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
HTML
CSS
Javascript
前端框架和UI库
VUE
ReactJS
AngularJS
JQuery
NodeJS
JSON
Element-UI
Bootstrap
Material UI
服务端和客户端
Java
Python
PHP
Golang
Scala
Kotlin
Groovy
Ruby
Lua
.net
c#
c++
后端WEB和工程框架
SpringBoot
SpringCloud
Struts2
MyBatis
Hibernate
Tornado
Beego
Go-Spring
Go Gin
Go Iris
Dubbo
HessianRPC
Maven
Gradle
数据库
MySQL
Oracle
Mongo
中间件与web容器
Redis
MemCache
Etcd
Cassandra
Kafka
RabbitMQ
RocketMQ
ActiveMQ
Nacos
Consul
Tomcat
Nginx
Netty
大数据技术
Hive
Impala
ClickHouse
DorisDB
Greenplum
PostgreSQL
HBase
Kylin
Hadoop
Apache Pig
ZooKeeper
SeaTunnel
Sqoop
Datax
Flink
Spark
Mahout
数据搜索与日志
ElasticSearch
Apache Lucene
Apache Solr
Kibana
Logstash
数据可视化与OLAP
Apache Atlas
Superset
Saiku
Tesseract
系统与容器
Linux
Shell
Docker
Kubernetes
[数据ID未找到解决方案 ]的搜索结果
这里是文章列表。热门标签的颜色随机变换,标签颜色没有特殊含义。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SpringBoot
...模拟环境中对服务层、数据访问层等组件进行独立且精准的测试。 2. SpringBoot项目中的JUnit配置 在SpringBoot项目中使用JUnit非常简单,只需要在pom.xml文件中添加相应的依赖即可: xml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test test 这段配置引入了Spring Boot Test Starter,其中包括了JUnit以及Mockito等一系列测试相关的库。 3. 编写SpringBoot应用的单元测试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SpringBoot服务类UserService,下面是如何为其编写单元测试的实例: java import org.junit.jupiter.api.Te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test.context.SpringBootTest; @SpringBootTest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Test {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我们要测试的服务类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UserById() { // 假设我们有一个获取用户信息的方法 User user = userService.getUserById(1); // 断言结果符合预期 assertNotNull(user); assertEquals("预期的用户名", user.getUsername()); } // 更多测试方法... } 在这个例子中,@SpringBootTest注解使得Spring Boot应用上下文被加载,从而我们可以注入需要测试的服务对象。@Test注解则标记了这是一个单元测试方法。 4. 使用MockMvc进行Web接口测试 当我们要测试Controller层的时候,可以借助SpringBootTest提供的MockMvc工具进行模拟请求测试: java import org.junit.jupiter.api.Te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test.autoconfigure.web.servlet.AutoConfigureMockMvc;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test.context.SpringBootTe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est.web.servlet.MockMvc; import static org.springframework.test.web.servlet.request.MockMvcRequestBuilders.get; import static org.springframework.test.web.servlet.result.MockMvcResultMatchers.status; @SpringBootTest @AutoConfigureMockMvc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Test { @Autowired private MockMvc mockMvc; @Test public void testGetUser() throws Exception { mockMvc.perform(get("/users/1")) .andExpect(status().isOk()); // 可以进一步解析响应内容并进行断言 } } 在这段代码中,@AutoConfigureMockMvc注解会自动配置一个MockMvc对象,我们可以用它来模拟HTTP请求,并检查返回的状态码或响应体。 5. 结语 通过以上示例,我们可以看到SpringBoot与JUnit的集成使单元测试变得更加直观和便捷。这东西可不简单,它不仅能帮我们把每一行代码都捯饬得准确无误,更是在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CI/CD)这一套流程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所以,亲,听我说,把单元测试搂得紧紧的,特别是在像SpringBoot这样新潮的开发框架下,绝对是每个程序员提升代码质量和效率的必修课。没有它,你就像是在编程大道上少了一双好跑鞋,知道不?在实际动手操作中不断摸索和探究,你会发现单元测试就像一颗隐藏的宝石,充满了让人着迷的魅力。而且,你会更深刻地感受到,它在提升开发过程中的快乐指数、让你编程生活更加美滋滋这方面,可是起着大作用呢!
2023-11-11 08:06:51
78
冬日暖阳
Apache Pig
...并行处理的艺术 在大数据的世界中,Apache Pig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以SQL-like的脚本语言——Pig Latin,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活的方式来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这篇文咱要深度挖掘一下怎么用Apache Pig这个神器进行并行处理,而且为了让大伙儿能更接地气地体验到它的魔力,我们会辅以实例代码,让大家亲自感受一下这货到底有多牛! 1. Apache Pig简介 Apache Pig是一个高层次的数据流处理平台,设计初衷是为了简化Hadoop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复杂转换和分析的任务。Pig Latin在Pig这个大家伙里可是心脏般的存在,它让咱们能够用一种更简单的方式编写出那些复杂的数据处理程序。想象一下,你写好代码后,Pig Latin就像个魔术师,嗖嗖几下就把你的程序变形成一系列MapReduce任务,然后稳稳当当地在Hadoop集群上跑起来。这样一来,大规模并行处理就不再是难题,而是轻松实现了! 2. 并行处理原理 Pig利用Hadoop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在底层自动将Pig Latin脚本转换为多个MapReduce任务,这些任务能够在多台机器上同时执行,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换句话说,当你在捣鼓Pig Latin来设定一个数据处理流程时,其实就是在给一个并行处理的智慧路径画地图。Pig这个小机灵鬼呢,会超级聪明地把你的流程大卸八块,然后妥妥地分配到各个节点上执行起来。 3. 使用Pig Latin进行并行处理实战 示例一:数据加载与过滤 假设我们有一个大型的CSV文件存储在HDFS上,我们想找出所有年龄大于30岁的用户记录: pig -- 加载数据 data = LOAD 'hdfs://path/to/user_data.csv' USING PigStorage(',') AS (name:chararray, age:int, gender:chararray); -- 过滤出年龄大于30岁的用户 adults = FILTER data BY age > 30; -- 存储结果 STORE adults INTO 'hdfs://path/to/adults_data'; 上述代码中,LOAD操作首先将数据从HDFS加载到Pig中,接着FILTER操作会在集群内的所有节点并行执行,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记录,最后将结果保存回HDFS。 示例二:分组与聚合 现在,我们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组统计,比如按性别统计各年龄段的人数: pig -- 对数据进行分组并统计 grouped_data = GROUP adults BY gender; age_counts = FOREACH grouped_data GENERATE group, COUNT(adults), AVG(adults.age); -- 输出结果 DUMP age_counts; 这里,GROUP操作会对数据进行分组,然后在每个分组内部并行执行COUNT和AVG函数,得出每个性别的总人数以及平均年龄,整个过程充分利用了集群的并行处理能力。 4. 思考与理解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你会发现Apache Pig不仅简化了并行编程的难度,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内置函数和运算符,使得数据分析工作变得更加轻松。这种基于Pig Latin的声明式编程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关注于“要做什么”,而非“如何做”。每当你敲下一个Pig Latin命令,就像在指挥一个交响乐团,它会被神奇地翻译成一连串MapReduce任务。而在这个舞台背后,有个低调的“大块头”Hadoop正在卖力干活,悄无声息地扛起了并行处理的大旗。这样一来,我们开发者就能一边悠哉享受并行计算带来的飞速快感,一边又能摆脱那些繁琐复杂的并行编程细节,简直不要太爽! 总结起来,Apache Pig正是借助其强大的Pig Latin语言及背后的并行计算机制,使得大规模数据处理变得如烹小鲜般简单而高效。无论是处理基础的数据清洗、转换,还是搞定那些烧脑的统计分析,Pig这家伙都能像把刀切黄油那样轻松应对,展现出一种无人能敌的独特魅力。因此,熟练掌握Apache Pig,无疑能让你在大数据领域更加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2023-02-28 08:00:46
498
晚秋落叶
SeaTunnel
.... 引言 在如今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SeaTunnel作为一款强大的海量数据处理和传输工具,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SSL/TLS加密连接正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篡改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要好好唠一唠SeaTunnel中如果SSL/TLS加密连接配置不当,可能会给你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事。为了让大家能直观明白,我还特意准备了实例代码,手把手教你如何正确设置和运用这个功能,包你一看就懂,轻松上手! 2. SSL/TLS加密连接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要在SeaTunnel中启用SSL/TLS加密。试想一下,你的公司在用SeaTunnel这玩意儿搬运和转换一大批重要的业务数据。假如没启用SSL/TLS加密这个防护罩,这些数据就像一个个光着身子在网络大道上跑的明文消息,分分钟就可能被中间人攻击(MITM)这类安全威胁给盯上,危险得很呐!你知道吗,SSL/TLS协议就像个超级秘密特工,它能给传输过程中的数据穿上一层加密的铠甲,这样一来,企业的数据隐私性和完整性就得到了大大的保障。这样一来,在企业享受SeaTunnel带来的飞速效能时,也能稳稳妥妥地确保数据安全,完全不用担心会有啥猫腻发生! 3. 未正确配置SSL/TLS加密连接可能引发的问题 - 数据泄露风险:未加密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犹如“透明”,任何具有网络监听能力的人都有可能获取到原始数据。 - 合规性问题:许多行业如金融、医疗等对数据传输有严格的加密要求,未采用SSL/TLS可能会导致企业违反相关法规。 - 信任危机: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不仅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更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客户信任度。 4. 如何在SeaTunnel中正确配置SSL/TLS加密连接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际的SeaTunnel配置案例,直观地了解如何正确设置SSL/TLS加密连接。 yaml SeaTunnel Source Configuration (以MySQL为例) source: type: jdbc config: username: your_username password: your_password url: 'jdbc:mysql://your_host:3306/your_database?useSSL=true&requireSSL=true' connection_properties: sslMode: VERIFY_IDENTITY sslTrustStore: /path/to/truststore.jks sslTrustStorePassword: truststore_password SeaTunnel Sink Configuration (以Kafka为例) sink: type: kafka config: bootstrapServers: your_kafka_bootstrap_servers topic: your_topic securityProtocol: SSL sslTruststoreLocation: /path/to/kafka_truststore.jks sslTruststorePassword: kafka_truststore_password 上述示例中,我们在源端MySQL连接字符串中设置了useSSL=true&requireSSL=true,同时指定了SSL验证模式以及truststore的位置和密码。而在目标端Kafka配置中,我们也启用了SSL连接,并指定了truststore的相关信息。 请注意:这里只是简化的示例,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生成并配置相应的keystore与truststore文件。 5. 总结与思考 在SeaTunnel中正确配置SSL/TLS加密连接并非难事,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的原理与重要性。对每一个用SeaTunnel干活的数据工程师来说,这既是咱的分内之事,也是咱对企业那些宝贵数据资产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说白了,就是既尽职又尽责的态度体现。每一次我们精心调整配置,就像是对那些可能潜伏的安全风险挥出一记重拳,确保我们的数据宝库能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安然畅游,稳稳前行。所以,亲们,千万千万要对每个项目中的SSL/TLS加密设置上心,让安全成为咱们构建数据管道时最先竖起的那道坚固屏障,守护好咱们的数据安全大门。
2024-01-10 13:11:43
172
彩虹之上
转载文章
...职可能导致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人选替代,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当这样的员工提出辞职时,领导会极力挽留,并可能提供加薪等激励措施。 离职对话机制 , 离职对话机制是在员工提出辞职后,企业与其进行深入沟通的一种制度安排,旨在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探讨改善的可能性,并通过真诚交流确保双方能以更加成熟、理性的方式处理离职事宜,维持良好的职业关系。虽然文章没有直接使用“离职对话机制”这一名词,但提到了建立开放、诚实且富有建设性的离职沟通方式,实际上就是倡导构建一种有效的离职对话机制。
2023-04-02 14:22:56
135
转载
PHP
...开发,它可以轻松处理数据库操作、表单提交、用户认证等任务。而Node.js这家伙,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超级注重实时响应速度和并行处理任务的能力。拿它来开发那些需要高性能的程序,比如实时聊天室、在线游戏啥的,简直是小菜一碟! 三、如何让PHP与Node.js进行交互? 1. 使用HTTP协议 PHP和Node.js都可以通过HTTP协议进行通信。例如,我们可以使用PHP发送一个GET请求到Node.js的服务端,然后Node.js返回响应数据给PHP。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 php $url = 'http://localhost:3000/api/data'; $data = file_get_contents($url); echo $data; ?> javascript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req, res) => { res.statusCode = 200; res.se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res.end(JSON.stringify({ data: 'Hello from Node.js!' })); }); server.listen(3000); 在这个示例中,PHP使用file_get_contents函数从Node.js获取数据,然后输出到网页上。Node.js则是利用了http这个模块,捣鼓出了一个HTTP服务器。每当它收到一个GET请求时,就会超级贴心地回传一个JSON格式的数据对象作为回应。 2. 使用WebSocket协议 除了HTTP协议,我们还可以使用WebSocket协议来进行PHP和Node.js的交互。WebSocket,你知道吧,就像是一种神奇的双向聊天管道。它能让浏览器或者客户端和服务器两者之间,始终保持实时、流畅的对话,而且啊,还用不着像以前那样,老是反复地发送HTTP请求,多高效便捷!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 php $host = 'localhost'; $port = 3000; $socket = socket_create(AF_INET, SOCK_STREAM, SOL_TCP); socket_connect($socket, $host, $port); socket_write($socket, "GET / HTTP/1.1\r\nHost: localhost\r\nConnection: close\r\n\r\n"); $response = socket_read($socket, 1024); echo $response; socket_close($socket); ?> javascript const WebSocket = require('ws'); const wss = new WebSocket.Server({ port: 3000 }); wss.on('connection', ws => { ws.send('Hello from Node.js!'); ws.on('message', message => { console.log(Received message => ${message}); }); }); 在这个示例中,PHP使用socket_create和socket_connect函数创建了一个TCP连接,并向Node.js发送了一个HTTP GET请求。Node.js借助WebSocket模块,捣鼓出一个WebSocket服务器。每当有客户端小手一挥发起连接请求时,服务器就会立马给客户端回个消息。同时,它还耳聪目明地监听着客户端发来的每一条消息事件。 四、总结 总的来说,PHP和Node.js都是优秀的Web开发工具,它们有着各自的优点和适用场景。PHP这门语言,就像是企业级应用开发的传统老将,尤其在那些需要稳定、持久运行的场景里,它发挥得游刃有余。而Node.js呢,更像是实时交互和高并发处理领域的灵活小能手,对于那些要求快速响应、大量并发请求的应用开发,Node.js的表现绝对会让你眼前一亮,就像个活力十足的小伙子,轻松应对各种挑战。无论你挑哪个工具,咱都得把它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摸得门儿清,然后把这些优势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让开发效率蹭蹭往上涨,同时保证咱们的应用程序质量杠杠滴。此外,咱们也得摸清楚PHP和Node.js是怎么联手合作的,这样一来,咱就能更巧妙地把这两门技术的优点用到极致,给咱们的开发工作添砖加瓦,创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2024-01-21 08:08:12
62
昨夜星辰昨夜风_t
转载文章
...近期,随着Android Studio 2021.3版本的发布,Kotlin迎来了1.6.0版本更新,其中对数组API进行了优化和增强,例如引入了新的构造函数以及改进了与Java平台互操作时的性能表现。 在实际项目中,Google推荐开发者优先使用原生类型数组以提升性能,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数据或高性能要求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游戏开发中,通过Kotlin的IntArray优化图形渲染的数据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内存分配和GC压力,从而提升整体流畅度。 此外,对于多维数组的处理,Kotlin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且易于理解的解构声明语法,允许开发者更直观地访问和操作多级嵌套数组中的元素。同时,结合Kotlin的高阶函数如map、filter等,可以在不引入额外复杂度的情况下对数组进行复杂的变换操作。 深入研究Kotlin官方文档和社区论坛,你会发现更多有关数组的最佳实践案例,包括如何结合协程进行异步数组操作,以及如何利用Kotlin的扩展函数简化数组操作代码。而在机器学习或大数据处理领域,利用Kotlin的Numpy-like库koma可以实现类似Python Numpy对多维数组的强大支持,这对于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尤为重要。 总之,掌握Kotlin数组的各种特性并适时关注其最新进展,能够帮助开发者在日常编码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提高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和代码可读性。
2023-03-31 12:34:25
68
转载
转载文章
...纯的人力追踪转变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预测等高科技方式,而如何在高科技辅助下,依然坚守人性、法律与道德底线,实现对恐怖主义的有效打击,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通过回顾像《第六计》这样的经典影视作品,不仅可以领略到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更可以激发我们在现实中面对危机时思考更为周全、深邃的战略布局与决策智慧。
2023-05-10 09:20:27
619
转载
Nacos
Nacos的数据一致性保证:深入理解与实践 1. 引言 在分布式系统的世界中,数据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基石。你知道阿里巴巴开源的那个叫Nacos的产品吗?这可是个集服务发现、配置管理和服务元数据管理于一身的“大宝贝”!它功能强大到飞起,尤其在保证数据一致性方面表现得超级给力,所以得到了众多开发者们的热烈追捧和深深喜爱。这篇东西,咱们就来唠唠“Nacos如何确保数据一致性”这个话题,我会手把手带着你,用一些接地气的实例代码和大白话解析,深入浅出地探讨一下Nacos是如何巧妙实现并稳稳守护其数据一致性的。 2. Nacos的数据模型与存储 (1)数据模型:Nacos的核心数据模型主要包括服务、配置和服务实例。服务呢,就好比是定义了一个业务技能,而配置呢,就像是管理这个业务技能的各种使用说明书或者说是动态调整的“小秘籍”。至于服务实例嘛,那就是当这项业务技能真正施展起来,也就是运行时,实实在在干活的那个“载体”或者说“小能手”啦。 (2)数据存储:Nacos使用Raft一致性算法来保证其数据存储层的一致性,所有写操作都会经过Raft协议转化为日志条目,并在集群内达成一致后才真正落地到持久化存储中。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在何种网络环境或者机器故障情况下,Nacos都能确保其内部数据状态的一致性。 java // 假设我们向Nacos添加一个服务实例 NamingService naming = NacosFactory.createNamingService("127.0.0.1:8848"); naming.registerInstance("my-service", "192.168.0.1", 8080); 上述代码中,当我们调用registerInstance方法注册一个服务实例时,这个操作会被Nacos集群以一种强一致的方式进行处理和存储。 3. Nacos的数据更新与同步机制 (1)数据变更通知:当Nacos中的数据发生变更时,它会通过长轮询或HTTP长连接等方式实时地将变更推送给订阅了该数据的客户端。例如: java ConfigService configService = NacosFactory.createConfigService("127.0.0.1:8848"); String content = configService.getConfig("my-config", "DEFAULT_GROUP", 5000); 在这个例子中,客户端会持续监听"my-config"的变更,一旦Nacos端的配置内容发生变化,客户端会立即得到通知并获取最新值。 (2)多数据中心同步:Nacos支持多数据中心部署模式,通过跨数据中心的同步策略,可以确保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当你在一个数据中心对数据做了手脚之后,这些改动会悄无声息地自动跑到其他数据中心去同步更新,确保所有地方的数据都保持一致,不会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 4. 面对故障场景下的数据一致性保障 面对网络分区、节点宕机等异常情况,Nacos基于Raft算法构建的高可用架构能够有效应对。即使有几个家伙罢工了,剩下的大多数兄弟们还能稳稳地保证数据的读写操作照常进行。等那些暂时掉线的节点重新归队后,系统会自动自觉地把数据同步更新一遍,确保所有地方的数据都保持一致,一个字都不会差。 5. 结语 综上所述,Nacos凭借其严谨的设计理念和坚实的底层技术支撑,不仅在日常的服务管理和配置管理中表现卓越,更在复杂多变的分布式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数据一致性保证能力。了解并熟练掌握Nacos的数据一致性保障窍门,这绝对能让咱们在搭建和优化分布式系统时,不仅心里更有底气,还能实实在在地提升效率,像是给咱们的系统加上了强大的稳定器。每一次服务成功注册到Nacos,每一条配置及时推送到你们手中,这背后都是Nacos对数据一致性那份死磕到底的坚持和实实在在的亮眼表现。就像个超级小助手,时刻确保每个环节都精准无误,为你们提供稳稳的服务保障,这份功劳,Nacos可是功不可没!让我们一起,在探索和实践Nacos的过程中,感受这份可靠的力量!
2023-12-09 16:03:48
116
晚秋落叶
Groovy
...况其实挺简单的:基本数据类型,像int、double之类的,都是直接“按值传递”的,也就是说,传过去的是它们的具体值,改了也不会影响原来的变量。但要是你传的是对象,那就不一样了,传的是引用,相当于给了个“地址”,所以如果你在方法里对这个对象做了修改,外面的那个对象也会跟着变。简单来说,基本类型自己玩自己的,对象嘛,大家资源共享! 2.1 按值传递的例子 groovy def addNumbers(a, b) { a = a + 10 b = b + 20 return a + b } def x = 5 def y = 10 def result = addNumbers(x, y) println "Result: $result" // 输出: Result: 35 println "x: $x, y: $y" // 输出: x: 5, y: 10 在这个例子中,x和y的原始值并没有被改变,因为它们是基本数据类型,传递到方法中时是按值传递的。方法内部对它们的修改不会影响外部的变量。 2.2 按引用传递的例子 groovy class Person { String name } def modifyPerson(person) { person.name = "Alice" } def p = new Person(name: "Bob") modifyPerson(p) println "Name: ${p.name}" // 输出: Name: Alice 这里我们看到,Person对象是按引用传递的。当我们在modifyPerson方法中修改person对象的属性时,这个修改会影响到外部的p对象。 --- 3. 可变参数 处理不确定数量的输入 有时候,你可能不知道你的方法需要接收多少个参数。Groovy允许你定义可变参数的方法,这非常方便。 3.1 使用可变参数 groovy def sum(numbers) { def total = 0 numbers.each { num -> total += num } return total } println sum(1, 2, 3, 4) // 输出: 10 println sum(5, 10, 15) // 输出: 30 在这个例子中,numbers是一个数组,它可以接收任意数量的参数。通过遍历这个数组,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所有参数的总和。 --- 4. 默认参数值 简化调用 Groovy还支持为方法参数设置默认值。这使得方法调用更加灵活,尤其是当你不想每次都传入所有的参数时。 4.1 使用默认参数值 groovy def greet(name, greeting = "Hello") { println "$greeting, $name!" } greet("Alice") // 输出: Hello, Alice! greet("Bob", "Hi") // 输出: Hi, Bob! 在这个例子中,第二个参数greeting有一个默认值"Hello"。如果调用方没有提供这个参数,方法就会使用默认值。这不仅减少了代码量,也提高了灵活性。 --- 5. 总结与个人感悟 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了解了Groovy中方法参数传递的几种主要方式:按值传递、按引用传递、可变参数以及默认参数值。其实啊,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就像不同的工具适合干不同的活儿一样。要是咱们能搞明白这些,就能写出既顺溜又聪明的代码啦!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接触到Groovy的这些特性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它让我意识到编程不仅仅是遵循规则,更是一种艺术。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巧,我们可以让代码变得更加简洁、优雅。 如果你还在纠结如何选择合适的参数传递方式,不妨多尝试几个例子,看看哪种方式最适合你的项目需求。记住,编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2025-03-15 15:57:01
102
林中小径
Kibana
...重要一员,以其强大的数据可视化能力赢得了广大开发者和数据分析爱好者的青睐。嘿,伙计们,这次咱们一起深入探索Kibana的奇妙世界!我将手把手地带你经历一系列实操演练和代码实例,像是探险家揭秘宝藏地图那样,一步步教你打造出一个既功能强大又一目了然的数据可视化大屏。 1. 环境准备与数据导入 首先,确保已安装并配置好Elasticsearch服务,并成功启动Kibana(假设你已经在本地环境完成这些基础设置)。接下来,我们要往Elasticsearch里塞点数据进去,这样后面才能好好分析、可视化一把。例如,我们有一个名为logs的索引,其中包含了服务器访问日志数据: json POST /logs/_doc { "timestamp": "2022-01-01T00:00:00Z", "method": "GET", "path": "/api/v1/data", "status_code": 200, "response_time_ms": 150 } 重复上述过程,填充足够多的日志数据以便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2. 创建索引模式与发现视图 - 创建索引模式: 在Kibana界面中,进入“管理”>“索引模式”,点击“创建索引模式”,输入索引名称logs,Kibana会自动检测字段类型并建立映射关系。 - 探索数据: 进入“发现”视图,选择我们刚才创建的logs索引模式,Kibana会展示出所有日志记录。在这里,你可以实时搜索、筛选以及初步分析数据。 3. 初步构建可视化组件 - 创建可视化图表: 进入“可视化”界面,点击“新建”,开始创建你的第一个可视化图表。例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柱状图来展示不同HTTP方法的请求次数: a. 选择“柱状图”可视化类型。 b. 在“buckets”区域添加一个“terms”分桶,字段选择method。 c. 在“metrics”区域添加一个“计数”指标,计算每个方法的请求总数。 保存这个可视化图表,命名为“HTTP方法请求统计”。 4. 构建仪表板 - 创建仪表板: 进入“仪表板”界面,点击“新建”,创建一个新的空白仪表板。 - 添加可视化组件: 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视化”按钮,选择我们在第3步创建的“HTTP方法请求统计”图表,将其添加至仪表板中。 - 扩展仪表板: 不止于此,我们可以继续创建其他可视化组件,比如折线图显示随着时间推移的响应时间变化,热力图展示不同路径和状态码的分布情况等,并逐一将它们添加到此仪表板上。 5. 自定义与交互性调整 Kibana的真正魅力在于其丰富的自定义能力和交互性设计。比如,你完全可以给每张图表单独设定过滤器规则,这样一来,整个仪表板上的数据就能像变魔术一样联动更新,超级炫酷。另外,你还能借助那个时间筛选器,轻轻松松地洞察到特定时间段内数据走势的变化,就像看一部数据演变的电影一样直观易懂。 在整个创建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疑惑、困惑,甚至挫折,但请记住,这就是探索和学习的魅力所在。随着对Kibana的理解逐渐加深,你会发现它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你洞察数据、讲述数据故事的强大伙伴。尽情发挥你的创造力,让数据活起来,赋予其生动的故事性和价值性。 总结来说,创建Kibana可视化仪表板的过程就像绘制一幅数据画卷,从准备画布(导入数据)开始,逐步添置元素(创建可视化组件),最后精心布局(构建仪表板),期间不断尝试、调整和完善,最终成就一份令人满意的可视化作品。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你要像个充满好奇的小探险家一样,时刻保持对未知的热情,脑袋瓜子灵活运转,积极思考各种可能性。同时,也要有敢于动手实践的勇气,大胆尝试,别怕失败。这样下去,你肯定能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挖到那些藏得深深的宝藏,收获满满的惊喜。
2023-08-20 14:56:06
337
岁月静好
Shell
...写长期运行或处理大量数据的Shell脚本时,应当遵循良好的编程规范,如及时释放不再使用的变量、谨慎使用无限循环以及确保正确关闭文件描述符以释放系统资源。 此外,随着Bash 5.1版本的发布,新特性中引入了对数组元素的引用计数机制,这一改进有望更精细地控制内存分配,减少不必要的字符串复制带来的内存开销。这意味着未来的Shell脚本开发将拥有更强大的内建工具来防止所谓的“内存泄漏”。 同时,一些第三方工具如Valgrind和shellcheck等也被推荐用于检查和优化Shell脚本,它们能帮助开发者深入分析代码执行过程中的内存行为,找出并修复可能导致内存消耗异常的问题。 总之,尽管Shell脚本的内存管理通常较为隐蔽,但在现代IT基础设施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此类脚本的性能优化,通过学习最新的技术动态、采用最佳实践及借助专业工具,确保Shell脚本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做到对系统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
2023-01-25 16:29:39
71
月影清风
转载文章
...示用户信息 命令: id [option] [用户] 3.6 用户间切换:su命令 命令: su [option] [用户名] 用户名为 - ,则切换到root用户。 3.7 受限的特权:sudo命令 sudo使得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环境下,执行需要root权限的命令。 该信息保存在/etc/sudoers中。 4 用户组管理 4.1 添加用户组 4.1.1 addgroup命令 类似adduser 4.1.2 groupadd 类似useradd 4.2 修改用户组 类似usermod,使用groupmod。 4.3 删除用户组 类似userdel,使用groupdel。 5 权限管理 5.1 概述 5.1.1 权限组 一般创建文件的人为所有者,其所属的主组为所属组,其他用户为其他组。 5.1.2 基本权限类型 三种:读、写、执行。 权限及其表示值: 读:r或4 写:w或2 执行:x或1 5.1.3 特殊权限 setuid、setgid和黏滞位。 setuid和setgid能以文件所有者或所属组的身份运行。 黏滞位使得只有文件的所有者才可以重命名和删除文件。 5.1.4 访问控制列表 访问控制表ACL可以针对某个用户或者用户组单独设置访问权限。 5.2 改变文件所有者chown命令 命令: chown [option]...[owner][:[group]] file... 5.3 改变文件所属组chgrp命令 用户不受文件的文件主或超级用户不能修改组。 5.4 设置权限掩码umask命令 文件的权限为666-掩码 目录的权限为777-掩码 5.5 修改文件访问权限 命令: chmod [option]...mode[,mode]...file... “+”:增加权限 “-”:减少权限 “=”:设置权限 5.6 修改文件ACL:setfacl命令 命令: setfacl [option] file... 5.7 查询文件的ACL 命令: getfacl [文件名]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38262728/article/details/88686180。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1-10 22:43:08
548
转载
转载文章
...系统缓存或其它可写入数据存放目录[必须可写入] ..../special 专题目录[生成一次专题后可以删除special/index.php,必须可写入] 5.PHP环境容易碰到的不兼容性问题 (1)data目录没写入权限,导致系统session无法使用,这将导致无法登录管理后台(直接表现为验证码不能正常显示); (2)php的上传的临时文件夹没设置好或没写入权限,这会导致文件上传的功能无法使用; (3)出现莫名的错误,如安装时显示空白,这样能是由于系统没装载mysql扩展导致的,对于初级用户,可以下载dede的php套件包,以方便简单的使用。 二、程序安装使用 1.下载程序解压到本地目录; 2.上传程序目录中的/uploads到网站根目录 3.运行http://www.yourname.com/install/index.php(yourname表示你的域名),按照安装提速说明进行程序安装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1879641/article/details/115616068。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9-24 09:08:23
279
转载
SpringBoot
... public void addUser(User user) { // 添加用户的逻辑 } @PreAuthorize("hasRole('ADMIN')") public void deleteUser(Long userId) { // 删除用户的逻辑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利用了Spring Security框架提供的@PreAuthorize注解来限定只有拥有ADMIN角色的用户才能调用addUser和deleteUser方法。这事儿看着挺简单,但就是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设定,经常被人忽略,结果权限管理就搞砸了。 2. 权限管理失败的原因分析 权限管理失败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 配置错误:比如在Spring Security的配置文件中错误地设置了权限规则。 - 逻辑漏洞:例如,在进行权限验证之前,就已经执行了敏感操作。 - 测试不足:在上线前没有充分地测试各种边界条件下的权限情况。 案例分享: 有一次,我在一个项目中负责权限模块的开发。最开始我觉得一切风平浪静,直到有天一个同事告诉我,他居然能删掉其他人的账户,这下可把我吓了一跳。折腾了一番后,我才明白问题出在哪——原来是在执行删除操作之前,我忘了仔细检查用户的权限,就直接动手删东西了。这个错误让我深刻认识到,即使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也必须做到位。 3. 如何避免权限管理失败 既然已经知道了可能导致权限管理失败的因素,那么如何避免呢?这里有几个建议: - 严格遵循最小权限原则:确保每个用户仅能访问他们被明确允许访问的资源。 - 全面的测试:不仅要测试正常情况下的权限验证,还要测试各种异常情况,如非法请求等。 - 持续学习与更新:安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新的攻击手段和技术层出不穷,因此保持学习的态度非常重要。 代码示例: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们的权限管理,我们可以使用更复杂的权限模型,如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下面是一个使用Spring Security结合RBAC的简单示例: java @Configuration @EnableWebSecurity public class SecurityConfig extends WebSecurityConfigurerAdapter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configure(HttpSecurity http) throws Exception { http.authorizeRequests() .antMatchers("/admin/").hasRole("ADMIN") .anyRequest().authenticated() .and() .formLogin().permitAll(); } @Autowired public void configureGlobal(AuthenticationManagerBuilder auth) throws Exception { auth.inMemoryAuthentication() .withUser("user").password("{noop}password").roles("USER") .and() .withUser("admin").password("{noop}password").roles("ADMIN"); } } 在这个配置中,我们定义了两种角色:USER和ADMIN。嘿,你知道吗?只要网址里有/admin/这串字符的请求,都得得有个ADMIN的大角色才能打开。其他的请求嘛,就简单多了,只要登录了就行。 4. 结语 权限管理的艺术 权限管理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开发者细心和耐心的考验。希望看完这篇文章,你不仅能get到一些实用的技术小技巧,还能深刻理解到权限管理这事儿有多重要,毕竟安全无小事嘛!记住,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或疑问,欢迎随时留言交流。希望我的经验对你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构建更加安全的应用吧!
2024-11-02 15:49:32
62
醉卧沙场
转载文章
...立版本库 创建svn数据目录(subversion默认是把/var/svn作为数据根目录的,开机启动默认也是从这里): $ sudo mkdir -p /var/svn 创建版本库: $ sudo svnadmin create /var/svn/wangwa 如果删除版本库: $ sudo rm -rf /var/svn/somnus 3. 配置svn配置文件 每个版本库创建之后都会生成svnserve.conf主要配置文件。编辑它: $ sudo vim /var/svn/somnus/conf/svnserve.conf 编辑示例: [general]anon-access = none 控制非鉴权用户访问版本库的权限auth-access = write 控制鉴权用户访问版本库的权限password-db = passwd 指定用户名口令文件名authz-db = authz 指定权限配置文件名realm = somnus 指定版本库的认证域,即在登录时提示的认证域名称 4. 编辑svn用户配置文件 sudo vim /var/svn/somnus/conf/passwd 编辑示例: [users]admin = admin 用户,密码fuhd = fuhd 用户,密码test = test 用户,密码 5. 编辑svn权限控制配置文件 sudo vim /var/svn/somnus/conf/authz 编辑示例: [groups]admin = admin admin为用户组,等号之后的admin为用户test = fuhd,test[somnus:/] 表示根目录(/var/svn/somnus),somnus: 对应前面配置的realm = somnus@admin = rw #表示admin组对根目录有读写权限,r为读,w为写[somnus:/test] 表示test目录(/var/svn/somnus/test)@test = rw 表示test组对test目录有读写权限 6. 启动,查看和停止SVN服务 启动SVN服务: -d : 守护进程 -r : svn数据根目录 $ sudo svnserve -dr /var/svn 用root权限启动 查看SVN服务: $ ps aux|grep svnserve 默认端口为:3690 7. 配置防火墙端口 首先要明确CentOS7的默认防火墙为firewallD。subversion的默认端口为3690,如果没有打开会报错: $ sudo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port=3690/tcp$ sudo firewall-cmd --reload 8. 检索项目和切换项目的url 项目检错 $ svn checkout svn://192.168.0.112/XK_Project . 使用 checkout 服务器资源 本地目录 切换项目url $ svn switch --relocate svn://192.168.0.112/XK_Project svn://192.168.0.120/XK_Project 使用 switch 迁移 from to 新的地址 9. 设置开机启动 在centos7, 设置开机启动: $ sudo systemctl enable svnserve.service 注意:根目录必须是/var/svn 这样才能设置成功!! 设置开机启动后就可以按下面的方式开启或停止服务了$ sudo systemctl start svnserve.service$ sudo systemctl stop svnserve.service 保存退出,重启并从客户端进行测试。如果报这样的错:svn: E204900: Can't open file '/var/svn/somnus/format': Permission denied的错误。那就是与SELinux有关系,目前我还不太会用SELinux,那就先把SELinux关闭吧,后面学会了,回过头来再改这一段!!!!: 临时关闭: $ sudo setenforce 0 永久关闭: $ sudo vim /etc/sysconfig/selinux 修改: SELINUX = disable 值修改为disable. svn帮助文档 http://riaoo.com/subpages/svn_cmd_reference.html 创建分支 svn cp -m "create branch" http://svn_server/xxx_repository/trunk http://svn_server/xxx_repository/branches/br_feature001 获得分支 svn co http://svn_server/xxx_repository/branches/br_feature001 合并主干上的最新代码到分支上 cd br_feature001 svn merge http://svn_server/xxx_repository/trunk 如果需要预览该刷新操作,可以使用svn mergeinfo命令,如: svn mergeinfo http://svn_server/xxx_repository/trunk --show-revs eligible 或使用svn merge --dry-run选项以获取更为详尽的信息。 分支合并到主干 一旦分支上的开发结束,分支上的代码需要合并到主干。SVN中执行该操作需要在trunk的工作目录下进行。命令如下: cd trunk svn merge --reintegrate http://svn_server/xxx_repository/branches/br_feature001 分支合并到主干中完成后应当删该分支,因为在SVN中该分支已经不能进行刷新也不能合并到主干。 合并版本并将合并后的结果应用到现有的分支上 svn -r 148:149 merge http://svn_server/xxx_repository/trunk 建立tags 产品开发已经基本完成,并且通过很严格的测试,这时候我们就想发布给客户使用,发布我们的1.0版本 svn copy http://svn_server/xxx_repository/trunk http://svn_server/xxx_repository/tags/release-1.0 -m "1.0 released" 删除分支或tags svn rm http://svn_server/xxx_repository/branches/br_feature001 svn rm http://svn_server/xxx_repository/tags/release-1.0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lulitianyu/article/details/7967568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4-01-26 12:24:26
546
转载
RabbitMQ
...权限管理,不然咱们的数据安全可就悬了。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留言交流! --- 这就是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灵感,并在自己的项目中运用起来。记住啊,不管多复杂的系统,到最后不就是为了让人用起来更方便,生活过得更舒心嘛!加油,程序员朋友们!
2024-12-18 15:31:50
103
梦幻星空
Netty
...器无法正常接收和发送数据。 四、处理Netty服务器的网络中断问题 1. 使用ChannelFuture和FutureListener 在Netty中,我们可以使用ChannelFuture和FutureListener来处理网络中断问题。ChannelFuture是创建了一个用于等待特定I/O操作完成的Future对象。FutureListener是一个接口,可以监听ChannelFuture的状态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来监听一个ChannelFuture的状态变化: java channelFuture.addListener(new Future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Complete(ChannelFuture future) throws Exception { if (future.isSuccess()) { // 连接成功 } else { // 连接失败 } } }); 2. 使用心跳检测机制 除了监听ChannelFuture的状态变化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心跳检测机制来检查网络是否中断。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用户的设备上(也就是客户端),我们设定一个任务,定期给服务器发送个“招呼”——这就是所谓的心跳包。就像朋友之间互相确认对方是否还在一样,如果服务器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回应这个“招呼”,那我们就推测可能是网络连接断开了,简单来说就是网络出小差了。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来发送心跳包: java // 创建心跳包 ByteBuf heartbeat = Unpooled.buffer(); heartbeat.writeInt(HeartbeatMessage.HEARTBEAT); heartbeat.writerIndex(heartbeat.readableBytes()); // 发送心跳包 channel.writeAndFlush(heartbeat); 3. 使用重连机制 当网络中断后,我们需要尽快重新建立连接。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我们可以使用重连机制。换句话说,一旦网络突然掉线了,我们立马麻溜地开始尝试建立一个新的连接,并且持续密切关注着新的连接状态有没有啥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来重新建立连接: java // 重试次数 int retryCount = 0; while (retryCount < maxRetryCount) { try { // 创建新的连接 Bootstrap bootstrap = new Bootstrap(); ChannelFuture channelFuture = bootstrap.group(eventLoopGroup).channel(NioServerSocketChannel.class) .option(ChannelOption.SO_BACKLOG, backlog) .childHandler(new ServerInitializer()) .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host, port)).sync(); // 监听新的连接状态变化 channelFuture.addListener(new Future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Complete(ChannelFuture future) throws Exception { if (future.isSuccess()) { // 新的连接建立成功 return; } // 新的连接建立失败,继续重试 if (future.cause() instanceof ConnectException || future.cause() instanceof UnknownHostException) { retryCount++; System.out.println("Failed to connect to server, will retry in " + retryDelay + "ms"); Thread.sleep(retryDelay); continue; } } }); // 连接建立成功,返回 return channelFuture.channel();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 五、总结 在网络中断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监听ChannelFuture的状态变化、使用心跳检测机制和重连机制来处理。这些方法各有各的好和不足,不过总的来说,甭管怎样,它们都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就是在网络突然断开的时候,帮我们快速重新连上线,确保服务器稳稳当当地运行起来,一点儿不影响正常工作。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处理Netty服务器的网络中断问题的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2023-02-27 09:57:28
137
梦幻星空-t
转载文章
...为空。 Provide way to create $(OBJECTDIR) if it has been removed by make clean$(OBJECTDIR):mkdir $@ $@是自动化变量,表示规则中的目标文件集。我们知道OBJECTDIR为obj_native,所以$@为obj_native。 mkdir $@生成obj_native目录。 但是这个依赖关系链,怎么会涉及到obj_native的? 调试了一下: 在生成CONTIKI_OBJECTFILES所代表的文件时,目录不存在,会先找依赖关系生成目录,再生成具体文件。 所以mkdir obj_native会被执行。 (2) ifdef APPSAPPDS = ${wildcard ${foreach DIR, $(APPDIRS), ${addprefix $(DIR)/, $(APPS)} }} \${wildcard ${addprefix $(CONTIKI)/apps/, $(APPS)} \${addprefix $(CONTIKI)/platform/$(TARGET)/apps/, $(APPS)} \$(APPS)}APPINCLUDES = ${foreach APP, $(APPS), ${wildcard ${foreach DIR, $(APPDS), $(DIR)/Makefile.$(APP)} }}-include $(APPINCLUDES)APP_SOURCES = ${foreach APP, $(APPS), $($(APP)_src)}DSC_SOURCES = ${foreach APP, $(APPS), $($(APP)_dsc)}CONTIKI_SOURCEFILES += $(APP_SOURCES) $(DSC_SOURCES)endif The project's makefile can also define in the APPS variable a list of applications from the apps/ directory that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Contiki system. hello-world这个例子没有定义APPS变量,故这段不会执行。 我们假设定义了APPS变量,其值为APPS += antelope unit-test。 相关知识点: wildcard函数: 返回所有符合pattern的文件名,以空格隔开。 $(wildcard pattern) The argument pattern is a file name pattern, typically containing wildcard characters (as in shell file name patterns). The result of wildcard is a space-separated list of the names of existing files that match the pattern. foreach函数: The syntax of the foreach function is: $(foreach var,list,text) The first two arguments, var and list, are expanded before anything else is done; note that the last argument, text, is not expanded at the same time. Then for each word of the expanded value of list, the variable named by the expanded value of var is set to that word, and text is expanded. Presumably text contains references to that variable, so its expansion will be different each time. The result is that text is expanded as many times as there are whitespace-separated words in list. The multiple expansions of text are concatenated, with spaces between them, to make the result of foreach. 每次从list中取出一个词(空格分隔),赋给var变量,然后text(一般有var变量)被拓展开来。 只要list中还有空格分隔符就会一直循环下去,每一次text返回的结果都会以空格分隔开。 ${wildcard ${foreach DIR, $(APPDIRS), ${addprefix $(DIR)/, $(APPS)} }} 先分析${foreach DIR, $(APPDIRS), ${addprefix $(DIR)/, $(APPS)} } 其中DIR是变量(var),$(APPDIRS)是列表(list),这个例子中没有定义APPDIRS这个变量,估计是用于定义除了$CONTIKI/apps/之外的apps目录。 ${addprefix $(DIR)/, $(APPS)}是text。我们假设定义了APPDIRS为a b。 那么第一次:DIR 会被赋值为a,${addprefix $(DIR)/, $(APPS)},又我们假定APPS为antelope unit-test,所以最终会被拓展为a/antelope a/unit-test。 DIR 会被赋值为b,${addprefix $(DIR)/, $(APPS)},又我们假定APPS为antelope unit-test,所以最终会被拓展为b/antelope b/unit-test。 最终这两次结果会以空格分隔开,即a/antelope a/unit-test b/antelope b/unit-test ${wildcard a/antelope a/unit-test b/antelope b/unit-test} 返回空,因为找不到符合这样的目录。 所以最终这句语句,实现的功能是,返回$APPDIRS目录中,所有符合$APPS的目录。 ${wildcard ${addprefix $(CONTIKI)/apps/, $(APPS)} 这句语句返回$(CONTIKI)/apps/目录下所有符合$APPS的目录,即contiki-release-2-7/apps/antelope contiki-release-2-7/apps/unit-test ${addprefix $(CONTIKI)/platform/$(TARGET)/apps/, $(APPS)} 这句语句返回$(CONTIKI)/platform/$(TARGET)/apps/目录下所有$APPS的目录,即contiki-release-2-7/platform/native/apps/antelope contiki-release-2-7/platform/native/apps/unit-test。 在contiki-release-2-7/platform/native目录下,并没有apps目录,后边有差错处理机制。 $(APPS) 在当前目录下的所有$APPS目录,即antelope unit-test。 在hello-world例子中,并没有这些目录。 所以APPDS变量是包含所有与$APPS有关的目录。 APPINCLUDES变量是所有需要导入的APP Makefile文件。 在所有APPDS目录下,所有Makefile.$(APPS)文件。 在我们的假设条件APPS = antelope unit-test, APPDIRS = 只会导入contiki-release-2-7/apps/antelope/Makefile.antelope contiki-release-2-7/apps/unit-test/Makefile.unit-test 其余的均不存在,所以在include指令前要有符号-,即出错继续执行后续指令。 contiki-release-2-7/apps/antelope/Makefile.antelope: 分别定义了两个变量,antelope_src用于保存antelope这个app的src文件,antelope_dsc用于保存antelope这个app的dsc文件。 contiki-release-2-7/apps/unit-test/Makefile.unit-test: 分别定义了两个变量,unit-test_src用于保存unit-test这个app的src文件,unit-tes_dsc用于保存unit-test这个app的dsc文件。 变量APP_SOURCES APP_SOURCES = ${foreach APP, $(APPS), $($(APP)_src)} 取出所有APPS中的src文件变量,这个例子是$(antelope_src) 和$(unit-test_src) 变量APP_SOURCES DSC_SOURCES = ${foreach APP, $(APPS), $($(APP)_dsc)} 取出所有APPS中的dsc文件变量,这个例子是$(antelope_dsc) 和$(unit-test_dsc) CONTIKI_SOURCEFILES += $(APP_SOURCES) $(DSC_SOURCES) 这段话的最终目的: 将$APPS相关的所有源文件添加进CONTIKI_SOURCEFILES变量中。 (3) target_makefile := $(wildcard $(CONTIKI)/platform/$(TARGET)/Makefile.$(TARGET) ${foreach TDIR, $(TARGETDIRS), $(TDIR)/$(TARGET)/Makefile.$(TARGET)}) Check if the target makefile exists, and create the object directory if necessary.ifeq ($(strip $(target_makefile)),)${error The target platform "$(TARGET)" does not exist (maybe it was misspelled?)}elseifneq (1, ${words $(target_makefile)})${error More than one TARGET Makefile found: $(target_makefile)}endifinclude $(target_makefile)endif 这断代码主要做的就是,找到在所有TAGET目录下找到符合的Makefile.$(TARGET)文件,放到target_makefile变量中。 再检查是否存在或者重复。并做相应的错误提示信息。 ${error The target platform "$(TARGET)" does not exist (maybe it was misspelled?)} ${error More than one TARGET Makefile found: $(target_makefile)} 我们这个例子中 TARGET = native 并且 TARGETDIRS为空 所以最后会导入$(CONTIKI)/platform/native/Makefile.native 接下去要开始分析target和cpu的makefile文件了。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ongdechiu/p/6012718.html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399060/article/details/94095820。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3-28 09:49:23
283
转载
转载文章
...们已经知道如何去创建数据库属性对象。让我们创建一个简单的starter,这个starter会创建另外一个CommandLineRunner,然后收集Repository的实例并且打印所有的实例。 4.2.1代码实现 1.首先我们创建一人新文件夹db-count-starter在项目根目录下。 2.在文件夹db-count-starter下创建一份settings.grale文件,添加以下内容。 include 'db-count-starter' 3.在db-count-starter文件夹下创建build.gradle的文件,然后添加如下的代码。 apply plugin: 'java' repositories { mavenCentral() maven { url "https://repo.spring.io/snapshot" } maven { url "https://repo.spring.io/milestone" } } d ependencies { compile("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boot:1.2.3.RELEASE") compile("org.springframework.data:spring-data-commons:1.9.2.RELEASE") } 4.接着,我们在fb-count-starter下创建这个目录结构src/main/java/org/test/bookpubstarter/dbcount 5.在新创建的文件下面,让我们添加实现接口CommandLineRunner文件,名称叫做DbCountRunner.java. public class DbCountRunner implements CommandLineRunner { protected final Log logger = LogFactory.getLog(getClass()); private Collection<CrudRepository> repositories; public DbCountRunner(Collection<CrudRepository> repositories) { this.repositories = repositories;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repositories.forEach(crudRepository -> logger.info(String.format( "%s has %s entries", getRepositoryName(crudRepository.getClass()), crudRepository.count()))); } private static String getRepositoryName(Class crudRepositoryClass) { for (Class repositoryInterface : crudRepositoryClass.getInterfaces()) { if (repositoryInterface.getName().startsWith( "org.test.bookpub.repository")) { return repositoryInterface.getSimpleName(); } } return "UnknownRepository"; } } 6.我们创建一个DbCountAutoConfiguration.java来实现DbCountRunner。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DbCountAutoConfiguration { @Bean public DbCountRunner dbCountRunner(Collection<CrudRepository> repositories) { return new DbCountRunner(repositories); } } 7.我们需要告诉Spring Boot我们新创建的JAR包含自动装配的类。我们需要在db-count-starter/src/main下创建resources/META-INF文件夹。 8.在resources/META-INF下创建spring.factories文件,添加如下内容。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EnableAutoConfiguration=org.test .bookpubstarter.dbcount.DbCountAutoConfiguration 9.在主项目的build.gradle下添加如下代码 compile project(':db-count-starter') 10.启动项目,你将会看到控制台的信息下: 2020-04-05 INFO org.test.bookpub.StartupRunner : Welcome to the Book Catalog System! 2020-04-05 INFO o.t.b.dbcount.DbCountRunner : AuthorRepository has 1 entries 2020-04-05 INFO o.t.b.dbcount.DbCountRunner : PublisherRepository has 1 entries 2020-04-05 INFO o.t.b.dbcount.DbCountRunner : BookRepository has 1 entries 2020-04-05 INFO o.t.b.dbcount.DbCountRunner :ReviewerRepository has 0 entries 2020-04-05 INFO org.test.bookpub.BookPubApplication : Started BookPubApplication in 8.528 seconds (JVM running for 9.002) 2020-04-05 INFO org.test.bookpub.StartupRunner : Number of books: 1 4.2.2代码说明 因为Spring Boot的starter是分隔的,独立的包,仅仅是添加更多的类到我们已经存在的项目资源中,而不会控制更多。为了独立技术,我们的选择很少,创建分开的配置在我们项目中或创建完全分开的项目。更好的方法是通过创建项目文件夹去转换们的项目到Gradel Multi-Project Build和子项目依赖于根目录到build.gradle。Gradle实际是创建JAR的包,但是我们不需要放入到任何地方,仅仅通过compile project(‘:db-count-starter’)来包含。 Spring Boot Auto-Configuration Starter并没有做什么,而是Spring Java Configuration类注释了@Configuration和代表性的spring.factories文件在META-INF的文件夹下。 当应用启动时,Spring Boot使用SpringFactoriesLoader,这个类是Spring Core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Spring Java Configuration,这些配置给了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EnableAutoConfiguration。这样之下,这些调用会收集spring.factories文件下的所有jar包或其它调用的路径和成分到应用的上下文的配置中。除此之了EnableAutoConfiguration,我们可以定义其它的关键接口使用,这些可以自动初始化在启动期间与如下的调用相似: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Initializer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Listener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 org.springframework.boot.env.PropertySourceLoader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template.TemplateAvailabilityProvider org.springframework.test.contex.TestExecutionListener 具有讽刺的是,Spring Boot Starter并不需要依赖Spring Boot的包,因为它编译时间上的依赖。如果我们看DbCountAutoConfiguation类,我们不会看到任何来自org.springframework.book的包。这仅仅的原因是我们的DbCountRunner实现了接口org.sprigframework.boot.CommandLineRunner.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owen_william/article/details/107867328。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2-10 20:49:04
270
转载
NodeJS
...,随你喜欢。 3. 数据库中间件 Node.js 可以作为数据库中间件,与数据库交互并实现数据的读取、存储和更新等功能。比如,我们可以拿起 Mongoose ORM 这个工具箱,它能帮我们牵线搭桥连上 MongoDB 数据库。然后,我们就能够借助它提供的查询语句,像玩魔术一样对数据进行各种操作,插入、删除、修改,随心所欲。 二、常用的云服务提供商及其 Node.js 开发教程 1. AWS AWS 提供了一系列的云服务,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库、安全等等。在 AWS 上,我们可以使用 Lambda 函数来实现无服务器架构,使用 EC2 或 ECS 来部署 Node.js 应用程序。此外,AWS 还提供了丰富的 SDK 和 CLI 工具,方便我们在本地开发和调试应用程序。 2. Google Cloud Platform (GCP) GCP 提供了类似的云服务,包括 Compute Engine、App Engine、Cloud Functions、Cloud SQL 等等。在 GCP(Google Cloud Platform)这个平台上,咱们完全可以利用 Node.js 这门技术来开发应用程序,然后把它们稳稳地部署到 App Engine 上。这样一来,咱们就能更轻松、更方便地管理自家的应用程序,同时还能对它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一切运行得妥妥当当的。就像是在自家后院种菜一样,从播种(开发)到上架(部署),再到日常照料(管理和监控),全都在掌控之中。 3. Azure Azure 是微软提供的云服务平台,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技术栈。在 Azure 上,我们可以使用 Function App 来部署 Node.js 函数,并使用 App Service 来部署完整的 Node.js 应用程序。另外,Azure还准备了一整套超级实用的DevOps工具和服务,这对我们来说可真是个大宝贝,能够帮我们在管理和发布应用程序时更加得心应手,轻松高效。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Node.js 在 AWS Lambda 上构建无服务器应用程序。 三、在 AWS Lambda 上使用 Node.js 构建无服务器应用程序 AWS Lambda 是一种无服务器计算服务,可以让开发者无需关心服务器的操作系统、虚拟机配置等问题,只需要专注于编写和上传代码即可。在Lambda这个平台上,咱们能够用Node.js来编写函数,就像变魔术一样把函数和触发器手牵手连起来,这样一来,就能轻松实现自动执行的酷炫效果啦! 以下是使用 Node.js 在 AWS Lambda 上构建无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 Step 1: 创建 AWS 帐户并登录 AWS 控制台 Step 2: 安装 AWS CLI 工具 Step 3: 创建 Lambda 函数 Step 4: 编写 Lambda 函数 Step 5: 配置 Lambda 函数触发器 Step 6: 测试 Lambda 函数 Step 7: 将 Lambda 函数部署到生产环境
2024-01-24 17:58:24
147
青春印记-t
Flink
...高效的容错机制,在大数据领域备受青睐。嘿,伙计们,这篇文咱就一起钻探钻探Flink这家伙在实际生产环境里,是如何靠着它的容错机制稳稳当当地发挥作用的。咱们会手把手通过实例代码,扒开它的“内脏”,瞅瞅这背后的运作原理究竟是啥。再结合几个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来场接地气儿的讨论。现在,大伙儿准备好,咱们这就踏入Flink的世界,亲自体验一下它是如何帮助企业在汹涌澎湃的数据海洋中,稳稳地把舵,赢得胜利的! 二、Flink容错机制概述 1. Checkpointing与Savepoints Flink的核心容错机制基于checkpointing和savepoints。Checkpointing,这个过程就像是Flink系统的“备忘录机制”。它会时不时地把运行状态给记下来,存到一个超级稳定、不会丢数据的地方。设想一下,如果系统突然闹个小脾气,出个故障啥的,别担心,Flink能够迅速翻开最近一次顺利完成的那个“备忘录”,接着从那里继续干活儿,这样一来,处理数据的时候就能保证绝对精确无误,实现我们常说的“精确一次”语义啦。而Savepoints则是在用户自定义的时间点创建的检查点,常用于计划内的维护或作业升级等操作。 java env.enableCheckpointing(5000); // 每5秒生成一个checkpoint env.getCheckpointConfig().setCheckpointingMode(CheckpointingMode.EXACTLY_ONCE); 2. 状态后端与异步快照 Flink支持多种状态后端,如MemoryStateBackend、FileSystemStateBackend和 RocksDBStateBackend等,它们负责在checkpoint过程中持久化和恢复状态。同时,Flink采用了异步快照技术来最小化checkpoint对正常数据处理的影响,确保性能和稳定性。 三、Flink容错机制实战分析 3.1 故障恢复示例 假设我们正在使用Flink处理实时交易流,如下所示: java DataStream transactions = env.addSource(new TransactionSource()); transactions .keyBy(Transaction::getAccountId) .process(new AccountProcessor()) .addSink(new TransactionSink()); 在此场景下,若某个TaskManager节点突然宕机,由于Flink已经开启了checkpoint功能,系统会自动检测到故障并从最新的checkpoint重新启动任务,使得整个应用状态恢复到故障前的状态,从而避免数据丢失和重复处理的问题。 3.2 保存及恢复Savepoints java // 创建并触发Savepoint String savepointPath = "hdfs://path/to/savepoint"; env.executeSavepoint(savepointPath, true); // 从Savepoint恢复作业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restore(savepointPath); 四、Flink容错机制在生产环境中的价值体现 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硬件故障、网络抖动等问题难以避免,Flink的容错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就像是企业的“守护神”,每当遇到突发状况,都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系统瞬间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一来,业务中断的时间就能被压缩到最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让整体服务更加坚韧、更值得信赖,就像一位永不疲倦的超级英雄,时刻为企业保驾护航。 五、总结与思考 当我们深度剖析并实践Flink的容错机制后,不难发现它的设计之精妙与实用。Flink这个家伙可厉害了,它不仅能确保数据处理的精准无误,就像个严谨的会计师,连一分钱都不会算错。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各类突发状况,它都能稳如泰山,妥妥地hold住全场,为咱们打造那个既靠谱又高效的大型数据处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支持。今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把Flink当作自家数据处理的主力工具,我敢肯定,它的容错机制将在更多实际生产场景中大显身手,效果绝对会越来越赞! 然而,每个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化空间,我们在享受Flink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应持续关注其发展动态,根据业务特点灵活调整和优化容错策略,以期在瞬息万变的数据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3-10-06 21:05:47
392
月下独酌
Spark
Spark在应对数据传输中断问题上的策略与实践 1. 引言 在大数据处理领域,Apache Spark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它厉害的地方在于,拥有超高效的内存计算技术和无比强大的分布式处理本领,在对付海量数据时,那展现出来的性能简直牛到不行!然而,在日常实际操作时,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头疼的问题:网络时不时闹脾气、硬件时不时掉链子,这些都可能让咱们的数据传输被迫中断,让人措手不及。好嘞,那么Spark究竟是怎么巧妙地应对这些挑战,而且还处理得如此优雅呢?不如咱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底,深入研究一下,并通过实际的代码实例来看看Spark在碰见数据传输中断这档子事时,到底藏着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妙招吧! 2. Spark的数据传输机制概述 Spark的核心组件——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设计理念就包含了一种对数据容错性的独特理解。RDD有个特别牛的本领,它能像记日记一样,把创建以来的所有转换操作步骤都一一记录下来。这样,万一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掉了链子或者出现丢失的情况,它就不用从头开始重新找数据,而是直接翻看“历史记录”,按照之前的操作再来一遍计算过程,这个厉害的功能我们称之为“血统”特性。就像是给数据赋予了一种家族传承的记忆力,让数据自己知道怎么重生。 3. 数据传输中断的应对策略 a. CheckPointing机制:为了进一步增强容错性,Spark提供了CheckPointing功能。通过对RDD执行检查点操作,Spark会将RDD数据持久化存储到可靠的存储系统(如HDFS)上。这样,万一数据不小心飞了,咱们就能直接从检查点那里把数据拽回来,完全不需要重新计算那些繁琐的依赖操作。 scala val rdd = sc.parallelize(1 to 100) rdd.checkpoint() // 设置检查点 // ...一系列转化操作后 rdd.count() // 若在此过程中出现数据传输中断,Spark可以从检查点重新恢复数据 b. 宽窄依赖与数据分区:Spark根据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将其分为宽依赖和窄依赖。窄依赖这玩意儿,就好比你做拼图时,如果某一片拼错了或者丢了,你只需要重新找那一片或者再拼一次就行,不用全盘重来。而宽依赖呢,就像是Spark在处理大数据时的一个大招,它通过一种叫“lineage”的技术,把任务分成不同的小关卡(stage),然后在每个关卡内部,那些任务可以同时多个一起尝试完成,即使数据传输过程中突然掉链子了,也能迅速调整策略,继续并行推进,大大减少了影响。 c. 动态资源调度:Spark的动态资源调度器能实时监控任务状态,当检测到数据传输中断或任务失败时,会自动重新提交任务并在其他可用的工作节点上执行,从而保证了整体任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 实际案例分析与思考 假设我们在处理一个大规模流式数据作业时遭遇网络波动导致的数据块丢失,此时Spark的表现堪称“智能”。首先,由于RDD的血统特性,Spark会尝试重新计算受影响的数据分片。若该作业启用了CheckPointing功能,则直接从检查点读取数据,显著减少了恢复时间。同时,Spark这家伙有个超级聪明的动态资源调度器,一旦发现问题就像个灵活的救火队员,瞬间就能重新给任务排兵布阵。这样一来,整个数据处理过程就能在眨眼间恢复正常,接着马不停蹄地继续运行下去。 5. 结论 Spark以其深思熟虑的设计哲学和强大的功能特性,有效地应对了数据传输中断这一常见且棘手的问题。无论是血统追溯这一招让错误无处遁形,还是CheckPointing策略的灵活运用,再或者是高效动态调度资源的绝活儿,都充分展现了Spark在处理大数据时对容错性和稳定性的高度重视,就像一位严谨的大厨对待每一道菜肴一样,确保每个环节都万无一失,稳如磐石。这不仅让系统的筋骨更强壮了,还相当于给开发者们在应对那些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时,送上了超级给力的“保护盾”和“强心剂”。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合理利用Spark的这些特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传输中断带来的影响,确保数据处理任务的顺利进行。每一次成功地跨过挑战的关卡,背后都有Spark这家伙对大数据世界的独到见解和持之以恒的探索冒险在发挥作用。
2024-03-15 10:42:00
576
星河万里
站内搜索
用于搜索本网站内部文章,支持栏目切换。
知识学习
实践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谨慎操作。
随机学习一条linux命令:
watch -n 5 'command'
- 定时执行命令并刷新输出结果(每5秒一次)。
推荐内容
推荐本栏目内的其它文章,看看还有哪些文章让你感兴趣。
2023-04-28
2023-08-09
2023-06-18
2023-04-14
2023-02-18
2023-04-17
2024-01-11
2023-10-03
2023-09-09
2023-06-13
2023-08-07
2023-03-11
历史内容
快速导航到对应月份的历史文章列表。
随便看看
拉到页底了吧,随便看看还有哪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时光飞逝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