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
HTML
CSS
Javascript
前端框架和UI库
VUE
ReactJS
AngularJS
JQuery
NodeJS
JSON
Element-UI
Bootstrap
Material UI
服务端和客户端
Java
Python
PHP
Golang
Scala
Kotlin
Groovy
Ruby
Lua
.net
c#
c++
后端WEB和工程框架
SpringBoot
SpringCloud
Struts2
MyBatis
Hibernate
Tornado
Beego
Go-Spring
Go Gin
Go Iris
Dubbo
HessianRPC
Maven
Gradle
数据库
MySQL
Oracle
Mongo
中间件与web容器
Redis
MemCache
Etcd
Cassandra
Kafka
RabbitMQ
RocketMQ
ActiveMQ
Nacos
Consul
Tomcat
Nginx
Netty
大数据技术
Hive
Impala
ClickHouse
DorisDB
Greenplum
PostgreSQL
HBase
Kylin
Hadoop
Apache Pig
ZooKeeper
SeaTunnel
Sqoop
Datax
Flink
Spark
Mahout
数据搜索与日志
ElasticSearch
Apache Lucene
Apache Solr
Kibana
Logstash
数据可视化与OLAP
Apache Atlas
Superset
Saiku
Tesseract
系统与容器
Linux
Shell
Docker
Kubernetes
[段落底部边框作为水平线设置方法]的搜索结果
这里是文章列表。热门标签的颜色随机变换,标签颜色没有特殊含义。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点击某个标签可搜索标签相关的文章。
ZooKeeper
...eeper(ZK),作为开源分布式协调服务,自2006年发布以来凭借其高效可靠的特性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如Hadoop、Spark等中的任务调度、数据存储与一致性保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实,ZooKeeper的成功绝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它的设计理念里头藏着不少既巧妙又接地气的“小秘密”,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原则,像支柱一样撑起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分布式协作系统。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ZooKeeper的设计原则,并结合实际代码示例进行解读。 二、ZooKeeper 设计原则概览 1. 顺序一致性 (Linearizability) - 理解:ZooKeeper保证所有的更新操作遵循严格的顺序性,即看起来就像在单个进程上执行一样,这对于分布式环境下的事务处理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无论网络延迟如何变化,客户端收到的数据总是按照创建或者更新的顺序排列。 - 代码示例: java // 创建节点 Stat createdStat = zk.create("/my/znode", "initial data".getBytes(), 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PERSISTENT); // 更新节点 byte[] updatedData = "updated content".getBytes(); zk.setData("/my/znode", updatedData, -1); - 思考:如果两个客户端同时尝试创建同一个路径的节点,ZooKeeper会确保先创建的请求成功返回,后续的请求则等待并获得正确的顺序响应。 2. 最终一致性 (Eventual Consistency) - 理解:虽然ZooKeeper提供强一致性,但在高可用场景下,为了容忍临时网络分区和部分节点故障,它采用了一种最终一致性模型。客户端不会傻傻地卡在等待一个还没完成的更新上,而是能够继续干自己的活儿。等到网络恢复了,或者那个闹别扭的节点修好了,ZooKeeper这个小管家就会出马,保证所有客户端都能看到一模一样的最终结果,没得商量! - 代码示例: 当一个客户端尝试更新一个已有的zNode,ZooKeeper会为此次更新生成一个事务zxid(Transaction ID)。即使中途网络突然抽风一下断开了,别担心,一旦网络重新连上,客户端就会收到一条带着新zxid的更新消息,这就表示这个事务已经妥妥地完成提交啦! java try { zk.exists("/my/znode", false); // check if zNode exists zk.setData("/my/znode", updatedData, -1); // update data with new transaction id } catch ( KeeperException.NoNode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ZNode doesn't exist yet"); } 3. 可观察性 (Observability) - 理解:ZooKeeper设计的核心在于使客户端能够感知服务器状态的变化,它通过Watcher监听机制让客户端在节点发生创建、删除、数据变更等事件后得到通知,从而保持客户端与ZooKeeper集群的同步。 - 代码示例: java // 注册一个节点变更的监听器 Watcher watcher = new Watc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switch (event.getType()) { case NodeDeleted: System.out.println("ZNode deleted: " + event.getPath()); break; case NodeCreated: System.out.println("New ZNode created: " + event.getPath()); break; // ... other cases for updated or child events } }; }; zk.getData("/my/znode", false, watcher); 三、ZooKeeper设计原则的实际应用与影响 综上所述,顺序一致性提供了数据操作的可靠性,最终一致性则兼顾了系统的容错性和可扩展性,而可观测性则是ZooKeeper支持分布式协调的关键特征。这三大原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ZooKeeper自身的行为习惯和整体架构,还实实在在地重塑了我们开发分布式应用的方式。比如说,在搭建分布式锁、配置中心或者进行分布式服务注册与发现这些常见应用场景时,开发者能够直接借用ZooKeeper提供的API和设计思路,轻而易举地打造出高效又稳定的解决方案,就像是在玩乐高积木一样,把不同的模块拼接起来,构建出强大的系统。 结论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对于一致性和可靠性的需求愈发凸显,ZooKeeper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并不断演进的一颗璀璨明星。真正摸透并灵活运用ZooKeeper的设计精髓,那咱们就仿佛掌握了在分布式世界里驰骋的秘诀,能够随心所欲地打造出既稳如磐石又性能超群的分布式应用。
2024-02-15 10:59:33
31
人生如戏-t
转载文章
...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内存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自底向上分别是: 操作系统内核的内存管理 用户空间lib库的内存管理算法 应用程序从lib库申请内存后,根据应用程序本身的程序特性进行优化, 比如使用引用计数std::shared_ptr,内存池方式等等。 1. 用户空间内存管理 目前大部分用户控件程序使用glibc提供的malloc/free系列函数,而glibc使用的ptmalloc2在性能上远远弱后于google的tcmalloc和facebook的jemalloc。 而且后两者只需要使用LD_PRELOAD环境变量启动程序即可,甚至并不需要重新编译。 1.1 ptmalloc2 malloc是一个C库中的函数,malloc向glibc请求内存空间。glibc初始分配或者通过brk和sbrk或者mmap向内核批发内存,然后“卖”给我们malloc使用。 既然brk、mmap提供了内存分配的功能,直接使用brk、mmap进行内存管理不是更简单吗,为什么需要glibc呢? 因为系统调用,导致程序从用户态陷入内核态,比较消耗资源。为了减少系统调用带来的性能损耗,glibc采用了内存池的设计,增加了一个代理层,每次内存分配,都优先从内存池中寻找,如果内存池中无法提供,再向操作系统申请。 1.2 tcmalloc tcmalloc 是google开发的内存分配算法库,用来替代传统的malloc内存分配函数,它有减少内存碎片,适用于多核,更好的并行性支持等特性。 要使用tcmalloc,只要将tcmalloc通过-ltcmalloc连接到应用程序即可。 也可以使用LD_PRELOAD在不是你自己编译的应用程序中使用:$ LD_PRELOAD="/usr/lib/libtcmalloc.so" 2. 内核空间内存管理 linux操作系统内核,将内存分为一个个页去管理。 2.1 页面管理算法–伙伴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而频繁地申请和释放不同大小的连续页框,必然导致在已分配页框的内存块中分散了许多小块的空闲页框。这样,即使这些页框是空闲的,其他需要分配连续页框的应用也很难得到满足。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内存碎片,Linux内核中引入了伙伴系统算法(buddy system)。 2.1.1 Buddy(伙伴的定义)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称为伙伴: 1)两个块大小相同; 2)两个块地址连续; 3)两个块必须是同一个大块中分离出来的; 2.1.2 Buddy算法的分配 假设要申请一个256个页框的块,先从256个页框的链表中查找空闲块,如果没有,就去512个页框的链表中找,找到了则将页框块分为2个256个页框的块,一个分配给应用,另外一个移到256个页框的链表中。如果512个页框的链表中仍没有空闲块,继续向1024个页框的链表查找,如果仍然没有,则返回错误。 2.1.3 Buddy算法的释放 内存的释放是分配的逆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伙伴的合并过程。页框块在释放时,会主动将两个连续的页框块合并为一个较大的页框块。 2.2 Slab机制 slab是Linux操作系统的一种内存分配机制。其工作是针对一些经常分配并释放的对象,如进程描述符等,这些对象的大小一般比较小,如果直接采用伙伴系统来进行分配和释放,不仅会造成大量的内碎片,而且处理速度也太慢。 而slab分配器是基于对象进行管理的,相同类型的对象归为一类(如进程描述符就是一类),每当要申请这样一个对象,slab分配器就从一个slab列表中分配一个这样大小的单元出去,而当要释放时,将其重新保存在该列表中,而不是直接返回给伙伴系统,从而避免这些内碎片。slab分配器并不丢弃已分配的对象,而是释放并把它们保存在内存中。当以后又要请求新的对象时,就可以从内存直接获取而不用重复初始化。 2.3 内核中申请内存的函数 2.3.1 __get_free_pages __get_free_pages函数是最原始的内存分配方式,直接从伙伴系统中获取原始页框,返回值为第一个页框的起始地址. 2.3.2 kmem_cache_alloc kmem_cache_create/ kmem_cache_alloc是基于slab分配器的一种内存分配方式,适用于反复分配释放同一大小内存块的场合。首先用kmem_cache_create创建一个高速缓存区域,然后用kmem_cache_alloc从 该高速缓存区域中获取新的内存块。 2.3.3 kmalloc kmalloc是内核中最常用的一种内存分配方式,它通过调用kmem_cache_alloc函数来实现。 kmalloc() 申请的内存位于物理内存映射区域,而且在物理上也是连续的,它们与真实的物理地址只有一个固定的偏移,因为存在较简单的转换关系,所以对申请的内存大小有限制,不能超过128KB。 较常用的flags()有: GFP_ATOMIC —— 不能睡眠; GFP_KERNEL —— 可以睡眠; GFP_DMA —— 给 DMA 控制器分配内存,需要使用该标志。 2.3.4 vmalloc vmalloc() 函数则会在虚拟内存空间给出一块连续的内存区,但这片连续的虚拟内存在物理内存中并不一定连续。由于 vmalloc() 没有保证申请到的是连续的物理内存,因此对申请的内存大小没有限制,如果需要申请较大的内存空间就需要用此函数了。 注意vmalloc和vfree时可以睡眠的,因此不能从中断上下问调用。 一般情况下,内存只有在要被 DMA 访问的时候才需要物理上连续,但为了性能上的考虑,内核中一般使用 kmalloc(),而只有在需要获得大块内存时才使用 vmalloc()。例如,当模块被动态加载到内核当中时,就把模块装载到由 vmalloc() 分配的内存上。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secdev.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9731954。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2-26 20:46:17
231
转载
JQuery
...、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都写下来,希望能帮到和我一样困惑的朋友。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用jQuery来操作数组?其实吧,jQuery是一个超级强大的工具库,它能让我们的代码更简洁、更优雅。尤其是当你需要频繁地操作DOM元素时,jQuery简直就是救星。而数组循环赋值这种基础操作,在实际开发中几乎每天都会用到。所以,咱们今天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 2. 数组的基本概念与jQuery的关系 在正式进入正题之前,咱们先简单回顾一下数组的概念。数组是一种数据结构,用来存储一系列相同类型的值。比如: javascript var fruits = ["苹果", "香蕉", "橙子"]; 在这个例子中,fruits就是一个数组,里面装着三个字符串。那jQuery是什么呢?jQuery是一个轻量级的JavaScript库,它的核心功能就是简化HTML文档遍历、事件处理、动画效果等操作。其实 jQuery 压根儿不是专门搞数组的,但它里面藏着不少好用的小工具,就像随身带了个万能 Swiss Army Knife(瑞士军刀),想干啥都方便,处理数组什么的基本不在话下! 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一堆HTML列表项( 标签),你可以用jQuery快速找到它们并对其进行操作。比如给每个列表项添加点击事件,或者修改它们的内容。这不就是数组循环赋值的典型应用场景吗? --- 3. 如何用jQuery循环赋值? 3.1 使用each()方法 先来说说最常用的each()方法吧。each()是jQuery提供的一个非常实用的函数,它可以用来遍历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并执行回调函数。对于数组来说,each()的表现也非常棒! 假设我们有一个数组numbers,里面存放了一些数字。我们想通过jQuery将这些数字显示在一个无序列表( )中。代码可以这样写: html 这里的关键在于$.each()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我们要遍历的数组,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回调函数,其中index表示当前元素的索引,value则是该元素的值。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轻松地将数组中的每一项添加到页面上。 不过呢,有时候你会发现直接用each()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比如说,你得看看数组里满足不满足某个条件,要是满足了,那就接着往下走;要是不满足,可能就得另想办法,或者干脆就别执行后面那堆事了。这时候就需要稍微动点脑筋了。 --- 3.2 使用for循环结合jQuery 当然啦,如果你觉得each()太过于“黑箱”,不喜欢隐藏内部细节的话,也可以选择传统的for循环。其实呢,jQuery就是JavaScript的一个小帮手啦,说白了,它再厉害,最后还是得靠原生JavaScript去干活儿。 html 这段代码跟前面的例子类似,只不过我们手动控制了循环变量i,并且直接通过colors[i]访问数组中的元素。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更随心所欲地摆弄数组里的数据,比如说直接跳过那些你不想管的项目,特别方便! --- 3.3 高级玩法:链式调用 如果你是个追求极致简洁的人,那么jQuery的链式调用绝对会让你爱不释手。简单来说,链式调用就是让你在一整行代码里接连调用好几个方法,这样就能少写好多重复的东西,看着清爽,用起来也方便! 比如,如果你想一次性创建整个无序列表,可以用下面这种方式: html 这段代码看起来是不是特别酷?我们先创建了一个新的 元素,然后利用map()方法生成所有的 标签,最后再将它们拼接成完整的HTML字符串,再插入到指定的容器中。这种写法不仅高效,还非常优雅! --- 4. 小结与感悟 好了,到这里咱们已经讨论了很多关于jQuery数组循环赋值的内容。说实话,最开始接触这些玩意儿的时候,我也是头都大了,心里直犯嘀咕:这是啥呀?这也太复杂了吧?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差点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子。其实吧,我后来才明白,这东西也没那么难。你只要把最基本的那些道理搞清楚了,再有点儿耐心,多试着练练,慢慢就啥问题都没啦!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小技巧:多看官方文档!jQuery的官方文档写得非常好,里面不仅有详细的API说明,还有很多生动的例子。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我都习惯先去看看文档,很多时候都能找到答案。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记住,编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如果你还有其他关于jQuery的问题,欢迎随时交流哦!加油!💪 --- 好了,这就是我关于“jQuery数组怎样循环赋值”的全部内容啦。希望你能喜欢这篇文章,并且从中受益匪浅!如果觉得有用的话,不妨点赞支持一下吧~😊
2025-05-08 16:16:22
58
蝶舞花间
Beego
...测试单元——函数或者方法进行独立验证的过程。在Go语言的江湖里,我们完全可以手握beego自带的那个叫beego.Test()的小家伙,再配上人气颇高的第三方工具库ginkgo,还有那个大家伙go test命令,三者强强联手,就能轻松愉快地搞定单元测试这回事儿。 1.2 Beego支持的单元测试 Beego通过beego.Test()函数提供了简单的单元测试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一个_test.go文件,并在其中定义需要测试的方法,如下所示: go package models import ( "github.com/astaxie/beego" "testing" ) func TestUserModel(t testing.T) { user := &User{Name: "Test User"} err := user.Insert() if err != nil { t.Errorf("Error inserting user: %v", err) } beego.BeeApp.Config["orm.logsql"] = false user, err = UserModel().GetBy("name", "Test User") if err != nil || user.Name != "Test User" { t.Errorf("Failed to retrieve user by name") } } 上述代码测试了User Model的Insert()和GetBy()方法是否能正确工作。 三、Ginkgo与Go Test结合的单元测试 1.3 Ginkgo介绍及配置 Ginkgo是一个行为驱动开发(BDD)测试框架,配合go test命令使用能提供更加灵活且强大的单元测试功能。首先安装Ginkgo和依赖包github.com/onsi/gomega: bash go get github.com/onsi/ginkgo go get github.com/onsi/gomega 然后,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一个goroot/bin/Godeps/_workspace/pkg/mod/github.com/onsi/ginkgo/v1.16.5/examples/hello_world目录,并运行以下命令生成测试套件: bash cd goroot/bin/Godeps/_workspace/pkg/mod/github.com/onsi/ginkgo/v1.16.5/examples/hello_world ginkgo init 接着在hello_world_test.go中编写如下内容: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github.com/onsi/ginkgo" "github.com/onsi/gomega" ) var _ = ginkgo.Describe("Hello World App", func() { ginkgo.BeforeEach(func() { fmt.Println("Before Each") }) ginkgo.Context("Given the app is running", func() { itShouldSayHello := func(expected string) { ginkgo.By("Starting the app") result := runApp() ginkgo.By("Verifying the result") gomega.Expect(result).To(gomega.Equal(expected)) } ginkgo.It("should say 'Hello, World!'", itShouldSayHello("Hello, World!")) }) }) 执行测试命令: bash goroot/bin/go test -tags=ginkgo . -covermode=count -coverprofile=coverage.txt 四、集成测试的概念与应用 2.1 集成测试是什么? 集成测试是在软件各个模块之间交互的基础上,验证各模块组合后能否按预期协同工作的过程。在Web开发中,常常会涉及数据库操作、路由处理、中间件等多个部分之间的集成。 2.2 Beego集成测试示例 Beego通过中间件机制使得集成测试变得相对容易。我们完全可以在控制器这一层面上,动手编写集成测试。就拿检查路由、处理请求、保存数据这些操作来说,都是我们可以验证的对象。比如,想象一下你正在玩一个游戏,你要确保从起点到终点的每一个步骤(就好比路由和请求处理)都能顺畅进行,而且玩家的所有进度都能被稳妥地记录下来(这就类似数据持久化的过程)。这样,咱们就能在实际运行中对整个系统做全面健康检查啦!创建一个controller_test.go文件并添加如下内容: go package controllers import ( "net/http" "testing" "github.com/astaxie/beego" "github.com/stretchr/testify/assert" ) type MockUserService struct{} func (m MockUserService) GetUser(id int64) (User, error) { return &User{ID: id, Name: fmt.Sprintf("User %d", id)}, nil } func TestUserController_GetByID(t testing.T) { userService := &MockUserService{} ctrl := NewUserController(userService) beego.SetController(&ctrl) request, _ := http.NewRequest("GET", "/users/1", nil) response := new(http.Response) defer response.Body.Close() _ctrl := beego.NewControllerWithRequest(request) _ctrl.ServeHTTP(response, nil) if response.StatusCode != http.StatusOK { t.Fatalf("Expected status code 200 but got %d", response.StatusCode) } userData, err := getUserFromResponse(response) assert.NoError(t, err) assert.NotNil(t, userData) assert.Equal(t, "User 1", userData.Name) } func getUserFromResponse(r http.Response) (User, error) { var user User err := json.Unmarshal(r.Body, &user) return &user, err } 五、结论 通过以上讲解,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如何在Beego项目中编写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它们各自对代码质量保障和功能协作的有效性不容忽视。在实际做项目的时候,咱们得瞅准不同的应用场景,灵活选用最对口的测试方案。并且,持续打磨、改进测试覆盖面,这样一来,你的代码质量就能妥妥地更上一个台阶,杠杠的!祝你在Beego开发之旅中,既能写出高质量的代码,又能保证万无一失的功能交付!
2024-02-09 10:43:01
459
落叶归根-t
转载文章
...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采集下拉词数据 闲来无事,采集一下百度下拉数据 1 进行对应的网页分析 下拉数据属于动态的数据,鼠标点击输入框出现,划出输入框消失 所以先找到对应的数据包 就要进行抓包操作 1.1 抓包操作 发现其中的关键词,并复制 打开浏览器的开发者模式(快捷键F12)并点击这个搜索按钮 打开这个搜索按钮以后,进行粘贴操作 并且按下回车! 由图可知,只搜索到一个包,在查看这个包内容之前,应该就有90%的把握就是这个包了 点开查看(没错 就是这个包了) 小细节:Preview是渲染之后的结果 Response是写代码请求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就上代码 -- coding: UTF-8 --import jsonimport requestsfrom faker import Fakerdef get_aim(file_name):"""从文件里获取想要的关键词"""with open(file_name, mode='r', encoding='utf-8') as file:keys = file.read()return keysdef aim_letter(aim):"""获取到网页的json数据并保存到txt文件"""url = f'https://m.baidu.com/sugrec?pre=1&p=3&ie=utf-8&json=1&prod=wise&from=wise_web&sugsid=128699,138809,114177,135846,141002,138945,140853,141677,138878,137978,141200,140173,131246,132552,137743,138165,107315,138883,140259,141754,140201,138585,141650,138253,140114,136196,140325,140579,133847,140793,140066,134046,131423,137703,110085,127969,140957,141581,140593,140865,139886,138426,138941,141190,140596&net=&os=&sp=null&rm_brand=0&callback=jsonp1&wd{aim}&sugmode=2&lid=12389568409845924354&sugid=1990018821100998871&preqy=java&_=1580993331416'headers = {'User-Agent': Faker().user_agent(),'Host': 'm.baidu.com','Referer': 'https://m.baidu.com/ssid=4348023d/s?word={aim}&ts=3254538&t_kt=0&ie=utf-8&rsv_iqid=2845402975&rsv_t=daabpEKSG2wGueEO%252FnXSVz2dj3oGTk5cF1suYK9xduVIBAnyA5yo&sa=ib&rsv_pq=2845402975&rsv_sug4=5130&tj=1&inputT=2405&sugid=1990018821100998871&ss=100'}res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由于获取到的数据不是标准的json数据要进行字符串的删减result = json.loads(res.text.replace('jsonp1', '').strip('()')) 保存到txt文件with open(f'百度下拉词.txt', mode='a', encoding='utf-8') as file:for key in result['g']:file.write(key + '\n')def main():"""进行整合,并捕捉错误"""name = input('请输入文件的名字:')start_time = time.time()try:letter = get_aim(name).split('\n') 利用线程池加快爬取速度with concurrent.futures.ThreadPoolExecutor(max_workers=100) as executor:for l in letter:executor.submit(get_data, l)except:print('请检查文件名是否存在或者文件名是否错误!!')else: 提示用户完成并打印运行时间时间print('' 30 + f'<{name}> 百度相关词 已完成' + '' 30)finally:print(time.time() - start_time)if __name__ == '__main__':main() 在此 要感谢我的晨哥!!!哈哈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Result_Sea/article/details/104201970。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6-21 12:59:26
490
转载
Apache Solr
...pache Solr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灵活可扩展的全文本搜索和分析服务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探讨Solr在现代搜索引擎架构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深入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Solr在现代搜索引擎架构中的角色 1. 高性能与分布式能力:Solr以其高性能著称,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并支持分布式部署,确保在高并发环境下也能提供稳定的搜索服务。这对于处理海量日志、社交媒体内容、电子商务商品描述等大数据量的场景尤为关键。 2. 丰富的功能与定制化:Solr提供了一系列高级搜索功能,如排名算法、分析器、过滤器等,支持用户根据业务需求进行高度定制化的搜索体验。这使得Solr能够适应各种特定行业和应用场景,如推荐系统、知识图谱构建等。 3. 生态系统的完善:Solr拥有活跃的社区支持和丰富的插件生态系统,包括SolrCloud、ZooKeeper集成等,这些增强了Solr的管理、监控和故障恢复能力,使其在企业级应用中更加可靠和稳定。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1. 数据隐私与安全:随着GDPR等全球数据保护法规的实施,如何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成为Solr等搜索引擎面临的重要挑战。未来,Solr可能需要在搜索性能与数据安全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2. 自然语言处理与语义搜索:随着NLP技术的进步,语义搜索将成为搜索引擎的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Solr需不断优化其分析和理解自然语言的能力,以提供更加智能、贴近用户意图的搜索结果。 3. 实时性和预测性: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环境中,搜索引擎需要具备更高的实时性,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同时,预测性搜索,即基于用户历史行为和当前情境提供个性化推荐,也是Solr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 4. 跨模态搜索:随着图像、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的普及,跨模态搜索成为新的研究热点。Solr需要整合多媒体分析技术,实现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模态的统一搜索与理解。 总之,Apache Solr在现代搜索引擎架构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未来的发展将紧密围绕性能优化、安全合规、智能化升级以及跨模态搜索等方向展开。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Solr及其社区将持续创新,推动搜索技术向前发展,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搜索体验。
2024-07-25 16:05:59
425
秋水共长天一色
Shell
...源分配? 大家好呀!作为一个在Shell世界里摸爬滚打的技术爱好者,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错误的进程资源分配日志 Failed proc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ogging。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什么是进程资源分配。 简单来说,进程资源分配就是操作系统给每个正在运行的程序(也就是进程)分配它所需要的资源,比如内存、CPU时间片、文件句柄等。可有时候呢,系统也会闹脾气,可能是手头资源不够,也可能是因为犯了什么小糊涂,总之就没办法给某个程序分到它该得的东西,这可咋整啊!这时候,系统就会把这小插曲记下来,弄出一条像“分配资源失败记录”这样的日志信息,就跟记笔记似的。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一个服务器上运行了多个程序,其中一个程序需要大量的内存,但是服务器的内存已经被其他程序占满了。这时候,系统可能就会甩脸子了,不给这个程序多分一点内存,还随手记一笔小日记,说这个程序又来闹事儿啦。这就是典型的进程资源分配失败场景。 --- 2. 深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样的日志,我都会忍不住皱眉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其实原因有很多,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常见原因: - 资源耗尽:最常见的原因是系统资源已经耗尽。比如内存不足、磁盘空间不够或者网络带宽被占满。 - 权限问题:有时候,进程可能没有足够的权限去申请资源。比如普通用户尝试申请超级用户才能使用的资源。 - 配置错误:系统管理员可能配置了一些错误的参数,导致资源分配失败。例如,限制了某个用户的最大文件句柄数。 - 软件bug:某些应用程序可能存在bug,导致它们请求了不合理的资源数量。 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嘿,有次我正鼓捣一个脚本呢,结果它就不停地跟我唱反调,各种报错,说什么“分配日志资源失败”啥的,气得我都想把它扔进垃圾桶了!折腾了半天才发现,原来是脚本里有段代码疯了一样想同时打开几千个文件,但系统设定的文件句柄上限才1024个,这不直接给整崩溃了嘛!修改了这个限制后,问题就解决了。真是哭笑不得啊! --- 3. 实践 如何查看和分析日志? 既然知道了问题的来源,接下来就要学会如何查看和分析这些日志了。在Linux系统里头,咱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小工具,帮咱找出那些捣蛋的问题到底藏哪儿了。 3.1 查看日志文件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存放日志的地方。一般来说,系统日志会存放在 /var/log/ 目录下。你可以通过命令 ls /var/log/ 来列出所有的日志文件。 bash $ ls /var/log/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 tail 命令实时监控日志文件的变化: bash $ tail -f /var/log/syslog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实时显示 /var/log/syslog 文件的内容。如果你看到类似 Failed proc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ogging 的字样,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了。 3.2 使用 dmesg 查看内核日志 除了系统日志,内核日志也是查找问题的好地方。我们可以使用 dmesg 命令来查看内核日志: bash $ dmesg | grep "Failed process resource allocation" 这条命令会过滤出所有包含关键词 Failed process resource allocation 的日志条目。这样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发生的上下文。 --- 4. 解决 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后,接下来就是解决它啦!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几个实用的小技巧。 4.1 调整资源限制 如果问题是由于资源限制引起的,比如文件句柄数或内存配额不足,那么我们可以调整这些限制。例如,要增加文件句柄数,可以编辑 /etc/security/limits.conf 文件: bash soft nofile 65535 hard nofile 65535 保存后,重启系统或重新登录即可生效。 4.2 优化脚本逻辑 如果是脚本本身的问题,比如请求了过多的资源,那么就需要优化脚本逻辑了。比如,将大文件分块处理,而不是一次性加载整个文件到内存中。 bash !/bin/bash split -l 1000 large_file.txt part_ for file in part_ do 对每个小文件进行处理 echo "Processing $file" done 这段脚本将大文件分割成多个小文件,然后逐个处理,避免了内存溢出的风险。 4.3 检查硬件状态 最后,别忘了检查一下硬件的状态。有时候,内存不足可能是由于物理内存条损坏或容量不足造成的。可以用 free 命令查看当前的内存使用情况: bash $ free -h 如果发现内存确实不足,考虑升级硬件或者清理不必要的进程。 --- 5. 总结 与错误共舞 通过今天的讨论,希望大家对进程资源分配日志 Failed proc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ogging 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说实话,遇到这种问题确实挺让人抓狂的,但别慌!只要你搞清楚该怎么一步步排查、怎么解决,慢慢就成高手了,啥问题都难不倒你。 记住,技术的世界就像一场冒险,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探索。所以,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日志时,不妨静下心来,一步步分析,相信你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来找我交流哦!😄 ---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补充或建议,也欢迎留言告诉我。
2025-05-10 15:50:56
93
翡翠梦境
Superset
...t的魅力所吸引了吧?作为一款开源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它不仅功能强大、易用性强,而且拥有广泛的社区支持。无论你是想快速生成报告,还是深入分析数据,Superset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Superset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未来的日子,我们会看到更多酷炫的新功能被加入进来,让数据可视化变得更简单好玩儿!所以,赶紧试试看吧!相信Superset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 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啦,希望大家喜欢。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想法,欢迎留言讨论哦!
2024-12-15 16:30:11
90
红尘漫步
Etcd
...据库技术,通过密码学方法连接和保护数据块,使得数据在多台计算机之间共享和同步,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在文中,区块链为智能合约提供了理想运行环境,支撑了其自动执行合同条款的功能。 智能合约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动化合同,通过编程方式定义合同条款,当预设条件满足时自动执行,无需人工干预。文中提到,智能合约在供应链金融、保险业、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显著提高了交易效率和安全性。 供应链金融 , 利用金融工具和服务支持供应链中的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在文中,智能合约应用于供应链金融,自动执行交易流程,如支付、货物交付确认等,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和透明度。
2024-07-30 16:28:05
455
飞鸟与鱼
c++
...:C++中的资源管理方法 C++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方式来管理资源,包括智能指针、RAII(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原则以及手动管理资源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智能指针,尤其是std::unique_ptr和std::shared_ptr,它们是现代C++中实现资源管理的强大工具。 代码示例 1: 使用 std::unique_ptr 管理资源 cpp include include class Resource { public: Resource() { std::cout << "Resource created." << std::endl; } ~Resource() { std::cout << "Resource destroyed." << std::endl; } }; int main() { std::unique_ptr resource = std::make_unique(); // 使用资源... return 0; } 在这个例子中,当 resource 对象离开作用域时(即函数执行完毕),Resource 的析构函数会被自动调用,确保资源被正确释放。这就是RAII原则的一个简单应用,它使得资源管理变得简洁且易于理解。 代码示例 2: 使用 std::shared_ptr 实现共享所有权 cpp include include class SharedResource { public: SharedResource() { std::cout << "SharedResource created." << std::endl; } ~SharedResource() { std::cout << "SharedResource destroyed." << std::endl; } }; int main() { std::shared_ptr shared_resource1 = std::make_shared(); std::shared_ptr shared_resource2 = shared_resource1; // 共享资源... return 0; } 这里展示了 std::shared_ptr 如何允许多个对象共享对同一资源的所有权。当最后一个持有 shared_resource1 的引用消失时,资源才会被释放。这种机制有助于避免内存泄漏,并确保资源在适当的时候被释放。 第三部分:异常安全的资源管理 在C++中,异常安全的资源管理尤为重要。当程序中包含可能抛出异常的操作时,确保资源在异常发生时也能得到妥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智能指针提供了一种自然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因为它们会在异常发生时自动释放资源,而无需额外的保护措施。 代码示例 3: 异常安全的资源管理示例 cpp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class CriticalResource { public: CriticalResource() { std::cout << "CriticalResource created." << std::endl; } ~CriticalResource() { std::cout << "CriticalResource destroyed." << std::endl; } void criticalOperation() { throw std::runtime_error("An error occurred during critical operation."); } }; int main() { try { std::unique_ptr critical_resource = std::make_unique(); critical_resource->criticalOperation(); } catch (const std::exception& e) { std::cerr << "Exception caught: " << e.what() << std::endl; } 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中,critical_operation 可能会抛出异常。哎呀,你知道的,critical_resource 这个家伙可是被 std::unique_ptr 给罩着呢!这可真是太好了,因为这样,如果程序里突然蹦出个异常来,critical_resource 就能自动被释放掉,不会出现啥乱七八糟、不靠谱的行为。这下子,咱们就不用操心资源没清理干净这种事儿啦! 第四部分:结论 通过使用C++的智能指针和RAII原则,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异常安全的资源管理,这大大增强了程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哎呀,兄弟,你要是想让你的代码跑得顺畅,资源管理这事儿可得好好抓牢!别小瞧了它,这玩意儿能防住好多坑,比如内存漏了或者资源没收好,那程序一不小心就卡死或者出bug,用户体验直接掉分。还有啊,万一程序遇到点啥意外,比如服务器突然断电啥的,资源管理做得好,程序就能像小猫一样,优雅地处理问题,然后自己蹦跶回来,用户一点都感觉不到。这样一来,不光用户体验上去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质量也跟着水涨船高,你说值不值! 总之,资源管理是构建强大、安全和高效的C++程序的关键。嘿!兄弟,学了这些技术后,你就能像大厨炒菜一样,把程序做得既美味又营养。这样一来,修修补补的工作就少多了,就像不用天天洗碗一样爽快!而且,你的代码就像是一本好书,别人一看就懂,就像看《哈利·波特》一样过瘾。最后,用户得到的服务就像五星级餐厅的餐点,稳定又可靠,他们吃得开心,你也跟着美滋滋!
2024-10-05 16:01:00
48
春暖花开
转载文章
...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改编自微信公众号:前端js动力节点。 webpack这个单词,我们可以拆开来读:web、pack。 pack是啥意思?打包,对吧? 所以webpack的核心就是打包,将所有的资源全部打包压成一个个模块,就像酱紫滴: 我们这节课重点讲一下css的打包。 有同学就犯嘀咕了: 你说js打包我还能理解,而css打包是个什么卵?css还用打包?开什么国际玩笑? 这种质疑不无道理。 因为从传统观点来看,css生下来就是个二等公民。js开始也是个二流货色,但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人家已经洗白白成了白富美;而css呢,好容易折腾到css3,虽然整了容,变的漂亮了些,但仍不登大雅之堂,不受人待见。 大家都是二等公民出身,为啥你js能起来,我就不行?css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过,难道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当人生遇到低谷,最重要的是反思自己,而不是跟个怨妇一样抱怨。 css为啥无法成为白富美? 首先,可能是因其语法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其次,大家也不怎么重视css的规范性。在传统模式下,css都是一股脑写在一个大文件里,然后加载到网页的,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 在css增量开发时,要时刻注意命名空间问题;到了调试阶段,又不得不依赖谷歌控制台或firebug的元素定位,有时父类的某个属性影响了子类,导致修改子类样式无法达到预期。。。。 自从有了react和vue,css的灵魂得到了救赎。这两种框架均提出组件化编程的思想,也就是将html,css,js均凝聚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小部件,留出对外通信的接口,然后灵活组合使用,譬如下图所示: 这样一来,css就有了打包的可能性。打包的好处是: css也有了模块化,可以不用再关心命名空间问题,只需专心将这个部件渲染好,出了问题也更容易定位追踪。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搞懂了为啥css要打包的道理,下面就可以愉快而主动的学习了。 仔细权衡了一下,这里我并不打算引入react或vue讲解,因为这样会增加大家理解上的负担。学习新东西,最忌讳的就是学了这个又牵扯到那个,结果精力分散重点转移,到最后很可能一个都没搞懂,还增加了自己的挫败感。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仍旧沿用前面那个案例做讲解,先把这个webpack玩转再说。 咱们看一下具体玩法。首先还是安装插件,这里我们需要两个工具: npm install style-loadernpm install css-loader 原料有了,我们做一下测试文件做测试。我们首先新建一个style.css文件,目录结构如下: style.css: .content {color: red;} 很简单,就是一个样式类。然后我们改一下helloworld.js文件。 helloworld.js: // 引入css模块var styles = require('../style.css');// 输出模块module.exports = () => {// 这里使用了箭头函数,还有let和const关键字哦~~let content = "Hello ";const NAME = "ES6";var 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div.setAttribute('class', styles.content); // 使用样式类div.innerHTML = content + NAME;return div;}; 注意,这里跟我们平时写的有点不一样。 我们在建一个dom节点时,指定了一个样式类。但是这个样式类,是以包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一个模块。 综合起来看我们这个helloworld.js模块,是不是把html,css和js凝聚成了一个小整体了呢? 我知道你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结果了,好吧,咱们赶紧写一下配置文件跑起来吧~~ webpack.config.js: var path = require('path');module.exports = {entry: './src/index.js',output: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filename: 'bundle.js'},module: {rules: [{test: /\.js$/,exclude: /node_modules/,loader: 'babel-loader',options: {presets: ['env']} }, {test: /\.css$/,loader: 'style-loader!css-loader?modules'}]} }; 说明: style-loader和css-loader是工具名称。 !感叹号是分割符,表示两个工具都参与处理。 ?问号,其实跟url的问号一样,就是后面要跟参数的意思。 而modules这个参数呢,就是将css打包成模块。跟js打包是一样的,你不必再担心不同模块具有相同类名时造成的问题了。 我们运行一下:(我这次特地没在局部安装webpack-cli,发现可以运行,因为我昨天在全局安装了webpack-cli,之所以要在全局安装而单独局部安装不行,可能跟package.json有关,因为这里都没有用到package.json)。 如果不报错,我们打开浏览器,看一下index.html: 我们看到,样式已然生效了,但是我们打开控制台,看到class的名称并非是我们写的样式类.content,而是生成了新名称,这就说明webpack的编译生效了。 我们打开bundle.js看一下,css其实已经被打包编译到了bundle.js文件里:(太长,截了一部分) 我们看到,css打包后,存在形态已经变成了js。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用包的形式做管理,css本身,是无法达到这样的目的的,所以,它还是二等公民。。。。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DreamFJ/article/details/81700004。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3-13 11:42:35
72
转载
Kafka
...章语境中,Kafka作为关键的技术背景,支撑了消费者组(Consumer Group)的概念,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分发和存储机制,是实现大数据实时处理和消息传递的核心。 名词 , 分布式系统容错性。 解释 , 分布式系统容错性是指在分布式环境下,系统能够自我修复和继续正常工作的能力,即使部分节点或服务发生故障。在文章中,面对Kafka消费者组成员失散的问题,容错性是系统稳定性和高效性的重要保障。通过心跳检测、自动重平衡策略、资源均衡与优化等手段,Kafka系统能够在成员故障时快速响应,减少数据丢失,保持服务的连续性。 名词 , 微服务架构。 解释 ,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大型应用程序分解为一组小而独立的服务的方式,每项服务专注于执行单一职责并可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交互。在文章中,微服务架构与Kafka消费者组的应用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Kafka进行消息驱动的微服务间通信,实现高度解耦和可扩展的系统结构。这种架构使得每个服务可以独立部署、扩展和维护,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2024-08-11 16:07:45
52
醉卧沙场
转载文章
...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All the charts, single package It’s easy with amCharts 5 – all chart types come in a single, easy to understand package! No need to figure out product line up – just get amCharts 5 for everything. And since it was designed to work with modern web dev toolkits like React, Angular, Vue it will just fall into place, right out of the box. X/Y Line & Smoothed line Area Column & Bar Scatter & Bubble Candlestick & OHLC Step (incl. w/ no-riser) Floating & Gantt Waterfall Error Stacked (regular or 100%) Heatmap … and any combination of the above Percent Pie & Donut Nested donut Funnel Pyramid Pictorial Geo maps Map chart Geo heat map Map combined with charts Maps is an add-on and requires separate license. Other Sankey diagram Chord, Chord directed, and Chord non-ribbon diagrams Pack Treemap Tree Sunburst Partition Force-directed tree Radar & Polar Word cloud Venn diagram Efficiency built-in Canvas rendering amCharts 5 uses browser’s Canvas API which in most cases is way faster than SVG. Less moving parts in the DOM tree, faster rendering. Layering Common element groups are isolated into separate independent canvases, so that heavily updated sections do not trigger expensive repaints in places that do not change. Fast data processing Data processing in amCharts 5 is designed to be as efficient as possible. Incremental updates, lack of repetitive aggregations, and lightweight data object use makes data processing fast and very memory-efficient. Faster dashboards amCharts 5 is capable of running scores of charts on the same page, without crippling the browser, due to its lightweight approach to data parsing and rendering. Tiny binaries We made amCharts 5 really small – the core functionality compiles to a file of only around 400KB. Each niche functionality is separated into files, so you load only what you really need. Users will surely appreciate faster load times. Better tree-shaking We also designed amCharts 5 to be extremely tree-shakable. If you are using Webpack or similar packager, only code that is really needed will be included into your final application. The most advanced chart package Classics with some new twists XY charts are now so powerful and flexible, you can plot any data on them. Number, date, duration, or category axes are supported, in all directions. Pie charts are now fully nestable, with support for custom start and end angles, to create half circles. New geo maps Our maps use GeoJSON format. Being open and widely accepted standard it opens up a lot of possibilities and sources for ready-made and custom maps. Furthermore, maps are now very flexible, with multi-series support, configurable down to the nut and bolt. (Maps is and add-on to amCharts 5: Charts which requires separate license) More about amCharts 5: Maps Pictorials Create multi-layer, multi-series pictorial charts. Any SVG path can be used as a shape for your chart. Sankey Diagrams Stunning flow diagrams,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With draggable, fully configurable nodes. Enhanced radar charts With stacked column, bands, axes, and other dramatic enhancements, radar charts are now way more useful. Treemaps Completely zoomable, multi-level, highly configurable. Heatmaps Automatically build heat-maps, with custom axes, color ranges, and awesome new interactive Heat Legend. Create heatmaps using colors, or point size or both. Universal and flexible heat rules allow attaching any value in data to any property or properties on any element. Chord diagrams Visualize your 2-way relational data in a neat circular Chord diagrams. We do have different variations of the classic diagram: Chord, Chord directed, and Chord non-ribbon. True funnel charts amCharts 5 offers true Funnel charts the way they were meant to be. Slice’s area size represents the value, so each step’s influence on overall volume reduction is more prominent than with basic funnels. Trapezoid form can also be configured to further emphasize reduction. Complete it with other visual elements, like fully configurable slice lines, multiple series support, togglable legends, and many many more options. Customizable beauty built-in Powerful theme engine amCharts 5 comes with a bunch of beautiful themes as well as a super flexible theme engine, which you can use. We devised a CSS-like rule-based theme targeting system in themes. Using, creating, customizing themes or standalone rules has never been so easy. The new system allows applying defaults to elements based on their type, features, or position in a virtual element tree. Fresh new look Default looks designed to look fresh, like something out of tomorrow. Carefully selected color schemes and default settings were specifically chosen to make the charts stand out. Silk-smooth animations Every setting – colors, positions, sizes, opacity, and many more – is animatable to ensure smooth transitions. No choppy, stepped animations – everything is fluid, including zoom and toggling of series and other items. Flexibility Element templates Most elements are created using templates: a collection of default settings, events, and adapters. Changing template automatically propagates changes to actual elements, making it easy to do batch updates. Everything’s configurable Numerous configuration options allow inventive uses, bordering on new chart types. Angles, colors, positions, radii, a-n-y-t-h-i-n-g can be set to bend classic and new chart types exactly the way you need them. Element states Easily change how an element looks like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e.g. on some interaction, hover, click, or related to data (eg. column look if a value is down). The engine will automatically apply the required properties as needed, animating between old and new values smoothly. Create and apply custom states via the API. Multi-type multi-axis support Add any number of axes of any type. Create overlaid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ime scales. Use any mix of dimensional values: numbers, dates, categories, or duration. Adapters “Adapters” functionality allows plugging in custom code to dynamically override just about any setting or data value. Text formatting All text labels – tooltips, axis labels, titles, etc. – now support rich text formatting options, like changing colors, font weight, or applying just about any styling option from the CSS arsenal. In addition to formatting support, labels can now contain in-line placeholders for real data, with the ability to apply custom formatting to values. Accessibility & Interactivity Accessibility Accessibility was riding shotgun when amCharts 5 was being developed. All interactive elements are TAB-selectable, with customizable roles, order, and screen-reader texts. Everything that can be moved by touch or mouse, can be moved by keyboard. Everything that can be clicked or toggled, can be interacted with with keyboard, too. Touch support Charts have been designed to work with touch devices out-of-the-box. They will work not only on phones or tablets, but also touch capable computers. Under the hood Built with TypeScript Supports strong type and error checking in TypeScript applications. Enjoy code completion, error checking and dynamic help popups in major IDEs. Full support for TypeScript and ES6 modules. 100% for JavaScript Can be fully used in any vanilla JavaScript application. amCharts 5 does not use or rely on globals, external frameworks or 3rd party libraries. Universal rendering engine Can be used to build dynamic, interactive Canvas-based interfaces and applications. Add various elements to the screen, make them interactive, with a few lines of code. Make them clickable, draggable, hoverable, using built-in interactivity functionality. Our universal layout engine will place, size and arrange elements according to set rules.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john_dwh/article/details/12746082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9-17 18:18:34
351
转载
Kibana
... Kibana中如何设置数据保留策略? 1. 前言 为什么我们需要数据保留策略? 嗨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非常实用的话题——在Kibana中如何设置数据保留策略。先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存储空间告急,系统提示“磁盘已满”;或者不小心存了太多无用的数据,导致查询速度慢得像乌龟爬……这些问题是不是让你头疼?别担心,Kibana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管理数据,而数据保留策略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其实,数据保留策略的核心思想很简单:只保留必要的数据,删除那些不再需要的垃圾信息。这不仅能够节省宝贵的存储资源,还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所以,今天咱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如何在Kibana中搞定这个事儿! --- 2. 数据保留策略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它? 2.1 什么是数据保留策略? 简单来说,数据保留策略就是定义数据的生命周期。比如说,“只留最近30天的记录”,或者是“超过一年的就自动清掉”。你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设置这些规则。 2.2 为什么我们需要它?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家电商平台的数据分析师,每天都会生成大量的日志文件。这些日志里可能包含了用户的购买记录、浏览行为等重要信息。不过呢,日子一长啊,那些早期的日志就变得没啥分析的意义了,反而是白白占着磁盘空间,挺浪费的。这时候,数据保留策略就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再比如,如果你是一家医院的IT管理员,医疗设备产生的监控数据可能每秒都在增加。要是不赶紧把那些旧数据清理掉,系统非但会变得越来越卡,还可能出大问题,甚至直接“翻车”!所以,合理规划数据的生命周期是非常必要的。 --- 3. 如何在Kibana中设置数据保留策略? 接下来,咱们进入正题——具体操作步骤。相信我,这并不复杂,只要跟着我的节奏走,你一定能学会! 3.1 第一步:创建索引模式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你的数据已经被正确地存储到Elasticsearch中,并且可以通过Kibana访问。如果还没有创建索引模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bash 登录Kibana界面 1. 点击左侧菜单栏中的“Management”。 2. 找到“Stack Management”部分,点击“Index Patterns”。 3. 点击“Create index pattern”按钮。 4. 输入你的索引名称(例如 "logstash-"),然后点击“Next step”。 5. 选择时间字段(通常是@timestamp),点击“Create index pattern”完成配置。 > 思考点:这里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索引名称和时间字段。如果你的时间字段命名不规范,后续可能会导致数据无法正确筛选哦! 3.2 第二步:设置索引生命周期策略 接下来,我们要为索引创建生命周期策略。这是Kibana中最核心的部分,直接决定了数据的保留方式。 示例代码: javascript PUT _ilm/policy/my_policy { "policy": { "phases": { "hot": { "actions": { "rollover": { "max_size": "50gb", "max_age": "30d" } } }, "delete": { "min_age": "1y", "actions": { "delete": {} } } } } }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 - 热阶段(Hot Phase):当索引大小达到50GB或者超过30天时,触发滚动操作。 - 删除阶段(Delete Phase):超过1年后,自动删除该索引。 > 小贴士:这里的max_size和max_age可以根据你的实际需求调整。比如,如果你的服务器内存较小,可以将max_size调低一点。 3.3 第三步:将策略应用到索引 设置好生命周期策略后,我们需要将其绑定到具体的索引上。具体步骤如下: bash POST /my-index/_settings { "index.lifecycle.name": "my_policy", "index.lifecycle.rollover_alias": "my_index" }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将之前创建的my_policy策略应用到名为my-index的索引上。同时,通过rollover_alias指定滚动索引的别名。 --- 4. 实战案例 数据保留策略的实际效果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数据保留策略的效果,我特意准备了一个小案例。假设你是一名电商公司的运维工程师,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订单日志,格式如下: json { "order_id": "123456789", "status": "success", "timestamp": "2023-09-01T10:00:00Z" } 现在,你想对这些日志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 最近3个月的数据需要保留。 - 超过3个月的数据自动归档到冷存储。 - 超过1年的数据完全删除。 实现方案: 1. 创建索引模式,命名为orders-。 2. 定义生命周期策略 javascript PUT _ilm/policy/orders_policy { "policy": { "phases": { "hot": { "actions": { "rollover": { "max_size": "10gb", "max_age": "3m" } } }, "warm": { "actions": { "freeze": {} } }, "delete": { "min_age": "1y", "actions": { "delete": {} } } } } } 3. 将策略绑定到索引 bash POST /orders-/_settings { "index.lifecycle.name": "orders_policy", "index.lifecycle.rollover_alias": "orders" } 运行以上代码后,你会发现: - 每隔3个月,新的订单日志会被滚动到一个新的索引中。 - 超过3个月的旧数据会被冻结,存入冷存储。 - 超过1年的数据会被彻底删除,释放存储空间。 --- 5. 总结与展望 通过今天的分享,相信大家对如何在Kibana中设置数据保留策略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设置过程看似繁琐,但实际上只需要几步就能搞定。而且啊,要是咱们好好用数据保留这招,不仅能让系统跑得更快、更顺畅,还能帮咱们把那些藏在数据里的宝贝疙瘩给挖出来,多好呀! 最后,我想说的是,技术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如果你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不妨多查阅官方文档或者向社区求助。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技术路上的探索者,一起努力才能走得更远!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记得点赞支持哦~咱们下次再见!
2025-04-30 16:26:33
16
风轻云淡
转载文章
...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RCU(Read-Copy Update)是数据同步的一种方式,在当前的Linux内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CU主要针对的数据对象是链表,目的是提高遍历读取数据的效率,为了达到目的使用RCU机制读取数据的时候不对链表进行耗时的加锁操作。这样在同一时间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读取该链表,并且允许一个线程对链表进行修改(修改的时候,需要加锁)。RCU适用于需要频繁的读取数据,而相应修改数据并不多的情景,例如在文件系统中,经常需要查找定位目录,而对目录的修改相对来说并不多,这就是RCU发挥作用的最佳场景。 Linux内核源码当中,关于RCU的文档比较齐全,你可以在 /DocumentaTIon/RCU/ 目录下找到这些文件。Paul E. McKenney 是内核中RCU源码的主要实现者,他也写了很多RCU方面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主要来说说linux内核rcu的机制详解。 在RCU的实现过程中,我们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在读取过程中,另外一个线程删除了一个节点。删除线程可以把这个节点从链表中移除,但它不能直接销毁这个节点,必须等到所有的线程读取完成以后,才进行销毁操作。RCU中把这个过程称为宽限期(Grace period)。 在读取过程中,另外一个线程插入了一个新节点,而读线程读到了这个节点,那么需要保证读到的这个节点是完整的。这里涉及到了发布-订阅机制(Publish-Subscribe Mechanism)。 保证读取链表的完整性。新增或者删除一个节点,不至于导致遍历一个链表从中间断开。但是RCU并不保证一定能读到新增的节点或者不读到要被删除的节点。 宽限期 通过这个例子,方便理解这个内容。以下例子修改于Paul的文章。 struct foo {int a;char b;long c;};DEFINE_SPINLOCK(foo_mutex);struct foo gbl_foo;void foo_read (void){foo fp = gbl_foo;if ( fp != NULL )dosomething(fp-》a, fp-》b , fp-》c );}void foo_update( foo new_fp ){spin_lock(&foo_mutex);foo old_fp = gbl_foo;gbl_foo = new_fp;spin_unlock(&foo_mutex);kfee(old_fp);} 如上的程序,是针对于全局变量gbl_foo的操作。假设以下场景。有两个线程同时运行 foo_ read和foo_update的时候,当foo_ read执行完赋值操作后,线程发生切换;此时另一个线程开始执行foo_update并执行完成。当foo_ read运行的进程切换回来后,运行dosomething 的时候,fp已经被删除,这将对系统造成危害。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RCU里增加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宽限期(Grace period)。 如下图所示: 图中每行代表一个线程,最下面的一行是删除线程,当它执行完删除操作后,线程进入了宽限期。宽限期的意义是,在一个删除动作发生后,它必须等待所有在宽限期开始前已经开始的读线程结束,才可以进行销毁操作。这样做的原因是这些线程有可能读到了要删除的元素。图中的宽限期必须等待1和2结束;而读线程5在宽限期开始前已经结束,不需要考虑;而3,4,6也不需要考虑,因为在宽限期结束后开始后的线程不可能读到已删除的元素。为此RCU机制提供了相应的API来实现这个功能。 void foo_read(void){rcu_read_lock();foo fp = gbl_foo;if ( fp != NULL )dosomething(fp-》a,fp-》b,fp-》c);rcu_read_unlock();}void foo_update( foo new_fp ){spin_lock(&foo_mutex);foo old_fp = gbl_foo;gbl_foo = new_fp;spin_unlock(&foo_mutex);synchronize_rcu();kfee(old_fp);} 其中foo_read中增加了rcu_read_lock和rcu_read_unlock,这两个函数用来标记一个RCU读过程的开始和结束。其实作用就是帮助检测宽限期是否结束。 foo_update增加了一个函数synchronize_rcu(),调用该函数意味着一个宽限期的开始,而直到宽限期结束,该函数才会返回。我们再对比着图看一看,线程1和2,在synchronize_rcu之前可能得到了旧的gbl_foo,也就是foo_update中的old_fp,如果不等它们运行结束,就调用kfee(old_fp),极有可能造成系统崩溃。而3,4,6在synchronize_rcu之后运行,此时它们已经不可能得到old_fp,此次的kfee将不对它们产生影响。 宽限期是RCU实现中最复杂的部分,原因是在提高读数据性能的同时,删除数据的性能也不能太差。 订阅——发布机制 当前使用的编译器大多会对代码做一定程度的优化,CPU也会对执行指令做一些优化调整,目的是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但这样的优化,有时候会带来不期望的结果。如例: void foo_update( foo new_fp ){spin_lock(&foo_mutex);foo old_fp = gbl_foo;new_fp-》a = 1;new_fp-》b = ‘b’;new_fp-》c = 100;gbl_foo = new_fp;spin_unlock(&foo_mutex);synchronize_rcu();kfee(old_fp);} 这段代码中,我们期望的是6,7,8行的代码在第10行代码之前执行。但优化后的代码并不会对执行顺序做出保证。在这种情形下,一个读线程很可能读到 new_fp,但new_fp的成员赋值还没执行完成。单独线程执行dosomething(fp-》a, fp-》b , fp-》c ) 的 这个时候,就有不确定的参数传入到dosomething,极有可能造成不期望的结果,甚至程序崩溃。可以通过优化屏障来解决该问题,RCU机制对优化屏障做了包装,提供了专用的API来解决该问题。这时候,第十行不再是直接的指针赋值,而应该改为 : rcu_assign_pointer(gbl_foo,new_fp);rcu_assign_pointer的实现比较简单,如下:define rcu_assign_pointer(p, v) \__rcu_assign_pointer((p), (v), __rcu)define __rcu_assign_pointer(p, v, space) \do { \smp_wmb(); \(p) = (typeof(v) __force space )(v); \} while (0) 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实现只是在赋值之前加了优化屏障 smp_wmb来确保代码的执行顺序。另外就是宏中用到的__rcu,只是作为编译过程的检测条件来使用的。 在DEC Alpha CPU机器上还有一种更强悍的优化,如下所示: void foo_read(void){rcu_read_lock();foo fp = gbl_foo;if ( fp != NULL )dosomething(fp-》a, fp-》b ,fp-》c);rcu_read_unlock();} 第六行的 fp-》a,fp-》b,fp-》c会在第3行还没执行的时候就预先判断运行,当他和foo_update同时运行的时候,可能导致传入dosomething的一部分属于旧的gbl_foo,而另外的属于新的。这样会导致运行结果的错误。为了避免该类问题,RCU还是提供了宏来解决该问题: define rcu_dereference(p) rcu_dereference_check(p, 0)define rcu_dereference_check(p, c) \__rcu_dereference_check((p), rcu_read_lock_held() || (c), __rcu)define __rcu_dereference_check(p, c, space) \({ \typeof(p) _________p1 = (typeof(p)__force )ACCESS_ONCE(p); \rcu_lockdep_assert(c, “suspicious rcu_dereference_check()” \usage”); \rcu_dereference_sparse(p, space); \smp_read_barrier_depends(); \(typeof(p) __force __kernel )(_________p1)); \})staTIc inline int rcu_read_lock_held(void){if (!debug_lockdep_rcu_enabled())return 1;if (rcu_is_cpu_idle())return 0;if (!rcu_lockdep_current_cpu_online())return 0;return lock_is_held(&rcu_lock_map);} 这段代码中加入了调试信息,去除调试信息,可以是以下的形式(其实这也是旧版本中的代码): define rcu_dereference(p) ({ \typeof(p) _________p1 = p; \smp_read_barrier_depends(); \(_________p1); \}) 在赋值后加入优化屏障smp_read_barrier_depends()。我们之前的第四行代码改为 foo fp = rcu_dereference(gbl_foo);,就可以防止上述问题。 数据读取的完整性 还是通过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图我们在原list中加入一个节点new到A之前,所要做的第一步是将new的指针指向A节点,第二步才是将Head的指针指向new。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插入操作完成第一步的时候,对于链表的读取并不产生影响,而执行完第二步的时候,读线程如果读到new节点,也可以继续遍历链表。如果把这个过程反过来,第一步head指向new,而这时一个线程读到new,由于new的指针指向的是Null,这样将导致读线程无法读取到A,B等后续节点。从以上过程中,可以看出RCU并不保证读线程读取到new节点。如果该节点对程序产生影响,那么就需要外部调用来做相应的调整。如在文件系统中,通过RCU定位后,如果查找不到相应节点,就会进行其它形式的查找,相关内容等分析到文件系统的时候再进行叙述。 我们再看一下删除一个节点的例子: 如图我们希望删除B,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将A的指针指向C,保持B的指针,然后删除程序将进入宽限期检测。由于B的内容并没有变更,读到B的线程仍然可以继续读取B的后续节点。B不能立即销毁,它必须等待宽限期结束后,才能进行相应销毁操作。由于A的节点已经指向了C,当宽限期开始之后所有的后续读操作通过A找到的是C,而B已经隐藏了,后续的读线程都不会读到它。这样就确保宽限期过后,删除B并不对系统造成影响。 小结 RCU的原理并不复杂,应用也很简单。但代码的实现确并不是那么容易,难点都集中在了宽限期的检测上,后续分析源代码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极富技巧的实现方式。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50662680/article/details/12844940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9-25 09:31:10
105
转载
Hive
...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数据工程师,我们不应该被工具的限制束缚住手脚。相反,我们应该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突破常规。毕竟,正是这种探索精神,推动着整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者想法,欢迎随时跟我交流哦~再见啦!
2025-04-19 16:20:43
45
翡翠梦境
转载文章
...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Docker的命令,还有容器(container)和镜像(image)之间的区别,并深入探讨容器和运行中的容器之间的区别。 当我对Docker技术还是一知半解的时候,我发现理解Docker的命令非常困难。于是,我花了几周的时间来学习Docker的工作原理,更确 切地说,是关于Docker统一文件系统(the union file system)的知识,然后回过头来再看Docker的命令,一切变得顺理成章,简单极了。 题外话:就我个人而言,掌握一门技术并合理使用它的最好办法就是深入理解这项技术背后的工作原理。通常情况 下,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常常会伴随着媒体的大肆宣传和炒作,这使得用户很难看清技术的本质。更确切地说,新技术总是会发明一些新的术语或者隐喻词来帮助宣 传,这在初期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这给技术的原理蒙上了一层砂纸,不利于用户在后期掌握技术的真谛。 Gi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之前不能够很好的使用Git,于是我花了一段时间去学习Git的原理,直到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Git的用法。我坚信只有真正理解Git内部原理的人才能够掌握这个工具。 Image Definition 镜像(Image)就是一堆只读层(read-only layer)的统一视角,也许这个定义有些难以理解,下面的这张图能够帮助读者理解镜像的定义。 从左边我们看到了多个只读层,它们重叠在一起。除了最下面一层,其它层都会有一个指针指向下一层。这些层是Docker内部的实现细节,并且能够 在主机(译者注:运行Docker的机器)的文件系统上访问到。统一文件系统(union file system)技术能够将不同的层整合成一个文件系统,为这些层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视角,这样就隐藏了多层的存在,在用户的角度看来,只存在一个文件系统。 我们可以在图片的右边看到这个视角的形式。 你可以在你的主机文件系统上找到有关这些层的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运行中的容器内部,这些层是不可见的。在我的主机上,我发现它们存在于/var/lib/docker/aufs目录下。 sudo tree -L 1 /var/lib/docker/ /var/lib/docker/├── aufs├── containers├── graph├── init├── linkgraph.db├── repositories-aufs├── tmp├── trust└── volumes7 directories, 2 files Container Definition 容器(container)的定义和镜像(image)几乎一模一样,也是一堆层的统一视角,唯一区别在于容器的最上面那一层是可读可写的。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容器的定义并没有提及容器是否在运行,没错,这是故意的。正是这个发现帮助我理解了很多困惑。 要点:容器 = 镜像 + 可读层。并且容器的定义并没有提及是否要运行容器。 接下来,我们将会讨论运行态容器。 Running Container Definition 一个运行态容器(running container)被定义为一个可读写的统一文件系统加上隔离的进程空间和包含其中的进程。下面这张图片展示了一个运行中的容器。 正是文件系统隔离技术使得Docker成为了一个前途无量的技术。一个容器中的进程可能会对文件进行修改、删除、创建,这些改变都将作用于可读写层(read-write layer)。下面这张图展示了这个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运行以下命令来验证我们上面所说的: docker run ubuntu touch happiness.txt 即便是这个ubuntu容器不再运行,我们依旧能够在主机的文件系统上找到这个新文件。 find / -name happiness.txt /var/lib/docker/aufs/diff/860a7b...889/happiness.txt Image Layer Definition 为了将零星的数据整合起来,我们提出了镜像层(image layer)这个概念。下面的这张图描述了一个镜像层,通过图片我们能够发现一个层并不仅仅包含文件系统的改变,它还能包含了其他重要信息。 元数据(metadata)就是关于这个层的额外信息,它不仅能够让Docker获取运行和构建时的信息,还包括父层的层次信息。需要注意,只读层和读写层都包含元数据。 除此之外,每一层都包括了一个指向父层的指针。如果一个层没有这个指针,说明它处于最底层。 Metadata Location: 我发现在我自己的主机上,镜像层(image layer)的元数据被保存在名为”json”的文件中,比如说: /var/lib/docker/graph/e809f156dc985.../json e809f156dc985...就是这层的id 一个容器的元数据好像是被分成了很多文件,但或多或少能够在/var/lib/docker/containers/<id>目录下找到,<id>就是一个可读层的id。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大多是运行时的数据,比如说网络,日志等等。 全局理解(Tying It All Together) 现在,让我们结合上面提到的实现细节来理解Docker的命令。 docker create <image-id> docker create 命令为指定的镜像(image)添加了一个可读写层,构成了一个新的容器。注意,这个容器并没有运行。 docker start <container-id> Docker start命令为容器文件系统创建了一个进程隔离空间。注意,每一个容器只能够有一个进程隔离空间。 docker run <image-id> 看到这个命令,读者通常会有一个疑问:docker start 和 docker run命令有什么区别。 从图片可以看出,docker run 命令先是利用镜像创建了一个容器,然后运行这个容器。这个命令非常的方便,并且隐藏了两个命令的细节,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容易让用户产生误解。 题外话:继续我们之前有关于Git的话题,我认为docker run命令类似于git pull命令。git pull命令就是git fetch 和 git merge两个命令的组合,同样的,docker run就是docker create和docker start两个命令的组合。 docker ps docker ps 命令会列出所有运行中的容器。这隐藏了非运行态容器的存在,如果想要找出这些容器,我们需要使用下面这个命令。 docker ps –a docker ps –a命令会列出所有的容器,不管是运行的,还是停止的。 docker images docker images命令会列出了所有顶层(top-level)镜像。实际上,在这里我们没有办法区分一个镜像和一个只读层,所以我们提出了top-level 镜像。只有创建容器时使用的镜像或者是直接pull下来的镜像能被称为顶层(top-level)镜像,并且每一个顶层镜像下面都隐藏了多个镜像层。 docker images –a docker images –a命令列出了所有的镜像,也可以说是列出了所有的可读层。如果你想要查看某一个image-id下的所有层,可以使用docker history来查看。 docker stop <container-id> docker stop命令会向运行中的容器发送一个SIGTERM的信号,然后停止所有的进程。 docker kill <container-id> docker kill 命令向所有运行在容器中的进程发送了一个不友好的SIGKILL信号。 docker pause <container-id> docker stop和docker kill命令会发送UNIX的信号给运行中的进程,docker pause命令则不一样,它利用了cgroups的特性将运行中的进程空间暂停。具体的内部原理你可以在这里找到:https://www.kernel.org/doc/Doc ... m.txt,但是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发送一个SIGTSTP信号对于进程来说不够简单易懂,以至于不能够让所有进程暂停。 docker rm <container-id> docker rm命令会移除构成容器的可读写层。注意,这个命令只能对非运行态容器执行。 docker rmi <image-id> docker rmi 命令会移除构成镜像的一个只读层。你只能够使用docker rmi来移除最顶层(top level layer)(也可以说是镜像),你也可以使用-f参数来强制删除中间的只读层。 docker commit <container-id> docker commit命令将容器的可读写层转换为一个只读层,这样就把一个容器转换成了不可变的镜像。 docker build docker build命令非常有趣,它会反复的执行多个命令。 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到,build命令根据Dockerfile文件中的FROM指令获取到镜像,然后重复地1)run(create和start)、2)修改、3)commit。在循环中的每一步都会生成一个新的层,因此许多新的层会被创建。 docker exec <running-container-id> docker exec 命令会在运行中的容器执行一个新进程。 docker inspect <container-id> or <image-id> docker inspect命令会提取出容器或者镜像最顶层的元数据。 docker save <image-id> docker save命令会创建一个镜像的压缩文件,这个文件能够在另外一个主机的Docker上使用。和export命令不同,这个命令为每一个层都保存了它们的元数据。这个命令只能对镜像生效。 docker export <container-id> docker export命令创建一个tar文件,并且移除了元数据和不必要的层,将多个层整合成了一个层,只保存了当前统一视角看到的内容(译者注:expoxt后 的容器再import到Docker中,通过docker images –tree命令只能看到一个镜像;而save后的镜像则不同,它能够看到这个镜像的历史镜像)。 docker history <image-id> docker history命令递归地输出指定镜像的历史镜像。 参考: http://www.cnblogs.com/bethal/p/5942369.html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0098331/article/details/53485539。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11-26 15:47:20
538
转载
Mahout
...供更牛逼哄哄的武器和方法!想象一下,就像你用一把锋利的剑,能更快更准地砍下胜利的果实,这俩家伙在数据战场上,就是那把超级厉害的宝剑,让你的决策快人一步,精准无比! --- 以上内容是基于实际的编程实践和理论知识的融合,旨在提供一个从概念到实现的全面指南。哎呀,当真要将这个系统或者项目实际铺展开来的时候,咱们得根据手头的实际情况,比如数据的个性、业务的流程和咱们的技术底子,来灵活地调整策略,让一切都能无缝对接,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就像是做菜,得看食材的新鲜度,再搭配合适的调料,才能做出让人满意的美味佳肴一样。所以,别死板地照搬方案,得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工作既高效又有效。
2024-09-06 16:26:39
59
月影清风
转载文章
...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1绪论 1 1.1系统开发背景 1 1,2研究现状 1 1.3研究主要内容 3 2相关技术 5 2.1 SSM的技术原理 5 2.1.1 SSM语言及其特点 5 2.1.2 Java及Java Servlets概述 6 2.1.3 JavaBean简介 6 2.2 服务器配置 7 2.2.1 Tomcat安装及配置 8 2.2.2 数据库配置 8 3系统分析 11 3.1 可行性分析 11 3.1.1 技术可行性 11 3.1.2 操作可行性 11 3.1.3 经济可行性 11 3.1.4 法律可行性 11 3.2 腕表交易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1 3.3 数据库需求分析 12 4系统设计 13 4.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3 4.2系统流程设计 13 4.2.1 系统开发流程 13 4.2.2 用户登录流程 14 4.2.3 系统操作流程 15 4.2.4 添加信息流程 15 4.2.5 修改信息流程 16 4.2.6 删除信息流程 16 4.3系统用例分析 17 4.3.1 管理员用例图 17 4.3.2 用户用例图 18 4.4 数据库设计 19 4.4.1 tb_Ware(商品信息表) 19 4.4.2 tb_manager(管理员信息表) 19 4.4.3 tb_sub(订单生成表) 19 4.4.4 tb_Link(超级链接表) 20 4.4.5 tb_Affiche(公告信息表) 20 4.3 用SSM连接数据库 20 5系统实现 22 5.1 前台部分 22 5.1.1 前台总体框架 22 5.1.2 商城首页 22 5.1.3 产品详情页 23 5.1.4 评价 23 5.2 后台部分 24 5.2.1 后台主页 24 5.2.2 后台评价管理 25 5.2.3 商品管理 25 5.2.4 商品修改 26 5.2.5 分类管理 26 5.2.6 订单管理 27 5.2.7 腕表购物车管理 27 6系统测试 28 6.1系统测试的意义 28 6.2性能测试 29 6.3测试分析 29 总 结 30 致 谢 31 参考文献 31 3系统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腕表交易系统主要目标是实现网上展示腕表交易系统信息,购买腕表产品。在确定了目标后,我们从以下四方面对能否实现本系统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 3.1.1 技术可行性 腕表交易系统主要采用Java技术,基于B/S结构,MYSQL数据库,主要包括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两个方面。对于应用程序的开发要求具备功能要完备、使用应简单等特点,而对于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则要求建立一个数据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数据稳定性高的库。腕表交易系统的开发技术具有很高可行性,且开发人员掌握了一定的开发技术,所以系统的开发具有可行性。 3.1.2 操作可行性 腕表交易系统的登录界面简单易于操作,采用常见的界面窗口来登录界面,通过电脑进行访问操作,会员只要平时使用过电脑都能进行访问操作。此系统的开发采用PHP语言开发,基于B/S结构,这些开发环境使系统更加完善。本系统具有易操作、易管理、交互性好的特点,在操作上是非常简单的。因此本系统可以进行开发。 3.1.3 经济可行性 腕表交易系统是基于B/S模式,采用MYSQL数据库储存数据,所要求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市场上都很容易购买,程序开发主要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所以程序在开发人力、财力上要求不高,而且此系统不是很复杂,开发周期短,在经济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3.1.4 法律可行性 此腕表交易系统是自己设计的管理系统,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开发环境软件和使用的数据库都是开源代码,因此对这个系统进行开发与普通的系统软件设计存在很大不同,没有侵权等问题,在法律上完全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腕表交易系统在技术、经济、操作和法律上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开发此程序是很必要的。 3.2 腕表交易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此基于SSM的腕表交易系统分前台功能和后台功能: 1)前台部分由用户使用,主要包括用户注册,腕表购物车管理,订单管理,个人资料管理,留言板管理 2)后台部分由管理员使用,主要包括管理员身份验证,商品管理,处理订单,用户信息管理,连接信息管理 3.3 数据库需求分析 数据库的设计通常是以一个已经存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SQL,Oracle等。我采用了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的数据库名为db_business。 整个系统功能需要以下数据项: 用户:用户id、用户名称、登录密码、用户真实姓名、性别、邮箱地址、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密码问题、答案、注册时间。 留言:主题id、作者姓名、Email、主题名称、留言内容、发布时间。 商品:商品id、名称、价格、图片路径、类型、简要介绍、存储地址、上传人姓名、发布时间、是否推荐。 订单:订单号、用户名、真实姓名、订购日期、Email、地址、邮编、付款方式、联系方式、运送方式、订单核对、其他。 管理员:管理员id、管理员名称、管理员密码。 公告:公告内容、公告时间。 4系统设计 4.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功能结构图如下: 图9 功能模块设计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网上腕表交易系统可以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部分由用户使用,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生成订单,腕表购物车管理,查看腕表购物车,查看留言,订购产品,订单查询和发布留言7个模块;本文转载自http://www.biyezuopin.vip/onews.asp?id=11975后台部分由管理员使用,主要包括管理员身份验证,商品管理,处理订单,用户信息管理,连接信息管理5个模块。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html><head><base href="<%=basePath%>"/><title>腕表商城</title><meta http-equiv="pragma" content="no-cache"><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no-cache"><meta http-equiv="expires" content="0"> <meta http-equiv="keywords" content="keyword1,keyword2,keyword3"><meta http-equiv="description" content="This is my page"><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Favicon --><link rel="shortcut icon" type="image/x-icon" href="img/favicon.png"><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basePath%>home/css/font-awesome.min.css"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basePath%>home/css/bootstrap.css"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basePath%>home/css/style.css"><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basePath%>home/css/magnific-popup.css"><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basePath%>home/css/owl.carousel.css"><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function getprofenlei(){ var html = ""; $.ajax({url: "leixing.action?list&page=0&rows=30",type: "POST",async: false,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charset=UTF-8",success: function (data) { $.each(data.rows, function (i, val) { html += ' <li ><a href="home/search.jsp?fenlei='+val.id+'" >'+val.a1+' </a></li>';})} }); $("fenlei").html(html);}function gettop1(){var html = "";$.ajax({url: "leixing.action?list&page=0&rows=10",type: "POST",async: false,success: function (data) {var total='';//<div class="tab-pane active" id="nArrivals">// <div class="nArrivals owl-carousel" id="top1">$.each(data.rows, function (i, valmm) { html+='<div class="nArrivals owl-carousel" id="'+valmm.id+'">';$.ajax({url: "shangpin.action?list&page=0&rows=10",type: "POST",async: false,data: { fenlei:valmm.id },success: function (data) { $.each(data.rows, function (i, val) { html+='<div class="product-grid">'+'<div class="item">'+' <div class="product-thumb">'+' <div class="image product-imageblock"> <a href="home/details.jsp?ids='+val.id+'"> <img data-name="product_image" style="width:223px;height:285px;" src="<%=basePath%>'+val.tupian1+'" alt="iPod Classic" title="iPod Classic" class="img-responsive"> <img style="width:223px;height:285px;" src="<%=basePath%>'+val.tupian1+'" alt="iPod Classic" title="iPod Classic" class="img-responsive"> </a> </div>'+' <div class="caption product-detail text-left">'+' <h6 data-name="product_name" class="product-name mt_20"><a href="home/details.jsp?ids='+val.id+'" title="Casual Shirt With Ruffle Hem">'+val.biaoti+'</a></h6>'+' <div class="rating"> <span class="fa fa-stack"><i class="fa fa-star-o fa-stack-1x"></i><i class="fa fa-star fa-stack-1x"></i></span> <span class="fa fa-stack"><i class="fa fa-star-o fa-stack-1x"></i><i class="fa fa-star fa-stack-1x"></i></span> <span class="fa fa-stack"><i class="fa fa-star-o fa-stack-1x"></i><i class="fa fa-star fa-stack-1x"></i></span> <span class="fa fa-stack"><i class="fa fa-star-o fa-stack-1x"></i><i class="fa fa-star fa-stack-1x"></i></span> <span class="fa fa-stack"><i class="fa fa-star-o fa-stack-1x"></i><i class="fa fa-star fa-stack-x"></i></span> </div>'+'<span class="price"><span class="amount"><span class="currencySymbol">$</span>'+val.jiage+'</span>'+'</span>'+'<div class="button-group text-center">'+' <div class="wishlist"><a href="home/details.jsp?ids='+val.id+'"><span>wishlist</span></a></div>'+'<div class="quickview"><a href="home/details.jsp?ids='+val.id+'"><span>Quick View</span></a></div>'+'<div class="compare"><a href="home/details.jsp?ids='+val.id+'"><span>Compare</span></a></div>'+'<div class="add-to-cart"><a href="home/details.jsp?ids='+val.id+'"><span>Add to cart</span></a></div>'+'</div>'+'</div>'+'</div>'+'</div>'+' </div>'; })html+='</div>'; } })}) $("nArrivals").html(html); } });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newlw/article/details/127608579。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3-21 18:24:50
66
转载
Golang
...通道接收数据。用这种方法,咱们就能又优雅又稳妥地搞定多线程里的同步难题,还不用担心被死锁给缠上。 --- 3. 内存管理 GC的奥秘 接下来谈谈内存管理。Go的垃圾回收器(GC)是它的一大亮点。就像用老式工具编程一样,C/C++这种传统语言就得让程序员自己动手去清理内存,稍不留神,就可能搞出内存泄漏,或者戳到那些讨厌的野指针,简直让人头大!而Go则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它会自动帮你清理不再使用的内存。 不过,GC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如果你对性能要求特别高,可能会遇到GC停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o团队一直在优化GC算法。最新版本中引入了分代GC(Generational GC),大幅降低了停顿时间。 那么,我们在实际开发中应该如何减少GC的压力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尽量避免频繁的小对象分配。比如,我们可以复用一些常见的结构体,而不是每次都新建它们: go type Buffer struct { data []byte } func NewBuffer(size int) Buffer { return &Buffer{data: make([]byte, size)} } func (b Buffer) Reset() { b.data = b.data[:0] } func main() { buf := NewBuffer(1024) for i := 0; i < 100; i++ { buf.Reset() // 使用buf...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Reset()方法复用了同一个Buffer实例,而不是每次都调用make([]byte, size)重新创建一个新的切片。这样可以显著降低GC的压力。 --- 4. 网络优化 TCP/IP的实战 再来说说网络优化。Go的net包提供了强大的网络编程支持,无论是HTTP、WebSocket还是普通的TCP/UDP,都能轻松搞定。特别是对那些高性能服务器而言,怎么才能又快又稳地搞定海量连接,这简直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大难题啊!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长连接服务器。传统的做法可能是监听端口,然后逐个处理请求。但这种方式效率不高,特别是在高并发场景下。Go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使用net/http包的Serve方法: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log" "net/http" )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w.Write([]byte("Hello, World!")) } func main() { http.HandleFunc("/", handler) log.Fatal(http.ListenAndServe(":8080", nil)) } 这段代码看起来很简单,但它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处理大量并发连接的能力。为啥呢?就是因为Go语言里的http.Server自带了一个超级能打的“工具箱”,里面有个高效的连接池和请求队列,遇到高并发的情况时,它就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把各种请求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地hold住场面! 当然,如果你想要更底层的控制,也可以直接使用net包来编写TCP服务器。比如下面这个简单的TCP回显服务器: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bufio" "fmt" "net" ) func handleConnection(conn net.Conn) { defer conn.Close() reader := bufio.NewReader(conn) for { message, err := reader.ReadString('\n')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or reading:", err) break } fmt.Print("Received:", message) conn.Write([]byte(message)) } } func main() { listener, err := net.Listen("tcp", ":8080")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or listening:", err) return } defer listener.Close() fmt.Println("Listening on :8080...") for { conn, err := listener.Accep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or accepting:", err) continue } go handleConnection(conn)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listener.Accept()不断接受客户端连接,并为每个连接启动一个协程来处理请求。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处理大量短连接的场景。 --- 5. 代码结构 模块化与可扩展性 最后,我们来聊聊代码结构。一个高性能的服务器不仅仅依赖于语言特性,还需要良好的设计思路。Go语言特别推崇把程序分成小块儿来写,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个功能都封装成独立的小模块或包。这样不仅修 bug 的时候方便找问题,写代码的时候也更容易看懂,以后想加新功能啥的也简单多了。 比如,假设我们要开发一个分布式任务调度系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组织代码: go // tasks.go package task type Task struct { ID string Name string Param interface{} } func NewTask(id, name string, param interface{}) Task { return &Task{ ID: id, Name: name, Param: param, } } // scheduler.go package scheduler import "task" type Scheduler struct { tasks []task.Task } func NewScheduler() Scheduler { return &Scheduler{ tasks: make([]task.Task, 0), } } func (s Scheduler) AddTask(t task.Task) { s.tasks = append(s.tasks, t) } func (s Scheduler) Run() { for _, t := range s.tasks { fmt.Printf("Executing task %s\n", t.Name) // 执行任务逻辑... } }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任务管理和调度逻辑分离出来,使得代码更加清晰易懂。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方便未来扩展新的功能,比如添加日志记录、监控指标等功能。 --- 6. 总结与展望 好了,到这里咱们就差不多聊完了如何用Go语言进行高性能服务器开发。说实话,写着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脑海里突然蹦出大学时那股子钻研劲儿,感觉就像重新回到那些熬夜敲代码的日子了,整个人都热血上头!Go这门语言真的太带感了,简单到没话说,效率还超高,稳定性又好得没话说,简直就是程序员的救星啊! 不过,我也想提醒大家一句:技术再好,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业务需求。不管你用啥法子、说啥话,老老实实问问自己:“这招到底管不管用?是不是真的解决问题了?”这才是真本事!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想法,欢迎随时留言讨论!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Go的无限可能吧!
2025-04-23 15:46:59
39
桃李春风一杯酒
转载文章
...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云计算与虚拟化工具之KVM 一、云计算介绍 一、云计算是什么 云计算是一种模式云计算必须通过网络来使用弹性计算、按需付费、快速扩展 (VPS就无法做到)不需要关心太多基础设施,都有云计算提供商提供 二、云计算分类 私有云 解释:私有云就是自己构建一个云计算平台公有云 解释:公有云提供商来进行提供云计算服务混合云 解释:既有私有云又包含公有云 三、云计算分层 三种不同的场景 1.IDC环境 需要考虑网络、服务器、机房位置、带宽等,都需要考虑 2.基础设施环境 平台级别,类似于阿里云的ces 提供一个平台 服务是我们自己搭建的 3.平台环境 软件级别类似于腾讯企业邮箱,只需要买用户就可以安全措施腾讯有提供服务 云计算是一种资源通过网络交互的一种模式,同时这个资源要具有弹性扩展、按需付费等特性. 四、什么是KVM KVM是内核级虚拟化技术 KVM全称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 最上面是我们的PC的形式; 在实际的服务器上一个物理机会有多个虚拟操作系统公用这些物理资源; 然后组合成群后,就是最下面的形式; 五、虚拟化分类 1.硬件虚拟化 硬件虚拟化代表:KVM 2.软件虚拟化 软件虚拟化代表:Qemu 硬件虚拟化是需要CPU支持,如果CPU不支持将无法创建KVM虚拟机 六、虚拟化技术 全虚拟化:全虚拟化代表有:KVM 半虚拟化:半虚拟化代表有Hypervisor 针对IO层面半虚拟化要比全虚拟化要好,因为磁盘IO多一层必定会慢。一般说IO就是网络IO和磁盘IO 因为这两个相对而言是比较慢的 ; 提示: Qemu和KVM的最大区别就是,如果一台物理机内存直接4G,创建一个vm虚拟机分配内存分4G,在创建一个还可以分4G。支持超配,但是Qemu不支持; 七、虚拟化使用场景分类 服务器虚拟化:解决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桌面虚拟化:有一些弊端,图形显示层面会有问题 应用虚拟化:没接触过,公司比较穷买不起,基本上只有银行等国企才会用Xenapp ICA 八、虚拟化工具KVM介绍 KVM 全称: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内核级虚拟化机器) 原本由以色列人创建,现在被红帽收购 ESXI 虚拟套件,现在是免费使用 VMware vSphere Hypervisor – 安装和配置 提示:一台服务器首选ESXI 九、KVM安装 调整虚拟机 虚拟化Intel使用的是Intel VT-X ; 虚拟化AMD使用的是AMD-V 创建虚拟机步骤 1.准备虚拟机硬盘 2.需要系统iso镜像3.需要安装一个vnc的客户端来连接 查看系统环境 [root@linux-node1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Linux release 7.2.1511 (Core) [root@linux-node1 ~] uname -r 3.10.0-327.36.2.el7.x86_64 检查是否有vmx或者svm [root@linux-node1 ~] grep -E '(vmx|svm)' /proc/cpuinfo 安装kvm用户态模块 [root@linux-node1 ~] yum list|grep kvm libvirt-daemon-kvm.x86_64 1.2.17-13.el7_2.5 updates pcp-pmda-kvm.x86_64 3.10.6-2.el7 base qemu-kvm.x86_64 10:1.5.3-105.el7_2.7 updates qemu-kvm-common.x86_64 10:1.5.3-105.el7_2.7 updates qemu-kvm-tools.x86_64 10:1.5.3-105.el7_2.7 updates [root@linux-node1 ~] yum install qemu-kvm qemu-kvm-tools libvirt -y libvirt 用来管理kvm kvm属于内核态,不需要安装。但是需要一些类似于依赖的 kvm属于内核态,不需要安装。但是需要安装一些类似于依赖的东西 启动 [root@linux-node1 ~] systemctl start libvirtd.service [root@linux-node1 ~] systemctl enable libvirtd.service 启动之后我们可以使用ifconfig进行查看,libvirtd已经为我们安装了一个桥接网卡 libvirtd为我们启动了一个dnsmasqp,这个主要是用来dhcp连接的,这个工具会给我们的虚拟机分配IP地址 [root@linux-node1 ~] ps -ef|grep dns nobody 5233 1 0 14:27 ? 00:00:00 /sbin/dnsmasq --conf-file=/var/lib/libvirt/dnsmasq/default.conf --leasefile-ro --dhcp-script=/usr/libexec/libvirt_leaseshelper root 5234 5233 0 14:27 ? 00:00:00 /sbin/dnsmasq --conf-file=/var/lib/libvirt/dnsmasq/default.conf --leasefile-ro --dhcp-script=/usr/libexec/libvirt_leaseshelperoot 5310 2783 0 14:31 pts/0 00:00:00 grep --color=auto dns 查看磁盘空间大小 最好是20G以上 [root@linux-node1 tmp] df -h 上传镜像 提示:如果使用rz上传镜像可能会出现错误,所以我们使用dd命令,复制系统的镜像。只需要挂载上光盘即可 [root@linux-node1 opt] dd if=/dev/cdrom of=/opt/CentOS-7.2.iso [root@linux-node1 opt] ll total 33792 -rw-r--r-- 1 root root 34603008 Jun 12 18:18 CentOS-7.2-x86_64-DVD-1511.iso 下载VNC 下载地址:http://www.tightvnc.com/download/2.8.5/tightvnc-2.8.5-gpl-setup-64bit.msi 安装完VNC如下图 创建磁盘 提示: qemu-img软件包是我们安装qemu-kvm-tools 依赖给安装上的 [root@linux-node1 opt] qemu-img create -f raw /opt/CentOS-7.2-x86_64.raw 10GFormatting '/opt/Centos-7-x86_64.raw', fmt=raw size=10737418240 [root@linux-node1 opt] [root@linux-node1 opt] ll /opt/Centos-7-x86_64.raw -rw-r--r-- 1 root root 10737418240 Oct 26 14:53 /opt/Centos-7-x86_64.raw-f 制定虚拟机格式,raw是裸磁盘/opt/Centos 存放路径 10G 代表镜像大小 安装启动虚拟机的包 [root@linux-node1 tmp] yum install -y virt-install 安装虚拟机 [root@linux-node1 tmp] virt-install --help 我们可以指定虚拟机的CPU、磁盘、内存等 [root@linux-node1 opt] virt-install --name CentOS-7.2-x86_64 --virt-type kvm --ram 1024 --cdrom=/opt/CentOS-7.2.iso --disk path=/opt/CentOS-7.2-x86_64.raw --network network=default --graphics vnc,listen=0.0.0.0 --noautoconsole --name = 给虚拟机起个名字 --ram = 内存大小 --cdrom = 镜像位置,就是我们上传iso镜像的位置,我放在/tmp下了 --disk path = 指定磁盘--network network= 网络配置 default 就会用我们刚刚ifconfig里面桥接的网卡--graphics vnc,listen= 监听vnc, 分区说明 提示:我们不分交换分区,因为公有云上的云主机都是没有交换分区的 十、Libvirt介绍 libvirt是一个开源免费管理工具,可以管理KVM、VMware等 他需要起一个后台的进程,它提供了API。像openstack就是通过libvirt API来管理虚拟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vcp4lgAZ-1596980494935)(libvirt.jpg)] 二、KVM虚拟机和VMware区别 虚拟机监控程序(KVM)是虚拟化平台的根基。从传统供应商到各种开源替代品,可供选择的虚拟机监控程序有很多。 VMware 是一款实现虚拟化的热门产品,可以提供 ESXi 虚拟机监控程序和 vSphere 虚拟化平台。 基于内核的虚拟机(KVM)则是 Linux® 系统上的一种开源解决方案。 VMware vSphere 与 VMware ESXi VMware 可以提供 ESXi 虚拟机监控程序和 vSphere 虚拟化平台。VMware ESXi 是一个能够直接安装到物理服务器上的裸机虚拟机监控程序,可以帮你整合硬件。你可以用 VMware 的虚拟化技术来创建和部署虚拟机(VM),从而现代化改造自己的基础架构,来交付和管理各种新旧应用。 选用 VMware vSphere 后,你需要使用 VMware 的控制堆栈来管理虚拟机,而且有多个许可证授权级别可供使用。 KVM 开源虚拟化技术 KVM 是一种开源虚拟化技术,能将 Linux 内核转变成可以实现虚拟化的虚拟机监控程序,而且可以替代专有的虚拟化技术(比如 VMware 提供的专有虚拟化技术)。 迁移到基于 KVM 的虚拟化平台,你就可以检查、修改和完善虚拟机监控程序背后的源代码。能够访问源代码,就如同掌握了开启无限可能的钥匙,能够让你虚拟化传统工作负载和应用,并为云原生和基于容器的工作负载奠定基础。由于 KVM 内置于 Linux 内核中,所以使用和部署起来非常方便。 KVM 虚拟机和 VMware vSphere 的主要区别 VMware 可以提供一个完善稳定的虚拟机监控程序,以及出色的性能和多样化的功能。但是,专有虚拟化会阻碍你获得开展云、容器和自动化投资所需的资源。解除供应商锁定,你就可以任享自由、灵活与丰富的资源,从而为未来的云原生和容器化环境打下基础。 生产就绪型的 KVM 具有支持物理和虚拟基础架构的功能,可以让你以更低的运营成本为企业工作负载提供支持。相比使用 VMware vSphere 等其他解决方案,选用基于 KVM 的虚拟化选项能够带来很多优势。 开源Linux KVM的优势: 更低的总拥有成本,从而省下运营预算,用来探索现代化创新技术。 不再受供应商捆绑。无需为不用的产品付费,也不会受到软件选择限制。 跨平台互操作性:KVM 可以在 Linux 和 Windows 平台上运行,所以你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架构投资。 出色简便性:可以通过单个虚拟化平台,在数百个其他硬件或软件上创建、启动、停止、暂停、迁移和模板化数百个虚拟机。 卓越性能:应用在 KVM 上的运行速度比其他虚拟机监控程序都快。 开源优势:不但能访问源代码,还能灵活地与各种产品集成。 享受 Linux 操作系统的现有功能: 安全防护功能 内存管理 进程调度器 设备驱动程序 网络堆栈 红帽 KVM 企业级虚拟化的优势 选择红帽® 虚拟化,就等于选择了 KVM。红帽虚拟化是一款适用于虚拟化服务器和技术工作站的完整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红帽虚拟化基于强大的红帽企业 Linux® 平台和 KVM 构建而成,能让你轻松、敏捷、安全地使用资源密集型虚拟化工作负载。红帽虚拟化可凭借更加优越的性能、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值得信赖的红帽环境,帮助企业优化 IT 基础架构。 红帽的虚拟化产品快速、经济、高效,能够帮助你从容应对当前的挑战,并为未来的技术发展奠定基础。VMware 等供应商提供的纵向扩展虚拟化解决方案不但成本高昂,而且无法帮助企业完成所需的转型,因而难以支持在混合云中运行云原生应用。要转而部署混合云环境,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摆脱专有虚拟化。 红帽虚拟化包含 sVirt 和安全增强型 Linux(SELinux),是红帽企业 Linux 专为检测和预防当前 IT 环境中的复杂安全隐患而开发的技术。 业完成所需的转型,因而难以支持在混合云中运行云原生应用。要转而部署混合云环境,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摆脱专有虚拟化。 红帽虚拟化包含 sVirt 和安全增强型 Linux(SELinux),是红帽企业 Linux 专为检测和预防当前 IT 环境中的复杂安全隐患而开发的技术。 借助红帽虚拟化,你可以尽享开源虚拟机监控程序的所有优势,还能获得企业级技术支持、更新和补丁,使你的环境保持最新状态,持续安心运行。开源和 RESTful API,以及 Microsoft Windows 的认证,可帮你实现跨平台的互操作性。提供的 API 和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则有助于将我们的解决方案扩展至你现有和首选管理工具,并提供相关支持。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34799070/article/details/107900861。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4-06 08:58:59
121
转载
转载文章
...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一、写在前面 终于过了9.28,几个月前在和同学吃饭的时候就在说,如果现在是国庆节多好啊,保研就结束了,不用再那么焦虑。保研前就看过网上好多经验帖,就想着等保研结束后把自己的经历与感想写下来,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帮助。在这里十分感谢一路上帮助并鼓励我的家人、老师、学长学姐和同学,是你们对我的帮助让我成功地走下来,走过那段焦虑的时光。 以下是我几个月来的收获与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有问题欢迎私信我交流~~~ 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点个赞哦🙈🙈🙈 PS:以下的个人简历/个人陈述/老师推荐信等材料如果有需要的,欢迎关注我的 微 信 公 号【驭风者小窝】发 送【 保研 】领取大礼包~~ 二、个人情况 学校:末流985 专业排名:5% 四六级:515/449 科研竞赛:学过一些机器学习的知识,有几个简单的科研项目;一些比赛获奖,国奖 最终去向:北航计算机学硕 三、关于保研(前期准备/时间安排/个人材料) 专业知识复习:建议在大三下学期开学初期就开始复习专业课,包括:线代、概率论、数据结构、计网、计组、操作系统等(不用复习的特别深入),有的学校有笔试,大多数在面试时会问到一些基础知识(如果老师问到的基础知识都答上来,老师对你的印象肯定会特别好!)。 信息搜集:各学校/学院官网(研招网);学长学姐;保研论坛,微信公众号(后保研、保研人、保研论坛等);QQ群等。同时也要多与同学交流,互相交换信息。 搜集你想去并且基本能去的学校的要求和特点(南京大学夏令营对机考特别看重,难度也比较大,可以在大三就多刷题好好准备),进行一定的准备,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经验贴。 个人定位:了解你们学校学长学姐的保研去处,最好多跟本校已经保研的学长学姐交流,根据他们的经历以及自己的实力和研究生规划来对自己进行定位。 方向和选择: 人工智能?CV? NLP? 数据库?分布式系统?其他? 硕士?直博? 小老师?大牛老师? 以上这些选择因人而异,最好自己多了解、多与老师学长学姐交流,根据自己的兴趣、目前的发展以及自己未来的规划进行抉择。 夏令营(4-7月):从四月份开始就有的学校开始了夏令营申请,5-6月是夏令营申请的集中时间;参加夏令营基本都在6-7月份。夏令营的好处:老师名额多;时间比较充裕,可以较好的了解学校以及方向等;大多学校夏令营安排住宿。参加夏令营最重要的是专业排名(这是大多数学校初筛的最重要的依据,科研经历/比赛等都是次要的。当然顶会和ACM大牛除外)。 预推免(7-9月):有的学校夏令营开始后马上就开始预推免的报名与进行(例如哈工大从7月份开始到9月份有四批预推免的面试);大多数学校集中在9月中旬。如果夏令营已经有offer了可以在预推免时冲击更好的offer;如果夏令营没有拿到offer,建议此时以稳重为好。 九推:9月28号在推免系统正式填报推免志愿,录取。 个人简历:建议在寒假期间就把自己大学的经历都整理一遍,写好简历的初始版本;然后再找老师、学长学姐帮忙完善。 个人陈述:包括自己的情况介绍、科研经历、研究生期间的规划等,1000-1500字。网上有模板可以借鉴。 老师推荐信:基本都是自己写好找老师签字,如果老师能帮你手写的话,那太好不过了。 联系老师邮件:建议提前写好一个大概的模板,注意格式、内容以及邮件的标题等(例如XX大学-XXX-保研申请)。建议夏令营前或者初审过了及时联系自己喜欢的老师。 以上只是对各方面的简单介绍,每个方面详细的注意点网上好多资料,多多搜集就好。 PS:以上个人简历/个人陈述/老师推荐信模板如果有需要的私信我分享给你! 建议把以上材料都提前收集整理好,保研结束后发现我的材料文件夹3个多G...... 一年多来整理的保研资料 四、上科大信息学院夏令营(7.3-7.6) 本来没有打算报名上科大,一个同学把上科大宣传单给了我一份,看后感觉上科大实力比较强(虽然不是982/211)就报名了。 校园环境 上科大3号报到,4号-6号有开营活动、参观、自己联系老师面试(后来才知道即使拿到优营九月份也要再来面试,也就是说上科大夏令营拿到优营只是免去了九月预推免面试的初审,但是如果你足够优秀,老师比较中意,九月份就是来走一下过场。) 我参加了三个老师的面试。YY老师只是简单问了几个问题,有点水;HXM老师有一轮笔试(考的概率论比较多,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网也有涉及)+面试;YJY老师的一轮面试是课题组的学长学姐面的(自我介绍+项目),二轮面试和老师聊。 上科大给我的感觉就是学校小而精;老师比较好(比如YJY/GSH/TKW)、科研氛围浓厚、硬件设施完善(双人宿舍,独立卫浴,中央空调;学校地下全是停车场,下雨不用打伞可以直接走地下),但是由于建立才几年的时间,知名度不高。 学生宿舍 五、北理计算机夏令营(7.8-7.10) 北理今年入营的基本都是985和顶尖211,夏令营去了基本都能拿到优营!入营290+,夏令营参营240+,优营220+。 在北理主楼俯瞰 8号报到,领取宿舍钥匙、校园卡(北理夏令营包括食宿,每人发了一张100元的校园卡,可以在食堂、超市消费)。北理校园比较小、路比较窄;研究生宿舍三栋高层,有电梯,四人间,宿舍空间小、比较挤,大多数宿舍有空调(据说是宿舍的同学自己买或者租的),每一层有一个公共洗澡间。 9号上午宣讲,下午机试。机试两道题目难度不大,老师手动输入三个样例给分(4+3+3,每道题目满分10分)。下午机试结束我找到提前联系的LX老师聊了一个小时,老师人很nice,专心学术(据说她的研究生大都有一篇顶会论文)。 10号上午自己找老师面试。我又参加了院长实验室的面试,比较简单。下午正式面试,分了十多个组一起面试,总共四个小时。面试包括英文自我介绍、项目、研究生规划、是否打算读博、基础知识等,每人大概5-7分钟。面试结束就可以离校了。 六、北航计算机夏令营(7.11-7.14) 北航是不包含食宿的,所以入营人数较多,有600+。北航7.11上午报到+宣讲,下午机试分两组。北航机试类似CSP,可以多次提交,以最后一次为准,但是提交后不能实时出成绩。机试两个小时,包括两道题目,第一道题目比较简单,第二道题目稍微难一些,我第二道题目没有写完但是也过了机试,第二道题目即使没有写完也要能写多少写多少,把代码的思路写出来(有可能会人工判)。北航机试可以用CSP成绩代替,基本250分及以上就没问题,每年具体的情况不一样。11号晚上出机试通过名单(大概500+进340+)。 12号分组面试,每人20分钟,从上午八点一直面试到下午三点。面试包括抽取一道政治题谈看法、抽取一段英文读并翻译、基础知识(数学知识+计算机知识)、项目。政治题和英文翻译感觉大家都差不多(除非你英语特别差),主要的是基础知识面试,北航比较爱问数学问题线代、概率论、离散、高数;如果你的项目比较好的话,老师会着重问你的项目。问到我的问题有梯度、可微和可导、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等。12号晚上出优营名单,大概340+进180。北航是根据夏令营面试排名来定学硕和专硕的,大概有40个学硕的名额,其他都是专硕,不过北航学硕和专硕培养方式没有区别。 这是在我前面面试同学被问到的部分问题 13号领导师意向表,找导师签字,如果没有找到暑假期间或者九月份也可以再联系老师。 14号校医院体检,夏令营结束。 七、计算所(7.13-7.16) 计算所入营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但是即使没入营也可以自己联系老师,如果老师同意可以来参加面试,只是夏令营包括食宿,没入营的不包括食宿。计算所是分实验室面试的,可以参加多个实验室的面试,我参加了网数和智信的笔试+机试+面试。 智信12号笔试,14号机试+面试。笔试包括英文论文理解翻译、概率论题、计算机基础知识题目(操作系统,计网等)、CV题目(智信主要是做CV)。机试五道题目,一个小时,题目代码已经写好了,只需你补全,类似LeetCode,在学长的电脑上完成,有C++和Python可选,两种编程语言题目不同。C++用的是VS2017,会由人给你记每道题目完成的时间,会让你演示调试,结束后打包发送到一个邮箱里。 网数只有机试和面试,13号上午机试,15号面试。机试一个小时七道题目,在自己电脑上写然后拷到老师的优盘上。考察了包括链表、二叉树、图等,偏向于工程,据说今年的题目是计算所一个工程博士出的。机试70人,进入面试60人。面试每人15分钟,包括自我介绍,专业知识,是否读博,项目等。 计算所环境 八、一些建议和感想 一些建议: 提前准备,给自己定位,有针对性的准备,多在网上找经验贴;多和本校保研的学长学姐交流,多和同学交流,多搜集信息; 4月份前把简历、推荐信、个人陈述等写好,再不断修改完善; 最好能提前联系一个老师,以免拿到优营而没有找到好老师; 准备好专业知识,线代、概率论、数据结构、计网、计组、操作系统等; 如果编程能力不是特别强,最好大三开始就刷题,LeetCode的中档题难度基本就够用了; 一些体会与感想: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越努力越幸运! 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 保研是一场马拉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也送给自己一句话: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感想,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哦~如有问题,可以关注我的公主号【驭风者小窝】,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 本篇文章为转载内容。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28983299/article/details/118319985。 该文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提供,文中观点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作为信息平台,本站仅提供文章转载服务,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也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如发现本文存在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相应内容。
2023-05-02 23:03:36
120
转载
站内搜索
用于搜索本网站内部文章,支持栏目切换。
知识学习
实践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谨慎操作。
随机学习一条linux命令:
netstat -tulpn
- 显示所有活动的网络连接、监听端口以及关联的进程。
推荐内容
推荐本栏目内的其它文章,看看还有哪些文章让你感兴趣。
2023-04-28
2023-08-09
2023-06-18
2023-04-14
2023-02-18
2023-04-17
2024-01-11
2023-10-03
2023-09-09
2023-06-13
2023-08-07
2023-03-11
历史内容
快速导航到对应月份的历史文章列表。
随便看看
拉到页底了吧,随便看看还有哪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时光飞逝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