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
HTML
CSS
Javascript
前端框架和UI库
VUE
ReactJS
AngularJS
JQuery
NodeJS
JSON
Element-UI
Bootstrap
Material UI
服务端和客户端
Java
Python
PHP
Golang
Scala
Kotlin
Groovy
Ruby
Lua
.net
c#
c++
后端WEB和工程框架
SpringBoot
SpringCloud
Struts2
MyBatis
Hibernate
Tornado
Beego
Go-Spring
Go Gin
Go Iris
Dubbo
HessianRPC
Maven
Gradle
数据库
MySQL
Oracle
Mongo
中间件与web容器
Redis
MemCache
Etcd
Cassandra
Kafka
RabbitMQ
RocketMQ
ActiveMQ
Nacos
Consul
Tomcat
Nginx
Netty
大数据技术
Hive
Impala
ClickHouse
DorisDB
Greenplum
PostgreSQL
HBase
Kylin
Hadoop
Apache Pig
ZooKeeper
SeaTunnel
Sqoop
Datax
Flink
Spark
Mahout
数据搜索与日志
ElasticSearch
Apache Lucene
Apache Solr
Kibana
Logstash
数据可视化与OLAP
Apache Atlas
Superset
Saiku
Tesseract
系统与容器
Linux
Shell
Docker
Kubernetes
[单数个外星人引发的游戏状态异常]的搜索结果
这里是文章列表。热门标签的颜色随机变换,标签颜色没有特殊含义。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MySQL
...QL服务是否处于活动状态,并获取相关服务器的IP地址信息,从而帮助管理员进行网络排查和安全审计。
2025-03-24 15:46:41
78
笑傲江湖
Go Gin
...处于讨论阶段,但已经引发了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项改进一旦落地,将极大提升 Gin 框架在高负载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路由分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驱动业务发展的核心能力。无论是电商、金融还是其他行业,只要合理运用这一工具,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对于广大开发者而言,掌握并善用 Gin 的 Group 功能,无疑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2025-04-10 16:19:55
43
青春印记
转载文章
...s# 查看 cpu的状态 #es 是十分耗内存的,1.xG# 1核2G(学生机)! # 查看 docker stats 2、问题2:es 需要暴露的端口很多 -p (下载)启动 elasticsearch$ docker run -d --name elasticsearch01 -p 9200:9200 -p 9300:9300 -e "discovery.type=single-node" elasticsearch:7.6.2 查看内存占用情况docker stats 先感觉stop一下docker stop ba18713ca536 3、es 十分耗内存的解决:增加内存的限制,修改配置文件 -e 环境配置修改 通过 -e 限制内存docker run -d --name elasticsearch02 -p 9200:9200 -p 9300:9300 -e "discovery.type=single-node" -e ES_JAVA_OPTS="-Xms64m -Xmx512m" elasticsearch:7.6.2 [root@iZwz9535z41cmgcpkm7i81Z /] curl localhost:9200/{"name" : "14329968b00f","cluster_name" : "docker-cluster","cluster_uuid" : "0iDu-G_KTo-4X8KORDj1XQ","version" : {"number" : "7.6.2","build_flavor" : "default","build_type" : "docker","build_hash" : "ef48eb35cf30adf4db14086e8aabd07ef6fb113f","build_date" : "2020-03-26T06:34:37.794943Z","build_snapshot" : false,"lucene_version" : "8.4.0","minimum_wire_compatibility_version" : "6.8.0","minimum_index_compatibility_version" : "6.0.0-beta1"},"tagline" : "You Know, for Search"} 4、思考:用kibana连接elasticsearch? 思考(kibana连接elasticsearch)网络如何连接过去 ☺ 参考来源: 狂神的B站视频《【狂神说Java】Docker最新超详细版教程通俗易懂》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g4y1q7M4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的话记得给一乐点个赞哦,感谢!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630258/article/details/124785912。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3-12 10:54:44
66
转载
转载文章
...,使地址栏变成可输入状态 win32gui.PostMessage(hwnd_filepath1, win32con.WM_LBUTTONDOWN, win32con.MK_LBUTTON, 0) win32gui.PostMessage(hwnd_filepath1, win32con.WM_LBUTTONUP, win32con.MK_LBUTTON, 0) 在通过路径查找 a11 = win32gui.FindWindowEx(hwnd,None,"WorkerW",None) a21 = win32gui.FindWindowEx(a11,None,"ReBarWindow32",None) a31 = win32gui.FindWindowEx(a21,None,"Address Band Root",None) a41 = win32gui.FindWindowEx(a31,None,"msctls_progress32",None) a6 = win32gui.FindWindowEx(a41,None,"ComboBoxEx32",None) a7 = win32gui.FindWindowEx(a6,None,"ComboBox",None) hwnd_filepath = win32gui.FindWindowEx(a7,None,"Edit",None) print "-----hwnd_filepath------",hwnd_filepath 到这一步查找句柄返回值变成0,就是没查找到路径编辑框,没有找到原因,代码运行下来路径那里只是能看到的效果点击了一下,但是不会变成输入框状态,但是把鼠标移上去会变成输入的状态 这样是可输入的状态 然后win32gui.SendMessage(hwnd_filepath, win32con.WM_SETTEXT, Non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这样地址就输入不进去,原因不明 视图数操作的方法没有找到 2.取消按钮的点击无效(已解决) 保存按钮 取消按钮 保存和取消的类名都是“Button”,所以通过保存按钮查找到下一个Button就是取消 hwnd_cancle = win32gui.FindWindowEx(hwnd,hwnd_save,"Button",None) print "------hwnd_cancle---",hwnd_cancle 取消句柄获取到了,通过下面的方法打印出来的父句柄和保存按钮是一样的都是另存为这个弹出框 print win32gui.GetParent(hwnd_cancle) 下面两行代码也获取到了取消的类名和标题打印出来的是‘Button’和‘取消’ print win32gui.GetClassName(hwnd_cancle) print win32gui.GetWindowText(hwnd_cancle).decode('gbk').encode('utf-8') 以下两行代码点击取消按钮的时候,弹出框不关闭,然后发现点击的是保存按钮,原因不明 win32gui.PostMessage(hwnd_cancle, win32con.WM_KEYDOWN, win32con.VK_RETURN, 0) win32gui.PostMessage(hwnd_cancle, win32con.WM_KEYUP, win32con.VK_RETURN, 0) 以上是完成的两点和处理失败的两点,做出来是个半成品,win32gui这方面的知识对我来说有点难,在python中安装的pywin32自带了一个API,里面的描述方法很简单,不够详细,很多看不太懂,以后还需要再花时间慢慢研究 -------------------------------------------------------------------------------------------- 问题1的解决方法: 修改成指定路径 win_1 = win32gui.FindWindowEx(hwnd, None,"WorkerW",None) win_2 = win32gui.FindWindowEx(win_1, None,"ReBarWindow32",None) win_3 = win32gui.FindWindowEx(win_2, None,"Address Band Root",None) win_4 = win32gui.FindWindowEx(win_3, None,"msctls_progress32",None) left, top, right, bottom = win32gui.GetWindowRect(win_4) win32api.SetCursorPos([left,top]) win32api.mouse_event(win32con.MOUSEEVENTF_LEFTUP | win32con.MOUSEEVENTF_LEFTDOWN, 0, 0, 0, 0) 将路径复制到剪切板 win32clipboard.OpenClipboard() win32clipboard.EmptyClipboard() win32clipboard.SetClipboardText(filePath) win32clipboard.CloseClipboard() 按下ctrl+v win32api.keybd_event(0x11, 0, 0, 0) win32api.keybd_event(0x56, 0, 0, 0) win32api.keybd_event(0x56, 0, win32con.KEYEVENTF_KEYUP, 0) win32api.keybd_event(0x11, 0, win32con.KEYEVENTF_KEYUP, 0) 按回车进入该路径 win32api.keybd_event(0x0D,0,0,0) 问题2取消按钮点击的问题已经解决: 点击取消按钮,用鼠标点击点击取消按钮,上面使用键盘按键不行,原因不明 hwnd_cancel = win32gui.FindWindowEx(hwnd,hwnd_save,"Button",None) left, top, right, bottom = win32gui.GetWindowRect(hwnd_cancel)该方法接收值必须为4个 win32api.SetCursorPos([left+35,top+13]) win32api.mouse_event(win32con.MOUSEEVENTF_LEFTUP | win32con.MOUSEEVENTF_LEFTDOWN, 0, 0, 0, 0) win32gui.GetWindowRect方法描述:Returns the rectangle for a window in screen coordinates。应该返回该句柄控件的四个顶点坐标吧 win32api.SetCursorPos方法描述:The SetCursorPos function moves the cursor to the specified screen coordinates.将光标移动到指定的屏幕坐标。 ----------------------------------------------------------------------------------------------- 查找另存为弹出框下的所有子句柄: hwndChildList = [] win32gui.EnumChildWindows(hwnd, lambda hwnd1, param: param.append(hwnd1), hwndChildList) for a in hwndChildList: print win32gui.GetParent(a) print win32gui.GetClassName(a) print win32gui.GetWindowText(a).decode('gbk').encode('utf-8') print "-----hwnd_save------",a 另外,经同事推荐ViewWizard工具比spy++更轻便快捷,查看父句柄也比之更方便 按键控制查询:http://www.mamicode.com/info-detail-1319197.html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814378/article/details/11032929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12-17 22:46:11
253
转载
Golang
...的数据结构处理仍可能引发内存泄漏等问题。因此,了解如何在利用自动内存管理优势的同时,防范潜在的风险变得尤为重要。 现代内存管理与性能优化策略 1. 内存池与缓存策略:合理利用内存池技术,预先分配和复用内存块,可以显著减少内存分配和释放的开销,提高程序的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率。 2. 数据结构与算法优化: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对于降低内存消耗至关重要。例如,使用哈希表替代数组在某些场景下可以大幅减少内存占用,同时优化搜索效率。 3. 并发控制与资源管理:在并发环境中,正确使用同步原语如sync.WaitGroup和sync.Mutex,可以有效管理共享资源,避免竞态条件和死锁,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内存使用。 4. 性能分析与调优:利用如pprof等性能分析工具,定期进行内存使用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有助于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持续优化程序性能。 实践案例与最新动态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低延迟的需求日益增长。Golang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展现出强大的潜力,特别是在微服务架构、分布式系统和实时数据处理方面。例如,Google的DAGScheduler和Apache Beam等项目,均采用了Golang,充分展示了其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并发场景下的卓越性能。 结论与展望 面对Golang生态下的现代内存管理与性能优化挑战,开发者需不断学习最新的技术动态和最佳实践,灵活运用内存管理策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通过持续优化内存使用、提高程序性能,不仅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增强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推动Golang生态的健康发展。 --- 通过这篇“延伸阅读”,我们深入探讨了Golang生态下的现代内存管理与性能优化趋势,结合了实事新闻、深入解读和引经据典,旨在为开发者提供全面的指导,助力他们在实际项目中更好地应用Golang语言,应对内存管理和性能优化的挑战。
2024-08-14 16:30:03
116
青春印记
Mongo
...骤一步步来,就像解密游戏一样,慢慢找啊找,你会发现那个藏起来的小秘密。说不定,问题就在这儿呢!找到原因了,解决起来自然就快多了,就像解开了一道数学难题,是不是超有成就感的?别忘了,耐心是关键,就像慢慢炖一锅好汤,火候到了,味道自然就出来了。加油,你一定行的!嘿!兄弟,听好了,每次碰上难题,那都是咱们提升自己,长知识的好时机,就像我们在数据库这片大海上航行,每一步都让咱们更懂水性,越来越厉害! --- 通过本文的探索,我们不仅解决了“IndexBuildingPrivilegeNotFound”这一常见问题,还深入了解了索引在数据库性能优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权限管理和配置来确保数据库操作的顺利进行。希望这篇文章能为 MongoDB 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共同提升数据库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2024-10-14 15:51:43
88
心灵驿站
Impala
...来缓存查询计划和执行状态,同时存储中间结果。内存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并行度和缓存效果,进而影响查询性能。 - CPU:CPU的计算能力决定了查询执行的速度,尤其是在多线程环境下。合理的CPU分配可以显著提升查询速度。 - 网络:数据存储和计算之间的网络延迟也会影响查询性能,尤其是在分布式环境中。优化网络配置可以减少数据传输时间。 2. 实例代码 配置与优化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简单的代码实例,展示如何通过配置和优化来提升Impala的查询性能。 示例代码:查询性能调优配置 python 假设我们正在使用Cloudera Manager进行配置管理 调整Impala节点的内存配置 cloudera_manager.set_impala_config('memory', { 'query_mem_limit': '2GB', 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查询内存限制 'coordinator_memory_limit': '16GB', 协调器的最大内存限制 'executor_memory_limit': '16GB' 执行器的最大内存限制 }) 调整CPU配额 cloudera_manager.set_impala_config('cpu', { 'max_threads_per_node': 8, 每个节点允许的最大线程数 'max_threads_per_core': 2 每个核心允许的最大线程数 }) 开启并行查询功能 cloudera_manager.set_impala_config('parallelism', { 'default_parallelism': 'auto' 自动选择最佳并行度 }) 运行查询前,确保表数据更新已同步到Impala cloudera_manager.refresh_table('your_table_name') cloudera_manager.compute_stats('your_table_name') print("配置已更新,查询性能调优已完成。")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通过Cloudera Manager调整Impala节点的内存限制、CPU配额以及开启自动并行查询功能。通过这样的配置,我们可以针对特定的查询场景和数据集进行优化,提高查询性能。 3. 性能监控与诊断 为了确保硬件配置达到最佳状态,持续的性能监控和诊断至关重要。利用Impala自带的诊断工具,如Explain Plan和Profile,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查询执行的详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执行计划、CPU和内存使用情况、I/O操作等。 Examine Plan 示例 bash 使用Explain Plan分析查询执行计划 impala-shell> EXPLAIN SELECT FROM your_table WHERE column = 'value'; 输出的结果将展示查询的执行计划,帮助识别瓶颈所在,为后续的优化提供依据。 4. 结语 Impala的查询性能与硬件配置息息相关,合理的配置不仅能提升查询效率,还能优化资源利用,降低运行成本。通过本文的探讨和示例代码的展示,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Impala性能优化的兴趣,并鼓励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以实现大数据分析的最佳效能。嘿,兄弟!你得明白,真正的硬仗可不只在找答案,而是在于找到那个对特定工作环境最合适的平衡点。这事儿啊,一半靠的是技巧,另一半还得靠点智慧。就像调鸡尾酒一样,你得知道加多少冰,放什么酒,才能调出那个完美的味道。所以,别急着去死记硬背那些公式和规则,多琢磨琢磨,多试试错,慢慢你会发现,找到那个平衡点,其实挺像在创作一首诗,又像是在解一道谜题。
2024-08-19 16:08:50
72
晚秋落叶
Consul
...制来恢复到之前的稳定状态,那么这将是一个多么糟糕的情况!因此,确保你的配置系统具备版本控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 为什么Consul需要版本控制? 在Consul中引入版本控制并不是一个可选的功能,而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了版本控制,我们就能轻松追踪配置的历史改动,这对审计、解决问题以及回滚简直太重要了。此外,版本控制还能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协作,避免因配置冲突导致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的应用配置文件包含数据库连接信息。要是哪个程序员不小心改了这部分设置,又没好好测一测就直接扔到生产环境里,那可就麻烦了。数据库连接可能就挂了,整个应用都得跟着遭殃。不过嘛,要是咱们的配置系统能像git那样支持版本控制,那我们就轻松多了。遇到问题时,可以直接回到上一个稳当的配置版本,这样就能躲过那些可能捅娄子的大麻烦。 3. 如何在Consul中实现版本控制?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在Consul中实际地实现配置的版本控制。Consul自己其实没有自带版本控制的功能,但我们可以耍点小聪明,用一些策略和工具来搞定这个需求。在这里,我们要说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Consul的API和外部版本控制系统(比如Git)一起玩;第二种则是在Consul里面自己搞一套版本控制逻辑。 方法一:结合外部版本控制系统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如何将Consul与Git这样的版本控制系统结合起来使用。这种做法主要是定期把Consul里的配置备份到Git仓库里,每次改动配置后,都会自动加个新版本。就像是给配置文件做了一个定时存档,而且每次修改都留个记录,方便追踪和管理。这样,我们就能拥有完整的配置历史记录,并且可以随时回滚到任何历史版本。 步骤如下: 1. 创建Git仓库 首先,在你的服务器上创建一个新的Git仓库,专门用于存放Consul的配置文件。 bash git init --bare /path/to/config-repo.git 2. 编写导出脚本 接下来,编写一个脚本,用于定期从Consul中导出配置文件并推送到Git仓库。这个脚本可以使用Consul的API来获取配置数据。 python import consul import os import subprocess 连接到Consul c = consul.Consul(host='127.0.0.1', port=8500) 获取所有KV对 index, data = c.kv.get('', recurse=True) 创建临时目录 temp_dir = '/tmp/consul-config' if not os.path.exists(temp_dir): os.makedirs(temp_dir) 将数据写入文件 for item in data: key = item['Key'] value = item['Value'].decode('utf-8') file_path = os.path.join(temp_dir, key) os.makedirs(os.path.dirname(file_path), exist_ok=True) with open(file_path, 'w') as f: f.write(value) 提交到Git subprocess.run(['git', '-C', '/path/to/config-repo.git', 'add', '.']) subprocess.run(['git', '-C', '/path/to/config-repo.git', 'commit', '-m', 'Update config from Consul']) subprocess.run(['git', '-C', '/path/to/config-repo.git', 'push']) 3. 设置定时任务 最后,设置一个定时任务(例如使用cron),让它每隔一段时间执行上述脚本。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很好地集成现有的Git工作流程,并且提供了强大的版本控制功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它可能需要额外的维护工作,尤其是在处理并发更新时。 方法二:在Consul内部实现版本控制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在Consul内部通过自定义逻辑来实现版本控制。这个方法有点儿复杂,但好处是能让你更精准地掌控一切,而且还不用靠外界的那些系统帮忙。 基本思路是: - 使用Consul的KV存储作为主存储区,同时为每个配置项创建一个单独的版本记录。 - 每次更新配置时,不仅更新当前版本,还会保存一份新版本的历史记录。 - 可以通过Consul的查询功能来检索特定版本的配置。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Python示例,演示如何使用Consul的API来实现这种逻辑: python import consul import json c = consul.Consul() def update_config(key, new_value, version=None): 如果没有指定版本,则自动生成一个新版本号 if version is None: index, current_version = c.kv.get(key + '/version') version = int(current_version['Value']) + 1 更新当前版本 c.kv.put(key, json.dumps(new_value)) 保存版本记录 c.kv.put(f'{key}/version', str(version)) c.kv.put(f'{key}/history/{version}', json.dumps(new_value)) def get_config_version(key, version=None): if version is None: index, data = c.kv.get(key + '/version') version = int(data['Value']) return c.kv.get(f'{key}/history/{version}')[1]['Value'] 示例:更新配置 update_config('myapp/database', {'host': 'localhost', 'port': 5432}, version=1) 示例:获取特定版本的配置 print(get_config_version('myapp/database', version=1))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Consul的KV API来实现一个简单的版本控制系统。虽然这只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实现,但它已经足以满足许多场景下的需求。 4. 总结与反思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我们已经看到了如何在Consul中实现配置的版本控制。不管你是想用外部的版本控制系统来管配置,还是打算在Consul里面自己捣鼓一套方案,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你们团队到底需要啥,然后挑个最适合你们的法子干就是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技术的选择往往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受到业务需求、团队技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啊,在碰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咱们得保持个开放的心态,多尝试几种方法,这样才能找到那个最适合的解决之道。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留言交流。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2024-11-17 16:10:02
27
星辰大海
Lua
...脚本语言,广泛应用于游戏开发、脚本编写以及各种系统自动化任务中。Lua的简洁语法和灵活特性使其成为许多开发者心中的宠儿。然而,在使用Lua时,对于初学者来说,错误地设置函数参数的默认值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错误和混淆。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个主题,深入了解为什么正确使用默认值如此重要,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陷阱。 二、错误的默认值设置 一场无声的危机 在Lua中,函数可以定义默认参数值,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函数调用,并提供了更友好的接口设计。哎呀,你瞧,有时候编程里头,咱们设定的默认值如果不太对劲,那可就容易出岔子了。尤其是那种函数啊,你用得多了,参数的顺序万一搞乱了,问题就来了。就像是你在厨房里炒菜,调料放错了顺序,味道肯定不对劲。程序也是一样,顺序不对,结果就大相径庭了。所以啊,咱们在设置默认值的时候,得仔细想想,别让小细节毁了大事。例如: lua function exampleFunction(x, y) if not x then x = 1 end if not y then y = 2 end print(x + y) end exampleFunction() -- 输出 3 exampleFunction(5) -- 输出 6 exampleFunction(y=3) -- 输出 4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直接调用 exampleFunction(),它将使用默认值 x = 1 和 y = 2,输出结果为 3。而 exampleFunction(5) 则使用了第一个参数 5,并保留了默认值 y = 2,因此输出为 7。最后,exampleFunction(y=3) 使用了默认值 x = 1 并覆盖了 y 的默认值,输出为 4。哎呀,这个例子啊,简直就是参数默认值用得好不好,对程序逻辑影响的大实锤!你看,它既展示了一波顺滑操作的魅力,也顺便揭露了个小坑——那就是如果参数的排列顺序不对头,那程序里可就容易出乱子,逻辑混乱那是分分钟的事儿。就像是你去超市买东西,明明想买牛奶结果却拿了个面包,那感觉,是不是跟程序里的逻辑混乱有那么点像?所以啊,咱们在写代码的时候,得格外注意参数的顺序,别让程序在执行过程中迷路了。 三、深挖问题 参数顺序与默认值的交织 当函数参数数量较多时,错误的默认值设置可能导致难以追踪的错误。例如,考虑以下函数: lua function complexFunction(a, b, c, d, e) print(a + b + c + d + e) end complexFunction(1, 2, 3) -- 正确使用默认值 complexFunction(1, 2, e=5) -- 错误使用默认值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我们尝试通过 complexFunction(1, 2, e=5) 调用函数,Lua会使用 e 的默认值(在这种情况下是 5),而不是期望的参数 d 的值。这会导致输出结果不符合预期,因为实际调用的函数行为与意图不符。 四、解决方案 精心规划与测试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开发者应该遵循一些最佳实践: 1. 明确参数顺序 在函数定义时,明确所有参数的顺序。这有助于减少因参数顺序误解而导致的错误。 2. 详细注释 为每个函数提供详细的文档,包括参数的用途、默认值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其他开发者理解和使用函数时避免意外。 3. 单元测试 编写针对函数的单元测试,特别关注默认参数的使用情况。这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逻辑错误,并确保函数行为符合预期。 4. 代码审查 定期进行代码审查,特别是在团队协作环境中。兄弟们,咱们互相提点提点,能找出不少平时自己都忽视的坑儿。比如那个默认值啊,有时候用得不恰当,就容易出问题。咱们得留心着点儿,别让这些小细节绊了脚。 五、结语 拥抱Lua的强大,同时警惕其陷阱 Lua作为一门强大的脚本语言,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简洁的语法,使得快速开发和原型设计成为可能。然而,正如任何工具一样,正确使用Lua需要细心和谨慎。哎呀,兄弟!掌握函数参数默认值的那些事儿,这可是让你的代码变得既好懂又耐玩的魔法!想象一下,你写了一段代码,别人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还能轻松修改和维护,多爽啊!而且,避免了因为配置不当出错,那简直就是程序员们的救星嘛!所以啊,咱们得好好学学这个技巧,让代码不仅高效,还充满人情味儿!嘿!兄弟,你听过Lua这玩意儿没?这可是个超级棒的脚本语言,用起来既灵活又高效。就像个魔法师,能让你的代码玩出花来。要是你勤学苦练,多动手实践,那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啊!Lua能帮咱们构建出既靠谱又高效的软件系统,简直不要太爽!不信你试试,保证让你爱不释手! --- 本文旨在探讨Lua脚本中函数参数默认值的使用误区,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和分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错误设置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嘿,各位小伙伴们!在你们未来的Lua编程之旅中,我真心希望你们能对设置默认值这事儿多留点心眼。咱们可不想因为这个小细节搞出什么逻辑上的大乱子,对吧?毕竟,咱的目标可是要写出既漂亮又没bug的代码啊!所以,动起手来时,记得仔细琢磨一下每个默认值的选择,确保它们不会偷偷影响到你的程序逻辑,让代码质量蹭蹭往上涨!加油,编程达人们!
2024-09-19 16:01:49
92
秋水共长天一色
Apache Lucene
...简直让人抓狂啊!这个异常常常会出现在我们的代码中,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数据结构时。那么,让我们一边学习如何优雅地使用Lucene,一边看看如何巧妙地避开NullPointerException吧! 二、Lucene的魅力所在 从概念到实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Lucene的基本概念。Lucene可真是个厉害的角色,它是个超级能打的文本搜索小能手,给咱们提供了全套的工具,不管是建索引、搜东西还是让搜索结果更给力,都能搞定!简单来说,Lucene就像是你电脑上的超级搜索引擎,但它的能力远不止于此。 2.1 创建你的第一个索引 在开始之前,你需要确保已经在你的项目中引入了Lucene的相关依赖。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简单的步骤来创建一个基本的索引: java import org.apache.lucene.analysis.standard.StandardAnalyzer; import org.apache.lucene.document.Document; import org.apache.lucene.document.Field; import org.apache.lucene.index.IndexWriter; import org.apache.lucene.index.IndexWriterConfig; import org.apache.lucene.store.Directory; import org.apache.lucene.store.RAMDirectory; public class SimpleIndex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创建内存中的目录,用于存储索引 Directory directory = new RAMDirectory(); // 创建索引配置 IndexWriterConfig config = new IndexWriterConfig(new StandardAnalyzer()); // 创建索引写入器 IndexWriter indexWriter = new IndexWriter(directory, config); // 创建文档对象 Document doc = new Document(); doc.add(new Field("content", "Hello Lucene!", Field.Store.YES, Field.Index.ANALYZED)); // 添加文档到索引 indexWriter.addDocument(doc); // 关闭索引写入器 indexWriter.close();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内存中的目录(RAMDirectory),这是为了方便演示。接着,我们定义了索引配置,并使用StandardAnalyzer对文本进行分析。最后,我们创建了一个文档,并将它添加到了索引中。是不是很简单呢? 2.2 解决NullPointerException:预防胜于治疗 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恼人的NullPointerException问题上。在用Lucene做索引的时候,经常会被空指针异常坑到,特别是当你试图去访问那些还没被初始化的对象或者字段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比如: - 检查null值:在访问任何对象前,先检查是否为null。 - 初始化变量:确保所有对象在使用前都被正确初始化。 - 使用Optional类:Java 8引入的Optional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可能为空的情况。 例如,假设我们在处理索引文档时遇到了一个可能为空的字段,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java // 假设我们有一个可能为空的内容字段 String content = getContent(); // 这里可能会返回null if (content != null) { doc.add(new Field("content", content, Field.Store.YES, Field.Index.ANALYZED)); } else { System.out.println("内容字段为空!"); } 三、深入探索 Lucene的高级特性 3.1 搜索:不仅仅是查找 除了创建索引外,Lucene还提供了强大的搜索功能。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搜索示例: java import org.apache.lucene.index.DirectoryReader; import org.apache.lucene.queryparser.classic.QueryParser; import org.apache.lucene.search.IndexSearcher; import org.apache.lucene.search.Query; import org.apache.lucene.search.ScoreDoc; import org.apache.lucene.search.TopDocs; import org.apache.lucene.store.Directory; public class SimpleSearch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Directory directory = new RAMDirectory(); IndexWriterConfig config = new IndexWriterConfig(new StandardAnalyzer()); IndexWriter indexWriter = new IndexWriter(directory, config); Document doc = new Document(); doc.add(new Field("content", "Hello Lucene!", Field.Store.YES, Field.Index.ANALYZED)); indexWriter.addDocument(doc); indexWriter.close(); DirectoryReader reader = DirectoryReader.open(directory); IndexSearcher searcher = new IndexSearcher(reader); QueryParser parser = new QueryParser("content", new StandardAnalyzer()); Query query = parser.parse("lucene"); TopDocs results = searcher.search(query, 10); for (ScoreDoc scoreDoc : results.scoreDocs) { System.out.println(searcher.doc(scoreDoc.doc).get("content")); } reader.close(); } }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QueryParser解析查询字符串,并使用IndexSearcher执行搜索操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轻松地从索引中检索出相关的文档。 3.2 高级搜索技巧:优化你的查询 当你开始构建更复杂的搜索逻辑时,Lucene提供了许多高级功能来帮助你优化搜索结果。比如说,你可以用布尔查询把好几个搜索条件拼在一起,或者用模糊匹配让搜索变得更灵活一点。这样找东西就方便多了! java import org.apache.lucene.index.Term; import org.apache.lucene.search.BooleanClause; import org.apache.lucene.search.BooleanQuery; import org.apache.lucene.search.FuzzyQuery; // 构建布尔查询 BooleanQuery booleanQuery = new BooleanQuery(); booleanQuery.add(new TermQuery(new Term("content", "hello")), BooleanClause.Occur.MUST); booleanQuery.add(new FuzzyQuery(new Term("content", "lucen")), BooleanClause.Occur.SHOULD); TopDocs searchResults = searcher.search(booleanQuery, 10);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布尔查询,其中包含两个子查询:一个是必须满足的精确匹配查询,另一个是可选的模糊匹配查询。这种组合可以显著提升搜索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四、结语 享受编码的乐趣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学习了如何使用Apache Lucene来创建和搜索索引,还一起探讨了如何有效地避免NullPointerException。希望这些示例代码和技巧能对你有所帮助。记住,编程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尽情享受编程的乐趣吧,一路探索和学习,你会发现自己的收获多到让人惊喜!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想法,欢迎随时与我交流! --- 以上就是关于Apache Lucene与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 null的讨论。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点燃你对Lucene的热情,让你在实际开发中游刃有余,玩得更嗨!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技术吧!
2024-10-16 15:36:29
88
岁月静好
转载文章
...anged:监听滚动状态 onScrolled:监听滚动 我们接下来的统计工作,就是拿这两个方法做文章。 //检测recylerview的滚动事件recyclerView.addOnScrollListener(new RecyclerView.OnScrollListener() {@Overridepublic void onScrollStateChanged(RecyclerView recyclerView, int newState) {/我这里通过的是停止滚动后屏幕上可见view。如果滚动过程中的可见view也要统计,你可以根据newState去做区分SCROLL_STATE_IDLE:停止滚动SCROLL_STATE_DRAGGING: 用户慢慢拖动SCROLL_STATE_SETTLING:惯性滚动/if (newState == RecyclerView.SCROLL_STATE_IDLE) {.....} }@Overridepublic void onScrolled(RecyclerView recyclerView, int dx, int dy) {super.onScrolled(recyclerView, dx, dy);........} });复制代码 首先再次明确下,我们要统计的是用户停止滑动时,显示在屏幕的上控件。所以我们要监测到onScrollStateChanged 方法中 newState == RecyclerView.SCROLL_STATE_IDLE 时,也就是用户停止滚动。然后在这里做文章。 三,获取屏幕内可见条目的起始位置 这里的起始位置就是指我们屏幕当中最上面和最下面条目的位置。比如下图的0就是最上面的可见条目,3就是最下面的可见条目。我们次数的曝光view就是0,1,2,3 这个时候这四个条目显示在屏幕中。我们这时就要对这4个view的曝光量进行加1 那么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要去获取屏幕内可见条目的起始位置。获取到起始位置后,当前屏幕里的可见条目就都能拿到了。 而recylerview的manager正好给我们提供的有对应的方法。 findFirstVisibleItemPosition()和findLastVisibleItemPosition() 看字面意思就能知道这时干嘛用的。 但是我们的manager不止LinearLayoutManager一种,所以我们要做下区分, //这里我们用一个数组来记录起始位置int[] range = new int[2];RecyclerView.LayoutManager manager = reView.getLayoutManager();if (manager instanceof LinearLayoutManager) {range = findRangeLinear((LinearLayoutManager) manager);} else if (manager instanceof GridLayoutManager) {range = findRangeGrid((GridLayoutManager) manager);} else if (manager instanceof StaggeredGridLayoutManager) {range = findRangeStaggeredGrid((StaggeredGridLayoutManager) manager);}复制代码 LinearLayoutManager和GridLayoutManager获取起始位置方法如下 private int[] findRangeLinear(LinearLayoutManager manager) {int[] range = new int[2];range[0] = manager.findFirstVisibleItemPosition();range[1] = manager.findLastVisibleItemPosition();return range;}private int[] findRangeGrid(GridLayoutManager manager) {int[] range = new int[2];range[0] = manager.findFirstVisibleItemPosition();range[1] = manager.findLastVisibleItemPosition();return range;}复制代码 StaggeredGridLayoutManager获取起始位置有点复杂,如下 private int[] findRangeStaggeredGrid(StaggeredGridLayoutManager manager) {int[] startPos = new int[manager.getSpanCount()];int[] endPos = new int[manager.getSpanCount()];manager.findFirstVisibleItemPositions(startPos);manager.findLastVisibleItemPositions(endPos);int[] range = findRange(startPos, endPos);return range;}private int[] findRange(int[] startPos, int[] endPos) {int start = startPos[0];int end = endPos[0];for (int i = 1; i < startPos.length; i++) {if (start > startPos[i]) {start = startPos[i];} }for (int i = 1; i < endPos.length; i++) {if (end < endPos[i]) {end = endPos[i];} }int[] res = new int[]{start, end};return res;}复制代码 四,获取到起始位置以后,我们就根据位置获取到view及view中的数据 上面第三步拿到屏幕内可见条目的起始位置以后,我们就用一个for循环,获取当前屏幕内可见的所有子view for (int i = range[0]; i <= range[1]; i++) {View view = manager.findViewByPosition(i);recordViewCount(view);}复制代码 recordViewCount是我自己写的用于获取子view内绑定数据的方法 //获取view绑定的数据private void recordViewCount(View view) {if (view == null || view.getVisibility() != View.VISIBLE ||!view.isShown() || !view.getGlobalVisibleRect(new Rect())) {return;}int top = view.getTop();int halfHeight = view.getHeight() / 2;int screenHeight = UiUtils.getScreenHeight((Activity) view.getContext());int statusBarHeight = UiUtils.getStatusBarHeight(view.getContext());if (top < 0 && Math.abs(top) > halfHeight) {return;}if (top > screenHeight - halfHeight - statusBarHeight) {return;}//这里获取的是我们view绑定的数据,相应的你要去在你的view里setTag,只有set了,才能getItemData tag = (ItemData) view.getTag();String key = tag.toString();if (TextUtils.isEmpty(key)) {return;}hashMap.put(key, !hashMap.containsKey(key) ? 1 : (hashMap.get(key) + 1));Log.i("qcl0402", key + "----出现次数:" + hashMap.get(key));}复制代码 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1,这这里起始位置的view显示区域如果不超过50%,就不算这个view可见,进而也就不统计曝光。 2,我们通过view.getTag();获取view里的数据,必须在此之前setTag()数据,我这里setTag是在viewholder中把数据set进去的 到这里我们就实现了recylerview列表中view控件曝光量的统计了。下面贴出来完整的代码给大家 package com.example.qcl.demo.xuexi.baoguang;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import android.graphics.Rect;import android.support.v7.widget.GridLayoutManager;import android.support.v7.widget.LinearLayoutManager;import android.support.v7.widget.RecyclerView;import android.support.v7.widget.StaggeredGridLayoutManager;import android.text.TextUtils;import android.util.Log;import android.view.View;import com.example.qcl.demo.utils.UiUtils;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ncurrentHashMap;/ 2019/4/2 13:31 author: qcl desc: 安卓曝光量统计工具类 wechat:2501902696/public class ViewShowCountUtils {//刚进入列表时统计当前屏幕可见viewsprivate boolean isFirstVisible = true;//用于统计曝光量的mapprivate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Integer> hash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Integer>();/ 统计RecyclerView里当前屏幕可见子view的曝光量 /void recordViewShowCount(RecyclerView recyclerView) {hashMap.clear();if (recyclerView == null || recyclerView.getVisibility() != View.VISIBLE) {return;}//检测recylerview的滚动事件recyclerView.addOnScrollListener(new RecyclerView.OnScrollListener() {@Overridepublic void onScrollStateChanged(RecyclerView recyclerView, int newState) {/我这里通过的是停止滚动后屏幕上可见view。如果滚动过程中的可见view也要统计,你可以根据newState去做区分SCROLL_STATE_IDLE:停止滚动SCROLL_STATE_DRAGGING: 用户慢慢拖动SCROLL_STATE_SETTLING:惯性滚动/if (newState == RecyclerView.SCROLL_STATE_IDLE) {getVisibleViews(recyclerView);} }@Overridepublic void onScrolled(RecyclerView recyclerView, int dx, int dy) {super.onScrolled(recyclerView, dx, dy);//刚进入列表时统计当前屏幕可见viewsif (isFirstVisible) {getVisibleViews(recyclerView);isFirstVisible = false;} }});}/ 获取当前屏幕上可见的view /private void getVisibleViews(RecyclerView reView) {if (reView == null || reView.getVisibility() != View.VISIBLE ||!reView.isShown() || !reView.getGlobalVisibleRect(new Rect())) {return;}//保险起见,为了不让统计影响正常业务,这里做下try-catchtry {int[] range = new int[2];RecyclerView.LayoutManager manager = reView.getLayoutManager();if (manager instanceof LinearLayoutManager) {range = findRangeLinear((LinearLayoutManager) manager);} else if (manager instanceof GridLayoutManager) {range = findRangeGrid((GridLayoutManager) manager);} else if (manager instanceof StaggeredGridLayoutManager) {range = findRangeStaggeredGrid((StaggeredGridLayoutManager) manager);}if (range == null || range.length < 2) {return;}Log.i("qcl0402", "屏幕内可见条目的起始位置:" + range[0] + "---" + range[1]);for (int i = range[0]; i <= range[1]; i++) {View view = manager.findViewByPosition(i);recordViewCount(view);} }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获取view绑定的数据private void recordViewCount(View view) {if (view == null || view.getVisibility() != View.VISIBLE ||!view.isShown() || !view.getGlobalVisibleRect(new Rect())) {return;}int top = view.getTop();int halfHeight = view.getHeight() / 2;int screenHeight = UiUtils.getScreenHeight((Activity) view.getContext());int statusBarHeight = UiUtils.getStatusBarHeight(view.getContext());if (top < 0 && Math.abs(top) > halfHeight) {return;}if (top > screenHeight - halfHeight - statusBarHeight) {return;}//这里获取的是我们view绑定的数据,相应的你要去在你的view里setTag,只有set了,才能getItemData tag = (ItemData) view.getTag();String key = tag.toString();if (TextUtils.isEmpty(key)) {return;}hashMap.put(key, !hashMap.containsKey(key) ? 1 : (hashMap.get(key) + 1));Log.i("qcl0402", key + "----出现次数:" + hashMap.get(key));}private int[] findRangeLinear(LinearLayoutManager manager) {int[] range = new int[2];range[0] = manager.findFirstVisibleItemPosition();range[1] = manager.findLastVisibleItemPosition();return range;}private int[] findRangeGrid(GridLayoutManager manager) {int[] range = new int[2];range[0] = manager.findFirstVisibleItemPosition();range[1] = manager.findLastVisibleItemPosition();return range;}private int[] findRangeStaggeredGrid(StaggeredGridLayoutManager manager) {int[] startPos = new int[manager.getSpanCount()];int[] endPos = new int[manager.getSpanCount()];manager.findFirstVisibleItemPositions(startPos);manager.findLastVisibleItemPositions(endPos);int[] range = findRange(startPos, endPos);return range;}private int[] findRange(int[] startPos, int[] endPos) {int start = startPos[0];int end = endPos[0];for (int i = 1; i < startPos.length; i++) {if (start > startPos[i]) {start = startPos[i];} }for (int i = 1; i < endPos.length; i++) {if (end < endPos[i]) {end = endPos[i];} }int[] res = new int[]{start, end};return res;} }复制代码 使用就是在我们的recylerview设置完数据以后,把recylerview传递进去就可以了。如下图: 我们统计到曝光量,拿到曝光view绑定的数据,就可以结合后面的view点击,来看下那些商品view的曝光量高,那些商品的转化率高。当然,这都是运营小伙伴的事了,我们只需要负责把曝光量统计到即可。 如果你有任何编程方面的问题,可以加我微信交流 2501902696(备注编程) by:年糕妈妈qcl 转载于:https://juejin.im/post/5ca30ad1e51d4514c01634f1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150503/article/details/91475198。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7-29 13:55:00
323
转载
Gradle
...终运行在稳定且兼容的状态下。 二、构建优化与性能提升 构建过程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开发者的生产力。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 1. 构建缓存:合理利用 Gradle 缓存机制,避免重复构建相同的任务,显著缩短构建时间。 2. 并行构建:在多核处理器上利用 Gradle 的并行构建特性,提高构建速度。合理划分构建任务,最大化利用多线程的优势。 3. 增量构建:针对只修改了一部分代码的情况,仅构建修改的部分,避免不必要的全量构建,节省时间和资源。 三、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的整合 为了保证代码质量,持续集成(CI)和持续部署(CD)成为了现代开发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 Gradle 与 CI/CD 工具(如 Jenkins、GitLab CI)结合,实现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流程,能够极大地提升项目的交付速度和质量。 1. 自动化测试:集成自动化测试框架,如 JUnit、TestNG,确保每次构建前后的代码质量。 2. 集成环境一致性:确保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的高度一致性,通过 Gradle 插件如 spring-boot-maven-plugin 或 maven-surefire-plugin 等,实现跨环境的部署一致性。 3. 一键部署:利用 CI/CD 工具的部署功能,实现从构建到部署的无缝衔接,提升部署效率和可靠性。 四、未来趋势与展望 随着微服务架构、云原生应用的兴起,Gradle 的角色和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未来,开发者将面临更多复杂性和变化,对构建工具的要求也将更加多元化。因此,持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实践,对于保持项目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结语 在复杂项目中高效利用 Gradle 进行构建与管理,不仅要求开发者具备深厚的技术功底,还需要灵活运用最佳实践和工具,不断优化构建流程。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项目的构建效率和稳定性,还能促进团队协作,加速产品的迭代和交付,最终推动业务目标的实现。
2024-07-29 16:10:49
497
冬日暖阳
c++
...大又复杂的玩意儿,像游戏引擎或者那些企业专用的软件,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C++的各种花招了,什么指针啊、模板啊、STL啥的,这些东西绝对躲不掉,学精了才好办事! 记住,编程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既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创造力。所以,与其纠结于要不要深入学习,不如问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答案是“做一个有趣的小项目”,那么你就大胆地去尝试吧! 最后,祝大家在编程之路上越走越远,早日成为编程高手!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来找我讨论哦~ 😊 ---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2025-03-25 15:39:59
11
幽谷听泉_
转载文章
...va 的强类型机制、异常处理、垃圾回收机制等都是 Java 健壮性的重要保证。对指针的丢弃是 Java 的一大进步。另外,Java 的异常机制也是健壮性的一大体现。 8. 高性能 Java 的高性能主要是相对其他高级脚本语言来说的,随着 JIT(Just in Time)的发展,Java 的运行速度也越来越高。 9. 安全性 Java 通常被用在网络环境中,为此,Java 提供了一个安全机制以防止恶意代码的攻击。除了 Java 语言具有许多的安全特性以外,Java 还对通过网络下载的类增加一个安全防范机制,分配不同的名字空间以防替代本地的同名类,并包含安全管理机制。 Java 语言的众多特性使其在众多的编程语言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Java 语言对对象的支持和强大的 API 使得编程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大大降低了程序的开发成本。Java 的“一次编写,到处执行”正是它吸引众多商家和编程人员的一大优势。 扩展知识: 按应用范围,Java 可分为 3 个体系,即 Java SE、Java EE 和 Java ME。下面简单介绍这 3 个体系。 1. Java SE Java SE(Java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Java 平台标准版)以前称为 J2SE,它允许开发和部署在桌面、服务器、嵌入式环境和实时环境中使用的 Java 应用程序。Java SE 包含了支持 Java Web 服务开发的类,并为 Java EE 提供基础,如 Java 语言基础、JDBC 操作、I/O 操作、网络通信以及多线程等技术。图 1 所示为 Java SE 的体系结构。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73892801/article/details/129181633。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3-25 09:18:50
84
转载
Apache Atlas
Apache Solr
...等协调服务进行通信和状态管理。哎呀,你知道的,这种设计就像是给Solr实例装上了扩音器,这样我们就能在需要的时候,把声音(也就是数据处理能力)调大了。这样做的好处呢,就是能应对海量的数据和人们越来越快的查询需求,就像饭馆里客人多了,厨师们就分工合作,一起炒菜,效率翻倍嘛!这样一来,咱们就能保证不管多少人来点菜,都能快速上桌,服务不打折! 挑战: - 网络延迟:在分布式环境中,网络延迟可能导致响应时间变长。 - 节点故障:任何节点的宕机会影响集群的整体性能。 - 数据一致性:保持集群内数据的一致性是分布式系统的一大挑战。 - 故障恢复:快速而有效地恢复故障节点是维持系统稳定的关键。 第二部分:故障检测与响应 1. 监控与警报系统 在分布式Solr集群中,监控是关键。哎呀,用Prometheus或者Grafana这些小玩意儿啊,简直太方便了!你只需要轻轻一点,就能看到咱们的Solr集群在忙啥,比如CPU是不是快扛不住了,内存是不是快要溢出来了,或者是那些宝贝索引大小咋样了。这不就跟咱家里的监控摄像头似的,随时盯着家里的动静,心里有数多了!哎呀,你得留个心眼儿啊!要是发现啥不对劲儿,比如电脑的处理器忙个不停,或者是某个索引变得特别大,那可得赶紧动手,别拖着!得立马给咱的监控系统发个信号,让它提醒咱们,好让我们能快刀斩乱麻,把问题解决掉。这样子,咱们的系统才能健健康康地跑,不出幺蛾子。 代码示例: python from prometheus_client import CollectorRegistry, Gauge, push_to_gateway registry = CollectorRegistry() gauge = Gauge('solr_cpu_usage', 'CPU usage in percent', registry=registry) gauge.set(75) push_to_gateway('localhost:9091', job='solr_monitoring', registry=registry)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Prometheus将Solr CPU使用率数据推送到监控系统。 2. 故障检测与隔离 利用ZooKeeper等协调服务,可以实现节点的健康检查和自动故障检测。一旦检测到节点不可用,可以自动隔离该节点,避免其影响整个集群的性能。 第三部分:数据恢复与重建 1. 快照与恢复 在Solr中,定期创建快照是防止数据丢失的有效手段。一旦发生故障,可以从最近的快照中恢复数据。哎呀,你知道的,这个方法可是大大提高了数据恢复的速度!而且呢,它还能帮咱们守住数据,防止那些无法挽回的损失。简直就像是给咱的数据上了双保险,既快又稳,用起来超安心的! 代码示例: bash curl -X PUT 'http://localhost:8983/solr/core1/_admin/persistent?action=CREATE&name=snapshot&value=20230701' 这里通过CURL命令创建了一个快照。 2. 数据重建 在故障节点恢复后,需要重建其索引数据。Solr提供了/admin/cores?action=REBUILD接口来帮助完成这一任务。 第四部分:性能优化与容错策略 1. 负载均衡 通过合理分配索引和查询负载,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使用Solr的路由策略,如query.routing,可以动态地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节点。 代码示例: xml : AND json round-robin 2. 失败重试与超时设置 在处理分布式事务时,合理的失败重试策略和超时设置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系统在面对网络延迟或短暂的节点故障时保持稳定。 结语 处理Apache Solr的分布式故障需要综合考虑监控、警报、故障检测与隔离、数据恢复与重建、性能优化以及容错策略等多个方面。哎呀,小伙伴们!要是我们按照这些招数来操作,就能让Solr集群变得超级棒,既稳定又高效,保证咱们的搜索服务能一直在线,质量杠杠的,让你用起来爽歪歪!这招真的挺实用的,值得试试看!嘿,兄弟!听好了,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老话,在分布式系统的管理上同样适用。咱们得时刻睁大眼睛,盯着系统的一举一动,就像看护自家宝贝一样。定期给它做做小保养,检查检查,确保一切正常运转。这样,咱们就能避免大问题找上门来,让系统稳定运行,不给任何故障有机可乘的机会。
2024-08-08 16:20:18
138
风中飘零
Kotlin
...索一下这个“非法参数异常”背后的故事。 第一章:何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在Kotlin中,当我们尝试调用一个方法时,如果传入的参数不符合该方法的要求或者类型不匹配,就会抛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这事儿就像你去参加一个超级认真的补习班,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让你做,结果你交上去的答案全错了,那肯定得被老师好好点名批评一番了。 第二章:深入剖析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函数 calculateAge,它接受一个人的出生年份作为参数,并计算出当前年龄: kotlin fun calculateAge(birthYear: Int): Int { val currentYear = 2023 return currentYear - birthYear } 如果我们不小心传入了一个非整数类型的参数,比如一个字符串,Kotlin会立即察觉到这一点,并优雅地抛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kotlin fun test() { val age = calculateAge("2000") println("Your age is $age.") } // 运行结果:编译错误,因为calculateAge接受的是Int类型参数,而"2000"是String类型。 第三章:如何避免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避免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的关键在于确保所有传入函数的参数都符合预期的类型和格式。我们可以利用Kotlin的静态类型系统来帮助我们进行这一工作: - 类型检查:确保所有输入的参数都是正确的类型。例如,可以使用 assert 函数在运行时验证类型: kotlin fun safeCalculateAge(birthYear: Any): Int { assert(birthYear is Int) { "Expected an Integer for birthYear" } val currentYear = 2023 return currentYear - birthYear.toInt() } // 使用示例: val age = safeCalculateAge(2000) println("Your age is $age.") - 函数参数验证:在定义函数时就加入类型检查逻辑: kotlin fun calculateAgeWithValidation(birthYear: Int): Int { if (birthYear < 0 || birthYear > 2023) { thro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Birth year must be within the range of 0 to 2023.") } val currentYear = 2023 return currentYear - birthYear } 第四章:实战演练:创建一个更复杂的示例 假设我们要构建一个简单的日历应用,其中包含一个用于计算天数的函数。为了增加复杂性,我们添加了对月份和年份的验证: kotlin data class Date(val day: Int, val month: Int, val year: Int) fun calculateDaysSinceBirthday(dateOfBirth: Date): Int { val currentYear = Calendar.getInstance().get(Calendar.YEAR) val currentMonth = Calendar.getInstance().get(Calendar.MONTH) + 1 // 注意月份是从0开始的 val currentDay = Calendar.getInstance().get(Calendar.DAY_OF_MONTH) val birthday = dateOfBirth.day to dateOfBirth.month to dateOfBirth.year val birthDate = Date(birthday) val daysSinceBirthday = (currentYear - birthDate.year) 365 + (currentMonth - birthDate.month) 30 + (currentDay - birthDate.day) return daysSinceBirthday } fun main() { val birthDate = Date(day = 1, month = 1, year = 2000) val days = calculateDaysSinceBirthday(birthDate) println("Days since your birthday: $days")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通过 Calendar 类获取当前日期,并与生日日期进行比较,计算出天数差值。嘿,兄弟!咱们就拿一年有365天,一个月有30天来打个比方,这可是咱们简化了一下,方便大家理解。实际上啊,生活里头可没这么简单,得分清闰年和普通年是怎么回事,这样日子才过得有模有样呢! 结语:面对挑战,拥抱学习 每一次遇到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它们提醒我们,即使在看似完美的代码中,也可能隐藏着一些小错误。通过仔细检查和验证我们的参数,我们可以编写出更加健壮、可维护的代码。哎呀,你瞧这Kotlin,它可真是个能手呢!它那一大堆好用的工具和特性,就像是魔法一样,帮我们解决了好多麻烦事儿。比如说,静态类型这一招,就像是一道坚固的防线,能提前发现那些可能出错的地方。还有函数注解,就像是给代码贴上了标签,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干啥的。而模式匹配嘛,简直就是解谜神器,轻轻松松就能解开那些复杂的逻辑难题。这些玩意儿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武器库,帮我们防患于未然,解决问题更是不在话下。你说是不是,这Kotlin,简直就是程序员的好伙伴!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继续在编程的海洋中航行吧!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探讨了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的由来和解决方法,还通过一系列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嘿,兄弟!读完这篇文章后,希望你对Kotlin里的异常处理方式有了一番全新的领悟。别担心,这不像是AI在跟你说话,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轻松。你得尝试将这些小技巧应用到你的实际项目中,让代码不仅好看,而且超级稳定,就像是给你的程序穿上了一件坚固的盔甲。这样,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它都能稳如泰山。所以,拿起你的键盘,动手实践吧!记住,编程是一场持续的学习之旅,每一次遇到困难都是成长的机会。加油!
2024-09-18 16:04:27
113
追梦人
Hadoop
...新点子。就像是在拼图游戏里,一块块新的碎片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大数据时代,让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还能预测未来,这感觉简直酷毙了!所以,别忘了,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是我们在向前跑,探索未知世界的一个大步。
2024-08-10 15:45:14
36
柳暗花明又一村
SpringBoot
... 4. 处理异常与错误 在实际应用中,文件上传可能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如文件过大、文件类型不匹配、服务器存储空间不足等。在这次的案例里,我们已经用了一段 try-catch 的代码来应对一些常见的错误情况了。就像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小问题时,会先尝试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会求助于他人或寻找其他方法一样。我们也是这样,先尝试执行一段代码,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问题,我们就用 catch 部分来处理这些意外状况,确保程序能继续运行下去,而不是直接崩溃。对于更复杂的场景,例如检查文件类型或大小限制,可以引入更精细的逻辑: java @PostMapping("/upload") public ResponseEntity uploadFile(@RequestParam("file") MultipartFile file) { if (!isValidFileType(file)) { return ResponseEntity.badRequest().body("Invalid file type."); } if (!isValidFileSize(file)) { return ResponseEntity.badRequest().body("File size exceeds limit."); } // ... } private boolean isValidFileType(MultipartFile file) { // Check file type logic here } private boolean isValidFileSize(MultipartFile file) { // Check file size logic here } 结语 通过以上步骤,你不仅能够实现在Spring Boot应用中进行文件上传的基本功能,还能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扩展和优化。记住,良好的错误处理和用户反馈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Spring Boot进行文件上传操作。嘿,兄弟!你听过这样一句话吗?“实践出真知”,尤其是在咱们做项目的时候,更是得这么干!别管你是编程高手还是设计大师,多试错,多调整,才能找到最适合那个场景的那套方案。就像是做菜一样,不试试加点这个,少放点那个,怎么知道哪个味道最对路呢?所以啊,提升技能,咱们就得在实际操作中摸爬滚打,这样才能把技术玩儿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2024-09-12 16:01:18
86
寂静森林
HBase
...题,都感觉是在玩拼图游戏,最后把所有碎片拼在一起的时候,那成就感真的太爽了,简直没法用语言形容!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你是刚入门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手,都不要停止学习的步伐。HBase的技术栈非常庞大,每一次深入研究都会让你受益匪浅。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来找我交流哦~
2025-04-14 16:00:01
63
落叶归根
Dubbo
...以下命令查看服务端的状态: bash netstat -tuln | grep 20880 如果看不到监听的端口,那肯定是服务端没启动成功。 然后,检查服务注册中心是否正常工作。Dubbo支持多种注册中心,比如Zookeeper、Nacos等。如果你用的是Zookeeper,可以试试进入Zookeeper的客户端,看看服务是否已经注册: bash zkCli.sh -server 127.0.0.1:2181 ls /dubbo/com.example.UserService 如果这里看不到服务,那就说明服务注册中心可能有问题。 最后,别忘了检查客户端的配置。客户端的配置文件通常是dubbo-consumer.xml,里面需要填写服务提供者的地址。例如: xml 如果地址写错了,当然就会报错了。 --- 四、代码示例与实际案例分析 下面我给大家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Dubbo的报错排查过程。 示例1:服务启动失败 假设你在本地启动服务端时,发现服务一直无法启动,报错如下: Failed to bind URL: dubbo://192.168.1.100:20880/com.example.UserService?anyhost=true&application=demo-provider&dubbo=2.7.8&interface=com.example.UserService&methods=sayHello&pid=12345&side=provider×tamp=123456789 经过检查,你会发现是因为服务端的application.name配置错了。修改后,重新启动服务端,问题就解决了。 示例2:服务找不到 假设你在客户端调用服务时,发现服务找不到,报错如下: No provider available for the service com.example.UserService on the consumer 192.168.1.100 use dubbo version 2.7.8 经过排查,你发现服务注册中心的地址配置错了。正确的配置应该是: xml 示例3:网络不通 假设你在生产环境中,发现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网络不通,报错如下: ConnectException: Connection refused 这时候,你需要检查防火墙设置,确保服务端的端口是开放的。同时,也要检查客户端的网络配置,确保能够访问服务端。 --- 五、总结与感悟 总的来说,Dubbo的报错信息确实有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它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你细心排查,结合具体的环境和配置,总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说啊,别啥都相信默认设置,每一步最好自己动手试一遍,心里才踏实。再比如说,碰到问题的时候,先别忙着去找同事求助,自己多琢磨琢磨,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办法了呢!毕竟,编程的乐趣就在于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嘛! 最后,我想说的是,Dubbo虽然复杂,但它真的很棒。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它,让它成为我们技术生涯中的一把利器!
2025-03-20 16:29:46
66
雪落无痕
JSON
...冒号变等号:一场误会引发的技术冒险 1. 引言 为什么我们要聊这个? 大家好啊!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看似简单却可能让人抓狂的话题——JSON解析中冒号变等号的问题。你说这话是不是觉得有点愣?对啊,这种感觉太正常了,特别是你头一回碰见JSON的时候,心里肯定在想:“这是啥东东?”我当年也是懵懵懂懂地开始学编程,结果一不小心就踩进了这个坑里。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的经历,顺便给大家分享一些解决办法。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它易于人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但有时候,这个格式会因为某些小细节而让人头疼不已。哎呀,就拿这个来说吧,你辛辛苦苦敲了一段看着特别标准的JSON数据,结果程序一跑直接给你来个“格式错误”,整得你一头雾水。最后扒拉开一看,嘿,好家伙,罪魁祸首竟然是那个该死的冒号被你手滑打成了等号!哎呀,这种错误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呢,别担心,今天我会带着大家一起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看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咱们一起揭开这场“冒号变等号”的谜团吧! --- 2. 什么是JSON?它的基本结构长什么样?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JSON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JSON是一种用来存储和传输数据的格式。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万能语言”,不管是搞前端的还是做后端的,大家都能用JSON来互相“说话”、传递信息。 JSON的基本结构其实非常简单,主要由两种元素组成: - 键值对:用冒号:分隔,左边是键(key),右边是值(value)。比如"name": "Alice"。 - 数组:用方括号[]包裹起来的一组值,可以是字符串、数字、布尔值或者嵌套的JSON对象。例如[1, 2, 3]。 示例代码: json { "name": "Alice", "age": 25, "isStudent": false, "courses": ["Math", "Science"] } 这段JSON数据描述了一个学生的信息。你看,整个结构清晰明了,只需要一点点耐心就能读懂。不过嘛,要是这儿的冒号不小心打成了等号=,那整个JSON结构可就直接“翻车”了,啥也跑不出来了!不信的话,咱们试试看。 --- 3. 冒号变等号 一个让人崩溃的小错误 说到冒号变等号,我真的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记得有一次,我在调试一个API接口时,发现返回的数据总是出错。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我才意识到问题出在JSON格式上。原来是我手滑,把某个键值对中的冒号写成了等号。 错误示例: json { "name=Alice", "age=25", "isStudent=false", "courses=[Math, Science]" }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觉得特别别扭?没错,这就是典型的JSON格式错误。正常情况下,JSON中的键值对应该用冒号分隔,而不是等号。等号在这里根本不起作用,会导致整个JSON对象无法被正确解析。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人犯这样的错误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疏忽大意 有时候我们写代码太赶时间,注意力不够集中,结果就出现了这种低级错误。 2. 习惯差异 有些人可能来自其他编程语言背景,习惯了用等号作为赋值符号,结果不自觉地把这种习惯带到了JSON中。 3. 工具误导 有些文本编辑器或者IDE可能会自动补全等号,如果没有及时检查,就容易出错。 --- 4. 如何优雅地处理这种错误? 既然知道了问题所在,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啦!别急,咱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检查与验证 首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仔细检查你的JSON数据。如果怀疑有问题,可以使用在线工具进行验证。比如著名的[JSONLint](https://jsonlint.com/),它可以帮你快速找出格式错误的地方。 4.2 使用正确的编辑器 选择一款适合的代码编辑器也很重要。像VS Code这样的工具不仅支持语法高亮,还能实时检测JSON格式是否正确。如果你发现等号突然冒出来,编辑器通常会立即提醒你。 4.3 编写自动化测试 对于经常需要处理JSON数据的项目,建议编写一些自动化测试脚本来确保数据格式无误。这样即使出现错误,也能第一时间发现并修复。 示例代码:简单的JSON验证函数 python import json def validate_json(data): try: json.loads(data) print("JSON is valid!")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f"Invalid JSON: {e}") 测试用例 valid_json = '{"name": "Alice", "age": 25}' invalid_json = '{"name=Alice", "age=25"}' validate_json(valid_json) 输出: JSON is valid! validate_json(invalid_json) 输出: Invalid JSON: Expecting property name enclosed in double quotes: line 1 column 2 (char 1) --- 5. 总结 保持警惕,远离坑点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对JSON解析中的冒号变等号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嘿,听好了,这事儿可别小瞧了!哪怕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标点,都有可能让整套系统“翻车”。细节这东西啊,就像是搭积木,你要是漏掉一块或者放歪了,那整个塔就悬乎了。所以呀,千万别觉得小地方无所谓,它们往往是关键中的关键!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习编程的过程就是不断踩坑又爬出来的旅程。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去面对它。只要多加练习,多积累经验,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高手!加油吧,小伙伴们!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来找我讨论哦~咱们下次再见啦!
2025-03-31 16:18:15
13
半夏微凉
站内搜索
用于搜索本网站内部文章,支持栏目切换。
知识学习
实践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谨慎操作。
随机学习一条linux命令:
nohup command &
- 在后台运行命令且在退出终端后仍继续运行。
推荐内容
推荐本栏目内的其它文章,看看还有哪些文章让你感兴趣。
2023-04-28
2023-08-09
2023-06-18
2023-04-14
2023-02-18
2023-04-17
2024-01-11
2023-10-03
2023-09-09
2023-06-13
2023-08-07
2023-03-11
历史内容
快速导航到对应月份的历史文章列表。
随便看看
拉到页底了吧,随便看看还有哪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时光飞逝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