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
HTML
CSS
Javascript
前端框架和UI库
VUE
ReactJS
AngularJS
JQuery
NodeJS
JSON
Element-UI
Bootstrap
Material UI
服务端和客户端
Java
Python
PHP
Golang
Scala
Kotlin
Groovy
Ruby
Lua
.net
c#
c++
后端WEB和工程框架
SpringBoot
SpringCloud
Struts2
MyBatis
Hibernate
Tornado
Beego
Go-Spring
Go Gin
Go Iris
Dubbo
HessianRPC
Maven
Gradle
数据库
MySQL
Oracle
Mongo
中间件与web容器
Redis
MemCache
Etcd
Cassandra
Kafka
RabbitMQ
RocketMQ
ActiveMQ
Nacos
Consul
Tomcat
Nginx
Netty
大数据技术
Hive
Impala
ClickHouse
DorisDB
Greenplum
PostgreSQL
HBase
Kylin
Hadoop
Apache Pig
ZooKeeper
SeaTunnel
Sqoop
Datax
Flink
Spark
Mahout
数据搜索与日志
ElasticSearch
Apache Lucene
Apache Solr
Kibana
Logstash
数据可视化与OLAP
Apache Atlas
Superset
Saiku
Tesseract
系统与容器
Linux
Shell
Docker
Kubernetes
[Windows环境下MySQL服务启动命...]的搜索结果
这里是文章列表。热门标签的颜色随机变换,标签颜色没有特殊含义。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Linux
...用Azure的数据库服务。同时,SQL Server 2019支持容器部署,通过Docker和Kubernetes,管理员可以轻松地在云端或私有云环境中部署和管理数据库实例。 此外,SQL Server 2019加强了对开源社区的支持,提供了更广泛的驱动程序和工具,如ODBC和JDBC,使得非Windows开发者也能高效地使用。这标志着数据库领域的大门进一步敞开,促进了跨平台技术的融合。 对于那些希望在Linux环境下保持竞争力的组织而言,SQL Server 2019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升级选项。它不仅提供了更强大的性能和安全性,而且降低了运营成本,使得企业在云时代的转型更为顺畅。如果你对SQL Server 2019的Linux版感兴趣,不妨深入研究相关文档和案例研究,了解如何在你的环境中实现这一技术的潜力。
2024-04-11 11:07:55
96
醉卧沙场_
Docker
...主机)上。然后,当你启动一个Docker容器时,会把这个存储空间“搬”到容器内部的一个特定目录里。神奇的是,这个数据卷的生命周期完全不受容器的影响,也就是说,哪怕你把容器整个删掉了,这个数据卷里的所有数据都还会好好地保存着,一点儿都不会丢失! bash 创建一个使用数据卷的nginx容器 docker run -d --name web-server -v /webapp:/usr/share/nginx/html nginx 上述命令中 -v /webapp:/usr/share/nginx/html 就创建了一个从宿主机 /webapp 映射到容器内 /usr/share/nginx/html 的数据卷。这样,容器内的网页文件实际上会存储在宿主机的 /webapp 目录下。 3. 修改Docker默认存储路径 Docker的默认存储路径通常位于 /var/lib/docker,如果这个位置的空间不足或者出于管理上的需求,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修改: 3.1 Linux系统 在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修改Docker守护进程启动参数来改变数据存储路径: bash 停止Docker服务 sudo systemctl stop docker 编辑Docker配置文件(通常是/etc/docker/daemon.json) sudo nano /etc/docker/daemon.json 添加如下内容(假设新的存储路径为 /mnt/docker) { "data-root": "/mnt/docker" } 重启Docker服务并检查新路径是否生效 sudo systemctl start docker sudo docker info | grep "Root Dir" 3.2 Windows和Mac (Docker Desktop) 对于Windows和Mac用户,通过Docker Desktop可以更方便地更改Docker数据盘的位置: - 打开Docker Desktop应用 - 进入“Preferences”或“Settings” - 在“Resources”选项卡中找到“Disk image location”,点击“Move”按钮选择新的存储路径 - 点击“Apply & Restart”以应用更改 4. 多路径映射与复杂场景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映射多个路径,甚至自定义路径模式。例如,下面的命令展示了如何映射多个宿主机目录到容器的不同路径: bash docker run -d \ --name my-app \ -v /host/path/config:/app/config \ -v /host/path/data:/app/data \ your-image-name 这里,我们把宿主机上的 /host/path/config 和 /host/path/data 分别映射到了容器的 /app/config 和 /app/data。 总结起来,理解和掌握Docker映射路径及修改存储路径的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资源,还能有效保证容器数据的安全性和持久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没闲着,一直在热火朝天地摸索、捣鼓和实战Docker技术。亲身体验到它的神奇魅力,也实实在在地深化了对虚拟化和容器化技术的理解,收获颇丰!
2023-09-10 14:02:30
541
繁华落尽_
HTML
...bpack提供的一个命令行参数功能,允许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持续监听源代码文件的变化。当检测到文件有改动时,webpack会自动重新编译并打包相关文件,从而实现实时刷新和快速迭代,提高开发效率。 webpack插件 , webpack插件是webpack生态系统中一种强大的扩展机制,它们可以在webpack构建流程的各个阶段注入自定义逻辑。插件通过暴露特定钩子函数参与到webpack的构建生命周期中,执行诸如优化资源、生成额外资源、报告信息等各种任务。例如,在文章中提到的CopyAfterCompilePlugin就是一个自定义webpack插件,它在webpack编译完成后的done钩子上触发文件拷贝操作,实现编译后自动化管理文件的目标。
2023-12-07 22:55:37
690
月影清风_
DorisDB
...搬家一样,让它们在新环境中焕发新生! 四、代码示例 现在,我将以Python为例,向大家展示如何使用ODBC驱动程序来解决数据库版本不匹配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安装ODBC驱动程序。在命令行中输入以下命令即可: css pip install pyodbc 然后,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连接字符串,用于连接我们的数据库。连接字符串包括数据库服务器的地址、用户名、密码以及数据库名。例如: python import pyodbc server = 'localhost' database = 'test' username = 'sa' password = 'abc123' conn_str = f'DRIVER={ {ODBC Driver 17 for SQL Server} };SERVER={server};DATABASE={database};UID={username};PWD={password}'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pyodbc模块中的$conn_str$变量来创建一个ODBC连接,并从中读取数据。例如: less import pyodbc server = 'localhost' database = 'test' username = 'sa' password = 'abc123' conn_str = f'DRIVER={ {ODBC Driver 17 for SQL Server} };SERVER={server};DATABASE={database};UID={username};PWD={password}' cnxn = pyodbc.connect(conn_str) cursor = cnxn.cursor() 查询数据 cursor.execute('SELECT FROM Customers') for row in cursor: print(row) 关闭连接 cursor.close() cnxn.close() 五、结论 总的来说,数据库版本不匹配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够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希望这篇文
2023-03-28 13:12:45
429
笑傲江湖-t
MemCache
...对持久化数据存储(如MySQL)的访问次数,从而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telnet , 一种网络协议和应用程序,允许用户在本地计算机上通过命令行界面远程登录到另一台运行telnet服务器程序的计算机,并进行交互式操作。在本文语境中,telnet被用来作为调试工具连接至Memcached服务器,执行相应的命令以查看或修改缓存内容。 分布式内存对象存储 , 一种将数据分布在网络中多台机器上的内存中的存储方式。Memcached即采用了这种架构,各节点间相互独立并协同工作,共同维护一个全局可访问的缓存池。当客户端请求数据时,系统根据特定算法(如一致性哈希)定位到对应的节点获取数据,以此实现快速存取与高可用性。
2023-12-19 09:26:57
122
笑傲江湖-t
Kubernetes
...保证集群各个节点上的服务都能正常运行。不过,在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咱们可能会碰上一些小插曲,比如说有个Pod宝宝它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老老实实地在该待的节点上运行起来。这篇东西呢,咱要跟大伙儿分享一个对付这类问题的常用妙招,并且会通过实实在在的例子,掰开揉碎了给各位讲明白哈。 二、DaemonSet 的基本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 DaemonSet 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DaemonSet,这个家伙在Kubernetes世界里可是一个大忙人,它的职责就是在每个符合特定标签条件的节点上,都确保运行一个复制体。就像一位勤劳的管家,确保每间标记过的房间都有它安排的小助手在那干活儿。每个副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标识符由 Node 上的一个唯一的 taint 和 Label 组成。 三、如何处理 Pod 不在预期节点上运行的问题? 当我们在一个集群中部署一个 DaemonSet 时,如果出现了一个 Pod 没有按照预期在指定的节点上运行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解决问题: 1. 检查节点状态 首先,我们需要检查是否存在可能影响 Pod 运行的节点问题。我们可以使用 kubectl get nodes 命令查看所有节点的状态。如果某个节点突然闹情绪了,比如罢工(宕机)或者跟大家断开联系(网络故障),那我们就可以亲自出马,动手在那个节点上重启它,或者让它恢复正常服务。 2. 查看 DaemonSet 对象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 kubectl describe daemonset 命令查看相关 DaemonSet 对象的信息,包括其副本数量和分布情况等。如果发现某个节点的副本数量突然冒出了预期范围,那可能是因为有些节点上的服务小哥没正常启动工作,撂挑子了~这时候,咱们可以试试在这些节点上重新装一遍相关的服务包,或者索性检查一下,把其他可能潜藏的小问题也一并修理好。 3. 使用 kubectl edit daemonset 命令修改 DaemonSet 对象的配置 如果我们认为问题出在 DaemonSet 对象本身,那么可以尝试修改其配置。比如说,我们可以动手改变一下给节点贴标签的策略,让Pod能够更平均、更匀称地分散在每一个节点上,就像把糖果均匀分到每个小朋友手中那样。此外,我们还可以调整副本数量,避免某些节点的负载过重。 4. 使用 kubectl scale 命令动态调整 Pod 数量 最后,如果我们确定某个节点的负载过重,可以使用 kubectl scale daemonset --replicas= 命令将其副本数量减少到合理范围。这样既可以减轻该节点的压力,又不会影响其他节点的服务质量。 四、总结 总的来说,处理 DaemonSet 中 Pod 不在预期节点上运行的问题主要涉及到检查节点状态、查看 DaemonSet 对象、修改 DaemonSet 对象的配置和动态调整 Pod 数量等方面。通过上述方法,我们通常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保证应用程序的稳定运行。同时,我们也应该养成良好的运维习惯,定期监控和维护集群,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结语 虽然 Kubernetes 提供了强大的自动化管理功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具备一定的运维技能和经验,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所以呢,咱们得不断充电学习,积累宝贵经验,让自己的技术水平蹭蹭往上涨。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好地为打造出那个既高效又稳定的云原生环境出一份力,让它更牛更稳当。
2023-04-13 21:58:20
207
夜色朦胧-t
Tomcat
...最受欢迎的轻量级应用服务器,以其高效、易部署和可扩展性深受开发者喜爱。不过,你知道嘛,一旦我们试着在网上远程操控它,就可能遇到些让人眉头紧锁的小麻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二、远程连接的基本原理 2.1 SSH隧道:要实现远程连接Tomcat,首先需要通过SSH(Secure Shell)建立一个安全的通道。SSH允许我们在不信任的网络上安全地传输数据,例如: java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public class SshTunne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sshCommand = "ssh -L 8080:localhost:8080 user@remote-server"; Process sshProcess = Runtime.getRuntime().exec(sshCommand); BufferedReader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shProcess.getInputStream())); String line; while ((line = reader.readLine()) != null) { System.out.println(line); } } } 这段代码启动了一个SSH隧道,将本地的8080端口映射到远程服务器的8080端口。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3.1 访问权限问题 3.1.1 错误提示:Permission denied (publickey,password). 解决:确保你有正确的SSH密钥对配置,并且远程服务器允许公钥认证。如果没有,可能需要输入密码登录。 3.1.2 代码示例: bash ssh-copy-id -i ~/.ssh/id_rsa.pub user@remote-server 这将把本地的公钥复制到远程服务器的~/.ssh/authorized_keys文件中。 3.2 端口防火墙限制 3.2.1 解决:检查并允许远程访问所需的SSH端口(默认22),以及Tomcat的HTTP或HTTPS端口(如8080)。 3.3 SSL/TLS证书问题 3.3.1 解决:如果使用HTTPS,确保服务器有有效的SSL证书,并在Tomcat的server.xml中配置正确。 xml SSLEnabled="true" keystoreFile="/path/to/keystore.jks" keystorePass="your-password"/> 四、高级连接技巧与安全考量 4.1 使用SSL/TLS加密通信 4.1.1 安装并配置SSL:使用openssl命令行工具生成自签名证书,或者购买受信任的证书。 4.2 使用JMX远程管理 4.2.1 配置Tomcat JMX:在conf/server.xml中添加标签,启用JMX管理。 xml 4.3 最后的安全建议:始终确保你的SSH密钥安全,定期更新和审计服务器配置,以防止潜在的攻击。 五、结语 5.1 远程连接Tomcat虽然复杂,但只要我们理解其工作原理并遵循最佳实践,就能顺利解决问题。记住,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忽视任何可能的风险。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对Tomcat的远程连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如果你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更多问题,欢迎继续探索和讨论!
2024-06-17 11:00:56
264
翡翠梦境
Tesseract
...。通常,我们需要通过命令行或API调用在线下载所需的语言数据。例如,对于简体中文的支持,我们可以运行如下命令: bash tesseract --download-chinese-simplified 但是,当面临网络故障时,这个过程显然会受阻。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前准备并合理管理这些语言数据呢? 3. 离线下载与本地安装语言数据 情景化思考:“哎呀,我正急需使用Tesseract识别一份德语文档,偏偏这时网络出了状况,我该怎么办?”别急,这里有个办法! 为了应对网络不稳定或者无网络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正常网络环境下预先下载所需的语言数据包,然后手动安装。以下载德语(deu)语言包为例,首先访问[Tesseract官方GitHub仓库](https://github.com/tesseract-ocr/tessdata)下载对应的文件tessdata/deu.traineddata,保存至本地磁盘。 接着,将该文件复制到Tesseract的tessdata目录下(假设Tesseract已安装在/usr/share/tesseract-ocr/4.00/tessdata路径下): bash cp ~/Downloads/deu.traineddata /usr/share/tesseract-ocr/4.00/tessdata/ 这样,在没有网络连接时,Tesseract依然能够识别德语文本。 4. 使用Tesseract进行离线OCR识别实战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离线的语言数据,来看看如何在Python中使用Tesseract进行离线OCR识别: python import pytesseract from PIL import Image 设置Tesseract的data_dir参数为包含离线语言数据的目录 pytesseract.pytesseract.tesseract_cmd = '/usr/bin/tesseract' pytesseract.tesseract_data_dir = '/usr/share/tesseract-ocr/4.00' 打开一张德语文档图片 img = Image.open('german_text.png') 使用德语进行识别 text = pytesseract.image_to_string(img, lang='deu') print(text) 上述代码示例展示了即使在网络故障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利用预先下载好的德语数据包对图像进行有效识别。 5. 结论与探讨 面对网络故障带来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主动策略,提前下载并妥善管理Tesseract所需的各种语言数据包。同时呢,真正搞懂并灵活运用这种离线处理技术,可不仅仅是在特殊环境下让咱们更溜地使用Tesseract,更能让我们在平时的开发和运维工作中倍儿轻松,游刃有余,像玩儿似的。当然啦,随着技术不断升级、进步,我们也巴巴地盼着Tesseract未来能够推出更省心、更智能的离线数据管理方案。这样一来,甭管在什么环境下,开发者和用户都能毫无后顾之忧地畅享OCR技术带来的种种便捷,那感觉,就像夏天吃冰棍儿一样爽快!
2023-02-20 16:48:31
138
青山绿水
Superset
...set配置修改后重启服务未生效的排查与解决 1. 引言 在使用Apache Superset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需要根据自身需求调整配置文件的情况。然而,有时候会出现这么个情况,明明咱已经捣鼓了那个superset_config.py文件,也重新启动了服务,结果却发现做的改动压根没起作用。哎呀,这种时候真是让人头疼又满心狐疑,你说气不气人?这篇文章呢,咱会手把手、一步步带着大家,用实例代码演示和深度讨论的方式,把这个问题掰开揉碎了讲明白,而且还会给大家献上实实在在的解决妙招! 2. 配置文件修改概述 Superset的自定义配置通常保存在superset_config.py中,这是一个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扩展或覆盖默认配置的地方。例如,我们要修改数据库连接信息: python from superset import conf 修改默认数据库连接 conf.set('SQLALCHEMY_DATABASE_URI', 'postgresql://username:password@localhost/superset_db') 3. 问题重现与常见原因分析 假设你已按照上述方式修改了数据库连接字符串,但重启服务后发现仍连接到旧的数据库。此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1)配置文件路径不正确:Superset启动时并没有加载你修改的配置文件。 - (2)环境变量未更新:如果Superset是通过环境变量引用配置文件,那么更改环境变量的值后可能未被系统识别。 - (3)配置未生效:某些配置项在服务启动后不能动态改变,需要完全重启服务才能生效。 - (4)缓存问题:Superset存在部分配置缓存,未及时清除导致新配置未生效。 4. 解决方案与操作步骤 (1) 确认配置文件路径及加载情况 确保Superset启动命令正确指向你修改的配置文件。例如,如果你在终端执行如下命令启动Superset: bash export PYTHONPATH=/path/to/your/superset/ venv/bin/python superset run -p 8088 --with-threads --reload --debugger 请确认这里的PYTHONPATH设置是否正确。若Superset通过环境变量读取配置,也需检查相应环境变量的设置。 (2) 清理并完全重启服务 在完成配置文件修改后,不仅要停止当前运行的Superset服务,还要确保所有相关的子进程也被清理干净。例如,在Unix-like系统中,可以使用pkill -f superset命令终止所有相关进程,然后重新启动服务。 (3) 检查和处理配置缓存 对于某些特定的配置,Superset可能会在内存中缓存它们。嘿,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可以试试清理一下Superset的缓存,或者重启一下相关的服务部件,就像是数据库连接池那些家伙,让它们重新焕发活力。 (4) 验证配置加载 在Superset日志中查找有关配置加载的信息,确认新配置是否成功加载。例如: bash INFO:root:Loaded your LOCAL configuration at [/path/to/your/superset/superset_config.py] 5. 思考与探讨 当我们遇到类似“配置修改后未生效”的问题时,作为开发者,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排查逻辑:首先确认配置文件的加载路径和内容;其次,理解配置生效机制,包括是否支持热加载,是否存在缓存等问题;最后,通过查看日志等方式验证配置的实际应用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我们的问题定位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Superset工作原理的理解。而面对这种看似让人挠头的问题,只要我们沉住气,像侦探破案那样一步步抽丝剥茧,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核心秘密,最后妥妥地把事情搞定,实现我们想要的结果。 6. 结语 调试和优化Superset配置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记住了啊,每当你遇到困惑或者开始一场探索之旅,其实都是在朝着更牛、更个性化的数据分析道路迈出关键的一大步呢!希望本文能帮你顺利解决Superset配置修改后重启服务未生效的问题,助你在数据海洋中畅游无阻。
2024-01-24 16:27:57
240
冬日暖阳
转载文章
...,微软发布了一篇关于Windows Defender Application Guard(WDAG)的博客文章,其中提到了利用类似Detours的技术来增强系统级API调用的安全性,防止恶意软件通过劫持关键系统函数进行攻击。这不仅体现了函数拦截技术在操作系统安全防护层面的重要性,也展现了其与时俱进的一面。 此外,在GitHub等开源社区中,围绕Detours类似的动态代码插桩工具如frida、pin等项目活跃度颇高,开发者们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和优化方案,比如针对移动应用的hook框架Xposed以及iOS平台的theos等。这些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软件安全研究者提供了更强大的分析与控制能力。 同时,对于软件开发人员而言,理解函数劫持原理也有助于他们在设计软件架构时考虑安全性问题,例如采用防篡改的设计模式,或者对敏感API调用增加额外的身份验证和权限检查机制,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安全性。 总之,从本文出发,读者可以进一步关注当前最新的函数拦截技术在实际安全防护中的应用实例,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这对于加深理解信息安全技术和实践具有深远意义。
2023-01-23 19:22:06
352
转载
Kafka
如何通过命令行工具管理Kafka Topics和分区? 在分布式消息系统中,Apache Kafka无疑是一个强大的角色。这东西,靠着高性能、超快的处理速度和低到没朋友的延迟这三个大招,在大数据处理的世界里火得一塌糊涂,大家都抢着用它。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Kafka自带的命令行工具,实现对Topics(主题)以及其内部Partitions(分区)的有效管理和操作,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之旅! 1. 安装与启动Kafka 首先,确保你已经安装并配置好Kafka环境。你可以从官方网站下载并按照官方文档进行安装。在你启动Kafka之前,得先确保Zookeeper这个家伙已经跑起来啦。要知道,Kafka这家伙可离不开Zookeeper的帮助,它依赖Zookeeper来管理那些重要的元数据信息。运行以下命令启动Zookeeper: bash bin/zookeeper-server-start.sh config/zookeeper.properties 接着,启动Kafka服务器: bash bin/kafka-server-start.sh config/server.properties 2. 创建Topic 创建Topic是使用Kafka的第一步,这可以通过命令行工具轻松完成。例如,我们创建一个名为my-topic且具有两个分区和一个副本因子的Topic: bash bin/kafka-topics.sh --create --bootstrap-server localhost:9092 --replication-factor 1 --partitions 2 --topic my-topic 上述命令会告诉Kafka在本地服务器上创建一个名为my-topic的主题,并指定其拥有两个分区和一个副本。 3. 查看Topic列表 创建了Topic之后,我们可能想要查看当前Kafka集群中存在的所有Topic。执行如下命令: bash bin/kafka-topics.sh --list --bootstrap-server localhost:9092 屏幕上将会列出所有已存在的Topic名称,其中包括我们刚才创建的my-topic。 4. 查看Topic详情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获取某个Topic的详细信息,包括分区数量、副本分布等。比如查询my-topic的详细信息: bash bin/kafka-topics.sh --describe --bootstrap-server localhost:9092 --topic my-topic 此命令返回的结果将包含每个分区的详细信息,如分区编号、领导者(Leader)、副本集及其状态等。 5. 修改Topic配置 有时我们需要调整Topic的分区数或者副本因子,这时可以使用kafka-topics.sh的--alter选项: bash bin/kafka-topics.sh --alter --bootstrap-server localhost:9092 --topic my-topic --partitions 3 这个命令将会把my-topic的分区数量从原来的2个增加到3个。 6. 删除Topic 若某个Topic不再使用,可通过以下命令将其删除: bash bin/kafka-topics.sh --delete --bootstrap-server localhost:9092 --topic my-topic 但请注意,删除Topic是一个不可逆的操作,一旦删除,该Topic下的所有消息也将一并消失。 总结一下,Kafka提供的命令行工具极大地简化了我们在日常运维中的管理工作。无论是创建、查看、修改还是删除话题,你只需轻松输入几条命令,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简单,就能搞定一切!在这个过程中,咱们不仅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Kafka那股灵活又顺手的劲儿,更能深深体验到身为开发者或是运维人员,那种对系统玩转于掌心、一切尽在掌握中的爽快与乐趣。当然啦,遇到更复杂的场合,咱们还能使上编程API这个神器,对场景进行更加精细巧妙的管理和操控。这可是我们在未来学习和实践中一个大有可为、值得好好琢磨探索的领域!
2023-11-26 15:04:54
457
青山绿水
Java
...i提供的一种用于开发环境的数据代理工具,它可以在本地模拟请求服务器端数据,让我们在没有实际服务器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开发和调试。 然而,在使用proxyTable转发数据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报错504了。这个错误出现,多半是因为服务器“罢工”啦,它表示我们请求的时间太长,超出了它的忍耐限度——最大等待时间,于是乎,服务器就不得不狠心地把我们的请求给“拒之门外”了。 三、解决方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问题的根源。一般来说,报错504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服务器响应时间过长;二是网络连接问题。这两个问题都需要我们一一排查。 首先,我们需要检查一下服务器的响应时间。这可以通过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来查看。如果发现服务器的反应速度有点慢,就像个老人家在处理复杂问题似的磨磨蹭蹭,那我们就得琢磨琢磨了,是不是该给服务器“动个小手术”,提升一下它的性能呢?或者,也可能是请求参数设置得不太对劲儿,需要我们适当调整一下,让它变得更加灵活高效。 其次,我们需要检查一下网络连接。这可以通过ping命令或者traceroute命令来查看。如果发现网络连接有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尝试修复网络连接。 四、实战演练 好了,理论讲完了,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从后台得到的数据打包成了一个JSON格式的小礼物,我们现在想要把这个小礼物传递给前端,让他们展示出来。下面是我使用的代码: java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routes: [ { path: '/', name: 'home', component: Home, meta: { requireAuth: true } }, { path: '/users', name: 'users', component: Users, meta: { requireAuth: true } }, { path: '/login', name: 'login', component: Login } ] })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创建路由实例时,传入了一个名为router的变量。这个变量实际上是我们之前定义的一个Vue Router实例。 五、总结 总的来说,处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如果你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不如就试试我刚刚说的那些办法吧,我打包票,你肯定能顺利解决掉这个问题哒! 六、结语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问题:编程不仅仅是编写代码,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每一次解决问题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都能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所以,甭管你在捣鼓编程的时候遇到啥头疼的问题,都千万别轻易举白旗投降啊!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信我,到时候你绝对会发现,你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像种下的种子一样,结出满满的果实来回报你。
2023-03-05 23:22:24
343
星辰大海_t
Kylin
...HBase REST服务的URL地址,确保Kylin能访问到ClusterA上的数据。 2.2 配置数据源连接器(JDBC) 对于关系型数据库作为数据源的情况,还需要配置相应的JDBC连接信息。例如,若ClusterB上有一个MySQL数据库: properties kylin.source.jdbc.url=jdbc:mysql://ClusterB:3306/mydatabase?useSSL=false kylin.source.jdbc.user=myuser kylin.source.jdbc.pass=mypassword 3. 创建项目及模型并关联远程表 接下来,在Kylin的Web界面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并在该项目下定义数据模型。在选择数据表时,Kylin会根据之前配置的HDFS和JDBC连接信息自动发现远程集群中的表。 - 创建项目:在Kylin管理界面点击"Create Project",填写项目名称和描述等信息。 - 定义模型:在新建的项目下,点击"Model" -> "Create Model",添加从远程集群引用的表,并设计所需的维度和度量。 4. 构建Cube并对跨集群数据进行查询 完成模型定义后,即可构建Cube。Kylin会在后台执行MapReduce任务,读取远程集群的数据并进行预计算。构建完成后,您便可以针对这个Cube进行快速、高效的查询操作,即使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集群上。 bash 在Kylin命令行工具中构建Cube ./bin/kylin.sh org.apache.kylin.tool.BuildCubeCommand --cube-name MyCube --project-name MyProject --build-type BUILD 至此,通过精心配置和一系列操作,您的Kylin环境已经成功支持了跨集群的数据源查询。在这一路走来,我们不断挠头琢磨、摸石头过河、动手实践,不仅硬生生攻克了技术上的难关,更是让Kylin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强大适应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展露无遗。 总结起来,配置Kylin支持跨集群查询的关键在于正确设置数据源连接,并在模型设计阶段合理引用这些远程数据源。每一次操作都像是人类智慧的一次小小爆发,每查询成功的背后,都是我们对Kylin功能那股子钻研劲儿和精心打磨的成果。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Kylin这款大数据处理神器的厉害之处,它带来的便捷性和无限可能性,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赞不绝口啊!
2023-01-26 10:59:48
83
月下独酌
Maven
...程,还能让咱们的项目启动变得超级轻松快捷,效率嗖嗖地往上涨! 2. 安装与配置Maven环境 在开始使用archetype插件前,请确保你的系统已安装并配置好Maven环境。这里假设你已经完成了这一基础工作,接下来就可以直接进入实战环节了。 3. 使用archetype:generate命令创建项目模板 3.1 初始化一个新的Maven项目模板 打开命令行界面,输入以下命令: shell mvn archetype:generate \ -DarchetypeGroupId=org.apache.maven.archetypes \ -DarchetypeArtifactId=maven-archetype-quickstart \ -DarchetypeVersion=1.4 \ -DgroupId=com.example \ -DartifactId=my-new-project \ -Dversion=1.0-SNAPSHOT 上述命令的作用是使用Maven内置的maven-archetype-quickstart模板创建一个新项目。其中: - -DarchetypeGroupId,-DarchetypeArtifactId和-DarchetypeVersion分别指定了要使用的模板的Group ID,Artifact ID和版本。 - -DgroupId,-DartifactId和-Dversion则是用于定义新项目的基本信息。 执行完该命令后,Maven会提示你确认一些参数,并在指定目录下生成新的项目结构。 3.2 创建自定义的archetype项目模板 当然,你也可以创建自己的项目模板,供后续多次复用。首先,咱先来新建一个普普通通的Maven项目,接着就可以按照你的小心思,尽情地设计和调整目录结构,别忘了把初始文件内容也填充得妥妥当当的哈。接着,在pom.xml中添加archetype相关的配置: xml 4.0.0 com.example my-custom-archetype 1.0-SNAPSHOT maven-archetype org.apache.maven.archetype archetype-packaging 3.2.0 org.apache.maven.plugins maven-archetype-plugin 3.2.0 generate-resources generate-resources 最后,通过mvn clean install命令打包并发布到本地仓库,这样就创建了一个自定义的archetype模板。 3.3 使用自定义的archetype创建新项目 有了自定义的archetype模板后,创建新项目的方式同上,只需替换相关参数即可: shell mvn archetype:generate \ -DarchetypeGroupId=com.example \ -DarchetypeArtifactId=my-custom-archetype \ -DarchetypeVersion=1.0-SNAPSHOT \ -DgroupId=com.new.example \ -DartifactId=my-new-project-from-custom-template \ -Dversion=1.0-SNAPSHOT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Maven archetype的强大之处,它就像一位贴心助手,帮我们在繁杂的项目初始化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更重要的业务逻辑开发。而且,我们能够通过定制自己的archetype,把团队里那些最牛掰的工作模式给固定下来,这样一来,不仅能让整个团队的开发速度嗖嗖提升,还能让大伙儿干活儿时更有默契,一致性蹭蹭上涨,就像乐队排练久了,配合起来那叫一个天衣无缝! 总结一下,Maven archetype插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快速创建项目模板的机制,无论是内置的模板还是自定义模板,都能极大地简化项目创建流程。只要我们把这个工具玩得溜溜的,再灵活巧妙地运用起来,就能在Java开发这条路上走得更顺溜,轻松应对各种挑战,简直如有神助。所以,不妨现在就动手试试吧,感受一下Maven archetype带来的便利与高效!
2024-03-20 10:55:20
109
断桥残雪
Sqoop
...传统的数据库系统(如MySQL、Oracle等)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用Sqoop这个神器,咱们就能轻轻松松地把关系型数据库里那些规规矩矩的结构化数据,搬进Hadoop的大仓库HDFS或者数据分析好帮手Hive里面。反过来也一样,想把Hadoop仓库里的数据导出到关系型数据库,那也是小菜一碟的事儿!为了保证咱们手里的Sqoop工具能够顺利对接上它背后支持的各项服务,查看和确认它的版本可是件顶顶重要的事嘞! 2. 检查Sqoop版本的命令行方式 2.1 使用sqoop version命令 最直观且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Sqoop提供的命令行接口来获取版本信息: shell $ sqoop version 运行上述命令后,你将在终端看到类似于以下输出的信息: shell Sqoop 1.4.7 Compiled by hortonmu on 2016-05-11T17:40Z From source with checksum 6c9e83f53e5daaa428bddd21c3d97a5e This command is running Sqoop version 1.4.7 这段信息明确展示了Sqoop的版本号以及编译时间和编译者信息,帮助我们了解Sqoop的具体情况。 2.2 通过Java类路径查看版本 此外,如果你已经配置了Sqoop环境变量,并且希望在不执行sqoop命令的情况下查看版本,可以通过Java命令调用Sqoop的相关类来实现: shell $ java org.apache.sqoop.Sqoop -version 运行此命令同样可以显示Sqoop的版本信息,原理是加载并初始化Sqoop主类,然后触发Sqoop内部对版本信息的输出。 3. 探讨 为何需要频繁检查版本信息? 在实际项目开发和运维过程中,不同版本的Sqoop可能存在差异化的功能和已知问题。例如,某个特定的Sqoop版本可能只支持特定版本的Hadoop或数据库驱动。当我们在进行数据迁移这个活儿时,如果遇到了点儿小状况,首先去瞅瞅 Sqoop 的版本号是个挺管用的小窍门。为啥呢?因为这能帮我们迅速锁定问题是不是版本之间的不兼容在搞鬼。同时呢,别忘了及时给Sqoop更新换代,这样一来,咱们就能更好地享受新版本带来的各种性能提升和功能增强的好处,让 Sqoop 更给力地为我们服务。 4. 结语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我们不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Sqoop的版本信息,更能理解为何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对于日常的大数据处理工作如此关键。无论是你刚踏入大数据这片广阔天地的小白,还是已经在数据江湖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都得养成一个日常小习惯,那就是时刻留意并亲自确认你手头工具的版本信息,可别忽视了这个细节。毕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技术世界里,紧跟潮流,方能游刃有余。 下次当你准备开展一项新的数据迁移任务时,别忘了先打个招呼:“嗨,Sqoop,你现在是什么版本呢?”这样,你在驾驭它的道路上,就会多一份从容与自信。
2023-06-29 20:15:34
63
星河万里
转载文章
...,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文章目录 AI垃圾分类 产品描述 垃圾分类-数据分析和预处理 代码结构 resnext101网络架构 垃圾分类-训练 垃圾分类-评估 垃圾分类-在线预测 1. 你是什么垃圾? 2. 告诉你,你是什么垃圾 3. 使用它告诉你,你是啥垃圾 AI垃圾分类 产品描述 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灵魂拷问,然而AI在垃圾分类的应用可以成为居民的得力助手。 针对目前业务需求,我们设计一款APP,来支撑我们的业务需求,主要提供文本,语音,图片分类功能。AI智能垃圾分类主要通过构建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图像分类模型,实现垃圾图片类别的精准识别重点处理图片分类问题。 采用深圳市垃圾分类标准,输出该物品属于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数据分析和预处理 整体数据探测 分析数据不同类别分布 分析图片长宽比例分布 切分数据集和验证集 数据可视化展示(可视化工具 pyecharts,seaborn,matplotlib) 代码结构 ├── data│ ├── garbage-classify-for-pytorch│ │ ├── train│ │ ├── train.txt│ │ ├── val│ │ └── val.txt│ └── garbage_label.txt├── analyzer│ ├── 01 垃圾分类_一级分类 数据分布.ipynb│ ├── 02 垃圾分类_二级分类 数据分析.ipynb│ ├── 03 数据加载以及可视化.ipynb│ ├── 03 数据预处理-缩放&裁剪&标准化.ipynb│ ├── garbage_label_40 标签生成.ipynb├── models│ ├── alexnet.py│ ├── densenet.py│ ├── inception.py│ ├── resnet.py│ ├── squeezenet.py│ └── vgg.py├── facebook│ ├── app_resnext101_WSL.py│ ├── facebookresearch_WSL-Images_resnext.ipynb│ ├── ResNeXt101_pre_trained_model.ipynb├── checkpoint│ ├── checkpoint.pth.tar│ ├── garbage_resnext101_model_9_9547_9588.pth├── utils│ ├── eval.py│ ├── json_utils.py│ ├── logger.py│ ├── misc.py│ └── utils.py├── args.py├── model.py├── transform.py├── garbage-classification-using-pytorch.py├── app_garbage.py data: 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标签数据 checkpoint: 日志数据、模型文件、训练过程checkpoint中间数据 app_garbage.py:在线预测服务 garbage-classification-using-pytorch.py:训练模型 models:提供各种pre_trained_model ,例如:alexlet、densenet、resnet,resnext等 utils:提供各种工具类,例如;重新flask json 格式,日志工具类、效果评估 facebook: 提供facebook 分类器神奇的分类预测和数据预处理 analyzer: 数据分析和数据预处理模块 transform.py:通过pytorch 进行数据预处理 model.py: resnext101 模型集成以及调整、模型训练和验证函数封装 resnext101网络架构 pre_trained_model resnext101 网络架构原理 基于pytorch 数据处理、resnext101 模型分类预测 在线服务API 接口 垃圾分类-训练 python garbage-classification-using-pytorch.py \--model_name resnext101_32x16d \--lr 0.001 \--optimizer adam \--start_epoch 1 \--epochs 10 \--num_classes 40 model_name 模型名称 lr 学习率 optimizer 优化器 start_epoch 训练过程断点重新训练 num_classes 分类个数 垃圾分类-评估 python garbage-classification-using-pytorch.py \--model_name resnext101_32x16d \--evaluate \--resume checkpoint/checkpoint.pth.tar \--num_classes 40 model_name 模型名称 evaluate 模型评估 resume 指定checkpoint 文件路径,保存模型以及训练过程参数 垃圾分类-在线预测 python app_garbage.py \--model_name resnext101_32x16d \--resume checkpoint/garbage_resnext101_model_2_1111_4211.pth model_name 模型名称 resume 训练模型文件路径 模型预测 命令行验证和postman 方式验证 举例说明:命令行模式下预测 curl -X POST -F file=@cat.jpg http://ip:port/predict 最后,我们从0到1教大家掌握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通过本学习,让你彻底掌握AI图像分类技术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 你是什么垃圾? 2. 告诉你,你是什么垃圾 3. 使用它告诉你,你是啥垃圾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shenfuli/article/details/103008003。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2-10 23:48:11
517
转载
Etcd
...式键值存储系统,在微服务架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工作就像个超级管家,核心任务就是确保整个集群状态时刻保持一致,就相当于让一群各自忙碌的小机器人们步调完全一致。而且这位超级管家还为服务发现、配置管理这些重要环节搭建了稳固的基础平台,甚至在处理分布式锁这类复杂问题上也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真可谓是个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本文将深入探讨Etcd的监视和诊断工具,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一关键组件。 1. 监视工具 Prometheus和ETCD-Exporter Prometheus 是一款流行且强大的开源监控解决方案,它可以无缝集成到Etcd的监控体系中。安装个etcd-exporter,这小家伙就像个特工,专门从etcd那里悄悄抓取各种数据指标,比如节点健康状况、请求响应速度、存储空间的使用情况等等,然后麻利地把这些信息实时报告给Prometheus。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随时掌握系统的动态啦! yaml prometheus.yml 配置文件示例 global: scrape_interval: 15s scrape_configs: - job_name: 'etcd' static_configs: - targets: ['localhost:9101'] etcd-exporter监听端口 metrics_path: '/metrics' 同时,编写针对Etcd的Prometheus查询语句,可以让我们洞察集群性能: promql 查询过去5分钟内所有Etcd节点的平均写操作延迟 avg(etcd_request_duration_seconds_bucket{operation="set", le="+Inf"})[5m] 2. 内建诊断工具 etcdctl etcdctl 是官方提供的命令行工具,不仅可以用来与Etcd进行交互(如读写键值对),还内置了一系列诊断命令来排查问题。例如,查看成员列表、检查leader选举状态或执行一致性检查: bash 查看集群当前成员信息 etcdctl member list 检查Etcd的领导者状态 etcdctl endpoint status --write-out=table 执行一次快照以诊断数据完整性 etcdctl snapshot save /path/to/snapshot.db 此外,etcdctl debug 子命令提供了一组调试工具,比如dump.consistent-snap.db可以导出一致性的快照数据,便于进一步分析潜在问题。 3. 日志和跟踪 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定位,Etcd的日志输出是必不可少的资源。通过调整日志级别(如设置为debug模式),可以获得详细的内部处理流程。同时,结合分布式追踪系统如Jaeger,可以收集和可视化Etcd调用链路,理解跨节点间的通信延迟和错误来源。 bash 设置etcd日志级别为debug ETCD_DEBUG=true etcd --config-file=/etc/etcd/etcd.conf.yaml 4. 性能调优与压力测试 在了解了基本的监控和诊断手段后,我们还可以利用像etcd-bench这样的工具来进行压力测试,模拟大规模并发读写请求,评估Etcd在极限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据此优化配置参数。 bash 使用etcd-bench进行基准测试 ./etcd-bench -endpoints=localhost:2379 -total=10000 -conns=100 -keys=100 在面对复杂的生产环境时,人类工程师的理解、思考和决策至关重要。用上这些监视和诊断神器,咱们就能化身大侦探,像剥洋葱那样层层深入,把躲藏在集群最旮旯的性能瓶颈和一致性问题给揪出来。这样一来,Etcd就能始终保持稳如磐石、靠谱无比的运行状态啦!记住了啊,老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想要彻底驯服Etcd这匹“分布式系统的千里马”,就得不断地去摸索、试验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它在你的系统里跑得飞快,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成为你最得力的助手。
2023-11-29 10:56:26
385
清风徐来
转载文章
mysqldump , mysqldump是MySQL数据库系统自带的一个用于备份数据库的实用工具,它能够生成SQL语句来表示选定数据库或表的结构以及数据。通过命令行界面调用此工具时,用户可以指定一系列选项来自定义导出行为,如是否包含表创建语句、锁定表以保证一致性、添加删除表的语句、压缩输出等。在本文中,mysqldump被详细介绍为一种进行数据库迁移、备份和恢复的关键手段。 INSERT DELAYED , INSERT DELAYED 是MySQL数据库中的一个插入选项,当与mysqldump结合使用时(通过--delayed选项),它可以将INSERT语句放入队列而不是立即执行,尤其适用于高并发写入场景。这种机制使得MySQL服务器在处理其他查询的同时逐渐处理这些延迟插入的行,从而提高整体性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INSERT DELAYED不适用于InnoDB存储引擎。 TCP/IP端口指定连接 , 在MySQL数据库环境中,TCP/IP端口指定连接是指在使用mysqldump或其他客户端工具连接到MySQL服务器时,可以通过-P 或 --port 选项指定服务器监听的特定TCP/IP端口号。默认情况下,MySQL服务器通常在本地主机上监听3306端口,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根据实际配置更改端口号以便正确建立连接。 LOAD DATA INFILE , LOAD DATA INFILE是MySQL提供的一种高效的数据导入方式,允许从文本文件快速地将大量数据加载到表中。在文章中提到的mysqldump的几个选项(如--fields-terminated-by, --fields-enclosed-by等)就是用来配合LOAD DATA INFILE语句,在导出数据时确保其格式与LOAD DATA INFILE所需的格式相匹配,便于后续快速导入数据。尽管在文中没有直接演示如何使用LOAD DATA INFILE,但这些选项的存在意味着导出的数据可以方便地用于该命令的导入操作。 MySQL客户端管道操作 , MySQL客户端管道操作是一种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管道功能,将mysqldump导出的SQL语句流式传输至另一个MySQL客户端(如mysql命令行工具),进而实现将数据从一个数据库导入到另一个数据库的过程。在本文中,展示了如何通过管道操作将mysqldump导出的SQL语句直接导入到远程MySQL服务器上的目标数据库中,这样既能减少磁盘I/O开销,又能提高数据迁移效率。例如,mysqldump --opt database | mysql --host=remote-host -C database就是一条典型的利用管道将数据从本地数据库迁移到远程数据库的命令。
2023-02-01 23:51:06
265
转载
转载文章
...,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树莓派连接侧屏出现黑屏蓝屏解决方法: 在Windows下,进入已写入树莓派系统的SD卡,找到config.txt(最好备份一下这个)。每个人的侧屏显示器分辨率不一样,对于直接复制别人的代码很难解决问题,先理解下每个变量和参数的含义 config文件介绍: config文件中注释可以通过用‘’字符开始一行来添加 如果您希望更改具有影响,则“取消注释”意味着删除‘’ sdtv_mode=2将SDTV模式设置为PAL(在欧洲使用) hdmi_drive=1正常DVI模式(无声音) hdmi_drive=2将监视器强制到HDMI模式,以便通过HDMI电缆发送声音 hdmi_group=1将监视器模式设置为CEA hdmi_group=2将监视器模式设置为DMT hdmi_mode=16将监视器分辨率设置为1080P 60 Hz 这个是我侧屏解决黑屏的关键一个参数,先查看自己使用显示器的分辨率,对照hdmi_mode表值,进行改写。我的侧屏分辨率是19201080,选择hdmi_mode=16。 hdmi_group定义了CEA或DMT格式的屏幕分辨率 如果hdmi_group=1(CEA),则这些值有效。hdmi_mode=1 VGAhdmi_mode=2 480p 60 Hzhdmi_mode=3 480p 60 Hz Hhdmi_mode=4 720p 60 Hzhdmi_mode=5 1080i 60 Hzhdmi_mode=6 480i 60 Hzhdmi_mode=7 480i 60 Hz Hhdmi_mode=8 240p 60 Hzhdmi_mode=9 240p 60 Hz Hhdmi_mode=10 480i 60 Hz 4xhdmi_mode=11 480i 60 Hz 4x Hhdmi_mode=12 240p 60 Hz 4xhdmi_mode=13 240p 60 Hz 4x Hhdmi_mode=14 480p 60 Hz 2xhdmi_mode=15 480p 60 Hz 2x Hhdmi_mode=16 1080p 60 Hzhdmi_mode=17 576p 50 Hzhdmi_mode=18 576p 50 Hz Hhdmi_mode=19 720p 50 Hzhdmi_mode=20 1080i 50 Hzhdmi_mode=21 576i 50 Hzhdmi_mode=22 576i 50 Hz Hhdmi_mode=23 288p 50 Hzhdmi_mode=24 288p 50 Hz Hhdmi_mode=25 576i 50 Hz 4xhdmi_mode=26 576i 50 Hz 4x Hhdmi_mode=27 288p 50 Hz 4xhdmi_mode=28 288p 50 Hz 4x Hhdmi_mode=29 576p 50 Hz 2xhdmi_mode=30 576p 50 Hz 2x Hhdmi_mode=31 1080p 50 Hzhdmi_mode=32 1080p 24 Hzhdmi_mode=33 1080p 25 Hzhdmi_mode=34 1080p 30 Hzhdmi_mode=35 480p 60 Hz 4xhdmi_mode=36 480p 60 Hz 4xHhdmi_mode=37 576p 50 Hz 4xhdmi_mode=38 576p 50 Hz 4x Hhdmi_mode=39 1080i 5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40 1080i 100 Hzhdmi_mode=41 720p 100 Hzhdmi_mode=42 576p 100 Hzhdmi_mode=43 576p 100 Hz Hhdmi_mode=44 576i 100 Hz hdmi_mode=45 576i 100 Hz Hhdmi_mode=46 1080i 120 Hz hdmi_mode=47 720p 120 Hz hdmi_mode=48 480p 120 Hz hdmi_mode=49 480p 120 Hz Hhdmi_mode=50 480i 120 Hz hdmi_mode=51 480i 120 Hz Hhdmi_mode=52 576p 200 Hz hdmi_mode=53 576p 200 Hz Hhdmi_mode=54 576i 200 Hz hdmi_mode=55 576i 200 Hz Hhdmi_mode=56 480p 240 Hz hdmi_mode=57 480p 240 Hz Hhdmi_mode=58 480i 240 Hz hdmi_mode=59 480i 240 Hz HH指16:9变体(通常为4:3模式)。2x意味着像素加倍(即更高的时钟速率,每个像素重复两次)4x意味着像素四倍(即更高的时钟速率,每个像素重复四次)。 如果hdmi_group=2(Dmt),则这些值有效。有一个像素时钟限制,这意味着支持的最高模式是1920x1200@60 Hz,减少了消隐。hdmi_mode=1 640x350 85 Hzhdmi_mode=2 640x400 85 Hzhdmi_mode=3 720x400 85 Hzhdmi_mode=4 640x480 60 Hzhdmi_mode=5 640x480 72 Hzhdmi_mode=6 640x480 75 Hzhdmi_mode=7 640x480 85 Hzhdmi_mode=8 800x600 56 Hzhdmi_mode=9 800x600 60 Hzhdmi_mode=10 800x600 72 Hzhdmi_mode=11 800x600 75 Hzhdmi_mode=12 800x600 85 Hzhdmi_mode=13 800x600 120 Hzhdmi_mode=14 848x480 60 Hzhdmi_mode=15 1024x768 43 Hz DO NOT USEhdmi_mode=16 1024x768 60 Hzhdmi_mode=17 1024x768 70 Hzhdmi_mode=18 1024x768 75 Hzhdmi_mode=19 1024x768 85 Hzhdmi_mode=20 1024x768 120 Hzhdmi_mode=21 1152x864 75 Hzhdmi_mode=22 1280x768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23 1280x768 60 Hzhdmi_mode=24 1280x768 75 Hzhdmi_mode=25 1280x768 85 Hzhdmi_mode=26 1280x768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27 1280x800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28 1280x800 60 Hz hdmi_mode=29 1280x800 75 Hz hdmi_mode=30 1280x800 85 Hz hdmi_mode=31 1280x800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32 1280x960 60 Hz hdmi_mode=33 1280x960 85 Hz hdmi_mode=34 1280x960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35 1280x1024 60 Hz hdmi_mode=36 1280x1024 75 Hz hdmi_mode=37 1280x1024 85 Hz hdmi_mode=38 1280x1024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39 1360x768 60 Hz hdmi_mode=40 1360x768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41 1400x1050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42 1400x1050 60 Hz hdmi_mode=43 1400x1050 75 Hz hdmi_mode=44 1400x1050 85 Hz hdmi_mode=45 1400x1050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46 1440x900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47 1440x900 60 Hz hdmi_mode=48 1440x900 75 Hz hdmi_mode=49 1440x900 85 Hz hdmi_mode=50 1440x900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51 1600x1200 60 Hz hdmi_mode=52 1600x1200 65 Hz hdmi_mode=53 1600x1200 70 Hz hdmi_mode=54 1600x1200 75 Hz hdmi_mode=55 1600x1200 85 Hz hdmi_mode=56 1600x1200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57 1680x1050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58 1680x1050 60 Hz hdmi_mode=59 1680x1050 75 Hz hdmi_mode=60 1680x1050 85 Hz hdmi_mode=61 1680x1050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62 1792x1344 60 Hz hdmi_mode=63 1792x1344 75 Hz hdmi_mode=64 1792x1344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65 1856x1392 60 Hz hdmi_mode=66 1856x1392 75 Hz hdmi_mode=67 1856x1392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68 1920x1200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69 1920x1200 60 Hz hdmi_mode=70 1920x1200 75 Hz hdmi_mode=71 1920x1200 85 Hz hdmi_mode=72 1920x1200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73 1920x1440 60 Hz hdmi_mode=74 1920x1440 75 Hz hdmi_mode=75 1920x1440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76 2560x1600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77 2560x1600 60 Hz hdmi_mode=78 2560x1600 75 Hz hdmi_mode=79 2560x1600 85 Hz hdmi_mode=80 2560x1600 120 Hz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81 1366x768 60 Hz hdmi_mode=82 1080p 60 Hz hdmi_mode=83 1600x900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84 2048x1152 Reduced blankinghdmi_mode=85 720p 60 Hz hdmi_mode=86 1366x768 Reduced blanking 建议的低分辨率尝试开始,出现正常桌面在不断调整参数 ps:在网上买的小显示屏坏的,怎么调都是黑屏,最后用电脑的侧屏成功了。 (先让屏幕亮,然后在调适合屏幕的参数) overscan_left=20在左边跳过的像素数 overscan_right=20在右边跳过的像素数 overscan_top=20要跳过顶部的像素数 overscan_bottom要跳过底部的像素数 使显示器变小,以防止文本从屏幕上溢出 start_x启用照相机模块。起始x=1 disable_camera_led=1在录制视频或拍摄静止照片时,关闭红色照相机LED gpu_mem=128摄像机用最小GPU内存 disable_audio_dither=1禁止在PWM音频算法上抖动。如果您在音频插孔上遇到白噪声问题,请尝试此方法。 sdtv_mode=0复合输出定义TV标准(默认值=0) sdtv_mode=0 正常 NTSCsdtv_mode=1 日文版 NTSC – (无基座)sdtv_mode=2 正常 PALsdtv_mode=3 巴西版本 PAL sdtv_aspect=1 4:3 sdtv_aspect=2 14:9 sdtv_aspect=3 16:9定义复合输出的高宽比(默认值=1) hdmi_safe=1使用“安全模式”设置尝试引导与最大的HDMI兼容性。这与以下组合相同: hdmi_force_hotplug=1hdmi_niel_edid=0xa5000080 config_hdmi_boost=4hdmi_group=2hdmi_mode=4disdable_overscan=0overcan_left=24overcan_right=24overscan_top=24overcan_base=24 ps:可参考 hdmi_edid_file=1当设置为1时,将从edid.dat文件而不是从监视器读取edid数据 hdmi_force_hotplug=1即使没有检测到hdmi监视器,也可以使用hdmi模式。 hdmi_niel_edid=0xa5000080如果显示没有准确的Edid,则启用忽略Edid/Display数据。 hdmi_ignore_hotplug=1即使检测到hdmi监视器,也可以使用复合模式。 config_hdmi_boost=2配置hdmi接口的信号强度。如果您对hdmi有干扰问题,尝试增加(例如,到7)11是最大的。 disdable_overscan=0设置为1以禁用过度扫描。 max_usb_current=1结合树莓PI B+,引入了一个新的config.txt设置。 max_usb_current=0当添加这一行时,USB电源管理器将将其输出电流限制(对所有4个USB端口加起来)从600 mA更改为1200 mA的两倍。 dtparam=i2c_arm=on在GPIO引脚上启用I2C。 dtparam=i2s=on启用I2S音频硬件。 dtparam=spi=on启用SPI驱动程序。 dtoverlay=xxx向设备树中添加一个覆盖/boot/overays/xxx-overlay.dtb(在树莓派的系统盘中搜索文件位置) 文章总结: 一个树莓派发烧友(小学生)使用树莓派版本4B,参考过很多文章和博客但是都没有成功,最后翻译官方文档,更改参数最终victory!!! 附上我的config文件参数 文章参考: https://elinux.org/RPiconfig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gcyhacker/article/details/122666018。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7-09 14:23:40
375
转载
转载文章
...,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Nagios的灵魂与之精华. 全在配置文件,如果只是将服务搭建起来,那和不搭有什么区别呢. Nagios的配置文件非常多,只要其中一个配置文件出现错误,就会导致Nagios 无法正常工作。也很灵活,但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就很简单了 了解Nagios 的各个配置文件 1.主配置文件nagios.cfg nagios默认的配置文件比较少,并且将很主机,主机组,服务,服务组写在同一个文件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配置文件管理比较方便,但是数据量大了之后,很难整理.所以建议将这些配置分开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commands.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contacts.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timeperiods.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templates.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contactgroups.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hosts.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hostgroups.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services.cfg cfg_file=/usr/local/nagios/etc/objects/servicegroups.cfg 改check_external_commands=0为check_external_commands=1.这行的作用是允许在web 界面下执行重启nagios、停止主机/服务检查等操作。 把command_check_interval的值从默认的1 改成command_check_interval=15s(根据自己的情况定这个命令检查时间间隔,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 2.资源配置文件resource.cfg 资源文件可以保存用户自定义的宏.资源文件的一个主要用处是用于保存一些敏感的配置信息,如系统口令等不能让CGIs 程序模块获取到的东西 3.CGI配置文件cgi.cfg CGI 配置文件包含了一系列的设置,它们会影响CGIs程序模块.还有一些保存在主配置文件之中,因此CGI 程序会知道你是如何配置的Nagios并且在哪里保存了对象定义.最实际的例子就是,如果你想建立一个只有查看报警权限的用户,或者只有查看其中一些服务 器或者服务状态的权限,通过修改cfi.cfg可以灵活的控制web访问端的权限. 4.主机定义文件 定义你要监控的对象,这里定义的“host_name”被应用到其它的所有配置文件中,这个是我们配置Nagios 必须修改的配置文件. [root@test objects] vim hosts.cfg define host{ host_name Nagios-Server ; 设置主机的名字,该名字会出现在hostgroups.cfg 和services.cfg 中。注意,这个名字可以不是该服务器的主机名。 alias Nagios服务器 ; 别名 address 192.168.81.128 ; 主机的IP 地址 check_command check-host-alive ; 检查使用的命令,需要在命令定义文件定义,默认是定义好的。 check_interval 1 ; 检测的时间间隔 retry_interval 1 ; 检测失败后重试的时间间隔 max_check_attempts 3 ; 最大重试次数 check_period 24x7 ; 检测的时段 process_perf_data 0 retain_nonstatus_information 0 contact_groups sagroup ; 需要通知的联系组 notification_interval 30 ; 通知的时间间隔 notification_period 24x7 ; 通知的时间段 notification_options d,u,r ; 通知的选项 w—报警(warning),u—未知(unkown) c—严重(critical),r—从异常情况恢复正常 } define host{ host_name Nagios-Client alias Nagios客户端 address 192.168.81.129 check_command check-host-alive check_interval 1 retry_interval 1 max_check_attempts 3 check_period 24x7 process_perf_data 0 retain_nonstatus_information 0 contact_groups sagroup notification_interval 30 notification_period 24x7 notification_options d,u,r } 5.主机组定义文件 主机组定义文件,可以方便的将相同功能或者在应用上相同的服务器添加到一个主机组里,在WEB 界面可以通过HOST Group 方便的查看该组主机的状态信息. 将刚才定义的两个主机加入到主机组中,针对生产环境就像把所有的MySQL 服务器加到一个MySQL主机组里,将Oracle 服务器加到一个Oracle 主机组里,方便管理和查看,可以配置多个组. [root@test objects] vim hostgroups.cfg define hostgroup { hostgroup_name Nagios-Example ; 主机组名字 alias Nagios 主机组 ; 主机组别名 members Nagios-Server,Nagios-Client ; 主机组成员,用逗号隔开 } 6.服务定义文件 服务定义文件定义你需要监控的对象的服务,比如本例为检测主机是否存活,在后面会讲到如何监控其它服务,比如服务器负载、内存、磁盘等. [root@test objects] vim services.cfg define service { host_name Nagios-Server ; hosts.cfg 定义的主机名称 service_description check-host-alive ; 服务描述 check_period 24x7 ; 检测的时间段 max_check_attempts 3 ; 最大检测次数 normal_check_interval 3 retry_check_interval 2 contact_groups sagroup ; 发生故障通知的联系人组 notification_interval 10 notification_period 24x7 ; 通知的时间段 notification_options w,u,c,r check_command check-host-alive } define service { host_name Nagios-Client service_description check-host-alive check_period 24x7 max_check_attempts 3 normal_check_interval 3 retry_check_interval 2 contact_groups sagroup notification_interval 10 notification_period 24x7 notification_options w,u,c,r check_command check-host-alive } 7.服务组定义文件 和主机组一样,我们可以按需将相同的服务放入一个服务组,这样有规律的分类,便于我们在WEB端查看. [root@test objects] vim servicegroups.cfg define servicegroup{ servicegroup_name Host-Alive ; 组名 alias Host Alive ; 别名设置 members Nagios-Server,check-host-alive,Nagios-Client,check-host-alive } 8.联系人定义文件 定义发生故障时,需要通知的联系人信息.默认安装完成后,该配置文件已经存在,而且该文件不仅定义了联系人,也定义了联系人组,为了条理化的规划,我们把联系人定义放在contacts.cfg文件里,把联系人组放在contactgroups.cfg文件中. [root@test objects] mv contacts.cfg contacts.cfg.bak [root@test objects] vim contacts.cfg define contact{ contact_name maoxian ; 联系人的名字 alias maoxian ; 别名 service_notification_period 24x7 ; 服务报警的时间段 host_notification_period 24x7 ; 主机报警的时间段 service_notification_options w,u,c,r ; 就是在这四种情况下报警。 host_notification_options d,u,r ;同上。 服务报警发消息的命令,在command.cfg 中定义。 service_notification_commands notify-service-by-email 服务报警发消息的命令,在command.cfg 中定义。 host_notification_commands notify-host-by-email email wangyx088@gmail.com ; 定义邮件地址,也就是接收报警邮件地址。 } 9.联系人组定义文件 联系人组定义文件在实际应用中很有好处,我们可以把报警信息分级别,报联系人分级别存放在联系人组里面.例如:当发生一些警告信息的情况下,只发邮件给系统工程师联系人组即可,但是当发生重大问题,比如主机宕机了,可以发给领导联系人组. [root@test objects] vim contactgroups.cfg define contactgroup{ contactgroup_name sagroup ; 组名 alias Nagios Administrators ; 别名 members maoxian ; 联系人组成员 } 10.命令定义文件 commands.cfg 命令定义文件是Nagios中很重要的配置文件,所有在hosts.cfg还是services.cfg使用的命令都必须在命令定义文件中定义才能使用.默认情况下,范例配置文件已经配置好了日常需要使用的命令,所以一般不做修改. 11.时间段定义文件 timeperiods.cfg 我们在检测、通知、报警的时候都需要定义时间段,默认都是使用7x24,这也是默认配置文件里配置好的,如果你需要周六日不做检测,或者在制定的维护时间不做检测,都可以在该时间段定义文件定义好,这样固定维护的时候,就不会为大量的报警邮件或者短信烦恼 [root@test objects] cat timeperiods.cfg |grep -v "^" |grep -v "^$" 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来更改 12.启动Nagios 1> 修改配置文件所有者 [root@test objects] chown -R nagios:nagios /usr/local/nagios/etc/objects/ 2> 检测配置是否正确 [root@test objects] /usr/local/nagios/bin/nagios -v /usr/local/nagios/etc/nagios.cfg 如果配置错误,会给出相应的报错信息,可以根据信息查找,注意,如果配置文件中有不可见字符也可以导致配置错误 3> 重载Nagios [root@test objects] service nagios restart 本文出自 “毛线的linux之路”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maoxian.blog.51cto.com/4227070/756516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gzh0222/article/details/8549202。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11-16 20:48:42
483
转载
转载文章
...库。在本文中,用户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使用MPICH来搭建并行编程环境,以实现在多台计算机之间进行分布式计算和数据交换。 MPI (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 , MPI 是一个为编写并行计算程序而制定的标准接口规范,它定义了一组用于进程间通信和同步的函数和协议。在文中,MPI被用作在两台机器上运行并行程序的关键技术手段,通过mpirun命令调用MPI接口函数,使得分布在不同计算机上的多个进程能够高效协同工作。 mpirun命令 , mpirun是MPICH或其它MPI实现提供的一个实用程序,用于启动并管理基于MPI的应用程序。在文章所述场景中,mpirun命令用于指定运行MPI程序时参与计算的进程数量(np参数)、运行主机列表(-hosts参数)以及执行的可执行文件路径等信息,从而协调多台计算机上的MPI进程执行分布式计算任务。 防火墙设置 ,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性设施,用于控制进出特定网络的数据包,确保仅允许合法、安全的网络流量通过。在文中,由于防火墙对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进行了限制,导致MPI进程间的连接失败,需要调整或临时关闭防火墙规则以便于MPI程序能够在多台计算机间正常通信和执行并行计算任务。 共享目录 , 共享目录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的一个或多个用户可以访问的同一文件系统位置,通常通过网络文件系统(NFS)或其他共享协议实现。在本篇文章中,为了确保MPI并行程序在多台机器间正确运行,需要将包含可执行文件和其他必要资源的目录设置为共享,确保所有参与计算的节点都能够访问到这些资源。
2023-04-09 11:52:38
113
转载
转载文章
...,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1 GRUB简介 1.1 MBR和PBR MBR分为GRUB.MBR和DOS.MBR。 由于硬盘上扇区从偏移0到偏移62属于同一个磁道0,虽然DOS.MBR仅占用一个扇区,但是需要将DOS.MBR后面的偏移1到偏移62保留,所以磁盘上第一个分区的第一个扇区是从偏移63开始的。fbinst软件会保留1-16064扇区,等于硬盘1个柱面的大小255 x 63 x 512 = 8MB,所以第一个分区是从扇区16065开始的。 USB-ZIP和USB-FDD会将U盘的第一个扇区格式化成DOS.PBR而不是DOS.MBR。 USB-FDD和USB-ZIP的来历:软盘的容量小,没有分区结构,所以软盘是没有MBR的,整个软盘只有一个分区,第一个扇区就是PBR;FDD和ZIP模式在DOS下启动后U盘的盘符是A。 1.2 GRUB - GRUB又叫OS Loader;在Android系统上,kernelflinger是OS Loader的一个EFI应用 - GRUB镜像组成:GRUB.MBR(boot.img), 硬盘扇区offset 1 到offset 62放置GRUB的core.img,/boot分区的boot/grub/grub.cfg 1.3 创建USB-FDD或者USB-ZIP格式U盘步骤 1)Android上:dd if=/dev/zero of=/dev/block/sda bs=512 count=4 2)Windows上:快速格式化该U盘,这个U盘就只有PBR扇区而没有MBR扇区 2 Windows安装 2.1 BIOS设置 进入BIOS设置,一般有Del、Enter、Esc等键。 2.2 Windows ISO刻录方法 Windows上的Universal USB Installer工具软件:刻录操作系统ISO文件到U盘 Linux下将操作系统ISO文件刻录到U盘:dd if=xxx.iso of=/dev/sda 注意使用的是整个磁盘,所以用的是sda而不是sda1 2.3 Windows GHO镜像安装方法 - 比较常见 1) 制作PE启动U盘 2) 下载Windows ISO镜像后(番茄花园),解压出来,里面包含GHO文件,拷贝到PE启动U盘的GHO文件夹(或者提前将文件.gho拷贝入待装系统的电脑D盘根目录)。 3) 插入PE启动U盘到电脑USB 2.0口,选择从U盘启动,启动到PE界面后,选ghost方式安装,ghost镜像的后缀名.gho。 2.4 Printer 1)HP LaserJet M1005 MFP 2)Nantian PR9 并口-OKI仿真驱动 2.5 Disable Driver Signature bcdedit /set testsigning on bcdedit /set testsigning off 3 Windows网络 3.1 CMD方式配置IP地址 :: netsh: Network Shell @echo off if [%1] == [] ( echo "Usage:" echo "WIN_IP.bat static" echo "WIN_IP.bat dhcp" echo "WIN_IP.bat speed" goto :EOF ) if %1 == static ( call :static_ip ) else if %1 == dhcp ( call :dhcp_ip ) else if %1 == speed ( call :nic_speed ) goto :EOF :: get interface name, use the following command :: getmac /V /FO LIST :static_ip set name="Ethernet" set ip=192.168.0.100 set mask=255.255.255.0 :: gwmetric=1 echo "setting static ip address..." netsh interface ipv4 set address %name% static %ip% %mask% none 1 :: netsh interface ipv4 set dns %name% static 114.114.114.114 :: netsh interface ipv4 add dns %name% 8.8.8.8 goto :EOF :dhcp_ip set name="Ethernet" echo "setting dhcp..." netsh interface ipv4 set address %name% dhcp netsh interface ipv4 set dns %name% dhcp goto :EOF :nic_speed wmic NIC where NetEnabled=true get Name, Speed 3.2 DNS查询流程 1) 现有的DNS缓存 ipconfig /displaydns 2) 查询hosts文件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3) 请求发往DNS服务器 ipconfig /all 3.3 firewall appwiz.cpl msconfig wf.msc Inbound Rules and Outbound Rules Enable 4 File and Printer Sharing (Echo Request - ICMPv4-Out) netsh advfirewall firewall add rule name="UDP ports" protocol=UDP dir=in localport=8080 action=allow https://github.com/DynamoRIO/drmemory/wiki/Downloads 3.4 Multicast - Windows组播client需要使用setsockopt()设置IP_ADD_MEMBERSHIP(加入指定的组播组)才能接收组播server发送的数据。 - 组播MAC地址是指第一个字节的最低位是1的MAC地址。 - 组播MAC地址的前3个字节固定为01:00:5e,后3个字节使用组播IP的后23位。例如239.192.255.251的MAC地址为01:00:5e:40:ff:fb。 - Windows 10 Wireshark要抓取SOME/IP组播报文,需要使用SocketTool工具监听239.192.255.251:30490,然后Wireshark才会显示组播报文,否则不显示(Windows netmon不需要任何设置,就可以抓到全部报文)。 netsh interface ip show joins Win 10 PowerShell: Get-NetAdapter | Format-List -Property ifAlias,PromiscuousMode In Linux, map IP addr to multicast MAC is function ip_eth_mc_map(), kernel eventually calls driver ndo_set_rx_mode() to set multicast MAC to NIC RX MAC filter table. 3.5 NAT 查看当前机器的NAT端口代理表: netsh interface portproxy show all 1) 第三方软件PortTunnel。 2) ICS(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是NAT的简化版。 3) showcase: USB Reverse Tethering 3.6 route命令用法 route [-f] [-p] [command [destination] [mask netmask] [gateway] [metric metric] [if interface]] route print ::增加一条到192.168.0.10/24网络的路由,网关是192.168.0.1,最后一个if参数是数字,可以使用route print查询,类似于Android的NetId。 route add 192.168.0.0 mask 255.255.255.0 192.168.0.1 metric 1 if 11 ::删除192.168.0.10这条路由 route delete 192.168.0.0 3.7 VLAN PowerShell Get-NetAdapter PowerShell Set-NetAdapterAdvancedProperty -Name \"Ethernet 3\" -DisplayName \"VLAN ID\" -DisplayValue 24 PowerShell Reset-NetAdapterAdvancedProperty -Name \"Ethernet 3\" -DisplayName \"VLAN ID\" 3.8 WiFi AP 1) get password netsh wlan show profiles netsh wlan show profiles name="FAST_ABCD" key=clear 2) enable Soft AP netsh wlan show drivers ::netsh wlan set hostednetwork mode=allow netsh wlan set hostednetwork mode=allow ssid=myWIFI key=12345678 netsh wlan start hostednetwork ::netsh wlan stop hostednetwork 3.9 Malicious software Task Manager Find process name, open file location, remove xxx.exe, rename empty xxx.txt to xxx.exe 4 Office 4.1 Excel Insert Symbol More Symbols Wingdings 2 4.2 Outlook 4.2.1 邮箱清理 点击 自己的邮件名字 Data File Properties(数据文件属性) Folder Size(文件夹大小) Server Data(服务器数据) 从左下角“导航选项”中切换到“日历” View(视图) Change View(更改视图) List(列表) 删除“日历”中过期的项目。 Calendar (Left Bottom) - View (Change View to Calendar) - Choose Menu Month 4.2.2 TCAM filter rule Home - ... - Rules - Create Rule (Manage Rules & Alerts) - Title 4.3 Powerpoint画图 插入 - > 形状 Insert - > Shapes 4.4 Word 升级目录 [References][Update Table] 5 Sprax EA 5.1 Basic Design - Toolbox Message/Argument/Return Value Publish - Save - Save to Clipboard 5.2 Advanced Copy/Paste - Copy to Clipboard - Full Structure for Duplication Copy/Paste - Paste Package from Clipboard 6 USB Win7 CMD: wmic path Win32_PnPSignedDriver | find "Android" wmic path Win32_PnPSignedDriver | find "USB" :: similar to Linux lsusb wmic path Win32_USBControllerDevice get Dependent 7 Abbreviations CAB: Capacity Approval Board NPcap: Nmap Packet Capture wmic: 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Command-line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zoosenpin/article/details/118596813。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9-10 16:27:10
270
转载
站内搜索
用于搜索本网站内部文章,支持栏目切换。
知识学习
实践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谨慎操作。
随机学习一条linux命令:
nohup command &
- 在后台运行命令且在退出终端后仍继续运行。
推荐内容
推荐本栏目内的其它文章,看看还有哪些文章让你感兴趣。
2023-04-28
2023-08-09
2023-06-18
2023-04-14
2023-02-18
2023-04-17
2024-01-11
2023-10-03
2023-09-09
2023-06-13
2023-08-07
2023-03-11
历史内容
快速导航到对应月份的历史文章列表。
随便看看
拉到页底了吧,随便看看还有哪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时光飞逝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