); } 4. 深入探讨与实践总结 尽管Cassandra的Batch操作和批量加载功能强大,但运用时需要根据实际业务场景灵活调整策略。比如,在网络比较繁忙、负载较高的时候,咱就得避免一股脑地进行大批量的操作。这时候,咱们可以灵活调整批次的大小,就像在平衡木上保持稳定一样,既要保证性能不打折,又要让网络负载不至于过大,两头都得兼顾好。此外,说到批量加载数据这事儿,咱们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比如说,你琢磨一下是否对实时性有要求啊,数据的格式又是个啥样的,这些都是决定咱采用哪种方法的重要因素。 总之,无论是日常开发还是运维过程中,理解和掌握Cassandra的Batch操作及批量加载技术,不仅能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还能有效应对复杂的大规模数据管理挑战。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尝试、捣鼓,让Cassandra这个家伙更好地为我们业务需求鞍前马后地服务,这才是技术真正价值的体现啊!
2024-02-14 11:00:42
505
冬日暖阳
站内搜索
用于搜索本网站内部文章,支持栏目切换。
知识学习
实践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谨慎操作。
随机学习一条linux命令:
systemctl start|stop|restart|status service_name
- 管理systemd服务。
推荐内容
推荐本栏目内的其它文章,看看还有哪些文章让你感兴趣。
2023-04-28
2023-08-09
2023-06-18
2023-04-14
2023-02-18
2023-04-17
2024-01-11
2023-10-03
2023-09-09
2023-06-13
2023-08-07
2023-03-11
历史内容
快速导航到对应月份的历史文章列表。
随便看看
拉到页底了吧,随便看看还有哪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时光飞逝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